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术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和武术之和谐精神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这是一篇与武术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武术之和谐精神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武术和谐思想,认为在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武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其应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挥武术健身功能,提升社会个体健康水平,发掘武术教育功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关键词:武术 和谐 理念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12—0022—0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弥足珍贵的人文思想,天人合一、和谐、圆融、中庸等.从这些思想中我们可以窥探古人思想光芒,这也是人类几千年以来所追求的理想.其中,和谐是人们心目中最珍贵的思想之一,也只有中华民族儿女才能够深刻体会.和谐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等都显示出,当代中国发展与“和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体现出我们党对和谐的深刻认识.其实,武术作为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在其产生过程中也受到了和谐思想的影响.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使命,武术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部分,其必然受到关注,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1 “和谐”的诠释

“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想社会.在中西历史中,这种发展理念我们都可以寻觅.中国古代追求的“大同社会”,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这些都是中西古人追求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儒家创始人孔子所言“致中和”,道家主张的“合异以为同”,董仲舒所宣扬的“合而为一”,乃至后来张载的“天人合一”等思想充分表明,中华民族一直致力于和谐社会的达成,这是民族理想.从中国传统文化得知,其实和谐思想一直植根于中国民族传统当值,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生命智慧.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中,“和”的思想具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在很多古典当俯拾皆是,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畜之以道,则民和”“礼之用,和为贵”“万物各得其笔以人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以及后来的“天人调和”“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等无不体现和的思想.

在《说文解字》中,“和”是“相应也”,而“谐”是配合得当.那么,“和谐”就是不同事物之间相互配合,并且非常当得,协调.和谐也是事物发展的前提条件,无和谐则无事物相机而生,生生不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和谐”已经深深印刻在人们思想中,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人们安居乐业,推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重要支撑点.“和为贵”的理念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成为中国社会走向和谐的新起点.

2 武术中和谐思想

以和谐为主导思想一直贯穿于武术发展始终,并且正是和谐思想成就了武术之美,成为武术发展之动力.

2.1 武术和谐之一:身心和谐

武术和谐思想源于中国古典哲学.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认为人是世界万物内容之一.人与世界万物相生相长,天地万物运行遵循着自身的规律,而人同样是遵循着这样定律.人体内运行之道,遵循着自然之道.身与心应和谐统一,身随心动.

在武术中,人体是作为一个系统的,或者说叫“周天”.武术追求身心合一,形神兼备.而形神兼备即为习武者身和心的统一,外与内的统一,即为身心和谐.身心和谐方能运用技术,随心所欲.内外、形神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相互矛盾的有机统一体.武术理论提出了“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练功原则,通过徒手和借助器械的身体运动来练形养神,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长拳锻炼要“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内外八法协调相合,浑然一体.太极拳主张以心会意,以意调气,以气促形,以形会神,强调用意识引导动作.形意拳强调内外六合“心气一发,四肢皆动”,“以首领身,身心合修”,“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手催指”,形与意、内与外,周身上下无处不合;苌家拳讲究“内外功用”,“以其外而达于内”,“形以寓气,气以催形,形合者气利”,南拳“以形为拳,以意为神”.各家各派都注重形体与精神的统一,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训练,以外练形体,内练精气神为训练对象,以其外而达于内,完成身心和谐之真,超越自我,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可以说,身心和谐是武术和谐思想之基础,如果没有身心和谐,习武者无疑走上练武习武不归之路,轻者身心受到伤害,重者危机生命.

2.2 武术和谐之二:人际和谐

人既是自然之物,又是社会之物.自然之物规定了人的动物属性,而社会之物又赋予了人类的社会规则与规范.自然之物不断开发武术技击之道,而社会之物又不断地限定武术使用范围和使用规范.武术在这种张力中不断得以生成.武术既为技击之道,为防身立命之利器,不可不为人们所担忧.因而,武术习练必须要对习武者道德加以约束和教导,习武即为习德.武术的习练不是武术技术的提升,而是人格、道德、品行的培养,是“技近乎道”的过程.正因如此,武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习武者在品德上强调“厚德载物”,要立身正直,以礼待人、谦和、仁爱、忠诚、信义、宽厚、尊师、忍让.治国、平天下要以“修身为本”,以“求善”为目标.既追求技艺的精湛,又追求品德的高尚.“艺无德不立”,德艺并重此即个体和谐之求真,人际和谐之求善的追求.练武与修身,习武与立人,品德与技艺的统一,把修己养身看作立身处世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提倡武德,处理人际关系时强调宽厚容忍,以求人际和谐,从而实现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平衡和谐.

2.3 武术和谐之三:人与自然的和谐

武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也是当代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标杆.武术中人与自然和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武术习练要遵循四时之变化,要顺应自然节气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受中国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武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是武术的主要原则.人生在自然界,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生理机能变化,只有顺应自然变化才能提高锻炼效果,达到“练之以筑其基,清虚其体”的目的.

在武术的具体方法中,各有体现,如八卦掌“须择天时、地利、气候而练之”;少林八卦五行功根据不同季节和人体内五脏变化而练之;五行拳以五行相配合,顺乎自然,适应自然.圆、空是大自然的基本特征,也是动功的最佳方式和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滞,圆、空则活泼自如.武术运动要达到防身健身的效果,自然也就选择了这一具有生命力的优化模式,重视圆圈运动,正是效法自然的体现.

其次,武术技术源于动物.武术中有很多象形拳,取材于自然中的动物,将动物的一招一式融入武术中,形成独特的象形拳种.如少林五拳,形意十二形,猴拳,蛇拳等.这种对自然规律以及自然之物从形式到内容等全方位的仿效,是返朴归真的和谐现象.

3 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价值

3.1 武术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武术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武术运动具有娱人娱己,丰富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可以使人忘记忧伤,情绪愉快,增强心理健康的功能.通过武术运动,能够扩大情感交流,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建立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国际间的武术交往,能够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团结、友谊、进步”.

尤其是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人们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工作和生活中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这种状况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会产生一些社会矛盾,增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而武术尤其是太极拳作为与之平衡的高情感活动是非常可取的.在社区里组织开展太极拳运动,大家聚在一起,伴随着音乐行拳走势、切磋技艺、交谈人生、乐在其中,培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无论从思维方式还是养生思想,武术都重道德修养,企求由人的内心清静达到社会的安宁,由个人的修养去化解社会的纷争.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武术具有多元文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上述需要.这也说明武术满足了和谐社会的需要,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和谐社会环境.

3.2 武术的健身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高素质的社会个体.

坚持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生产力是社会当中最革命、最活跃的一种力量,而其中最活跃、最能动的要素就是人.先进生产力是全面发展的、具有先进素质的人创造出来的,当今社会,由于工业高度发达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人口老龄、现代文明病的蔓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以及来自各方面的精神压力等问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临这种现状如何使青少年茁壮成长、中年人健康、老年人长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问题,就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在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等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和作用.

武术的内容丰富,不同的练习形式和内容各有其运动特点,所以它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影响,并相互补充,可以全面地促进人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武术运动对人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良好的影响,不同的人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爱好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武术内容进行锻炼,以达到更好地增强体质的目的,提高全民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高素质的社会个体.

3.3 武术的教育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建设者,建设精神文明就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就需要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优秀传统、吸收国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重视并发展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华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对于思考和消解当今世界个人至上、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以及种种令人忧虑的不和谐现象,对于追求人类的安宁与幸福,必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我们民族的魂魄,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强化我们民族个性的最佳有效途径.武术所蕴涵和承载的民族文化特征,成为最直接、最简单而且最具显现价值的民族文化传播教育内容,不论是运动中的外显特征,还是其运动过程中的文化教化,都深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身体教育、哲理教育广泛内涵的最佳载体.当今社会,武术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载体,有利于加强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4 结语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谐价值的体现.武术中所内涵的和谐思想,无疑成为一项珍贵财富.在当代,武术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个体身心和谐,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唯有如此,武术才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服务,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作为弘扬民族文化载体的武术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有利于社会个体素质的提升,并创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成和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傅治平. 和谐社会导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5.

[2] 张立文. 和合哲学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

[3] 邱丕相, 杨建营: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

[4]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 武术理论基础[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 曹湘英, 田 凌. 中华武术内外兼修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取向[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

[6] 林贤治, 陈璧生.2004·人文中国[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7] 揣佳凡, 王红光. 奥林匹克运动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J]. 体育文化导刊,2005(12).

On the Harmony Spirit of Wushu

Zhou Quanquan

(Wuxi Machinary and Electron Higher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Wuxi Jiangsu 214028,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d logic analysis, studies the harmony thoughts of Wushu, amd finds that incontemporary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construction, Wushu as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through its education functioncreate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construction,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social individualhealth, and we can exert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Wushu to provide spiritual motive force for socialist construction.

Keywords: Wushu; harmony; thoughts

武术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武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武术方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