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模式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和以任务为驱动的考核模式构建基于高职课程动态考核模式的尝试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这篇模式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以任务为驱动的考核模式构建基于高职课程动态考核模式的尝试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着强大作用,今天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的大专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应用”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这一目标的要求下,传统的“试卷考试”存在弊端,已经无法适应新的需要,必须建立以考核“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新的高职课程考核方式.为适应这一需要,构建了“任务驱动考核模式”,学生在完成考试设置的操作任务这一动态过程中展示自己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式改革;传统考试;弊端;任务驱动考核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逐渐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999 年6 月13 日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一“决定”使我们明确,在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的大专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传统的大专教育在学习形式上重理论轻实践,学习内容讲究学科性,可以说传统的大专教育是本科教育的“缩小版”,同一个专业的本科段学习和专科段学习开设的课程相同,授课的方式也相同.在这样的传统办学模式下培养的大专毕业生,没有体现出大专生所应该具备的应用能力特质,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决定”出台后为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高职教育向现代化建设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及课程开发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此同时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仍严重困扰着高职院校,其中相对滞后的封闭式考核方式与高职教育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不相吻合这一矛盾就是我们目前所遇到的一大难题.

一、课程考核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反馈、评价教学质量的手段,更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阶段性检验和评价往往要通过课程考核来实现,由此可见课程考核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课程考核发挥着以下方面的作用:

(一)鉴定作用

从学生方面而言,通过考核可以检测与评价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学习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其结果成为评价学生学业状况的重要依据.从教师方面而言,考核结果可以检查和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课程建设水平及对人才培养理念的把握和贯彻状况.

(二)教学作用

在高职教育中,考核作为课程学习综合能力的评价,并不是意味着课程学习的结束,而是对课程学习的一个指引.通过考试可以让师生更加明确本课程需要掌握什么,以及课堂的知识与技能需要如何应用,可以说考试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

(三)调控作用

在考核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各种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对教学的一个真实反馈,有利于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更深刻地认识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后续教学计划.同时,有效的考核所提供的积极反馈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调整学习方法,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当然,我们所总结出的考试在高职教育中所发挥的这些作用的前提条件是考核方式必须是科学而有效的.对不适应现代高职教育需要,不科学、不合理的考核模式,不仅不能发挥以上作用,反而会制约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传统考核方式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的指挥棒,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传统的试卷考试“一卷定成败”,忽略了对学习过程、学习能力的评价,其表现出的弊端如下.

(一)考试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但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特别是将理论转化为操作技能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的高职教育正掀起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内容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改革,打开校门,让课堂深入企业到社会中.然而,传统的考试模式以闭卷笔试为主要形式,理论知识为主导,技能应用型试题所占比例很小,即便是有应用型的题目,也是“纸上谈兵”.这样的考试方式很难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水平,因此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考试内容死板、狭隘,重记忆,轻应用

传统的评价体系“以书本为中心”,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考题从教材的内容出发,每道试题大都可以从书本上找到“标准答案”,考试过程只是对学生“默记能力”的测试.学生甚至无需在平时用功参加学习,只需要在临考前突击“背工”,甚至采用不太光彩的举动都可以将考试“糊弄”过关.这样的考试考查的仅仅是“识记能力”而不是“应用”能力.

(三)考试过程静态、压抑,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的考试中,我们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考场、严肃的监考员和“埋头苦做”的考生,在这有序的背后是师生重重的压力.因为考试的结果不仅能决定学生该课程能否合格,也是对该课程任课老师水平的评价.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考核,让学生难以轻松而全面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尽展自己的风采.同时也让老师只关注最后的成绩,而忽略了考试中反馈出的对教学有重要意义的信息,从而使考试促进教学的作用丧失.

综上所述,对这样的课程结构而言,传统的试卷考试无异于一只不合脚的鞋子,无法发挥课程考核应有的作用.

三、以任务为驱动的考核法在高职课程考核中的构建

树立以高职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课程考核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以学生为本,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就业弹性”的要求,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系统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集素质、能力、知识于一体的一线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通过三个学年的尝试,初步建立了以任务为驱动的课程考核模式,并通过尝试不断总结并完善这一考核模式.(一)“任务驱动考核法”的理论依据

教育是事关百年的问题,教学上的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遵循“科学严谨”的要求,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考试改革同样也是在相关的理论支持下开展的.

1.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的基础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课程开始与实际工作相接轨,当然课程考核内容和方法作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处于不断革新的动态变化之中,这种革新始终应与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与课程改革的方向相一致.

2.以“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为参考

20 世纪80 年代从美国兴起,以古巴(E.G.Guba)和林肯(Y.S.Lincoln)等人为代表创立了“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他们认为评价就是对被评事物赋予价值,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构.他们进一步强调“价值多元性”;提倡在评价中充分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并把评价看作是一个由评价者不断协调各种价值标准间的分歧、缩短不同意见间的距离,最后形成一致看法的过程.这个时期的教育评价提出了“共同构建”“全面参与”“多元价值”的评价思想.这一代理论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理论,它给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3.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为指导16 号文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质量管理、过程管理”.高职高专学生考核模式的改革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是教学改革效果的体现.

(二)“任务驱动考核法”的操作及各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

“任务驱动考核法”的基本程序是:“任务发放———小组协作完成任务———提交任务成果———总结汇报展示———多元评价”.下面我将以我们在2009—2010 下学期,以2009 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试点,融合《公共关系学》《消费心理学》及《市场营销学》三门课程的“一体化动态考核”为案例,具体阐述“任务驱动考核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及操作各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任务”的设置

考核的开始是下达“工作任务”,将本学期学习所需要反馈的知识与技能在工作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方式以一个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动态过程的指导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并可以通过过程的指导,进一步辅导延伸平时授课的内容.设置工作任务是考核开展的核心环节.在专业领域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我们案例中三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我们以校内实训基地———“笑迎超市”为目标设置了如下任务:

“请为‘笑迎’超市目前的经营状况作一次调查,了解该超市目前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师生心中的印象,并分析这种印象使超市的经营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请根据调查的结果,运用本学期所学的《公共关系》《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知识为‘笑迎’超市策划一项公关活动,以提高‘笑迎’超市的形象,促进超市营业额的提升.”

学生要完成这一任务,不仅需要掌握三门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面对很多课堂上没有预期而现实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的情况.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任务指导,补充课堂里没有提到但现实工作中却需要的知识,并且通过考查学生的任务完成过程,动态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2.评价量表的设计

评价量表是对学生成绩作出评定的依据,选择多角度、多方位、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形式,更能体现课程建设特色;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也更能准确地评价教与学.因此,我们的评价量规体现出以下特点:

(1)共同参与

“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把评价看作是所有参与评价活动的人们共同建构的过程,我们的评价量表的产生并非老师的“一言堂”,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与被评价的学生共同构建出来的评价指标.这样的评审指标更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意,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全面地关注到需要关注的环节.考虑到不同评价者和不同评价主体的视角差异,我们将量表分成小组评价量表和个人评价量表两部分.小组评价量表由教师来对学生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体评价,而个人评价量表的评价权交给了小组的组长,由组长来对小组成员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做既赋予了组长在小组管理过程中的真正“实权”,又能换一个角度来考查学生的表现情况,让评价更科学、更合理.

(2)兼顾动静

“任务驱动式考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性考核,学生小组完成任务的组织过程和最后提交出来的成果有着同样的重要意义,所以在评价指标中,既应该有对提交成果的评价,也不能缺少对任务完成过程的评价.比如,在我们的案例中,学生对“笑迎”超市调查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情况,是教师通过观看,了解其调研过程这一动态行为作出评价的,而调研报告和公关活动方案的评价则是通过静态的成果来评价的.

(3)兼容并蓄

通过完成一个任务来进行期末考核,意味着我们的评价是没有唯一答案的,不同的操作者对同一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也是不相同的,这就意味着同样的任务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和不同的成果.这样一来就要求我们的评价量规要体现一定的灵活性,能对各种不同的“声音”给予客观的评价和接纳.在评价量规中我们增设了“评价栏”,及时记录下评价者从考核中所获取的信息,比如学生的见解,一些新的创意,当然也有不足之处.通过评价栏的反馈,让老师能更客观地了解教学的效果,也能从中收获来自学生的一些宝贵的智慧,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很好的参考数据.

3.成果的提交

在传统的考试中,学生的表现只能体现在统一形式的试卷中,难以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特色,更不能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运用水平反馈出来.“任务驱动考核法”以成果的方式来展现学生的学习效果,精心完成的成果投入学生智慧和精力,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收获的喜悦.但是由于学生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成果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成果的质量和规格上应作必要的要求,比如,成果的类型、成果的数量及表现形式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使用同一量表可以对所有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比如,在前文我们提到的案例中,要求学生提交的是“调研分析”和“公关活动方案”,并且规范了其文本的编辑格式要求.

4.质疑答辩

这一个环节是教师检验学生理论水平及能力真实性的关键一环,“问题”主要来自于学生汇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闪光之处、不足之处和含糊之处.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成果真实性、实际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提高成绩、进一步展现自己的机会.因此,教师的问题设置,既要体现对理论的反馈情况,更要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成果和收获,同时还要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在考核过程中仍能得到老师的帮助以获得提高.

古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种实践性的考核方式让学生从传统考试的“纸上谈兵”,进入一个真实的任务操作中,让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更为深刻,掌握更为牢固.

四、任务驱动考核法的优势和不足

在我们的教育发展史上,任何一个改革在体现其优势的同时,也会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为适应高职教育新模式而尝试进行的“任务驱动考核法”同样也存在着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任务驱动考核法”体现出来的优势

依据高职教育新趋势所体现出来的新要求而设计的“任务驱动考核法”严格尊重目前高职教育所要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岗位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要求,在运用中体现出以下优势:

1.重操作不废理论

任务驱动考核法在考试中主要采用实际操作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注重操作技能的评价,但同在考核中设置了“质疑答辩”环节,在考核操作的同时不忘记对理论的检验.

2.动态过程更真实

学生完成任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操作行为,使之趋于更优,避免了试卷考核中“一卷定音”,考核结果更为真实.

3.多元评价更客观

引入多元评价,让不同角度的评价者来评价同一个任务小组,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反馈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从而使评价结果更为全面.

4.以成果展示成绩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传统的试卷考试,考试结束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在任务驱动考核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从中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效,也能从实践操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可通过作品的产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促进其今后“自觉学习”,即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学习方式.

(二)“任务驱动考核法”的不足

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这种新的考核方式也会经历“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目前我们刚刚在个别科目中试行这样的考核方式,在试行中也发现了其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1.理论与技能考核点的覆盖面较试卷考试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整个考核集中在一个任务中,而一个任务相对于整个学期的学习来说,能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在考核中会出现一些“盲点”.

2“. 多元评价”的真正实现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建立评价体系的时候,我们的设想是实现“教师———学生———企业”几个纬度的多元评价,使考核结果能从不同的角度,更客观地体现学习的成效.但是,由于企业方比较难配合我们课程考核的固定时间安排,因此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中仍然无法将企业纳入评价体系,评价的纬度还不够科学.

为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要求,对课程考核的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虽然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我们深信这样的方向是正确的,在今后的发展中它将越来越成熟和科学,能真正发挥课程考核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

模式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模式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模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论文模式

2、商业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