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论文范例 和曲曲折折好韵味--鲁迅小说《社戏》的情节之美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这篇鲁迅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曲曲折折好韵味--鲁迅小说《社戏》的情节之美

“庭院深深深几许.”好的小说总是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事实上,曲折的故事情节,藏着很多韵味,读者只要沿着曲曲折折的故事情节,就能读出小说的妙处来.鲁迅的《社戏》就是这样的小说.

一、故事的“引子”曲曲折折

《社戏》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去写《社戏》的故事情节,而是在写《社戏》之前,给小说加了一个“引子”.

作者写道,“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所以“前十年是绝不看”,这两回全在后十年,而且“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第一回是在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当“我”“兴致勃勃”地跑到戏园,戏文已经开场了,“我”在外面“早听到冬冬地响”.这次看戏,只见“几个红的绿的”在眼前闪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没有好位置时,“我”退到后面的一条长凳上,“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它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仿佛“私刑拷打的刑具”,“我”“不由得毛骨悚然地走出了”.这次看戏,“我”留下的印象是“耳朵只在冬冬喤喤地响”.

第二回则是“募集湖北水灾捐”,“我”“捐”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坐到第一舞台的座位.“我”“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于是,“我”告别了“中国戏”.因为“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和大跳,使人头昏脑眩……作了这两次看戏的交代,作者才真正写“远哉遥遥”十一二岁时看过的好戏.于是才写课文中出现的情节“我们鲁镇的习惯……”

这“引子”仿佛一道围栏,把真正的情节设计包裹起来,从而产生了朦朦胧胧的阅读美.

因为和母亲到平桥村的外婆家消夏,于是“我”便经历了看社戏的故事.作者在介绍了平桥村的情况以后,主要交代了“我”每天做的事情:掘蚯蚓,钓河虾,和小伙伴一同去放牛.做了这样的铺垫以后,“我”讲述了“我”的第一期盼,这便是到赵庄去看戏.

《社戏》的第一曲折,便是去赵庄的看戏.作者把精力放在看社戏之前的情节设计上.小说创作讲究曲径通幽,讲究用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看戏之前的“第一曲折”包含了五个“小曲折”:没有航船“我”不能去看戏;“我”闹脾气引起了外祖母的关注;小伙伴讲看社戏的情形,“我”不作声;有了航船又存在安全问题;据理力争,可以前去.

为什么“我”要到赵庄去看社戏呢?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于是付钱给赵庄,要到赵庄去看戏.可是早上叫不到船,因为平桥村只有一条大船.外婆让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问出来,于是外婆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而“我”则急得直哭.“我”到底去看了社戏没有呢?这便是小说第一个情节上的小曲折.因为不能去赵庄看戏,这一天“我”不去钓虾,也不吃东西,母亲也很为难.这是第二个小曲折.“我”只能听小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讲戏.从情节发展上来看,赵庄的戏已经演出了,小伙伴们也讲了,看来“我”到赵庄去看戏,真的是没戏了.然而情节在这时候又突然转折,这时“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他说:“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其他十几个少年也突然醒悟过来,说,可以坐着航船和“我”一同去.但是“我”能不能过去呢?外祖母怕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担心叫大人一同去影响大人们工作,所以在这迟疑之中,“我”似乎不能去赵庄看戏.这时,情节发生了突然的变化,“我”到底能不能去呢?我们看情节的转变——

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有了这样充足的理由,在这样热情的支持下,“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于是“我们立刻一哄地出了门”.

在曲曲折折的情节中,我们看到了平桥村少年的正直、热情、善良.如果没有这些小小的曲折,小说耐人寻味的情感意蕴也难以就展示不出来.

二、故事的“收尾”一波三折

一般来说,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到结尾,无非是结束全文,点明小说主旨,表达作者的情感取向.但是《社戏》的故事情节却与众不同.作者在小说的“收尾”上,依然在展示着情节曲折设计上的艺术性.

在看社戏回来的路途中,孩子们偷了六一公公家的豆子,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担心他们第二天会找后账.当读者读到这里时,也为这群孩子担心.事实上,担心的事情却没有出现.在小说的结尾处,情节又发生了四次转折.

第一次转折是,第二天“我”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于是,下午去钓虾.

第二次转折是,钓虾时遇到了棹着小船的六一公公来“找后账”——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地摘,踏坏了不少.”

六一公公对我们偷了他家的豆似乎有不满,但他也只是埋怨我们踏坏了不少豆.这很出乎“我”的意料.而双喜的还击,更流露出了朴素少年的情怀——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小说情节设计的艺术,就在于通过曲曲折折的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品质、展示小说的韵味.在这方面,《社戏》是典型中的典型.事实上,六一公公并非要双喜赔偿他的豆.他埋怨的是踩坏他的豆苗.这里,和六一公公的对话,显示出了双喜的机智灵活.

第三次转折是,六一公公由“找后帐”到找“我”评说豆子品质的事情.

六一公公看到我时,便停了楫,对“我”说“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他是卖了豆回来的,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当“我”说豆子好吃时,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他将大拇指一翘“得意地说”——“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我们看到,六一公公并非在抱怨糟蹋了他的豆子,相反因为“我”认可了他的豆子,他十分得意.

第四次转折,是六一公公送“我”豆子,并夸赞“我”.等到晚上吃晚饭的时候,“我”的面前就多了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这就是六一公公“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作者通过母亲的口转述了六一公公夸奖“我”的话——“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在这里,六一公公不是向母亲告状,而是把自己卖剩的豆送给“我”吃.这就显示出他的宽厚热情.

好小说都注重情节设计的艺术.《文心雕龙》在谈到“事件大小”时说:“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尺枢运关也.”看戏之前、之后的细小情节,是成就作者“大篇章”的关键.《社戏》中,少年朋友的善良热情、勤劳朴实,成年农民的淳朴仁慈、坦诚宽容,是通过作者设计的曲曲折折的小情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如果没有作者精心设计的曲曲折折的故事情节,也就没有多姿多彩的情感意蕴.

鲁迅论文范文结:

适合鲁迅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鲁迅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鲁迅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