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类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与寓理于趣,以趣驭理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趣意味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语文教学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寓理于趣,以趣驭理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趣意味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 黄年忠

著名语文教师钱正权先生对语文教学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语文课必须具有两种趣味,一种是情趣,一种是理趣……有情趣,语文课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语文课就会有深切的感悟.有了感动又有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有全面的提升.”在关于学科素养讨论日益深入之际,重温钱先生这样的论述,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课程改革以来的语文课堂,可以发现课堂常常因为教学方式的变革而只重情趣,对于理趣似乎不那么敢谈、敢做了,生怕落个说教的评价.笔者以为,这是一种矫枉过正——小学语文课堂固然不需要生硬的说教,却不意味着不需要理趣.相反,小语教师需要动更多的脑筋,思考如何辩证地处理“理”与“趣”的关系,以使得理趣能够成为小语课堂上真正的风景.笔者提出“寓理于趣,以趣驭理”的教学思路,并付诸实践,取得了如下一些认识.

一、寓理于趣,一种外显的教学思路

在小语教学中建立理趣教学思路,实际上有显性与隐性两种选择.显性容易陷入说教的窠臼,对于当前思想已经日趋活跃的小学生而言,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寓理于趣,让学生在趣味当中领略道理,生成体会,是更为恰当的选择.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下同)教学中,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课前学生游戏:(1)材料准备与游戏方式:一次性纸杯、微弹性细线,让学生做“土电话”游戏;长约3-4米木棍,学生做一边敲击,一边听的游戏.要求两人合作,互不干扰.可以考虑在户外进行,但须无其他太大的声音干扰,笔者在学校礼堂完成了这个游戏,效果很好;(2)游戏目的: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总结两种不同游戏背后的科学道理,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师:在课前游戏中,我看到大家兴趣普遍高涨.那在这个游戏中,大家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固体传声的效果要优于空气,具体不赘述.)

师:同学们有这样的发现,实际上是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完成游戏的结果.但在历史上,却有一个人,因为一个偶然的发现,而设计出一个拯救了无数人的医疗仪器.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

生(齐声):想!

师用幻灯片呈现课文第二段中“一天,雷奈克缓步从一个花园走过……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一段内容.

师: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雷奈克会对这两个小孩的游戏这么感兴趣呢?

生(插嘴):老师,那你为什么先让我们玩那两个游戏呢?

师:问得真好.请大家注意,这里是有区别的:对于你们而言,游戏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去完成的;对于课文中的两个孩子而言,他们的游戏或许是偶然的;但是对于雷奈克而言,他的发现却是偶然当中存在着必然.为什么这么说?请看下一段文字.

师用幻灯片呈现课文第一段,学生阅读并思考刚才教师的话.

师:阅读之后,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我觉得雷奈克的发现看似偶然,但其实有其必然性.因为他实际上是在不断思考问题的时候,恰好发现了两个孩子玩的游戏,对他有了启发.

师:你怎么知道有了启发的?(这个时候学生并没有读完课文,因此该学生所说的“启发”其实恰恰是对课文或者说是对雷奈克创新思路的一种思考.)

生:因为我发现雷奈克也重复了那个游戏,能够听到声音从木板的另一端传了过来.

师:那你认为他会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这个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于是让学生分组讨论)

……

师:谁能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雷奈克老是在思考解决如何了解病人体内变化的问题,他应该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

这样的教学过程,先是根据课文理解需要而为学生设计了两个游戏——这是教学经验促使笔者作出的选择,因为在教学交流中常常发现学生不能发现这一内容在课文中的价值,而事实证明如果忽视了这一认识,只强调雷奈克的“善于发现”,往往是空中楼阁;然后将学生的注意力再引向为什么雷奈克会关注固体传声的游戏,学生就会发现那两个男孩的游戏对雷奈克所思考的问题的价值.学生的这一认识,恰恰是兴趣驱动之下的思维所得.

从另一角度来看,此时学生对雷奈克的问题与趣味游戏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认知桥梁.一句话,理在趣中!

二、以趣驭理,一种内隐的教学深度

在很多人看来,《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文中的“理”“趣”意味并不是很强.笔者以为这样的认识相对片面,因为本文之“雷奈克善于观察”之“理”虽然简朴,两个小男孩的游戏之“趣”虽然普通,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有了问题才更容易有发现”这样的“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恰恰是需要在这个年龄段根植的大道理.而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实际,以趣驭理,又是最佳的选择.只是在此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体验.

这里先重申一下笔者在前面提及的观点:让全班学生完成类似于课文中的两个游戏,非为哗众取宠,也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要想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并且建构出“理”,那学生的主体体验就必须得到尊重!

具体来说,在上述对话过程中,有学生游戏的“身体之趣”,也有通过师生对话并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问题驱动发现”的“心悟之趣”.这里,我们不妨再来琢磨课堂上的另一个细节:

在读完全篇课文之后,有一个学生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位学生的原话大抵为:“老师,我觉得雷奈克上学的时候肯定不够调皮.因为我们在课间常常玩一个游戏,那就是用作业本卷起来,然后偷偷地溜到某个同学后面,用卷起的本子对着他的耳朵‘哇’的一声大叫,常常就会把人吓一大跳.我觉得如果雷奈克玩过这个游戏的话,他的发明一定更加顺利.”(其余学生哈哈大笑.)

师:你说的这个倒真有趣,说实话,老师上学时也玩过这个游戏,但这些年的教学中,还就没有想到过这个例子.

生(在下面插话):说明你笨呗!

师:这么说可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哦!……如果你能说出老师笨在哪里,老师就不责怪你.

生:你刚才都说如果一个人带着问题,才更容易有新的发现.其实我感觉,说雷奈克善于发现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如果不是有问题,那两个小孩的游戏也不会为他所重视.所以说,问题……问题,才是让雷奈克产生灵感的关键!你只知道告诉我们答案,却不知道将课文的意思与你小时候的游戏联系起来,这是不是……(说到这里,这个孩子不说“笨”字了.其实这个孩子之所以“胆大”,是因为他的父母跟笔者是好朋友,因而日常的交流也相对随意一些.)

师:说得好!雷奈克“善于发现”的背后,实际上是因为他所思考的“问题”驱动着他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这么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要想有新的发现,就必须注意……

生(不约而同):发现问题!

师(即兴发挥):对!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话,那问题是驱动人类翻越每一个阶梯的动力!

教学至此,本课所蕴之“理”已经显露无疑,但这个过程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并不是生硬灌输的结果,而是学生主动思维的结果.从道理形成的过程来看,这显然是“趣”驱动之下“理”的自然形成,这个过程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从教学流程上来看,也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理趣融合,一种自由的教学境界

尽管在行文当中我们从“理”与“趣”分别进行了阐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趣”仍然应当是一个“理”“趣”融合之后的共同体.在教学中,秉承理趣思路,让学生在趣中悟理,在理中感趣,原本就是小学生的认知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

于永正老师执教《只拣儿童多处行》时,在课堂一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情趣”,而又不忘指向写作的“文理”:

师:这是冰心奶奶的照片.(投影冰心90岁时在北京的照片)再看一幅(投影冰心1923年在美国留学的照片.既年轻又漂亮.)还能再喊奶奶吗?(生笑)这是她在美国留学时的照片.那年她23岁.她非常热爱、关心少年儿童.为我们写下了不少作品.她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投影)——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孩子.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

师:你们听了高兴吗?调皮的男同学高兴吗?活泼好动,像男孩子似的女同学呢?你们都高兴吗?

冰心爱你们,从这个课题中就可以看出来.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师:你们读了这个题目后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冰心奶奶为什么春游的时候“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师:是啊,人家是哪里风景最美往哪里去.冰心为什么哪里儿童多往哪里去呢?而且她还说,找到了你们就找到了春天.这个问题咱们先不讨论.课前你们读过课文没有?都读过了呀!这篇课文可是写你们的啊.我想问你们一下,你们觉得冰心写你们写得像吗?

生:我觉得冰心奶奶写得很像,我们少年儿童就是这个样子的.

师:冰心笔下的少年儿童得到了你们的认可,可见冰心写得很真实,抓住了你们的特点.请打开书,认真默读一下课文,看看冰心是怎样写你们的,哪些地方你觉得写得像,就用笔画下来.

著名作家刘玉堂对理趣曾有这样的阐述:“理趣就来自有所感,有所思.理趣不是一般的大路话、大道理,不是别人嘴里嚼过的馍,不是为赋新辞强说愁……而是能给人以启示或新意的个人的真知灼见,或欲说还休的那点有味道的意思.”

用这段描述来观照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小学语文课程所肩负的“说理”任务,应当努力经由学生的主动思考来完成,而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显然这就离不开“趣”之驱动.只有学生的个体体验非常丰富,只有学生个体的思考非常充分,他们才能在面对同一文本时有异于他人的认识,从而也才会让他们的观点多少具有真知灼见的意思.

相应的,理趣自然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自然而然的中心词,理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一种价值追求.理趣源于率真,而这恰恰是小学生的天然秉性,教师与小学生相处,也应当具有率真的一面,这是课堂上师生融合的基础,也是语文课堂上理趣生成的基础.让理趣成为师生在课堂上互动的精神纽带,可以让师生同时在优秀文本中获得智慧,获得精神的升华,笔者以为,这才是小语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顾丽芳.小学语文呼唤“游戏精神”——“童心语文”理趣摭谈[J].江苏教育研究,2015,(Z2).

[2]刘媛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理趣探析[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5,(3).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语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语文教学期刊

2、语文教学和杂志

3、语文教学和投稿

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全

5、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6、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