关于诗词教学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与基于学力的诗词教学课例苏教版必修四词别是一家整合教学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该文是关于诗词教学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基于学力的诗词教学课例苏教版必修四词别是一家整合教学

卓立子 刘云霞

教学设想:

苏教版必修四“词别是一家”专题共选入四首词:李煜《虞美人》、晏殊《蝶恋花》、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

晏殊《蝶恋花》、柳永《雨霖铃》两词都写分别之痛、相思之苦.晏殊词有强烈的时空意识,浓情中渗透着理性的生命忧思;柳永词具体捕捉景、事、情,触及生活的本真,不流于浮泛的吟弄.可以将这两词作整合设计《自古多情伤别离,一点一滴总关情:细读〈蝶恋花〉〈雨霖铃〉》,引导学生对两词作点点滴滴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对文本语言的品味意识、前后内容的勾连意识,完成诗词景、事、情的整合探析.

《虞美人》《声声慢》分别是亡国之君李煜、亡国亡夫之妇李清照的词,两词都体现了浓浓的愁情,而愁情的具体内容、表现手法却不尽相同.以探问比较的方式教学这两首词《愁的探问,问君能有几多愁:〈虞美人〉〈声声慢〉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紧扣文本词句、把握文本内容、探究文本内涵的能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本真处、作者的内心处.

第一章节:

自古多情伤别离,一点一滴总关情:细读《蝶恋花》《雨霖铃》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的确没有经历过多少生死离别之苦,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们有着一颗颗多愁敏感的心,就相信他们吧,少年情怀总是诗,无限风光在他们的点滴体味之中.

2.高一学生通过初中和上学期的诗歌学习,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常识,就让他们融入诗词的点滴本真,身心俱入诗词的情真意切之中,一例氤氲入诗囊.

一、导入学习(引导学习方法)

师:板书课题(自古多情伤别离,一点一滴总关情:细读《蝶恋花》《雨霖铃》)

师:根据课题,请同学们体会本课学习需要运用哪些方法.

生:会体会词的感情,自古多情伤别离.会细读,还要能把晏殊《蝶恋花》、柳永《雨霖铃》联系起来比较阅读.

师:哦,你真厉害,把老师的意图看得透亮,老师主要是让大家“细读”,但怎么细读呢?

生:(好几人)一点一滴细读啊.

师:是啊,但怎么一点一滴细读啊?古人读书强调四个环节“熟读、精思、有疑、正心”,我们就从熟读开始吧.

二、画点滴,细致入微读词句

师:请自由朗读两首词,注意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用“/”号画出,需重点关注的字词,用“·”号标上,朗读时注意初步体会词的感情基调.

(学生开始标注,并自行朗读.教师巡视,主要查看同学们对字词的理解是否准确.)

师: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来检测大家画“点滴”的结果吧.

(提问一名标注有误的同学)

生:(深情并茂地朗读两词)

师:你读得很好,声音比较宏亮,你能说说标注的字词情况吗?

生:《蝶恋花》中,菊、愁、兰、泣、轻寒、燕子、双飞、去……《雨霖铃》,寒蝉、凄切、骤雨、歇……(同学有一些笑声)

师:“笑”是一种友谊,但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可影响同学回答问题时的思考啊.(请一生谈谈笑的原因,并谈读诗词时什么样的字词要注意)

生:“笑”是因为他画了陈述的主语,画得很零散.诗词中一些形容词、动词、限制修饰性的词、语气词等应该是留意的重点.

师:标点符号呢?

生:要.

师:例如这两文中?

生:两文末一个问号,一个叹号.

师:老师也画了,老师给你们读一下《蝶恋花》吧,你们评价一下.

(教师朗读)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我分明感觉到了主人公离别的苦痛,注意到了需要重点注意到的字词,但我认为对这些字词的注意好像有点太夸张了.(生笑,有生反对)

生:我不这样认为,“愁、泣、双飞、苦、凋、独、尽”等地方重读强调,一是对我们的提醒,更重要的是表现老师对词中感情的拿捏吧.老师的缺点是北方式的普通话,有的字没读准.(生笑)

师:谢谢你们二位的表扬和批评,我们常州萝卜干没有走向全国,是因为都是甜味的,没有辣味甚至麻味,是吗?我喜欢同学用不同的风格“读”,和我一样“读决不畏惧读”创造属于自己“读”的品牌萝卜干.(学生大笑)

(一生来读《蝶恋花》)

生:读音比老师标准,但感情上缺少变化.

师:能具体分析吗?

生:《蝶恋花》上阕和下阕内容上是不同的,上阕是分别之苦情,而下阕是别后之忧思吧,特别是句末问号的悠长感觉没读出来.

(一生再读)

(同学们给予掌声)

师:常俊航同学的朗读给我们身临其境之感,临其境方能感其情,让我们以“临其境、感其情”的态度齐读全文.

《雨霖铃》一词,在听专家朗读的基础上亦按上法进行了吟诵.

三、议点滴,穷形尽相析词句

师:点点滴滴,一点一滴,一字一顿,总关情!请谈谈两词中你感悟最深的字词句.注意前后勾连成一体.

生:我感悟最深的是《蝶恋花》中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主人公独自登上高楼,高处不胜寒,向遥远的地方望去,在这旷远幽阔的环境下,“独”得让人心碎.

生:我把这一句和前文勾连起来理解,“昨夜西风凋碧树”,树叶凋零一地,独上高楼,人心一天愁.

师:好一个“勾连”.“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都和“独上高楼”相关联了,能结合前后环境特征进一步谈谈吗?

生:前面环境凄清,后面环境辽阔,景的变化其实就是主人公心情的变化,主人公的“独”产生了变化,我分明感觉到主人公从个人的忧伤愁闷走向了一种心态的阔大,尽管心情可能依旧哀伤.

生:我赞同她的说法,结合上阕和下阕看,这一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的景物都是写狭小的庭院中的景物,下文写了广阔空间中的景物,天之涯,水之边,山长水阔,无涯无际.

师:说得真好啊.空间的变化、心情的变化融为一体,情景交融,前后映衬,对比鲜明,更显离情之深、苦情之重.怪不得袁行霈先生评价晏殊:两种苦闷相互生发映衬,加深了词中情感的浓度.还有同学能紧扣“点滴”来谈谈吗?

生:我想谈谈“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句话反衬了作者离别时的愁苦之情.

师:说得很对,再深入内容说说吧.

(该生摇头)

生:这句话是说明月不知晓离别的痛苦,月光拂晓时斜着射进富贵人家之门.应该是对月光的抱怨,月光无情,不知离人苦,照耀的也是富贵之人啊!

师:紧扣内容理解更进一步,这里叙述了时间怎样变化,试想此时主人公在做什么?

生:时间是从昨夜到今晨的变化,从本句和下句“昨夜西风凋碧树”可以看出,主人公应该是一夜无眠,月光周天的旋转,或许都在主人公辗转无眠时的观察之中.

生:月光无情人有情啊.

师:有同学可以发挥想象,描述主人公一夜无眠的情形吗?

(生描述,从略)

师:哦,此词还有时间的变化啊,晏殊自己曾说“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这是作为太平宰相的晏殊对人生的独特体悟吧.

生:“燕子双飞去”也是反衬吧,燕子的双飞背景为轻寒,很有意思.轻寒,不影响燕子双飞的其乐融融,“寒”又与前文“槛菊愁烟兰泣露”相接,双双飞反衬人的分离之苦.“槛菊愁烟兰泣露”,兰、菊向为高洁之物,描写此二物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愁”“泣”奠定了本词感伤的基调.

师:你对“轻寒”的理解很深入,太好了,老师也没有想到,开头文字作用也分析得有见地,给她掌声.(同学鼓掌)

四、品点滴,乱花折尽悟主旨

师: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生:应该是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生:黯然销魂,惟别而已,这里应该是作者对分别这一无奈境遇的深刻认识,淡淡忧愁中也透露作者自我解脱的气度,体现了作者的涵养,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生笑)

生:难道不可以看作词人对人生际遇的一种认识吗?以离别喻人生难堪之境,作者强烈的时空意识不就是一种生命意识吗?

师:由于优裕闲适的生活和多愁善感的个性,晏殊的词里常蕴含着对生命的沉思和体悟,在伤春怀人、离恨别情的表层意象中,他从“圆满的生活中体悟到一种不圆满,即想延长这圆满的人生又苦于人生短暂”.课后我们还可以对本词的主旨作进一步的探索.

《雨霖铃》教学,论“点滴”:

学生对本词的景、事、情进行了深入体悟,作了充分交流.整合如下:

景:凄切的寒蝉、初歇的骤雨、冷落的清秋、晓风残月的杨柳岸边、千里的烟波、沉沉的暮霭、深厚广阔不知尽头的楚天,这一切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情景交融,分别之苦有声、有形、有色、有味……分别之情至切、至深、至浓、至重.

事:分别之事,如在眼前,长亭送别,茫然若失,索然无绪,借酒浇愁,结果还是喝醉了,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最苦痛的还是千种风情无人诉,柔情似水,君问归期未有期,相见时难别亦难.

情:柳永的词善用“点燃”.点,点明情感的内涵;燃,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如“念去去”,点明离别之情;“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以景色来烘托渲染.离情别恨自在心中.

师:请比较《蝶恋花》和《雨霖铃》中的离别之情.

生:前者浓浓的离情中渗透着沉思和体悟,文末的问号,就是理性思索的见证;后者实说生活,回归生活的源泉,实的景、事、情,都是独特的“这一个”.文末叹号,是发自内心的感伤之叹.

师:(总结)自古才情两不离,字字句句皆惊心.一三五滴泪珠下,二四六点结愁情.一点一滴凄婉泪,一字一句至纯情!点滴皆可划议品,此般作用非点滴.

第二章节:

愁的探问,问君能有几多愁:《虞美人》《声声慢》比较阅读

学情分析: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解词,作比较,探问愁.

探问教学力图拉近学生生活经验与文本的距离,探问是紧扣文本字句的探问,既找寻到学习鉴赏点,又激活学生思维兴奋点;比较教学是对两词“愁”的具体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对比鉴赏,比较使两词互为参照,交互作用,有利于增进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教学导入: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说:“灵魂的最美的音乐是悲哀.”这句话告诉我们,悲哀可以弹奏出灵魂中的最美音乐,“亡国之君”李煜和“亡国亡夫之妇”李清照用悲哀弹奏了一曲有关“愁”的最美音乐,让我们对两词进行比较阅读.

朗读教学:

(过程从略.学生通过朗读,熟知了词作内容,把握了感情基调.)

探问比较一:

师:请紧扣关键词验证看法,谈谈李煜和李清照分别是为何而愁,愁什么?

(活动见下表)

比较探问二:

师:透过两词对“愁”的具体描写,结合各自写“愁”的表现手法,探讨一下,谁的愁情更深重?

生:站在男人的立场上,我以为李煜的愁情更深重.(生笑)从失去的大与小看,一个男人失去了自己的国家,奇辱大恨若此,焉能不愁?

师:噢,你很有男人气节.是啊,“做个男人容易吗?”(生笑)支持男人之愁更深重的请继续陈述理由.

生:我也赞同这个观点,更主要的是他被囚禁,毫无人生自由,自由是生命中最可宝贵的东西啊.

师:这首词有人认为是李煜的“绝命词”,写下此词不久,李煜被赐毒酒而死.他失去了自由乃至生命.

生:我不赞同以失去的大与小来论愁的轻重.大的东西一定重吗?虽然李煜之愁,如一江毫无节制的春水,源源不断,深广无尽,确非常人所及.

师:噢,你具体抓“愁”这个字眼的描绘,很好,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啊?

生:设问、夸张、比喻,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

生:我也结合具体艺术手法说,李煜由眼前景思回故国,将眼前事与不堪回首的往事对比.这种虚实结合、对比的手法反衬出作者深沉的故国之思、物是人非之感、悔恨苦痛之意以及亡国之恨.

生:我很不同意李煜愁情更重更深,李清照不是亡国亡夫吗?国愁家愁合二为一,家愁加国愁,愁上加愁,难道百姓之愁就比不上国君之愁吗?

第二个原因,大家看《声声慢》环境凄清、凄凉、凄冷,主人公动作、神态如在眼前,心理活动具体可感,愁莫过于此,那孤独寂寞表现得声情并茂,淋漓尽致.

师:终于有挑战者了,你紧扣内容,一口气分析了环境和人物描写,讲了两大理由,大家给她掌声.(生鼓掌)

师:还有为李清照辩护的吗?记住紧扣内容和表现手法.

生: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生死别离,莫过于背井离乡,这符合我们的常识.至于说到对比,李清照的幸福时光就如初中学过的她的词所描述的那样,那是一段多么烂漫幸福的时光啊,生活的巨大落差带来的苦痛无与伦比.

生:李煜之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那只不过是一江春水.清照之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当愁无法表达或表达不尽,是愁到深处无法诉,愁之极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师:不可言传,作者愁情戛然而止,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

生:想象空间.

师:男人之愁和女人之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注意依然要结合词本身谈.

生:我觉得李煜的词好像有了一点亮色,或者说有了一丝解脱,愁会像江水流去吗?我也无法回答.但他的境界好像很广阔.而李清照愁情、愁容、愁景如在眼前,挥之不去,好像她无力自拔.

师:两首词还有很多可以探究的地方,如《声声慢》的叠词、两词的境界等,课后同学们可继续探问、比较.

下面布置课后作业:

1.背诵四首词,总结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

2.小论文写作:

参考题目:《从〈蝶恋花〉和〈雨霖铃〉谈词人境界》《〈虞美人〉〈声声慢〉中词人“愁”之比较》.

师:下课.

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诗词教学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诗词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