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教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洛桑和衮衮:一半是支教一半是旅行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这篇支教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洛桑和衮衮:一半是支教一半是旅行

文|蒙蒙

“这个世界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以前我也会感到迷惘,感到愤懑,后来才渐渐明白,做实事是渺小个人能做的最有力的抵抗之一.”这句话是主人公——洛桑和衮衮对自己经历很好的描述.这不是一个如神仙眷侣般潇洒环游世界的故事,他们也不是爆改车、房,让人羡慕的旅游达人,他们没有明星网红大的影响力,却用真实和坦诚打动了他人.他们的故事中充满着闪亮的星星、晨曦的朝霞以及银铃般的回响,至于为何会有这般美好的画面,你们大概能在以下文中找到答案.

从支教开始的相知

洛桑2010年骑车进藏,爱上高原的辽阔和纯净,沿途得到藏人许多的帮助,一直渴望报答;衮衮大学所学专业是新闻,最为关注的始终是艰难却又不失生活信心的人群,计划着一次长期支教,恰巧被招募网站上寥寥几张孩子们的笑脸所吸引.

于是,就在2013年,辞职去东南亚骑行回来的洛桑和刚刚考上川大研究生的衮衮在高原藏区一所名为喜林院的贫困学校支教相遇.那里海拔4 500米左右,离甘孜县城还有一日山路,是一位慈悲的活佛集众善所建.

在那块干净的土地上,只在天气好的白天有几小时手机信号,但草原、河流、雪山、银河、孩子们的天真笑脸全都清白明亮.教孩子汉语,陪他们玩耍,也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

两个多月形影不离,和孩子们有了深厚感情.不过之后,喜林院因故关闭,但是每年洛桑和衮衮都会抽几个月去到另一所学校——达科寺支教,两地相隔不远,每年还会回到喜林院一些孩子家里住上一段日子.

这里是他们所有支教点里海拔最高,也是唯一未通水电的,但无论孩子们还是村民,都似土地般淳朴.也许当你也身体力行去做这件事时,真的会把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用心守护.不仅是洛桑和衮衮他们自己,他们招募到的每一位支教老师,几乎都有自掏腰包给学生买必需品,这不是任务也不是你当做一次生活体验,是发自内心爱着他们,是想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而在结束离开后,也都不会切断与孩子们的联系.

为爱继续上路

“喜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喜,是一大群人的喜;林也不是一草一木,要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森林.”其实在那次相遇的支教结束后,衮衮到川大读研,洛桑一起相伴来到成都,他们还开起了洛桑梦想已久的青年旅舍,取名“喜林院”.

他们清楚自己的热爱而非其他什么现实性的因素,愿意且能够一心一意去做好一件事;他们也不太会瞻前顾后,对于认定有意义的事有一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所以,在洛桑和衮衮这几年回去上课和看望的过程中,意识到那里才是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而经营了三年半的店还是于2017年5月转出去了,没能实现最初打算好好经营,存够钱开一家更大旅社的心愿.但是这家曾经全成都评分第一的喜林院青年旅舍,给他们带来了一大帮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来自全国各地五六十个喜林院的老朋友在端午那天纷纷赶回团聚.

现在,他们一边行走在路上,一边用尽自己的努力为每一个支教点招募更多好的老师.很快有一所新学校就要开学了,这所当地师父从五年前就有心愿想建的学校,因为没有资金而一直无法实现,2017年终于开始建设了,而启动资金是当地几位师父将自己的房子和土地到当地农村信用社进行了抵押贷款.

这里离洛桑和衮衮最初支教的喜林院仅仅40千米,有许多学生来自那个乡,是他们每年都会回去几次的地方.

乡里失学儿童众多,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来源唯有挖虫草一种.师父们希望教给孩子们一门谋生的手艺,比如画唐卡、做木工、做裁缝等.

在洛桑和衮衮眼里,藏民善良、纯洁、热情、乐观、懂礼,“众生平等”四个字是骨子里带来的,是那片土地的馈赠,是他们用一生在践行的真谛.来藏区看洛桑和衮衮的朋友,都会被他们的真诚和快乐所感染,即使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甚至孤儿,因为从周围人身上得到了足够的爱,全然不会像很多山区的留守儿童那般孤独胆怯,他们对待他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常常令旁人汗颜.

2017年1月,有两位关注他们公众号已久的热心姐姐就跟随他们进藏了一趟,给几个支教点送去了实用物资,其中一人给新学校捐出了超过十万,用来购买了上课桌椅、床与床上用品、厨房用具等.

2017年9月底,洛桑和衮衮再次去看了学校的修建进展,主体已大部分完工,基本建设完成.然而接近4 000米的海拔,几场大雪早已萧瑟了高原深乡,2018年年后做好最后补充,学校就将开课.这样一所有着最质朴愿望的学校,值得更多人关注与支持.

公益路上步履不停

“光亮无声,步履不停”,这是洛桑和衮衮对自身精准的定位.衮衮说,关于这几个字,最初光亮指的是支教对于他们自身的给养与馈赠,是来自整个美丽柔和的藏族土地,更是来自他们将始终陪同的那群孩子,他们是不太有渠道去发出声音的,但他们确确实实给了我们最牢靠的安慰.后来才又意识到,真正的光亮从来都是缓慢渗透的,淡得或许甚至都无法察觉,但潜移默化的力量其实最坚固.

这几年,无论是旅行还是做公益,洛桑和衮衮走了挺长的路,几乎都是两人独行.有人建议他们要募捐,要拉赞助,他们说“我们一点也不着急”.

其实除了能帮助孩子们找到好的支教老师,能组织起大家一同来出力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这两年也渐渐有个人或公益组织主动找到洛桑和衮衮提供帮助,对此,洛桑和衮衮心里觉得特别甜蜜.

对于支教老师的招募,这几年主要文章和招募都发在他们的公众号(喜林院),2016年支教回来后洛桑和衮衮又在豆瓣建了一个“藏地支教”小组,通过这两个平台以及微博联系.支教条件肯定是有的,但更多的不是学历等硬性规定,而是个人的心态与生活能力,对于支教需要有一个比较成熟和质朴的看待.

偶尔会有人在公众号留言质疑洛桑和衮衮是否家境殷实,是否有团队操作,他们相信说这话的都是刚得知他们的人,只要关注他们一段时间,就能了解他们的坦诚和真实.不光出自二人本身性格原因,也因为他们自知在走一条不那么寻常的路,而这条路同时也是很多年轻人的理想道路,他们愿意把这个探索的过程和大家共享.

洛桑和衮衮认为,很多人容易被负面消息所吸引,很大原因是负面信息大多是猖狂的,不需体面不顾后果,说到底就是没有责任感.而正面的东西不同,温柔的事往往被温柔地诉说,去用力掀起某种氛围反而让人怀疑,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道路会渐渐平坦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将自愿同行.

将人生浸泡在旅途中

奇异和欢愉是人们所向往的,渴望将人生浸泡在路上,热爱旅行的他们,除了如爬牛背山、登四姑娘大峰周边短途的旅程,每年都会选择一次长途旅行.他们会在每个国家都待上很长时间,尽量避开热门旅游路线,去最原汁原味的地方,因为能沉下来去感受当地人的日常.

2014年夏末,洛桑和衮衮回了趟拉萨,去了珠峰大本营,在尼泊尔待了20来天,走了个徒步路线;2015年春天,去东南亚玩了将近两个月;2016年春天,又在马来西亚待了近一个月

当然,洛桑和衮衮从不鼓励懵懂的人像似乎很流行的那样说走就走,为了走得更远更稳,也为了让家里人不用担心,他们更是在慢慢摸索如何成为能够赚到钱的自由职业者.确实,长期在路上的人,要么确实家庭有能力负担,要么都在拼了命赚取旅费.一点不会比上班的人轻松,但终归看到了更多的世界.

他们把越南骑行的旅程写成了详细的路书,帮助到了不少人,走完一遭的小伙伴都赞不绝口.因为辽远的海岸、淳朴的小镇都如世外桃源般让人怀念;他们爱大海也爱安静的小镇,更爱他们的第二故乡高原,中国的高原藏区简直是一块穷尽一生也看不完的宝地,绝对不仅仅是九寨沟和稻城亚丁;他们还爱当地人的风情,最怀念的莫过于尼泊尔.街上路过的每个人都朝你眯眯笑,吃饭购物都能交到朋友,还被一个鞋店老板邀请到家里共度节日,兄弟姐妹齐聚,“他的妈妈搂着我跟他们说,这也是我的女儿”.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带着婚纱或头纱去过不少地方或国家自拍,而问起他们是什么时候结婚的,衮衮说,本来选了个纪念日,临到头发现是周末,就往后推了两天,感觉比出门买个菜还要平常.

那天衮衮穿着粉色上衣配牛仔背带裙,照常扎着两根小辫儿,洛桑傲娇又宠爱地叫唤说,你看你哪像个要结婚的人啊,根本就是个小女孩儿.

在洛桑的宠爱下,衮衮大概真能做一个女孩儿到老.最让人羡慕的并不是去过多少地方,而是他们的惺惺相惜.在衮衮眼里,洛桑是一个心思和生活简单得活脱脱的一大男孩,同时是一个朋友公认的宠妻狂魔.“他单纯善良至极,心胸开阔而坦荡,我的所有敏感和脆弱都被他化解.常常觉得,他就是当时选择支教时上天送给我的礼物.”而在洛桑眼里,衮衮是个永远怀有少女初心的小姑娘,“她常因别人的疾苦偷偷流泪,所以一直尽着自己所能去给予帮助,她善良得让我为她自豪,是我会用一辈子好好保护的小朋友.”

对于旅行,洛桑和衮衮觉得每个人旅行的目的和心态不一样,包括在外生存的能力不一样,一定程度上运气也不一样,所以别人的游记和观念都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写作的人最好不要强加思想给读者,而作为读者最重要的其实是别把道听途说的东西存为根深蒂固的偏见,总归是自己去瞧了最算数.

最后,用洛桑和衮衮的话说,“希望你的旅行也能让你放松和开阔,去拥抱世界的万种可能, 从瑰丽的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魔力和人类的渺小, 从不同地方不同人的不同生活中认知到自己的局限, 也触摸到自己的力量.”

支教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支教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支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