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和完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程序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程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论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和完善

刘传华

(湖南学院法律系 湖南 · 长沙 410138)

中图分类号: D92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871/j.cnki.kjwhc.2018.12.080

摘 要 死刑复核程序是处理死刑案件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来核准死刑的一种特殊的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必须具有尊重被告人生命权、 及时纠错、 符合法律规定等作用.死刑是刑罚中最严格的一种, 关乎着被告人的生死问题,所以死刑复核程序的影响极其重要.因此, 本文从死刑复核存在的问题着手, 探讨和研究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关键词 死刑复核程序 制度 审理 改革

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种十分独特的程序, 它的作用在于保护被告人的生命权不受到轻易剥夺, 防止错杀和滥杀.目前,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废除死刑这一刑罚, 保留死刑的国家在死刑的适用上设置了严格的限制.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和高犯罪率.在这个阶段,废除死刑是不合适的.但是,限制死刑的适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刑罚政策,死刑复核程序是刑事诉讼法的体现.在现代法治与人权保护理念的基础上, 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精神, 死刑复核过程应当包含新的价值观,以新的价值观为指导构建死刑复核制度, 这也是本人所关注的.

1 我国现行立法在死刑复核程序上存在的问题

死刑复核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报请对死刑有核准权的人民法院审查核准应遵守的步骤、方式和方法, 它是一种特别的程序.众所周知, 作为没有废除死刑的国家之一,我国现行法律一方面把死刑作为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又对死刑的适用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具体表现为在实体法中明确死刑不适用于未成年人、 怀孕妇女等特殊对象, 还在程序法中规定了特别的审查核准程序, 即死刑复核程序.但是, 我国现行 《刑事诉讼法》 对死刑复核程序的规定多是原则上的规定, 立法比较粗疏, 特别是对操作程序缺乏可执行性规定.这不可避免导致死刑复核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

1.1 死刑复核程序的启动违背了司法权的特征

我国死刑复核程序是采取下级法院的自动报请审核的方式,它不同于 “不告不理” 的一、 二审程序的原则, 这一程序的启动违背了司法权的被动特征.笔者认为,下级法院在死刑复核上的自动报请审核方式,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 二审的程序功能,同时也给最高人民法院带来繁重的工作压力.

1.2 死刑复核程序在案件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2.1 审判组织

目前死刑复核机制和表决机制存在两大弊端:一是合议庭的参与人员数量较少; 第二,简单多数的原则不能表现出对被告人生命权的尊重.我认为死刑复核程序既然是最后一道关口, 其理论上应该比一审、 二审要求更加严格,但是, 与一审和二审不同的是, 法律对死刑复核程序却仅设定三名审判员, 事实上还少于一审与二审, 这不足以体现复核程序的严肃性和审慎性, 其不仅没有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达不到立法控制死刑质量和数量的目的.

1.2.2 审理方式

中国的死刑复核程序较多是法院进行书面审. 虽然这个书面审判理论上是一个全面的审判过程, 也会包括对事实和法律的审核, 但审查程序的程序价值是有限的,这一缺陷不仅会导致被告的辩护权被 “剥夺” , 而且明显违反了诉讼参与的原则.

1.2.3 审理期限

与其他审判程序不同的是,死刑复核程序是唯一没有规定审理期限的程序.对此, 有人认为死刑复核不应该有期限限制,应该在查清真相、证据确实充分的基础上做出判决、 裁定, 发挥死刑复核程序的监督、 防止错判的功能, 但是法律不仅追求公平,还有效率,让被告人处于不确定等待“死亡” , 其本身是否公正呢?

2 国内外相关立法的规定及对我国的借鉴

2.1 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特点及其借鉴

中国古代针对死刑审核程序上有死刑复核制度和死刑复奏制度两种制度.死刑复核制度与死刑复奏制度两大体系在中国古代法律上是相辅相成的, 它们既是独立的, 又是相联系的.中国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以北魏时期为起点, 经过隋唐时期的发展, 在明清时期得到完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 体系较为完备, 在中国法律史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借鉴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 可以从中吸取历史经验, 对当前死刑复核程序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效果.

2.2 对国外死刑复核制度的借鉴

2.2.1 美国的死刑审判制度和救济程序

美国死刑案的预审程序十分繁琐,包括逮捕前进行的调查、 逮捕、 登记、 逮捕后的调查、 起诉、 第一次出庭、 第一次听证会和最后的死亡通知等系列程序.死刑案的一审审判通常由州法院通过陪审团审理的方式来确定.在一审判决明确判处死刑的情况下,美国的相关立法设定了相关救济程序和制度.其中, 联邦定罪后的国家判决和复核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被告人的权利,在判决死刑后也尽可能地多提供救济方式,维护其人身权益,彰显了人道主义.

2.2.2 日本的死刑审判制度和救济程序

日本的死刑案件的初步审查只能由地方法官进行.根据日本的刑诉法的相关规定, 检察官、 被告人或法律规定的其他人不允许放弃对死刑案件的上诉.由此可见, 日本的一审死刑案件是一种强制上诉的制度.被告人被判处死刑后,即便未提出上诉,仍会被认为被告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了上诉, 而且不允许撤回上诉.一般来说, 最高裁判所法官应在死刑最终裁决后六个月内发布执行死刑令.但是, 如果被告要求恢复上诉或再审的权利, 并申请特别上诉或特赦, 则应延期判处死刑.这项规定的目的是为所有被告在死刑案件中使用所有补救措施提供必要的时间.死刑案件的强制上诉制度或者被告在最终审查后可以要求重审或死刑特赦,这些措施都为被告人争取到了更多的救济自己的契机.

3 改革与完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几点建议

死刑复核是法院重新审理死刑案件的特殊审判程序,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从 1980 年至 1983 年,死刑复核权经历三次下放,直到 2007 年的元旦, 最高人民法院才把死刑核准权真正握回在自己的手中.陈光中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 死刑复核权的收回, 对贯彻落实死刑政策、 严格把控死刑、 慎重使用死刑,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死刑复核程序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程序上的设计来贯彻我国 “少杀、 慎杀” 的刑事政策, 并有效防止冤假错案和侵犯公民人权事件的发生.特别是近年来, 如何有效地实现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 之间的均衡, 一直为学术界多关注, 因此, 改革和完善死刑复核程序, 必须以两者之间的均衡为考量,使立法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其对犯罪的惩罚力度,另外一方面也能实现人权保障上的功能与价值, 所以, 针对我国现行死刑复核程序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革与完善:

3.1 增加死刑复核审判组织参与的法定人数

根据 《刑事诉讼法》 规定, 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的法定人数为三人至七人,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的法定人数为三人至五人; 但是, 到了死刑复核程序中, 这一法定人数仅为三人,明显低于刑事第一、二审程序中审判组织的人数要求.所以, 笔者认为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对于死刑复核程序中合议庭组成员人数上的规定显然不符合常理,应定为五至七人, 这样才有利于审慎处理死刑复核案件, 确保处理死刑案件的正确度.

3.2 确立死刑审查中合议庭和审批委员会的机制

中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尚未有明确的规定合议庭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机制.在普通的刑事诉讼中,合议庭的裁判实行的是简单多数原则.因此, 合议庭也在死刑复核程序中遵循这一原则进行.目前, 法院的疑难案件无法判定时, 一般会交由审判委员会进行讨论来决定, 但审判委员会的讨论也是基于简单多数原则来作出决定.死刑面对的是被告的生命权, 因此, 我们必须在程序的设定上确保死刑复核程序的严肃性、 审慎性和正确性.对合议庭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机制应当作出特殊规定.参照联合国大会的表决机制—— — 一票否决制, 即只要合议庭中有人投了反对票,无论合议庭中赞成核准死刑的有多少,死刑核准就不能通过.

3.3 改革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方式

死刑复核程序是应该采用书面审还是开庭审的方式进行死刑核准, 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事实上, 在笔者看来, 除了按照一般刑事立法的规定对于涉及隐私、国家秘密等特殊案件不采取公开开庭审理的方式外,其他类型案件进行死刑复核是, 均应当以公开开庭的方式进行.毕竟, 死刑复核程序的本质是审判程序,所以它应该遵从诉讼本身的规律与要求, 遵循审判中立, 控辩双方平等参与和控审分立的原则.这样不仅有利于法官通过庭审来对案件事实、 证据、一审二审程序适用是否合法和适用法律是否恰当等问题进行全面审查, 而且可以确保死刑案件的质量, 以体现对生命权最大意义的尊重.

3.4 确立死刑复核程序程序启动的不告不理原则

司法权是一种裁决权, 是被动的和消极的.所以, 死刑复核程序改革后的死刑核准程序也具有被动性,必须实行“不告不理” 的原则.因此,法院提起诉讼的程序性权利应由被告承担,被告应提起诉讼,以保证程序启动的被动性.

3.5 明确死刑复核程序的期限

目前的死刑复核程序尚未规定具体的审理期限,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法官匆忙结案而错判案件的数量,但同样也会产生一些弊端,如司法的正义和司法权威受到质疑.因此, 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审判时期.我建议死刑核准程序的截止日期为六个月.对于复杂疑难的案件, 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的, 最高法院长可以向审判委员会申请延期一年.

程序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程序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程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论文程序代码

2、程序员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