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素材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中学作文素材积累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作文素材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中学作文素材积累

素材是作文的“巧妇之米”“源头活水”,对丰富文章内容和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优秀的作文需要大量的素材作基础.但是对于素材的积累,我们更多的是将它看作是学生自发的工作,认为只要学生肯勤奋、肯记、肯背,就可以有素材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是缺位的.这种缺位导致学生记忆中的素材大多是单一的堆砌、重复,缺乏应有的梳理以及与原有知识的衔接,产生知识的“闲置”.在写作课程中,笔者将素材的积累作为一项最重要的长期的基础工作,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提高有限的知识的利用率.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长期积累:

一、积累新颖活泼的素材

时政要闻和名人故事是最为常见的素材来源之一,也是我们习惯性思维中对素材的理解,包括市面的各种在售素材也大都是从这个角度着手.引用时政素材,可以使文章走出塔,具有更高的立足点和更宏阔的视野,体现出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

但是这类素材由于其时效性较强,主要在高年级段进行,长期单一的积累可能会起事倍功半的效果;在低年级阶段以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形式为主,通过对事件本身的解读,进行观点和思维的交流,这种价值观的影响和情感的熏陶却是长期的.在日常的积累中,笔者要求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着重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和人物,挖掘其中的永恒价值,例如莫言,不管时间如何推移,其作品中传达出来的内在精神确是永恒的.

二、积累深刻独特的素材

笔者曾经有个学生对汉服很感兴趣,并且有较为深入的钻研,她经常会将汉服里的知识用于作文当中,再结合《诗经》中对服装的描写,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也都提高了.“相思红绡几许,头白不知归期.更深滴漏未尽,已是半生须臾.”“一直有那么一幅画面,令我心驰神往:有一女子,循汉水之畔,款款而来,曲裾袅袅,如涟漪一般漾开.有一男子,于汉水之滨席,席地而坐,古琴悠悠,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曲裾,襦裙……多么美好的衣裳,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汉服.汉服不是古装,有多少人知道,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一如旗袍之于满族那般.今天,受满屏幕的清官剧‘熏陶’的我们或许可以说出满族的传统服饰——旗头,旗袍,高花盆底鞋.可是我们却不知道汉服分曲裾、直裾等等.我们会弹奏,会哼唱流行乐曲,却不认识了角徵宫商,我们宣扬民族平等,在能清楚分辨少数民族服饰的情况下,却忘了自己的衣裳,对待自己的文化却不公平.”这些都是她文章的片段.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兴趣,摄影、绘画都是和文学密不可分,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兴趣资源,才能体现出每篇文章的独特性.考纲中对作文“创新”的要求,并不只是一个口号和标签,而是渗透在我们点点滴滴的教学经验之中.

青少年对阅读的渴求比我们想象中要强烈得多,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阅读经典名著.对于经典的处理,考虑到学生的学业压力和现实的学习状况,笔者鼓励学生专精于某一本专著,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从高一开始开始精研一本书.比如只一本《红楼梦》,只一个林黛玉,就可以有不同的主题:

共性与个性.贾宝玉认为“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让人看了清爽”,金陵十二钗在他看来,都如水般的可爱,但这只是她们的共性,而林黛玉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形象,叛逆纯真,爱己之所爱,憎己之所憎.

梦想与现实:林黛玉是一个孤儿,虽然寄居在外祖母家,但毕竟只是“外人”,再加上她清高、孤傲的个性,使她在贾府倍受冷落,因此,她把一生的幸福与快乐都寄托在贾宝玉身上.但是,金玉良缘让她的梦想不可实现,泣极而亡,这也是她必然的归宿.

自尊与自卑:在封建社会中,“外孙女”只是外人,林黛玉在贾府只是一个无家可归、寄人篱下的孤儿,她感到无比的自卑.这种自卑的极端表现就是行为上近乎小心眼的自尊,她时时刻刻用尽心思维护着孤独却富有诗意的尊严.只是一个林黛玉,就已经让我们说不完、道不尽,一部《红楼梦》,如果能用三年时间用心品读,对于写作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三、积累精要典型的素材

每个学生手头所有的资源都是相似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能将有限的资源多方面地利用.必修课本、选修课本以及相应的参考教材,其中的素材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的话,也是非常可观的素材库.比如上完《兰亭集序》后,笔者给学生作了这样一段示范:“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虽然也有人生苦短、生命易逝的感叹,但更流露着一腔‘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对生命的向往和执著的热情.王羲之指出了‘一死生’‘齐彭殇’这种虚妄的人生观,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何尝不是另一种诗意.”并为学生指出,此素材可用于类似的“诗意的生活”“生命的价值”“守望心灵的家园”等相关话题.课后,笔者要求学生选择任何一篇课文,结合课文素材写一段话,学生的作品中也出现了不少佳作.

课本素材的使用可以是某一句段的使用,也可以是对内涵的阐发使用,也可以是综合人物的生平使用,课文素材因为我们对其中人物、故事了解得较透彻,所以使用起来会更深刻.近几年,一些优秀的高分作文,如《致曹操的一封信》《庄子的世界》《项羽的剑与勾践的腰》都是化用课本素材的典范,如果能充分提高课本素材的利用率,不仅仅是有米,而是有不少的好米.

四、积累丰富的素材

首先要做好课内阅读的积累工作.对于语文教材来说,本身就存在着极为丰富的素材,所以教师要做好利用工作,在丰富学生素材积累的基础上来帮助学生理解好课文中的内容.因此,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挖掘出教材中的写作素材,在作文中也要做好优先使用工作.其次,是要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如果单纯依靠课内的阅读量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还要从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给学生推荐一些文章同时鼓励学生订阅一些适合的书报杂志等,在丰富学生情感的基础上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产生出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有效的素材,在记笔记与阅读中提高学习的效果.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通过明确学生阅读的情况,以此来实现积累素材的目标,帮助学生将所积累的素材进行内化,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五、积累鲜活生动的素材

“城里不知季节变幻”,埋首于题海的学生极少会去关注周而复始的花开花落、雁去雁归,我们需要偶尔给学生提个醒,这些习以为常的现象正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积累,理性地思考生活,透过生活现象上升到本质,升华生活素材.虽然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但是教师可以见缝插针,抓住所有可能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有限的生活中发限尽可能多的素材资源.在上诗歌《绝句·霏微细雨不成泥》(北宋·王雱)时,笔者抓住“处处园林皆有主,不知何地送春归”一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春天归来的时候,万物复苏,短时间之内大地处处显露出春的气息,似乎没有多大必要去跟别人“抢地盘”来迎春归,所以此处的送春归作“春天归去”更加合理一些.这时学生意识到自己对大自然观察得不够,来来回回于食堂教室之间,几百米的路程,原来也有无尽的生活.对于散文来说,素材可以是美景中的一角,可以是事物的某一部分或特征,可以是人物的某一个动作,就是由这些角角落落构成了写作的整体.

虽说考试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临场发挥能力很重要,但是考试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并非是在考场上临时形成,而是在日常的学习中逐渐积累而成,是渗透在学生日常行为中的不自觉的呈现方式.素材在学生的记忆中不应该呈现出零碎知识的堆砌,到考试的时候临场发挥出来,而应该是经过梳理的知识和价值体系、严密的思维习惯和成熟的语言风格.

知识和价值体系也就是学生成熟的知识网络以及相应的价值观.身处考场,先不去说紧张不紧张,即使不紧张,短时间内也很难保证有灵感闪现;即使有灵感,也很难保证深刻新颖,观点的深刻新颖需要平时不断地提炼强化.因此,素材的积累不应该仅仅锁定在原始的材料上,而应该在平时就学会对素材的加工.使思想更为精致、深入,以素材为基础,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使文章闪耀着睿智的光芒.

思维是对现实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加工形式,通过对客观的关系进行多层加工,揭露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包括分析、抽象、综合、概括等一素列的思想过程,以及因果、并列、递进等多种关系.思维无所谓对错好坏之分,但是思维方式的自如使用离不开多方面的训练,只想在考试时短时间之内提高是不可能的,所以平时需要指导学生对素材进行思维训练,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每年接下一批新学生,笔者总是会将语言风格的训练放在第一节课,因为技巧可以短时间内形成,而语言风格的改变和成熟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学生作文总是喜欢用大白话写作,要他们养成以书面语写作的习惯,改变语言风格,需要以模仿和积累为基础,通过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才能改变习惯的表达方式,形成更高层次的语言风格.

“佳木不结无花之果”,我们需要改变简单的存储记忆模式,将已有的素材激活、转化,多渠道有效地积累素材,不仅要结果,而且要结硕果.处于信息开放的时代,学生对信息吸收能力强梳理能力弱,教师需在学生的薄弱环节发挥引导作用,促进知识的更有效利用.朱丹萍,浙江天台中学教师.

作文素材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作文素材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作文素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作文素材杂志

2、作文素材杂志订阅

3、作文网投稿

4、作文教学论文

5、投稿作文

6、小学生作文投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