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扎拉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九)马扎拉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马扎拉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九)马扎拉

尼古拉·尤里耶维奇·马扎拉是俄罗斯当代最优秀的年轻作曲家之一,1977年5月13日出生与当时的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他的外公是苏联时期著名的文化学者、古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德米特里耶夫.在这样的城市与家庭出生,马扎拉从小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就是顺理成章的了.马扎拉5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7岁进入圣彼得堡第二十九音乐学校学习,钢琴老师是康斯坦丁尼德.他在音乐学校里也开始学习作曲,老师是当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奥斯科尔科夫.奥斯科尔科夫是我的好朋友,是一位坚定不移的现代主义创作者与演奏者.这不仅表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甚至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当时的马扎拉只是一个小孩子,但奥斯科尔科夫并没有单纯从传统的和声与音乐创作技法人手,而是直接带着他进入了不协和音响的广阔世界.当然,这也跟马扎拉自身的兴趣方向有关.十三四岁的时候,已经表现出极佳演奏与创作天赋的马扎拉考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附属音乐学校.在这所专业学校中他仍然学习两个专业:跟布罗韦尔曼学习钢琴,同时随圣彼得堡杰出的专业作曲教育家姆纳察卡尼扬学习作曲.

姆纳察卡尼扬是肖斯塔科维奇、耶弗拉霍夫等人的学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就已经创作了很多重要的音乐作品.后来长期担任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主任与专业作曲教研室主任.他不仅在大学部授课,也在附属音乐学院教学.繁重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也许多多少少对他的音乐创作活动造成了一些影响.尽管姆纳察卡尼扬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就与声望明显低于斯洛尼姆斯基、季辛科等享有世界声誉的圣彼得堡学派同辈作曲家,但他受尊重的程度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却是非常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专业作曲家的培养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姆纳察卡尼扬教过的学生很多,除了马扎拉,还有圣彼得堡的潘琴科及白俄罗斯、乌克兰、伊朗的一些优秀作曲家等.他也教过至少4名中国学生.比如上海师范大学的明虹老师与目前在音乐学院随郭伟郭教授读博士的王愫怡等青年作曲家在圣彼得堡读书时都是他专业作曲班上的学生.我对姆纳察卡尼扬的创作了解极少,据说有不少有意思的作品,而且他是一位极其有经验的教授与非常温暖的人.

1995年,马扎拉又考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在音乐学院他继续了两个专业的学习:在作曲系的专业老师仍然是姆纳察卡尼扬,在钢琴系的专业老师是巴扎诺夫.2000年马扎拉从作曲系毕业,进入姆纳察卡尼扬的作曲“助教班”学习.2001又从钢琴系毕业,同时也正式开始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配器与作曲公共课教研室从事教学,并担任姆纳察卡尼扬教授专业作曲班的助教.同一年马扎拉也成了圣彼得堡堡模范爱乐乐团的钢琴独奏员.随着创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与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马扎拉在201 1年被调任音乐学院专业作曲教研室,成了这所世界著名音乐学院的一位专业作曲老师.

可以说,马扎拉是我们这个时代极少见的身兼大作曲家与大钢琴演奏家的年轻音乐家.作曲与钢琴(键盘乐器)演奏的“两条腿”并重可以看作是古老的欧洲传统.在我们大多数爱乐者的目光可以看到的范围内,这一传统似乎一直在缓缓地从西往东流动,从巴赫、贝多芬、莫扎特到了李斯特与肖邦,又到了斯特拉文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与斯克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然后似乎长久地停在了俄罗斯这个欧亚之交的神奇国度.整个二十世纪,苏联与俄罗斯几乎每一位大作曲家都是出色的钢琴家,作曲与钢琴“两条腿”走路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埃什帕伊、斯洛尼姆斯基、卡尔切玛尔等等都是典型的代表.这差不多成了苏联与俄罗斯作曲家群体的特征之一.但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不论创作还是演奏都需要最有天分的音乐家投入全部的精力才能取得高于别人的成绩,因此即使在俄罗斯这种独特的国度,年青一代音乐家中也很少见到马扎拉这种“两条腿”都如此强壮的人物了.

马扎拉不仅在音乐学院教授作曲类课程,自己本人也从未停止音乐创作.2008年,他创作的钢琴与乐队协奏曲在普罗科菲耶夫国际音乐比赛中得到了作曲比赛的第一名.有趣的是,2004年的时候他曾在同一项国际赛事中获得过钢琴演奏比赛的第一名.他不仅是圣彼得堡堡模范爱乐乐团具有正式编制的钢琴独奏家,还是“e Nsemble”现代音乐室内乐团的创办者与演奏者之一.直到今天,马扎拉除了创作与教学仍然常年作为钢琴独奏家与室内乐演奏家在各种音乐会上演出,从2015年开始甚至还几次随圣彼得堡爱乐乐团或单独作为独奏家来中国举办音乐会.比如2016年3月底上海大剧院邀请他来举办了个人的钢琴独奏音乐会.

当时他的姓在上海大剧院海报上写的是“马冉拉”,音乐会名为“黑白琴键上的斯拉夫图景 俄罗斯钢琴家尼古拉·马冉拉独奏音乐会”.“马冉拉”虽然不是按照当代人名翻译标准来翻译的,但确实比标准的“马扎拉”更好听,而且似乎也更符合他看上去比较“乖”的音乐家做派.看一看这场音乐会的节目单,就知道马扎拉当时是完完全全被当做钢琴家邀请来的,因为里面没有一首是他自己的作品:

一、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作品第39号,第2、3、4、5首

二、斯克里亚宾:《第四号奏鸣曲》

三、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段

1少女朱丽叶

2临别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3蒙太古与凯普莱特

四、普罗科菲耶夫:《魔鬼的诱惑》

五、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在他那一次来中国之前不久,我在圣彼得堡的阿尼奇科夫宫专门就这场音乐会做了个简短的访问,大约问了三四个小问题.他说曲目是他自己选择的:从19世纪下半叶与20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作品中挑选了自己喜欢、同时又相对比较流行的作品.这些作品每一首都非常“钢琴化”,但又互不相同.他知道现在我国乐界对这些作品都比较熟悉,但也坚信自己可以带给听众一些新的东西.我问到俄罗斯钢琴家演奏俄罗斯作品的特殊性时他说: “有这样一种叫做民族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对民族性的理解……当你生活在这里,住在这个他们所有人(指音乐会曲目中涉及的作曲家)生活过的城市(指圣彼得堡),当你知道他们如何成长,他们呼吸了怎样的空气,他们在哪里散步,他们看到了什么……当然你就更容易理解.”

其实马扎拉的演奏曲目风格非常多样、涉及很广.不仅格林卡、鲍罗丁、穆索尔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俄罗斯经典作曲家的作品是马扎拉的拿手好戏,而且像每一位俄罗斯作曲家一样,他对欧洲传统音乐的喜爱与推崇也是发自内心的.他曾经在一次访谈中把巴赫评价为“音乐之神”;在他的演奏生涯中,也常常见到贝多芬、勃拉姆斯等欧洲古典一浪漫主义作曲家的经典作品;俄罗斯的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与西欧的拉威尔、勋伯格、梅西安等新风格创作者的作品在他的音乐会上也并未缺席;也许最重要的是,马扎拉首演了很多当代作曲家优秀的新作品.比如之前在本专栏中提到过的塔诺诺夫的重要作品《列宁2017》就是由马扎拉与作曲家同台首演的.身兼当代作曲家群体中的一员,毫无疑问会比其他钢琴家接到更多的新作品演奏邀请.

其实马扎拉也弹过我的曲子.他前些年圣彼得堡举办的一次国际艺术节上首演了我的一套钢琴曲,但我因故没有出席.当时艺术总监说,我的曲子将由一位杰出的青年钢琴家马扎拉来演奏,而且他也是个作曲家.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人,并没往心里去.要知道,圣彼得堡优秀的钢琴家与作曲家太多了,要不是马扎拉这个姓在俄罗斯文化中听起来实在是有些奇特,我也许根本就不会记得他.甚至我也丝毫不知道他当时现场演奏的情况,反正我没去,演奏什么样都是钢琴家自己的事情.在圣彼得堡举办的一些国际艺术节远远比不上国内的乡镇文艺汇演那么隆重,经常主办方自己连个视频资料都不录.当然,马扎拉弹的新曲子很多,也许更加不会记得我这个玩票的“作曲家”,尽管我的名字对俄罗斯人来说更加奇特.但无论如何,现在这件事已经成了我“作曲家”生涯中值得骄傲的资本.

可以认为,作曲家的身份与深刻的思维、开阔的视野深深影响了马扎拉的演奏.同时又帮助他对本民族作曲家作品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并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演绎.马扎拉喜爱法国的拉威尔、梅西安和美国的伯恩斯坦,但总体来说,他对于俄罗斯作曲家的钢琴作品还是情有独钟的,尤其是他最喜爱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从马扎拉的钢琴协奏曲中听得出来,这位圣彼得堡的前辈在钢琴作品中对钢琴音色的“独立性”所做的贡献大大影响了马扎拉的创作观念.

马扎拉的音乐作品主要是针对传统乐器与乐队的,而且整体上来看侧重于无标题音乐.当然他的一些交响音画、交响童话也到大家的关注,但声乐作品数量不多,尤其戏剧类创作主要以小型作品为主.比如他有为3名独唱者、弦乐队与羽管键琴而作微型歌剧《Musica Viva,罗西尼的生命舞台》、为男中音与弦乐队而作的《哈姆雷特的独白》和3部儿童歌剧《小园面包》《兔子阅览室》《野兽过冬的窝》.这3部儿童歌剧的来源非常简单,实际上是他与妻子阿纳斯塔西娅俩人一同为自己的孩子们创作的.妻子编剧,他作曲,歌剧的伴奏仅使用一架钢琴.因此可以认为,他在戏剧作品的创作方面与圣彼得堡同代的作曲家涅斯捷罗娃、塔诺诺夫等人比起来确实并不引人瞩目.

马扎拉最出色的音乐作品应该要算他的3部钢琴与乐队协奏曲.这3部大作品分别创作于2000年、2002年与2007年,其中第一首是他的毕业作品,也是他音乐创作步入成熟的标志.这三首作品的成功演出奠定了马扎拉在21世纪俄罗斯年轻作曲家群体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在马扎拉的其它作品中,钢琴也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小提琴、钢琴与乐队协奏曲》《单簧管、大提琴与钢琴变奏曲》《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为单簧管与钢琴而作的二重奏》《为长笛、单簧管、小提琴与钢琴而作的四重奏》和一些钢琴的狂想曲与小品等.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首演时的钢琴声部都是马扎拉自己承担的.自己创作、自己演奏,这无法不令人想起十八到十九世纪欧洲那一个个伟大的名字.他也确实如前辈们那样,钢琴家的身份与作曲家的身份不但是并行的,而且是完全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的.不仅作曲家马扎拉会影响钢琴家马扎拉的演奏,同时钢琴家马扎拉也影响作曲家马扎拉的思维.

尽管马扎拉在童年就被奥斯科尔科夫教授开启了无调性的思维与视野,创作之路是从“现代音乐”开始的,但他作为一名成熟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却总是有调性的.我想,这应该与他常常作为演奏家直接在舞台上与观众面对面交流有关.圣彼得堡作曲学派的作曲家比较重视听众对音乐作品的反映,这一点在马扎拉的创作中体现得很明显.就是说,他在创作中对音乐语汇的选择与整体作品构造的形成不仅取决于“作曲家”的直觉感受与理性选择,难免也受到“演奏家”的潜意识影响.有一点也许非常值得指出,在许多当代严肃音乐作品“首演就是最后一次演出”的情况成为常态时,马扎拉的不少作品都是被反复上演的.

整体上,马扎拉更倾向于无标题音乐的创作.当然,毕竟马扎拉还是一位年轻的作曲家 要知道在俄罗斯,很多已经七八十岁的作曲家仍然处在创作旺盛期.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与思维的变化,马扎拉的创作也许会出现新的形式与内容.

因为当年在艺术节上的合作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的联系,直到去年与马扎拉才因朋友介绍认识,后来我回国后又有不多的邮件往来.以我很少的接触来看,马扎拉平和、温暖、有教养,身上带有一种不温不火的“贵族味道”.与其他的同辈作曲家比起来,大演奏家的身份与历练给他平添了几分让人一看就喜欢的外部气质.简单说,是一位讨人喜欢的音乐家.

马扎拉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马扎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马扎拉方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