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政课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思政课教学中课程目标的迷失与纠偏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思政课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思政课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思政课教学中课程目标的迷失与纠偏

■ 洪 宇 贡和法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体现出的、带有本学科特性的必备人文品质和关键综合能力.然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课程目标偏离课程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因而必须综合采取纠偏对策.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偏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6-0024-03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内涵及其功能解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于2016年9月13日在北师大正式发布.其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作了详细阐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应进一步提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实施的具体要求,认清当前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现状.贯彻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课程目标迷失的问题.

1.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内涵

思想政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塑造的课程,肩负着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和健康心理、具备核心素养要求的重任.胡田庚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定义为“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通过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而使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新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三维目标,为了三维目标科学、高效的达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知识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二是关注问题解决,有效达成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是关注学习体验,有效渗透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功能

课程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既有助于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促进教学活动达成最大的教学效果.

(1)导向功能.导向功能体现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一方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媒介的选择和运用等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有助于提高学习效能.同时,它影响着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有助于考查学生学习效果和测评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使教学评价更趋科学.

(2)聚合功能.能统领、聚合、协调其他的课程要素,使各个要素均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3)激励作用.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内需的课程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目标的,使其对不断更新的学习任务产生期望.也能激励教师的自信心和教学热情.

(4)调控功能.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目标纠正教学活动中的偏差,使教学活动契合课程目标,避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教师的教学时间、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偏离课程目标表现

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它对课程教学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然而,现实教学实践中,偏离课程目标的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如下:

1. 教育观念落后,课程标准意识弱化

教师是课程理念的实践者,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如果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意义重视不够,课程教学偏离课程目标就成为必然.实践中,教师授课只重视认知层面目标,忽视了能力与情感目标.即只重视对于知识、技能的反复练习,忽视学科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忽视对学生社会性的培养,忽视“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一个有人格、有自尊、有潜力的个体,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忽视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兴趣,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的教条式教学,致使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正确的理解.

2. 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能力培养

在现行的考试招生制度下,不少学校往往把思想政治课程当作“副科”.普通中学只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探究,不能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安排课外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脱离.在教材二次开发上,存在明显的缺陷,思政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不透彻,教学未能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思想政治学科的特殊性正需要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转变学习方式,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完成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和情感与体验的目标的达成.

3. 评价方式单一,忽视综合素质考量

教师评价学生优异与否的标准仅是学习成绩,忽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衡量.部分教师仍然持考试至上的观点,以升学率为目标,以应试的方式来评价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仅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考试成了学科教学目的,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知识能力的唯一尺度,忽视了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三、高中思政课教学实践偏离课程目标的原因

高中思政课教学偏离课程目标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产生这种现象既有教育体制内部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外部的原因:

1. 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设置脱离实践

思想政治学科因其学科特殊性应当紧跟时代潮流,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和当前社会的客观现实脱节.脱节的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造成了“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对思政教育者所传授的思想观点缺乏信任甚至是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让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内容空洞,讲的都是大话、套话、空话,学生从内心深处排斥学习思想政治课.”

2. 考纲代替课标的功利主义的影响

用考试大纲代替课程标准,作为筛选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标准的功利主义的导向,使思想政治教学背离了课程标准设立的三维目标.现行体制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弱化了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忽视学生自主形成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难以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作出及时的评价.

3. 分数为本绩效考核负效应的影响

教师考核制度是引导教师行为的风向标.教育系统绩效考核以学生考试分数来衡量教师教学效果成了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因而,从教师个体来看,追求学生的分数成为必然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中心仅是学科知识浅表化、形式化的传授,缺乏引导学生对大量结论与观点的深层理解,缺乏学科知识对学生生活、生命意义的价值体验.教学的“三维目标”实际上只落实了“一维”,学生得不到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幸福感也无从获得.

4. 市场经济的竞争价值观念的影响

家长、教师、学校的价值观受市场经济大流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课重视不够.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被畸形的成功观所绑架,不重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和在这方面的受教育的情况.在学校教育方面,激烈的升学竞争使承担着青少年个性与人格培育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将教学的能力与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轻视,只顾追求知识目标,导致许多学生成为失去梦想的“空心人”.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回归课程目标的对策

为推进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思政教师、学校还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应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 开发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资源

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课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要求思政教师要增强深度开发教材的能力,加强知识点之间、教材之间、学科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点、重点、难点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加以联系,在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力.

教师应秉持人本性、建构性、情境性、生活性的教学理念,创设情境、选择示例,深入浅出的讲解知识,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化繁为简”“由表及里”地理解晦涩难懂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更多更好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在线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如家长、社会、专家、高校等校外资源,利用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提高课程资源的实用性、增强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充分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 确立联系回归生活的教学观

生活即教育,而有意义的教育是能满足生活需要的.教师在进行课程目标设定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要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学目标的表达要重视三维目标的整体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要实事求是,既不能忽视也不能过分拔高.将思想政治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思想政治教学联系生活,回归生活.

在知识目标设计时和学生的实践生活有机结合,把社会问题、热点问题融入知识教学中.在能力目标设计时,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目标设计时,要强调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注重学生成长环境的塑造与优化,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与价值的自我实现.长此以往,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在学习活动中应用科学、在日常生活中验证科学,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3. 建立多元的思政课评价体系

在教师评价方面,不能把学生考试成绩视为教师评价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是思政课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学校要从教师工作的整体情况出发,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评价,从教师教学、教育和教师基本素质进行综合、全面、合理的评价.

在学生评价方面,虽然考试成绩是一个检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反馈教学得失、改进教学行为的客观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是对学生的评价应当从学习生活、道德观等多方面入手,改变以选拔功能为主的单一的死板的评价方式,摒弃功利主义的评价标准,实行灵活多样的发展性评价方式.以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发展.

4. 形成有利于思政教学的合力

在教育的经济功能日益凸显的当下,一线教师是无法违避升学考试结果所产生的强烈影响的,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教育功能、教育实效低下是个现实的问题.要改变将学生教育成没方向、没主见的“空心人”的现状,需要经历社会性的改革,才能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合力.

首先,从教师到学校到整个社会必须摒弃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和以功名利禄为标志的成功观.其次,学校也应创新对教师教育成果的审核、评价制度,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增强教师的归属感、认同感、职业道德感,培育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型教师;加强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与建设,将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真正贯彻落实.再次,要基于对这样一种全民性改革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认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支持、鼓励、肯定、推广一线教师的教改实践,重视教师发展与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及相互促进,形成教学改革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基础,积累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R].教育部,2004.

[3]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项目组.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R].20.

[4] 潘永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D].西南大学,2015.

[5] 沙君.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对策.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N].2012,(1).

[6] 白磊.新课程转变教学观念的几个辩证问题[J].读写算(教研版),2012,(5).

[7] 杨东平.摒弃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成功观[J].陕西教育(行政),2013,(9).

(编辑:胡 璐)

思政课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思政课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思政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思修课论文

2、思政论文

3、科学课杂志

4、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

5、政论文

6、结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