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白到对话方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和从独白到对话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从独白到对话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从独白到对话

琵琶,中国传统乐器,有着丰厚的历史和大量经典作品,山水画般的《春江花月夜》,重现了垓下之古代战争场景的《十面埋伏》,记叙了龙梅、玉荣保护羊群故事的《草原小姐妹》等等,都是广为流传且受到听众喜爱的经典独奏作品.“独白”是一种很有魅力的表达,是一位演奏者通过手中这把琵琶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出来,和听众进行交流的形式.

重奏起源于西方,是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及其演奏形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从琵琶演奏家创作或将一些独奏作品改编为重奏作品开始,我们越来越多地见到琵琶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各大音乐院校重合奏课程的开展,琵琶重奏在琵琶事业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下,更是在作品挖掘、演奏技巧、观众培养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琵琶艺术中由“独白”发展而来的“对话”的表达方式,由于其音乐色彩上的丰富性和表现手段上的多元话,具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

点线之美

如著名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所描绘的,琵琶的基本发声状态是以“点”为基础的,大量的技巧、色彩斑斓的音响效果都从这一“点”开始.琵琶在演奏长音时,发声的状态就是由一个个连绵不断的“点”连成“线”.在演奏长音和旋律时,和二胡、小提琴等拉弦乐器的实线发音不同,虚线般的旋律线条是弹拨乐器所特有的美.这种虚线构成的旋律长音在不同的音乐情感中可疏可密、可强可弱、可绵柔可铿锵,可谓是变化多端.

琵琶的重奏形式并不固定,可以是琵琶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直到八重奏、九重奏等,当虚线旋律运用在琵琶重奏中,几个声部间就可能是“点与点”“点与线”或“线与线”的配合.这样的合作是在这些由作曲家、演奏家精心设计又错综复杂的点线之间,展现出琵琶重奏的点线之美.

如徐坚强教授创作的琵琶四重奏《石榴花二折(之一)》中,就特别巧妙地展示了琵琶的点线之美.乐曲中有由飘然的高音长音、点状发音的中间声部及浑厚的低音声部相互配合的段落,也有四个声部均演奏点状发音由此进行声部间对话的段落,也有四个声部均演奏旋律线条形成和声的段落.全曲从头至尾听来,四个声部在默契配合中充满了变化和趣味,音乐形象丰满.

再如红的琵琶八重奏《梦入江南》,一开始除solo声部演奏江南评弹风格的旋律外,其余七位演奏者均弹奏长音形成和声,这时七位演奏者所弹奏的虚线不仅密而且弱,又有丰满和声的纵深感,在乐曲的一开始就塑造出一种烟雨朦胧的意境,仿佛把听众带入了江南水乡.

音色之美

音色是乐器本身所具有的特质,不同的乐器有着不同的音色,但即使同一件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也会产生不尽相同的音色.琵琶是一件表现力极强的乐器,从传统民间乐曲中就能看出,它既可表现战争,又可描绘美景,还可模仿锣鼓等等.由此可见,琵琶的音色是非常具有可塑性的.在琵琶演奏中,根据音乐的形象来选择合适的、富有变化的音色,是生动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在琵琶重奏中,由于演奏者的增加,对音色的要求更加复杂和严格,需要重奏者在演奏技巧上有自如的调控能力,也需要对音乐的理解和修养.

琵琶重奏的音色首先讲究“和”,根据音乐的需要,几位重奏者发出的声音要有在厚薄、明暗、刚柔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其次讲究“变”,重奏者在不同的音乐情境下,要认清自己声部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或旋律或伴奏,或突出或退后等,运用合适的音色来表达音乐形象.

比如顾冠仁先生改编的琵琶五重奏《春江花月夜》,虽和同名琵琶传统文曲一样,描绘的是长卷山水画般的景象,但由于五人声部的合作,乐曲在进行过程中就有了更多的声部相互支撑和音乐线条变化,相比独奏更富有音乐上的张力.《春江花月夜》要求音色柔和而温润,无论在演奏哪个声部,无论何时进入退出,都不可有突兀之感.这样,音色的“和”就成为了一个技术难点,同时,这种音色上的融合也是这首乐曲带给听众美妙听感和音乐享受之处.

再如唐建平编曲、白浩钰移植的《金蛇狂舞》的开头处主题进入时,五个声部中的第一、二声部演奏旋律,就需要运用明亮而且突出的音色,将高亢欢快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第三、四、五声部分别用高音和弦、低音和模仿打击乐的绞弦来演奏打底的节奏型,声音上就需要处理得短促且干净,既突出第一、二的旋律声部,又把整体乐段节奏上的动感体现出来.

气息之美

“气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呼吸时出入的气”.在演奏中,气息是指以音乐作品为基础,随着音乐、情感、节奏的变化而产生的长短、急缓、深浅、连断等方式的呼吸状态变化.良好的气息运用不仅有助于演奏者展示技巧、控制速度、划分乐句,更能让演奏者自如地表达音乐情感和内涵,化音符为音乐.气息的运用并没有完全固定的方式和技巧,这与每一位演奏者、每一组重奏组合成员的音乐修养、技术状态、内心情感以及个性状态息息相关.我们在欣赏琵琶重奏时,可以从演奏者的技巧、音乐、配合等几个方面来感受琵琶重奏的气息之美.

首先,好的琵琶重奏,我们可以在慢速片段中感受到演奏者们一致的“音断气不断”的绵长气息,而在快速片段中,演奏者们也能运用一种比较松弛自如的气息来演奏,而没有憋气之感.例如莫凡的琵琶七重奏《琵琶行》第一主题,二、三、四声部的旋律是一段具有歌唱性的优美的慢板,但在技巧上又是以单音进行为主,其中配合长轮.在演奏这段旋律时,就要求三位演奏者的气息能够托住单音,在完成每个音后要运用气息将余音和下一个音连接起来,不能有单音跳跃断开的感觉,三人一致地演奏出这段歌唱般的、诉说般的旋律.在乐曲进入快板后,作曲家运用了由各声部演奏五连音、六连音等节奏型,声部逐渐叠加进入的写法,这时虽然速度快,但演奏者们的气息需要松弛自如,才能自然地衔接前一个声部,并且有一种将各声部的气息逐渐汇聚在一起的感觉,塑造出一种层层递进的紧张感.

其次,我们在欣赏多声部的重奏作品时,要时刻聆听各声部间的关系,尤其是各声部相对独立又互有内在联系的旋律结构.作为互相联系的旋律声部的演奏者,应在前一声部演奏时就一同呼吸一同歌唱,然后根据音乐形象,通过气息、强弱的控制,自然衔接到自己的声部.这样的声部间的衔接需要重奏者们养成倾听他人声部的习惯,建立相互间的默契,具备音色的变化统一、音响的力度、音乐速度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尽量做到气息顺畅、自然,以达到几个声部表现完整的音乐形象和风格的要求.例如徐坚强的《石榴花二折(之二)》多处运用了四个声部间互相传递、互相对话的方式,第一个出来的声部演奏完自己的乐句不代表音乐的结束,第四个出来的声部也不能等到要演奏时才进入音乐状态,而是四人从整体的乐句进入时就要共同呼吸,共同传递气息,共同进行强弱、音色的变化,直到整体的乐句结束,要有四人如同一人在演奏的默契之感.

在“独白”中,琵琶独奏的点线、音色和气息可以是极具个性化的,按照独奏者自我的意愿来表达的,甚至在每一次的现场演奏中都可以不同.但在“对话”中,琵琶重奏并不是独奏者的简单相加,在演奏技巧、音乐内容表达上的要求就更加复杂.它不仅需要几位重奏者对音乐有共同的理解与共鸣,需要运用或一致、或配合的稳定技巧,还需要重奏者之间的高度默契和配合.我们常常感觉到,好的重奏组合在演奏时,犹如几位好朋友在进行默契的对话,有时你言我语,有时深沉交谈,有时产生内心的共鸣,也会带给听众更加丰富多元的听觉感受,这是琵琶艺术中非常值得我们去鉴赏和品味的一种演奏形式.

从独白到对话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从独白到对话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从独白到对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