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民族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关于免费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马克思主义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民族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其他一般的学说与理论,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且将这种规律与各个国家、民族与地区结合起来,形成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我们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深入群众.民族高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民族大学生和民族地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民族高校实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而后进一步讨论民族高校如何更好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1-0143-0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的过程.”[1]具体来说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使之深入群众头脑,能成为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依据.民族高校作为各项民族政策的重要实施单位,在民族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进步.

一、民族高校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的一个长期的、不懈的任务,即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高校和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要在民族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时为了全中国和各民族的发展,也是中国要利用好的良好的工作平台.

(一)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

从国际形势发展来看,当前国际文化发展具有多样性,多种文化并存,人们的思想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甚至改变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为了更好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走正确的思想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动摇,防止群众受到其他不良思想的影响.如何迎接全球化带来的结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了使我们更好的认识有指导意义的文化思想,解决复杂的政治问题,我们必须考虑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从当前国内发展阶段来看,我国进入一个“转型碰撞期”.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稳定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其中正确的与落后的、主流的与非主流的思想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局面.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具有拓宽人们的视野,促进社会的进步等有利条件,但也不可否认,还有不利的一面,思想领域内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观念也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许多人在精神层面、信仰方向上出现了不知如何选择的问题.这种状况对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进行深化改革开放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民族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因素

民族高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民族大学生人数较多、受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民族高校办学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民族团结,培养民族事业发展的合格人才和接班人,这也是民族大学生的使命.民族大学生作为我国民族地区的优秀分子,不仅代表了民族地区的未来,也代表我国民族事业发展的明天.这就要求民族大学生必须要以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主,同时更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学习.而且一般来说,从民族高校毕业到民族地区工作的大学生人数不少,在民族地区缺乏人才的情况下,许多毕业生担任了民族地区的领导干部.

(三)民族高校的政治使命要求

民族的统一一直是我们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受历史、政治、宗教等因素影响,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教育与其他地区相比远远落后,尤其是优秀大学生的短缺,影响着民族地区更好更快的发展.建国后,专门设立民族大学,其目的就是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和民族地区优秀人才.民族高校的办学宗旨也是为了少数民族和少数地区更好的发展设定的,民族高校的建立和发展更好的服务少数地区.正因为如此,在教育人才方面民族高校注重德育教育,注重教育特色和民族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注重对民族大学生的“五观教育”培养,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维持民族团结和保持国家统一的时代新人.

二、民族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一)建设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队伍

1.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的选拔、培训制度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选拔原则.首先,高标准是首要原则,严格把握“入口”关,有利于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来源的高质量.只有那些立场坚定,对共产主义充满必胜信念,政治责任感强,品德优良,乐于奉献,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有强烈事业心的人,才能进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其次,教师培训制度是保证马克思主义更好传承和发展的基础,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班、进修班,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强工作人员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前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上岗制度和培训制度的建立,为高素质的人员进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确保民族高校素质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2.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带头作用

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受教育者,同时兼任管理者的角色,在大学生中具有较强的感召力,是学生组织中的支柱性力量,他们可以把学校的要求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广大同学,并且起到榜样作用,有利于广大同学积极响应号召.同时,学生党员和干部和其他同学属于同龄人,容易沟通,便于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协助辅导员做好管理教育工作.对学生干部和党员要加强培养,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使他们了解、掌握、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3.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的综合素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是民族高校在广大师生中开展活动的组织保证,这就要求队伍要有过硬的素质.首先,要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队伍中的全体人员,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系统学习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队伍人员的内在涵养.并将所学深入实践到生活中去,结合实际情况思考问题,使自己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者.其次,要提高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品质是一种潜在的、无声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员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品德,才能在教育中产生感召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人格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认识能力,具有高度的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

(二)加强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是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民族高校与普通高校一样,都要依托学校的文化建设平台,营造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舆论环境.

1.合理利用依托高校校报、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的作用

“高校校报是高校的舆论咽喉,是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学校改革发展成就、解答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的精神高地,在高校师生中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3]要通过报纸刊登高校的发展方向和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大力宣扬高校的各种先进事迹和取得的建设成就.牢牢把握民族大学生的特点,通过校园广播,播放校内积极上进的重要新闻、爱国主义歌曲、表彰好人好事事迹等内容,大大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校园网络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媒介,积极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建设马克思主义宣传普及的网站和资源库,有利于同学们课余时间更进一步的学习.

2.依托高校多样的研讨会活动

实践证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校理论研讨会、学术讲座是相对来说很有用的载体和平台.通过参与这些相关的会议研讨,增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积极性,深入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政治、经济发展概况,从而使其自觉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和合理发挥理论研讨会、学术讲座的带动作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和灌输融入到学术交流和当前的形势解读中,在无形中接受和认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3.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

调整图书馆的图书收藏结构,尤其是要增加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献,加大图书收藏数量,主要是哲学、史学、政治学等具有深刻理论的类型.在图书馆中,发挥书刊的宣传作用,使关于马克主义的图书对学生产生吸引,让学生喜爱学习该理论.图书馆是一个良好场所,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一个专门的学习地方,也是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最佳选择.因此,如何切实有效地发挥图书馆为主题的各种书刊读物资料场所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过去,我们时常忽视了图书馆的这种作用,殊不知图书馆不仅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刊读物,而且也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座和读书报告会.

(三)完善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行机制

1.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保障机制

任何一个组织保障机制的建立都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样从上而下的重视有利于成立专门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由高校党委副书记任组长,每个学院党委书记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组员,从组织上进行保障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前提.此外,领导小组成员要切实起到保障作用,要时时结合民族高校的特点,将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院校的大众化作为探讨和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周密部署,进一步明确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感.

2.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才保障机制

优秀的人才队伍建设是民族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能不能取得成效和取得多大成效,主要取决于该队伍是否由优秀的人才组成.为了更好地推进人才保障机制建设,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理论化教育人才队伍,要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校和宣传部、组织部为依托,建设一支“高、精、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团队,通过不断学习,使他们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是拔尖的优秀人才.其次要努力培养一支善于深入群众的理论宣讲人才团队.培养理论宣传工作者不仅仅要宣传理论,同时也要深入群众,探求他们的精神需求,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力军的作用.最后是要建设一支善于观察、进行深入钻研的队伍.要站在广大学生的立场,发挥鼓励引导作用,研究他们感兴趣的时政热点问题.同时研究出更多的刊物供学生阅读、欣赏,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

3.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物质保障机制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实施,要有相应的资金保障,要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专项资金保障制度,高校要以年度为预算,专门划拨一部分资金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项资金,切实做到专项资金用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工作上,并建立保障性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用到实处.如有需要,则可以通过为专门的学科理论学习提供费用,购买相关的学习资料,采购最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成果书籍等途径,为理论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其次,要保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资金支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教育部对此规定了相应的经费.各民族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这部分经费,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7.149.

〔2〕江胜尧.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09).58-59.

〔3〕阎占定、陈静.民族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49.

〔4〕汤修元,王引兰.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想政治素养育人价值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7(11).

(责任编辑赛汉其其格)

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2、马克思主义投稿

3、马克思主义论文

4、马克思主义杂志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