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仙诗话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与《澹仙诗话》对如皋诗学的集成和性灵诗学的推进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澹仙诗话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澹仙诗话》对如皋诗学的集成和性灵诗学的推进

聂欣晗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关键词:澹仙诗话;熊琏;如皋;性灵诗学

摘 要:女诗家熊琏的《澹仙诗话》集成式地再现了清代乾嘉时期江苏如皋诗坛的区域性崛起与地域性主题特色,表达了诗坛疏离孤寂的创作心理与“红粉青衫,千古同悲”的薄命生态,提倡清冷瘦劲的性灵书写,并肯定寒士诗群“千古才人不死”的终极价值追求.《澹仙诗话》以多维诗学空间建构、敏锐的时代情感触角、富有性别意味的批评视野,为乾嘉性灵诗学衍进的生动性与丰富性提供了一个独特文本.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35(2018)-077-06

DOI:10.13399/j.cnki.zgwxyj.2018.01.013

《澹仙诗话》是清代乾嘉时期江苏如皋女诗家熊琏的诗论专著.熊琏,字商珍,号澹仙,又号菇雪山人,《如皋县志》有传,生卒年不详.著有《澹仙诗钞》《澹仙词钞》《澹仙诗话》各四卷.随着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升温,熊琏成为研究界颇受关注的一位女性.严迪昌《清词史》、邓红梅《女性词史》均把她作为清代女词人的典型代表.然而,熊琏更重要的身份是女诗家.《澹仙诗话》集成式地再现了清乾嘉时期江苏如皋诗坛区域性崛起与地域性主题特色.澹仙也以女诗人的敏锐感触于诗坛日趋疏离孤寂的文化心理与“红粉青衫,千古同悲”的薄命生态,提倡清冷瘦劲的性灵书写,并肯定寒士诗群“千古才人不死”的终极价值追求.多维诗学空间建构、敏锐的时代情感触角、富有性别意味的批评视野,使《澹仙诗话》为性灵诗学衍进的生动性与丰富性提供了一个独特文本.

一、 多维诗学空间的建构

如皋虽远处海隅,但向学之风甚浓.乾嘉时期的如皋诗坛更盛极一时,《澹仙诗话》“差具地域诗话性质”,几乎同步记载了如皋诗学的区域性崛起,建构了以如皋为核心,辐射武进、扬州、金陵等附近地域的诗学网络,并讨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诗学主题.

1. 如皋诗学的区域性崛起.《澹仙诗话》记载了多种原因共同促成如皋诗坛走向历史性繁荣.首先,诗书世家的风雅传承繁荣了如皋诗学.《澹仙诗话》以冒氏、汪氏、仲氏、徐氏等为重点展开如皋世家诗学繁衍过程.冒氏自元末迁至如皋至清,一直是缙绅之家.明清两代有著述行世者达46人,著述240种.声名最著者冒襄(1611-1693)更是如皋精神高标,流风余韵一直延续到乾嘉之际,如:“南城吴退庵孝廉煊曾主石渚讲席,过皋邑,有《过如皋寻冒巢民水绘故址》云…….”《澹仙诗话》较多记载了冒氏十五世孙冒国柱和冒柏铭兄弟作为香山吟社成员的诗学活动.汪氏风雅传世者以汪之珩、汪为霖、汪承镛祖孙三代最著.“汪璞庄副使家古丰,筑文园,延诸词客辑《东皋诗存》,阐八百年幽光.”?譼?訛汪璞庄副使即汪之珩,主持编撰的《东皋诗存》存目《四库全书》,对如皋诗坛影响甚深.汪为霖为乾嘉时期著名园艺家、诗人兼书画家,著有《小山泉阁诗存》八卷,得到诗坛大家如袁枚、洪亮吉、孙星衍、赵翼、蒋士铨等较高赞誉.《澹仙诗话》选入《补园诗》《春日同顾晓岚游秣陵舟中》等诗,并对其诗句“宦味早从鸡肋悟,闲愁须借酒兵消”?譽?訛所抒旷达情怀钦佩之至.仲氏风雅于乾嘉亦趋极盛,父女、兄弟、夫妇一门联吟.《澹仙诗话》记载乾隆甲午年仲松岚对时在髫龄的熊琏所作《秋柳》诗叹赏不已,因而引发一场女性唱和韵事:仲松岚长女仲振宜、次女仲振宣、儿媳赵笺霞均有同题唱和之作.仲鹤庆三子振奎、振履、振猷皆能敷华藻,绍其家声,尤以仲振奎为著,作品达20余种,涉及子、史、集部,因撰《红楼梦传奇》而成为将《红楼梦》小说改编为“红楼戏”并真正全本演出过的第一人?譾?訛.如皋徐氏以徐建杓、徐观政、徐珠祖孙三代为盛.“徐观政,字宪南,号湘浦,少俶傥有奇气,好读书,耻为章句儒.”?《澹仙诗话》记载徐家诗事颇多,如:“徐湘浦癖爱林泉,官宁绍十年,清风两袖,归,筑菜圃于霁峰别业之侧,遍植梅菊,花时吟咏其间,江药船为谱《柴桑乐传奇》,家伶迭奏,自执红牙以按,有‘待月常怜三五夜,看花不问短长更’句,其兴会如此.”?讀?訛“(徐珠)性冲澹,诗情幽逸,如花开绝塞,雁唳清秋.”?讁?訛连绵不绝的诗学传承无疑是一门风雅的沃土,也是如皋深厚诗学底蕴的重要支柱.

其二,相对完善的公私教育体系培养了不少风雅之才.如皋诗学优势的形成与书院文化的浸润密不可分.《澹仙诗话》关注了雉水书院的诸多动态:1774年,仲松岚“方掌吾邑书院”?輥?輮?訛.1790年,曹龙树任如皋县令后曾修雉水书院并聘泰州顾湘灵“授经于皋”?輥?輯?訛,“武进钱竹初诗才豪宕,邑侯聘掌雉水书院.”?輥?輰?訛如此风雅县令深受如皋文士爱戴,因病告归时,文士们不仅谱写、演唱《柴桑乐传奇》以送行,并画《送别图》表达依恋不舍之情,送行诗多达千余首,被曹龙树编为《星湖如皋攀辕集》,成为如皋文坛风雅繁盛的见证.同时,不少私家书楼兴起,如江片石有萍香书屋,熊琏与江懋德先后出其门下,出身小家碧玉的澹仙也能享受与男性同等的教育资源,可见如皋教育氛围之开明.甚至有建义学专为贫寒子弟提供免费教育者,“仪征吴苍崖孝廉为人负意气,尝建义学于掘浦,延名儒,使贫不能读者就塾焉.”?輥?輱?訛完善的教育体系是如皋诗人密集出现的社会基础.

其三,园林宴游是诗社、诗群形成与诗风交融的重要媒介.园林宴游始终是中国文学诞生的重要渠道.精雅园林则是诗人聚会的最佳场所与吟咏取之不尽的诗题库.《澹仙诗话》记载了水绘园、文园、霁峰园、锄金园等私家名园作为文酒会所吸引文人雅集吟唱盛况,诸多诗作成为名园荣衰变迁的见证,也渗透了诗、画、园艺相通的审美情趣.“水绘园为巢民征君别业,久经荒废,今仍归冒氏.楚桥忆其兄瘦石同璞庄、片石诸前辈常褉饮于斯,绘园索题,……予云:‘避喧词客惯寻幽,结伴凭栏俯碧流.指点当年花月地,钟声敲彻水明楼.倩谁澹笔写荒凉,落落亭台水一方.别有沧桑无限恨,依稀旧馆望斜阳.’”?輥?輲?訛这段记载浓缩了水绘园的前世今生与如皋的文化审美.水绘园是冒襄与董小宛的爱情园,是冒襄坚守民族节操的隐居园,也是并融琴棋书画、博古曲艺于一园的文人园.名士钱谦益、吴伟业、孔尚任、王士祯、陈维崧、戴本孝等曾觞吟其间,如皋黄振、汪之珩、江干亦常褉饮于此,或仰慕风流,或唏嘘感慨.继之而起的汪氏文园为清代三十六名园之一,“文园六子”的浅斟低吟铺展了文园近百年诗画风流的序幕.汪为霖以文园为菟裘,与当世名流刘墉、袁枚、孙星衍、洪亮吉、蒋士铨、阮元、钱咏、郝懿行、焦循、汪启淑等丝竹相奏,并类次唱和诗为《文园题襟集》.徐家霁峰园十八景更成为专门诗题吸引四方雅士,“士之来淮扬者,亦无不造访.”“由如皋推及泰州、通州、扬州等地,霁峰园文化圈之于江左文化的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 诗、书、画、印、园林共构的地域性诗学主题.乾嘉时期的如皋是一个多艺术形式交融异常活跃的场域,澹仙以诗家的敏感嗅到了特殊的诗学氛围形成的如皋诗坛明显的地域特征:诗、书、画、印、园林共构的诗学主题,使如皋诗魂中有了精致的艺术品位.郑板桥、金农、罗聘等“扬州八怪”成员曾多次往返如皋,与汪之珩、江片石、黄振等谈诗论画,为如皋诗风带来浓浓画意.如皋诗人大多身兼数艺,如诗赋冠绝一时的仲鹤庆善写竹、兰、菊,《丰利镇志》插页“竹石图”为其所画.徐观政“诗、画清逸,不减板桥道人”.足不出皋者亦寄情图画,得山林泉石之趣.如:“吴石林癖好林泉,家贫,未能远探名胜,每每寄情图画,撰《有是园记》,点缀萧疏,得陶渊明桃源、庾子山小园风味.”?輥?輵?訛东皋印派在乾嘉亦走向繁荣,篆刻名家黄楚桥兼擅诗画,《澹仙诗话》记其学源:“吴思翁初号思堂,舍宅为宗祠,遂浮家于皋,工篆隶,黄楚桥师事之.”如皋诗学受惠园林颇深,大量诗歌以园中景致、人事为题.“予癖爱幽花,奈数橼外无隙地,柴桑风景,每系情画里.适沙竹屿、范晓园、吴月亭、钱达川同人集钱南湾书屋,赋访菊诗,分韵寄予,一时兴到,率成三十律.”訛春秋佳日,诗人如潮聚雅园,佳作如泉涌心田,这是乾嘉早期如皋诗坛的生动景观.

澹仙诗学观深受艺术相通规律的启发,总论“诗画相通”曰:“诗境即画境也.画宜峭,诗亦宜峭.诗宜曲,画亦宜曲.诗宜远,画亦宜远.风神气骨,都从兴到.故昔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也.”?輦?輮?訛深谙“诗是无声画”的澹仙选诗、评诗均带有画家的眼光.如录林铁箫诗句:“昏灯夜雨诗俱瘦,淡墨平林画亦清.”“出山流水远,归鸟夕阳斜.”?輦?輯?訛均为“诗中有画”的典型.又赞赏雁阿山樵《咏梅》曰:“二联轻描淡染,的是画梅高手.”?訛澹仙还参照园林灵活多样的设计原则来推崇诗风的多样化:“不必崇台广厦,不必万紫千红,一泉一石,一花一木,水槛篱门,茅斋竹几,位置清幽,天然绝俗,诗之所谓别致者,当作如斯观.”仙还从园林点缀之法的妙用中感悟民间文学的别致之美:“香奁、竹枝皆非正体,然亦不可少,凡一集中如奇山异水、乔林古树,岂无碧草红桥点缀其间?”借鉴各种艺术规律来阐释诗歌理论,这是深谙如皋诗坛精髓的澹仙谈诗论文的特色.

风雅传承的诗书世家积淀了如皋深厚的诗学底蕴,相对完善的公私教育体系繁衍了大量的诗学人才,精致的私家园林孕育了多艺术融合的诗学审美,乾嘉早期的如皋诗学空间一片繁荣景象,《澹仙诗话》应时而作.

二、敏锐于时代的情感触角

“乾嘉间的士人逐渐对朝廷失去信心,无法再出现清代前期那种大僚居庙堂而号召天下诗坛的局面,创作力量普遍下移.”中下级地方官吏及布衣寒士诗群占据诗坛主流,甚至有文人主动归隐或布衣终身,扬州八怪、袁枚、孙原湘等均是执意远离科场的文人.《澹仙诗话》敏锐捕捉到在这种大环境下如皋一地的具体复杂性.

1. 如皋诗群与朝政逐步疏离的孤寂心态.《澹仙诗话》忠实记录了如皋诗坛从繁荣走向萧杀孤寂的过程.主要有:首先,文字狱带来的惊惧畏笔.汪氏被卷入清朝两大文字狱“《一柱楼》诗案”和“《西斋集》案”.虽最终有惊无险,但身历君心难测与世态炎凉的遭际让才华横溢并受到皇帝青目的汪为霖亦不免意兴阑珊.同样具有警示意义的是,与汪为霖交往甚深的著名诗人洪亮吉虽曾贵为督学,但因稍陈己见就几乎丧命.文字狱的高压氛围、“莫须有”的罪名与无辜被牵连的可能使文士们越来越不敢奋笔直书,创作热情不再.

其二,盐政积弊导致的繁华零落.如皋因盐业兴盛而享有“金如皋”之美誉,如皋文化的兴衰与盐业紧密相关.如皋文化世家多与盐政、盐商有关.水绘园主人为盐运司丞之后,霁峰园主人和水明楼修建者均为盐运副使.如皋学宫名甲江淮,盐官、盐商出资过半.曾主持风雅的汪之珩、徐观政均与盐业相关.由于受滞销、浮费、等积弊影响,乾嘉末期两淮盐政已穷途末路,直接导致了道光年间陶澍的改革.失去了强大的盐政经济支撑后,如皋大族纷纷走向没落.徐珠在《丛罕山顾晓澜冒樵山张小颠见过集小停云山馆分韵得云乡二字》诗下有注:“余近填《红楼梦传奇》,而家伶散尽,不可复付小红.”?輦?輴?訛冒国柱感伤“四海交游离散,一家骨肉凋零”的暮年光景,不禁愤慨:“愿生生,莫作读书人,同悲哽.”?輦?輵?訛总持风雅、编刻诗集或操主选政、编研戏曲均需足够财力,盐政积弊使得如皋诗学落寞也就成为必然趋势.冒国柱《题片石先生集》有句曰:“飘零莫问香山社,剩有人间两白头.”到嘉庆晚期,热闹一时的香山诗社成员已零落无几,诗坛一片冷寂.

其三,寒士报国无门的悲凉.“畏寒偏欲冲寒来,我辈谋生不如雁”是著名寒士黄仲则乞食江湖、人不如雁的生动描绘.如皋名士江片石的“题诗报鸿雁,音调尔同衰”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被学术界称为“寒士群体”的诗人们出身寒门,为生计愁苦奔波.他们又胸怀理想,有着救国救民的抱负,只是政治之黑暗与机遇之不谐,以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澹仙诗话》记载着一群如皋寒士:“有句惊人”而“无钱使鬼”的江片石、搜罗苦吟但悲老难禁的黄艮男、文章绝世但穷途潦倒的吴退菴、风雅萧疏却赏音人少的邵蓉江、亢志青云却才运冷落的黄楚桥、“卖卜奉母”的苏雨山、“抑塞而没”的黄胜山、“声华驰远近”却“屡困场屋”至抑郁而卒的吴梅园、“厨烟日断而豪吟之身出户外”的徐弁江、“学问淹博、久困诸生”的姜培基、“田园荡尽故交稀”的黄月溪,“破屋正愁连日雨,荒厨已断昨宵烟”的王坦庵、“嫁衣尽典供甘旨游”的仲振奎……他们少为时人所晓,多被今人所略.胡文楷评《澹仙诗话》云:“书中多叙当时名人之诗,妇女之诗甚少.刊印均精.”?輦?輷?訛诗话收录妇女诗确实不多,但“多叙名士之诗”恐怕是个美丽的误会.早出的《澹仙诗钞》不乏名士题词,而《澹仙诗话》大部分入选者则是才高命蹇格洁气懑的寒士或布衣诗人.

“琴书事业都成梦,王谢林亭半已非”道尽嘉庆末期寒士的孤寂情怀.身历其间的澹仙深有感触:“皋虽弹丸,尚称富庶,年来朱门大厦半为废圃,殊觉可慨.予有绝句二首纪感云:‘争春池馆百花香,华屋今成瓦砾场.燕子不来春易老,萧萧枯木隐斜阳.零落颓垣一径斜,路人犹说旧繁华.荼蘼架折红栏倒,蟋蟀声中藊豆花.’”世事沧桑、繁华落尽的感慨中寄托了女诗家深厚的桑梓情怀与无可奈何的悲凉之意.“这是一个不需要个性的时代,更难容有个性的高材.于是,‘英雄在布衣’,‘文章乃归于匹夫’,真正的诗人多在草野,自是必然的事.”《澹仙诗话》以真实记载证实了如皋诗坛与整个清代诗坛的同步变化趋势.

2. 以生命体认红粉青衫“千古同悲”的薄命生态.澹仙因“命奇、志奇、才奇”而被称为“闺中屈子”,独自忍受难与外人言的薄命悲剧触发了她的类推思维.她关注到“蕙心纨质,艳着当时;玉貌绛唇,名标绝代”的历代才女个个“落魄三生”,究其原因,竟然是“聪明磨折,无分今古”.她认为红颜真正的薄命是才华无用武之地而非普世认为的婚姻不幸,这是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反思和突破.当发现“博得才名不疗饥”的命运不公在男性文人身上同样存在后,澹仙开始了对文化中才、名、命关系的探寻.

古代女诗家大多局限于评论女性作家,澹仙则将“红粉”“青衫”齐关注,且主要以更为庞大的男性薄命诗人诗作为主.《澹仙诗话》不仅收录诸多寒士“字字穷途滋味”之作,还通过题集、题图、追怀等诗词大胆质疑寒士遭遇才高命蹇的不公.或同情“今古才人都冷落,一腔歌哭付文章”,或感慨“直恁才高偏不遇,让与膏粱竖子”,或愤懑于“消磨慧业,从来天意如此”.《凤栖梧·题于秋渚先生听秋楼图》中,澹仙更以知音自居:“不是知音,谁听凄凉调.天许骚人听不了,一编宋玉销魂稿.”当她发出“说甚吊古评今,吟风啸月,都是才人泪”的悲叹时,俨然成为高才寒士的代言人.严迪昌赞曰:“文人怀才不遇之悲愤,曾经有多少文字写它、表现它,熊琏以女性手笔竟能为之大挥清泪,这才真正印合着‘青衫红妆’、千古同悲之说了.”于此意而言,《澹仙诗话》是别具风采的女性诗话.

三、富有性别意味的价值追求

澹仙从女诗家的视角对乾嘉诗坛进行观照,诗学观与价值观均带有一定的性别色彩.

1. 修正性灵诗学内涵.乾嘉时期是清代诗学理论的活跃期,沈德潜、袁枚和翁方纲各自为盟,性灵、格调、肌理诸说粉墨登场,宗唐、宗宋的文学主张纷纷攘攘.《澹仙诗话》开篇就宣称:“诗本性灵,如松间之风,石上之泉,触之成声,自然天籁……从来至情至性即是好诗.”诗主性灵无疑是澹仙诗学的总纲.

“乾隆三大家”之首的袁枚是祭起“性灵”大旗的主将,将性灵说推向.他也直接影响了如皋的诗风.袁枚曾多次造访如皋,游览水绘园、文园、霁峰园等名园古迹,并为好友汪之珩编纂的《东皋诗存》、江干的《片石诗钞》、后学汪为霖《小山泉阁诗存》等作序,大力提携如皋性灵诗人.据初步统计,袁枚《随园诗话》中收录与如皋相关的内容达十余处.合观《澹仙诗话》与《随园诗话》二书记载如皋诗坛的交合与互补之处,更能把脉如皋盛极一时的性灵之风.如二书均记载了袁枚与徐湘浦对如皋诗人林铁箫的共同欣赏与保护所成就的一段诗坛佳话,均对如皋风雅县令曹龙树颇多赞誉.有学者将熊琏与杨芳灿、孙韶、张问陶并列为性灵传人,并好奇追问:“如皋女史熊琏者,生当乾嘉之世,著有《澹仙诗话》四卷,论诗亦主性灵之说,不知是否亦随园女弟子?”?輧?輳?訛澹仙虽不是随园女弟子,但却因恩师江干的推荐而名列《随园诗话》中,成就“头白袁安是赏音”的诗坛佳话.袁枚与如皋诗坛声气相通,对如皋数代性灵诗人提携有加,澹仙幸得时代诗风眷顾,成为性灵后学主力.

不过,澹仙的性灵说颇具个性内涵,体现了她对性灵流弊的理性思考.性灵与学问之争是清代诗学中的重要话题:“陆念尔云:‘诗主性灵,以人工累之,犹太虚著浮云’,此论极妙.归愚谓开废学之渐,恐其流于薄.予谓有性灵者,可以加人工,有人工愈以养性灵,譬如碧空澄澈,霁日晴云,明霞朗月,点缀更佳.”澹仙赞同陆蓚在主性灵基础上加以人工修养的观点,也对沈德潜否定性灵说表示不满.她认为以学问来养性灵能够让诗作锦上添花,云霞满纸.如皋诗坛诗、书、画、印、园林共构的诗学空间正是学问养性灵的最佳土壤,而此时期大量出现的题图、题画、题拓、咏史诗就是学问养性情的良好体现.

“青云梦冷”的薄命才人涂抹着遍地皆拾的冷清色调,诗歌格局与气势难免偏于瘦小,形成清峭的诗风,批评者有“蜂腰”之讥.澹仙则认为:“诗能寒瘦自是高格,但寒要清,不可失之陋,瘦要劲,不可近于弱.”澹仙颇见用心地用了诸如“冷寂”“冷情”“凄清”等词汇来绾合诗人才性与风格,突出寒士诗人的特色.如:“阳春烟景,朱门得之最早,当其鸟啼花笑,赏心行乐,虽四季皆有风光,一旦红紫飘零,未免扫兴.至荜门陋巷,不过一味凄清,转觉习惯.太仓沈受宏台臣《送春诗》:‘一花一草何曾见,却道今朝是送春.’读之慨然.予亦有词云:‘原不识春来,也凭春去.’”“与水同清”的寂寥清况是寒士们真性情的性灵书写,但不等同可肆口而出,需要作者运用“峭”“曲”等表达技巧营造诗境:“诗境即画境也,画宜峭,诗亦宜峭.诗宜曲,画亦宜曲.诗宜远,画亦宜远.”澹仙用画的直观优势来比拟诗歌需要的峭曲之术,对含蓄澹远诗风推崇有加:“予读查初白太史诗,爱其每句有几层意.”摘录其诗句后评为“言有尽而意无穷,有味外味”.以学问养性情而使诗歌呈现瘦劲清峭的审美风格是对性灵后学滑向浅俗油滑的纠偏,是澹仙以女性崇尚的清丽自然的审美标准矫正袁枚性灵说不足的解决办法,切实可行,为清代诗风转变作出了一定贡献.

2. 坚信“千古才人不死”的人生追求.世俗之人能追逐利禄之实惠,才士们纸上珠玑却难以维生,这是嘉庆末期的残酷现实.但大多寒士坚守人格高标,矢志追求自己的诗学理想,藉此自安.《澹仙诗话》中,“把卷立苍茫”成为诗人的典型形象.“诗成月旦,搜罗不畏吟苦”是他们真实生活写照,“苍茫独咏,瑶笙吹彻鹤背”是他们承受的旷世寂寞,“处士名山期不朽”是他们不懈的精神向往.邵蓉江因作品附集付梓而感激道:“白头喜附千秋业,不问囊中负米无.”“好名心事没尤存,片纸留传总是恩”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留下只言片语流传于世的志向.“千秋笔底留香”是他们能超越现世苦难的精神支柱.澹仙深感“今人一片纸,古人一腔血”?輨?輯?訛的创作艰辛,尽力搜罗诗人们的散佚稿件,甚至零章断句,颇具阐幽发隐之功.

澹仙相信“诗穷而后工”的创作规律:“凡物不平则鸣,士有感则发,发为诗者,欢可以当笙歌,戚可以代恸哭.”物质的丰富程度自能影响诗人诗风,抱穷守志者的诗歌似乎更能触碰人类的灵魂深处:“感慨处每有好诗,故诗以穷而益工.”于是,澹仙不以诗人发达与否作为入选标准:“诗不论遇不遇,但视其佳不佳.……盛菊庐云:‘翰苑自然无俗品,布衣亦许占名山.’”在追问人生价值时,澹仙因此豁然开朗:“谁有文人身后福,千秋第一布衣尊.”她认为寒士能用文才实现生命的救赎以达成不朽,正如毕莲汀所云:“岂但才高惊一世,由来命薄始千秋.”澹仙关于才高与命薄相互合谋方能千秋的规律认知可谓深刻,让当世文人发出“须眉气藉蛾眉吐”的感慨,“慕德者贤之,爱才者惜之.”后世学者亦指出:“就思想的境界而言,熊琏是封建时代可以与眼界较宽、思力较深的男子一比高下的少数女性之一.”

《澹仙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女诗家的眼光来观照诗坛特别是男性诗坛的诗学专著,甫写就即受到诗学界的欢迎.据熊瑚记载出版缘由:“借观者纷至,不能遍应,同人怂恿,遂付剞劂.”它以如实记载乾嘉如皋诗坛由盛及衰的诗坛生态,以及对时代诗学的敏锐把握与超越现世的价值追求成为一部颇具特色的诗话著作.澹仙也以“仆本恨人”式体验方式完成了对薄命人生的感性表达与理性分析,彰显了清代女性精神的成长.

澹仙诗话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澹仙诗话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澹仙诗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