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水产养殖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甘肃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水产养殖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甘肃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

文/孙文静 郜晓瑜

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是对养殖水域的水生动植物进行定点监测,发现病害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同时发布病害预警信息,确保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公益性工作,能提供可靠依据以便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对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绿色、高效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现状

(一)测报工作基本情况

自2002年开始,甘肃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嘉峪关、酒泉、张掖、永昌、临夏、甘南、兰州、白银、定西、天水、陇南、平凉、庆阳等13个市州组织开展病害监测及预测预报,现已形成“省-市-县-点”四级监测数据联报体系.

甘肃现有30个县,设置测报点82个,监测面积5011亩,占全省水产养殖面积的14.5%,有40名测报员开展具体的病害监测及预测预报工作.2016年开始使用“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系统”,进行监测数据的网络直报,相对以往监测数据手工填报,减少了数据计算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监测品种

2006年~2017年,每年4月至10月份,对草鱼、鲤鱼、鲫鱼、虹鳟、河蟹等15种养殖水产品进行病害监测.其中,鱼类有12种、甲壳类有2种、两栖/爬行类1种,除南美白对虾没有监测到养殖病害外,各养殖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水产养殖监测品种详见表1.

(三)病害种类及属性分析

每年的4月~10月是甘肃省水产养殖病害高发期,水产养殖品种综合发病较多,病害防控消除难度较大.共监测到39种养殖病害,各监测品种累计发生病害119种(每一养殖品种发生的病害,病原、病名与其它养殖品种可能相同).详见表2.

为监测到的疾病中,生物源性疾病占93%,其中,细菌性疾病17种,病毒性疾病3种,真菌性疾病2种,藻类疾病1种,寄生虫病13种;非生物源性疾病3种占7%,分别是营养性疾病1种、缺氧症1种、氨中毒症1种(图1).

(四)病害危害程度分析

监测到的养殖病害中,大部分属常见多发疾病,如:水霉病、赤皮病、肠炎病、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打印病、竖鳞病、溃疡病、绦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等等,在全省各地的养殖水产品中都有不同程度发病,养殖生产中只要积极防控,一般不会暴发流行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危害严重的疾病有2种,即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和链球菌病危害冷水性鱼类养殖.其中IHN主要危害甘肃省永昌、临泽、永登、永靖、武山等地的虹鳟鱼养殖,IHN的发生致使全省虹鳟鱼产量减少50%以上,经济损失惨重;链球菌病主要危害鲟鱼养殖,2017年刘家峡水库网箱养殖的鲟鱼暴发链球菌病,死鱼近半,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甘肃地方水产养殖病害流行趋势分析

甘肃省水产养殖地方病害总体趋势是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低.其中兰州、临夏、金昌、甘南等地病情较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地.兰州市永登县、金昌市永昌县和张掖临泽县,临夏州永靖县发生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发病严重.甘南州卓尼县九甸峡水库,2016年~2017年发生虹鳟鱼和鲟鱼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和病因不明等疾病危害严重,平均发病率30%,平均死亡率10%(表3、图2).

(六)工作措施

1.认真开展病害测报.选择原良种场、健康养殖示范场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设置监测点,采集病害数据,按时完成测报数据填报、整理、分析和汇总上报.

2.及时发布病害预警信息.根据以往病害流行规律对下月主要养殖品种的易发疾病进行预测分析,编印《病害简报》和《预测预报》,刊登病害防治常识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有效指导养殖户开展病害防控.

3.开展专项监测防控疫病蔓延.按照国家监测计划,积极开展虹鳟鱼IHN疫病、锦鲤疱疹病毒病和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监测.根据发病时的水温特点,科学采样进行实验室送检,对阳性结果的养殖场按规定进行合理处置,控制疫病蔓延.

4.组织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举办培训班,组织各市州水产技术骨干、基层病害测报员和专业养殖户参加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技术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养殖户的鱼病防控能力.

5.深入实践指导病害防控工作.水产养殖病害高发期间,技术人员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帮助养殖户现场查看鱼病,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

(七)病害原因分析

1.苗种质量问题.甘肃水产苗种繁育时间较晚,为了延长养殖周期当年养成商品鱼,大部分养殖场需要从南方引进苗种.由于各地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普遍滞后,在引进苗种的同时增加了输入型病源的感染几率.

2.投入品质量问题.饲料、药品种类繁杂,生产厂家多,质量良莠不齐,给养殖户选用带来了很多困难.养殖户本身缺乏质量安全意识,为了节省成本,普遍存在使用低价劣质饲料和渔药的现象,长期使用导致养殖鱼类抗病能力减弱.

3.思想意识问题.养殖户防病意识淡薄,大部分养殖户,“无病不先防,病急乱用药”,缺乏科学养殖观念,病急了就会盲目用药,不能有效控制病情.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不足

1.基层病防建设经费不足.甘肃省现有30个县级单位参与病害监测,但只有1个省级病防实验室和3个县级病防实验室,大部分地方没有条件开展实验室诊断,鱼病仅靠肉眼判定和“远诊网”辅助诊断,影响了病害诊断的准确性和测报数据的准确性.

2.疫病防控经费匮乏.专项监测的经费只能满足样品的抽检,疫病防控宣传、培训等相关工作经费没有保障,给全面实施疫病防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产地检疫水平滞后

大宗养殖水产品在近两年的抽样监测中没有发现疫病,但是甘肃大部分苗种都是通过南苗北调从南方引进,由于产地检疫水平滞后,输入性病害的潜在危险始终威胁着甘肃的水产养殖业.

(三)水产专业技术人才稀缺

甘肃地处西北偏远地带,高校毕业生不看好贫瘠的西北高原,往往选择沿海发达省份就业.甘肃省40名测报员中,大部分都是种植业或畜牧专业毕业,水产专业人员很少,就现有的水产专业技术人员80%毕业于八十年代,老龄化严重.水产专业技术人才的稀缺,严重制约着甘肃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做好病害测报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做好基层病防建设

病害监测的第一手数据是由基层测报点提供,而基层的病害诊断90%以上都是靠肉眼观察、经验判断.建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顶层设计时加大基层病防建设经费支持,为基层创造应有的工作条件,只有奠定牢固的基础力量,测报工作质量才能得以有效保障.

(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水产养殖病害通常是通过肉眼观察发病症状,经验判断确诊病情,没有条件进行实验室诊断.建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加强基层病防建设的同时,继续开展病害防控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验室病害检测技能培训,加大基层病防技术骨干的培养力度,提高病害诊断准确性.

(三)规范测报技术提高测报工作的有效性

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辖区的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及测报规范,按照标准规范测报技术、科学测报数据,真实、准确、及时反映病害监测信息,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病防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四)加强水质监控减少鱼病发生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因此养殖过程中调控好水质,是减少疾病提高养殖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病害测报不能是一项单纯的病害监测,还应监测养殖用水的各项指标,及时调控水质达到最佳养殖水环境,通过科学调水防控鱼病发生.

(五)全面开展水生动物病情监测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水生动物病情监测现已形成“国家-省-市-县-点”五级监测数据联报体系,可通过测报系统直报数据,已具备从“以点带面”到全面开展监测的条件.建议拓展监测范围实施全面监测水产养殖病害,将病害测报工作做实做好.

(六)重点监测苗种场加强苗种产地检疫

水产苗种是水产养殖的起点,苗种质量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建议将苗种生产厂家纳入重点监测范围,严格执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从源头上防控疫病传播.

(七)及时发布病害信息预警提高测报的时效性

现运行的测报系统可以及时上传养殖病害情况,建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收到病害监测信息时,通过测报系统及时反馈各地的养殖病害情况,面向全国发布病害信息预警,提醒养殖户在做好病害防控的同时不要从发病区域引进苗种,避免疾病相互传播.

(八)密切结合生产实践加强疫病动态监测

测报工作应当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水产养殖品种在生产的每个阶段都有可能感染疾病,鱼病的发生与养殖生产中苗种放养、投入品使用、水质变化、天气变化、鱼类摄食情况等每个环节都是密切相关的.建议对测报工作实施动态监测,在测报系统里增加疾病“警示”提醒设置,对发病情况适时跟踪报道,并提出防控建议指导其他养殖户“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将养殖病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水产养殖论文范文结:

关于水产养殖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水产养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