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训练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和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实验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力量训练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实验

摘 要:运用问卷调查、实验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速度素质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目的在于检验功能性力量训练干预是否能提升散打运动员的速度素质.结果显示:16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能显著提高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等速度素质测试指标的成绩;功能性力量训练强化了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神经与肌肉系统之间的连接,提高了各种力量肌群的工作能力,增强了传递力量和协调整体发力的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力量训练方法,是对传统力量训练中各关节及其连接系统完整性训练不足的有益补充,将其融入到散打运动教学和训练中具有很高的普及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功能性力量;速度素质;散打

中图分类号:G80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5-0120-06

收稿日期:2017-10-23

基金项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6RB026).

作者简介:周小青(1974-),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通信作者:张冬琴.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说明当动作速度达到极致的时候,有时候不需要复杂招式,只是简单的一招就可以克敌.散打运动中“以快打慢”的客观规律一直是运动员所追求的,不管是散打运动员所需要的体能、技能甚至于战术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以速度为中心,以不同的速度形式表现出来的,速度素质决定着散打技、战术运用和发挥的成效.因此,散打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在比赛和实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国内外研究发现传统力量训练不能满足运动员增进身体素质的相关要求[1-2],但研究也表明功能性力量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专项力量[3-4].功能性力量在近几年被国内运动专家和学者广泛关注,他们发现通过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加强运动中脊柱的稳定性、改善神经肌肉控制、降低能量消耗、提高上下肢的协调工作效率,对竞技体育中的身体素质训练具有重要意义[5-8].基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实施功能性力量训练干预,对比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变化,检验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速度素质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散打运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速度素质发展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www.cnki.net.cn和http://pubmed.cn等数据库,分别用“功能性力量训练”“散打”“速度素质”“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Speed Quality”“Sanda”进行全文检索.检索中文文献结果:学位论文413篇,期刊论文205篇;检索外文文献结果:全文发表期刊24篇.经过分类和整理,对其中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30余篇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作为本研究的重点参考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对散打和体能方面的专家、教授发放《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速度素质发展的实验研究》调查问卷.对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案与反映散打运动员速度素质的测试指标进行专家评定,从而确定本研究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案和测试指标.

1.2.2.1问卷发放和回收

向国内一线散打、体能专家或教授发放问卷38份,回收37份,回收率为97.4%,有效问卷35份,有效率为92.1%.

1.2.2.2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问卷的效度检验:问卷设计完毕后由12名专家对问卷进行有效性评价(表2).

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重测信度法,间隔两周后同一问卷同一被测进行重复测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问卷的重测信度系数r等于0.81~0.87之间,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1.2.3实验法

1.2.3.1实验分组

以火车头体协散打队和河北省散打队一级以上男子运动员24名为实验对象.将24名散打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12人,两组散打运动员都是无腰、脊柱、髓、膝部受伤史的运动员,对两组的年龄、训练年限、身高、体重分别进行t检验分析均显示没有显著性差异(表3).

1.2.3.2实验设计

依据功能性力量的小负荷、多次数、由简到繁的训练原则,并结合问卷调查的专家意见,设计出一套为期16周包含20种训练方法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案(表4).在为期16周的训练时间里,结合散打运动员平时的训练安排,每周的周一、周三、周五进行3次体能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120分钟,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时间采用不同手段进行力量训练.每次课的前60分钟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完成传统力量训练,在课的后60分钟,实验组按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案进行训练.

实验组功能性力量训练以训练难度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以保证动作质量下完成动作为训练前提.功能性力量训练中,以身体的静态姿态保持为铺垫,再进阶为静态的躯体环节平面运动,目的是使运动员体会相应肌群收缩的感觉、加强特定肌群和肌腱的功能水平.训练中期以动态平衡训练手法为主导,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和长期正确的动作模式,可以更精确地刺激核心深层和小肌肉群,促进核心肌群形成动作收缩记忆,减少动作训练中外部反馈进而加强本体感觉和前庭的内部反馈(图1).训练中根据动作负荷,每个训练动作进行40~60 s,休息间歇为60~90 s,重复4~6次.

对照组在实验组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同时进行传统力量训练,根据训练部位的选择从表5中选取3~4个训练方法,并遵循表5的组数、次数负荷和间歇要求.

根据专家意见和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实际情况,实验组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内容负荷设定低于对照组传统训练内容的5%左右,即实验组每节训练课平均负荷为65%~75%,对照组每节训练课平均负荷为70%~80%.负荷的判定主要从对抗阻力大小和训练中对于心率的监控,其中每节课的平均心率在130~145次/min、最大心率在160~175次/min.

实验组均在实验开始前进行一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培训.实验前后各指标均由专业人员进行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实验前后同一条件、标准下进行速度素质指标的测量.

1.2.3.3测试指标

第1次测试时间为实验前,第2次测试时间为实验16周后.测试指标如下(表6):

1.2.4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有实验测量所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平均数&plun;标准差表示,采用组间t检验,检验显著性标准为

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2结果与分析

2.1速度素质释义

《体育大辞海》[9]中对速度的界定是:速度素质是人体或人体某部成动作或对外界刺激做出快速运动反应的能力.

田麦久[10]教授认为,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速度素质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

散打速度素质是指运动员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里完成动作的能力[11].

上述观点对速度素质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认为散打运动员所表现出的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3种形式.反应速度是指运动员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动作速度是指运动员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移动速度是指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即位移速度.

2.2实验前实验对象速度素质情况分析

为保证对照组、实验组运动员在实验之前的速度素质情况是基本均等的,在实验干预前,对上述两组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测试指标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表7)两组运动员在实验前速度素质相关指标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属同质可比样本.

2.3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反应速度的影响

从表8、表9可以看出,无论是实验前还是实验后,简单反应时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都无明显的差异,功能性力量干预后实验组也没有显示出简单反应时优于对照组,但通过16周的练习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简单反应时上都有所提高.国内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表明:简单反应时在不同的运动员、不同运动水平及不同的相关干预之间差异性并不大,和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2-13].散打运动在对抗或比赛中攻防信息量巨大,运动员要依据自身和对方的各种信息随机应变做出攻防动作,这一反应过程不能单单依靠简单反应时,而是应该属于复杂反应范畴,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选择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提高对散打运动员在攻防中对各种情况能做出及时、准确的选择和判断非常有利,这正是迅速、准确、协调地运用散打技术击打对手的关键[14].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简单反应时而言,选择反应时在实验后实验组自身和对照组之间都有显著性提高.分析其原因:功能性力量训练强化了运动员的神经——肌肉系统的专项化连接,提高了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这样有助于力量和神经的传导,从而缩短了实验组散打运动员的选择反应时.其次,功能性力量干预训练时许多练习是徒手克服自重练习,采取的运动负荷较轻,却对于位于深层的小肌肉群练习比较有效,虽对于肌肉的增粗和增大效果不明显,但是协调了运动链肌群收缩与放松,使得专项快速反应力量的发挥更具专项化和效益化.总之,散打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提高了相关力量肌群功能,加快了大脑神经对肌肉群下达的指令,使得具体参与肌肉群得到快速地具体实现.

2.4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动作速度的影响

从表10、表11可以看出,经过16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实验组的各项测试指标成绩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P值均小于0. 05,30 s左右冲拳和30 s仰卧两头起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30 s左右鞭腿和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实验后各项测试指标较实验前也都有明显提高,其中 30 s左右冲拳有非常显著性提高,30 s左右鞭腿和30 s仰卧两头起具有显著性差异.

武术中强调“力由腰发多根基,贯入两肋四肢躯,发到手足成一点,丹田肌力山也移”以及“腰马合一”等相关理论都充分说明散打技术动作的发力,都须从腰部发力直达四肢,追求力量、速度与核心发力部位高度协调统一[15].我们认为在实验组中加入一定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其效果较佳.与传统身体力量训练相比,加入了功能性力量训练内容的实验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对核心区域各力量肌群进行系统较长时间的规律强化,在稳定性上得到较大提高,基于此,四肢运动与躯干之间所完成的动作的协调性得到显著加强,使得实验组在完成动作时力量在四肢和躯干之间传递的更协调和巩固.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散打动作速度的影响并不是直接通过增加腰腹肌群的收缩力量来完成,而是在实验中主要通过不稳定环境下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激发更多肌肉群的参与(如膈肌、多裂肌、腰方肌、盆底肌等等),控制、提高大小肌肉群之间协调性和协同做功能力,从而保证拳、腿法交替使用及仰卧两头起中身体重心的稳定性,提高动作的经济性和合理性,进而提高实验对象的动作速度.这提示,身体核心部位的力量、稳定性越好,四肢完成动作时就越协调,这有利于发挥技术动作的力量和速度,使得成功完成动作的效率就越高.因此说,核心部位的力量要与散打技术之间建立起有效的通道,才能使技术动作速度得以充分表现.

2.5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移动速度的影响

移动速度选取20 m起动跑、十字变向跑、30 m步法折返跑3个指标,因为20 m起动跑需要快速的反应和起跑并保持高速跑完全程,这对受试散打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有较高要求,可以体现散打运动员在强烈的对抗中是否能始终保持动作的准确完成.十字变向跑主要表现在快速移动和制动力方面,这对受试散打运动员的攻防动作变换能力提出要求,即十字变向跑的指标成绩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运动员的攻防转换、防反、防反击的技术水平.30 m步法折返跑是专项步法和移动速度及身体协调性综合的一种专项移动速度的体现,主要是检测受试运动员的步法在移动速度和稳定性,因为所有高质量的技术动作都是在步法的配合下完成的,步法是一切拳腿摔组合动作的基础.

从表12、表13可以看出,经过16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表现在移动速度的指标测试上,实验组在实验后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提高,而与对照组实验后相比只是在20 m起动跑和30 m步法折返跑两项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十字变向跑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这和对照组本身在实验后十字变向跑有显著性提高有关.

分析其原因,功能性力量训练有利于提高散打运动员的起动、移动和制动力量,在急停、变向、起动中增强了实验对象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力量的传递与整合[16].我们在实验中通过对实验对象在动态平衡和不稳定的动态下快速完成动作,增强了对躯干功能性部位的深层肌肉刺激,其最终的目的和效果就是使躯干作为一个核心,增强了实验对象特定部位肌群的工作能力,起到了保持平衡、稳定重心、传递力量和协调整体发力的作用,为快速移动提供了前提和平台,这是移动速度测试指标有显著性提高的主要致因.散打运动员的移动速度提高将会对动作技术、动作完成质量、动作的攻击力及对抗能力有明显的辅助作用,是散打技术水平发挥的强有力保障.

功能性力量训练,是构建机体力量、平衡、协调能力的练习活动,目的是达到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功能性力量训练中强调的不是某一肌群的力量,而是注重身体各种肌群力量的均衡协调发展,控制动作或运动模式在适宜负荷下有效、科学地进行和完成,从而让神经和肌肉系统之间建立起更加有效的传递途径,完善各关节及运动链的完整性,提高神经和肌肉系统的整体功能,使得力量都能在完整动力链的各个技术运动环节中得到最适宜的产生、传递和控制.功能性力量训练不全是强调力量,而是注重协调,正是协调产生出了更加合理、高效的技术动作[17].故此,功能性力量训练是对“动作”的训练,而非是对“肌肉”的训练.

在强调功能性力量训练重要性的同时,我们同样要重视传统力量训练,不能完全摒弃其在力量训练中的作用.相反,努力使两者之间的训练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才是提高机体在特定运动模式下运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功能性力量和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并不需要分出谁更高级,而是两者有机结合才是提高力量训练效果的有效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是针对一级以上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的短期功能性力量干预实验研究,研究的结果是否普遍适用于其他不同水平的男子散打运动员和女子散打运动员,另外是否适合长期进行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及其训练效果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尽管如此,本研究成功地将功能性力量与散打速度素质相融合,取得了预期的实验效果,期间未发现由于功能性力量训练而引起运动损伤,运动员不仅完善了运动技能,而且显著地提高了速度素质.我们所设计的练习动作和方案对于运动员、教练员及运动队都是简易而实用,是可接受的,就经济性而言,都具有相当的优势,这些均有利于在散打项目教学、训练中普及和推广.

3结论

3.1功能性力量训练融入到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力量训练中,能显著提高运动员速度素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力量训练方法,是对传统力量训练中各关节及其连接系统完整性训练不足的有益补充.

3.2功能性力量增强了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神经对肌肉系统的控制,提高了各力量肌群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做功能量,促进了力量的传导和整体力量的发挥,使力量都能在完整动力链的运动技术环节中得到最适宜的产生、传递和控制,从而提升了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速度素质.

3.3功能性力量训练更注重协调性和稳定性的提高,只要能根据散打项目和运动员的特点,合理安排练习内容和运动负荷,可以对散打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提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T. W. Rowland. Adolescence:a activity for physical inactivity[J].Presidents Council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Sports research digest,2015(3):1-8.

[2]J.V. G.A. Durnin.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past and present In:Norgan , N.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4:20-27.

[3]周小青.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散打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26(5):66-68.

[4]刘瑞东.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肌肉募集特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5):73-79.

[5]曲小锋.核心力量训练对普通高校男子大学生腰腹肌力及肌耐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14, 36(1):45-46.

[6]范尧.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排球运动员跳发球速度与成功率变化规律及其提升机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3):83-89.

[7]崔景辉,等.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3,29(3):71-75.

[8]Allan Collins.The complete guide to functional training[M].Bloomsbury Publishing,2012:16-17.

[9]夏征农.体育大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586.

[10]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6.

[11]郑卫民.浅谈散打运动员的速度素质[J].内江科技,2010(5):158.

[12]胡麒.四川省散打运动员反应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13]林腾.对山东省乒乓球队二线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的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4.

[14]王艳霞, 赵敬国. 瑞士球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心肺及其调节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 29(2):87-90.

[15]《中国武术散手》编写组.中国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22-323.

[16]刘青松.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影响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2):81-84.

[17]郭树涛.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实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 30(2):80-85.

力量训练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力量训练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力量训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法治的力量论文

2、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3、知识就是力量期刊

4、信仰的力量论文

5、道德的力量论文

6、选择的力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