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方面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用知识传播文明助力新农村建设合工大志愿支教团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用知识传播文明助力新农村建设合工大志愿支教团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

范晓昂 陆玉林

“老师,我们不让你走……”今年7 月22 日,合肥工业大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支教关爱敬老陪伴”志愿者团队队员范子昂完成“支教”工作,拿起笔记本电脑准备离开时,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闻集村12 岁的钱红颍一把上前拉住电脑包的提袋,死死地拽住不松手.范子昂往前走一步,钱红颍就在后面拖拽一步,嘴里不停地重复着那句话:“老师,我们不让你走……”当天,得知支教老师们要离开村里,很多孩子像钱红颍一样,哭着挽留:“老师,能不能别走!”

7 月8 日,合肥工业大学陆琳副教授带领范子昂、许其琳、彭伟程、张馨月等11 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支教关爱敬老陪伴”志愿者团队(以下简称“合工大志愿支教团”)队员,来到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闻集村,开展为期两周的“三下乡”活动.两周里,合工大志愿支教团围绕传播文化和文明,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看望孤寡老人、传授手工技艺等系列活动,捐赠价值6000 多元的文具、科普书籍等物品,让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同时,师生间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敬老爱老——孝道教育

听说有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村里,很多家长把孩子送了过来.这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都有,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平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合工大志愿支教团根据孩子们的情况,在做好语文、数学、英语等课业辅导的同时,对孩子们开展爱国主义、敬老爱老、明德立志等德育教育.

“孝”这颗明珠千百年来镶嵌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王冠熠熠生辉,支撑着民族的信念,牵扯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情感.合工大志愿支教团队员张馨月教孩子们朗诵诗歌《感恩的心》,教育孩子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孝顺父母、孝敬老人.今年10 岁的三年级学生白雨欣是一名留守儿童,在老师的要求下,创作了一幅以孝道为主题的画.张馨月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切身的体会,让孩子们更加懂得“孝”的意义.

支教期间,合工大志愿支教团队员们带着孩子们到闻集村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为老人们送去水果,陪老人们聊天.7 月中旬正值三伏酷暑天, 合工大志愿支教团带着孩子们,由村里老支书领路,顶着烈日,冒着40 度高温,踏着村里布满尘土的小路,去困难老人家里走访慰问.走访中,合工大志愿支教团队员们对困难老人嘘寒问暖,了解老人们的身体、生活情况,让孩子们为困难老人送上团队带去的慰问品.

在探访的几位老人中有一位情况比较特殊,这位老人姓钱,他和儿子、孙子、孙女住在一起.老人的儿媳妇因病去世后,孙子、孙女没人照顾,儿子钱法力只好放弃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留在家里务农养家糊口,农闲时拾废品补贴家用.师生们将油、面等生活用品递到老人手里时,老人连说三声:“谢谢!”老人的孙女钱雨蒙十分懂事,性格开朗且学习成绩优秀,她说:“我要努力学习让家人欣慰,这也是我目前唯一能做的.”质朴的话语中流露出孩子对“孝”字最朴素的理解.

孩子们在合工大志愿支教团的带领下亲身参与孝老爱老活动,切身地感受爱老、敬老、助老的浓厚氛围,懂得“孝”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人文关怀.

教唱国歌——爱国教育

爱国之情的提升是合工大志愿支教团支教的重要内容.闻集村的孩子们平时少有上音乐课的机会,很多孩子连国歌都不太会唱.合工大志愿支教团队员们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用唱国歌的形式开启爱国教育.

唱国歌不仅仅是将铿锵的音调演绎, 更是将民族居安思危的精神以及爱国情感抒发出来.合工大志愿支教团队员们对国歌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作了简介,一年级沈云霄同学听得全神贯注,问道:“老师,那国歌就是救了我们的歌对不对?”除了课堂教唱国歌,合工大志愿支教团队员们还利用升旗仪式,和孩子们一起面对国旗高唱国歌,使人油然而生庄重之感.

舞棍吹笛——艺术培训

在电影《精武门》里, 李小龙手中的双节棍和它的主人一起成为银幕上的永恒.看到演员们把双节棍玩得炫酷,许多小朋友手痒痒也想学.“从明天开始,我将带着大家上双节棍课.”合工大志愿支教团队员冯川宣布这个消息时整个教室都沸腾了,他没想到村里上初中的孩子们这么想学双节棍.面对孩子们期待的眼光,冯川暗下决心要好好地教,不让他们失望.

双节棍训练过程中,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圈,冯川在中间先展示动作,讲解完后让大家自己练.看到哪个孩子动作不准确,冯川就上前一点点地讲解和矫正.就这样,冯川耐心地上了一周多时间的双节棍训练课.当时天气很热,冯川每天下午都坚持准时开课,孩子们也学得认真,每次练得全身出汗但兴致却不减.不到十天,孩子们就学会了一整套的双节棍动作.看着孩子们炫耀着在自己面前整齐地打出一整套双节棍动作时,冯川的心乐开了花!

合工大志愿支教团队员李城熠的笛子吹得好,他想利用这个特长给孩子们课余生活带去一些乐趣,提升农村孩子的艺术素养.李城熠招收竖笛学员的消息传出,对竖笛相关知识几乎为零的孩子们踊跃报名,不到一天就有40 多人前来登记.刚开始,许多孩子一个音符都吹不准,李城熠挨个耐心地指导他们,一周多后许多孩子已经能独自吹好一首曲子.一个名叫鹿晴雨的小女孩每次上课都学得十分认真,讲基础知识时她认真做笔记,休息时她就独自练习,一周后她的竖笛在学员中吹得最好.

孩子们通过上双节棍等“兴趣班”,在合工大志愿支教团队员们的陪伴下,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教学剪纸——技艺传承

对于许多农村来说,教育资源不及大城市那样丰富.闻集村的孩子们也想有更好的受教育机会,无奈因环境和留守家庭的束缚而影响了他们对文明的接受条件!合工大志愿支教团队员们除了教好课本知识外,还尽可能地给孩子们创造更多其他学习的机会.

合工大志愿支教团队员左超、王子若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做中国结,教孩子们学剪纸,通过这种传统技艺课程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动手能力.获得学习机会的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地拿着剪刀,按老师要求在纸上七剪八剜,学习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作品.看到亲手剪出的中国结以及其他剪纸作品,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在老师指导下还办了一个剪纸作品展.

合工大志愿支教团暑期“三下乡”活动经阜阳市一位记者采访写稿,由腾讯新闻推送发酵后,引来中青网、员网、凤凰网、新浪网、新安晚报等几十家网站和报纸的关注.有网友说:老师带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把社科文化、科技知识等带到乡下,带到需要的地方,这样的公益活动很有意义,要发扬光大.陆琳副教授说:“传承和陪伴对留守儿童及农村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同时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和文化传播,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7 月22 日,合工大志愿支教团队员们带领他们所教的83 个孩子为家长们做总结联谊表演.歌曲、舞蹈、武术、朗诵等精彩节目的表演,逗得孩子和家长哈哈大笑.节目表演结束,知道支教老师马上要回城了,孩子们一个个自发回到教室,坐在座位上默默流泪,任凭老师怎么劝说,就是不肯走出教室.受孩子们的离别情绪感染,合工大志愿支教团队员罗正、李泳镇、吴坤霖等人和孩子们相拥而泣.

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新农村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新农村建设论文

2、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3、图书馆建设杂志

4、新课程导学期刊

5、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6、农村新技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