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和积极行为养成探析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此文是一篇积极心理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和积极行为养成探析

【摘 要】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和积极行为养成对策有:“面-线-点”结合模式,从课堂、年级(性别)(课堂与社区)(学科)和特殊个体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行为养成的内容系统化、形式多样化;知识与策略结合,成长与预防结合;以积极的改变打破“消极认知-消极情绪-薄弱意志行为”的恶性循环;培养积极的“家-校-社会”关系.

【关键词】新媒体;积极心理品质;对策

当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塞利格曼等人1998 年在“艾库玛尔会议”中所确定的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支柱上,即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积极人格的形成是建立在积极情感体验不断获得的基础之上的,又反过来增加了个体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可能性,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则为前两者的获得和形成提供了社会支持,因此,这三者之间发生着真实而复杂的互动关系,缺一不可.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治疗和心理预防的看法是,在心理治疗和心理预防方面,过去的消极心理学只重视对个体缺陷的弥补,只重视对个体身心伤害的修复,而心理学应该加大对人类自身所具有的众多品质的研究,加大对这些品质的培养.在积极心理学看来,技巧是指关注、权威形象、和睦关系、言语技巧、信任等待.深度策略主要有灌注希望、塑造力量和叙述,其内涵均是增强被治疗者的力量而不是仅仅是修复其缺陷;积极心理学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

大学生多媒体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内隐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认知上消极自我认知和消极生活认知较严重,新媒体的使用会造成大学生行为限制以及不合理的生活安排,同时在使用多媒体中会产生焦虑情绪和强迫情绪,从而会造成学生失眠和不良学习状态的产生.其原因是大学生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积极人格,没有强烈的成功内驱力,积极的改变有待催化,“知道做不到”的知行脱节,以及“认知—情绪—行为” 上存在恶性循环,同时大学生也缺乏支持系统,在生活中没有心灵上的“榜样”可以引导前进.对此,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开展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关系培养的探析.

笔者认为,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和积极行为养成教育对策如下:

一、“面-线-点”结合模式

“面”指课堂是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课堂教学在引导大学生重视积极心理品质、发现独特的积极自我、养成积极人格及培养积极行为习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形式的采用,使积极心理学课程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线”是指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和行为特点分类为不同的同质群体,针对同质群体开展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行为养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针对不同年级、性别、学科开展不同的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行为养成的内容,以及以积极心理品质中的内容分类比如“积极自我”“积极关系”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

“点”是指根据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群体中个性突出、与群体身心特点差异大的学生开展适合个体独特个性及特征性问题的一对一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辅导.

二、内容的系统化,形式的多样化

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和积极行为养成是在个体的成长中逐渐形成的,因此需要开展长期的、系统化的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内容设置专业化和系统化尤为重要,比如以“积极自我”为主题,那么就要涉及到自我课题内的相关内容比如“作为客体的自我和作为主体的自我”“自尊”“自我效能”“应对策略及应对的评定”“防御机制及防御的评定”等系列内容.在内容上兼顾学生的性别特征、年级特征和学科特征,根据不同的特征开展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开展的形式要多样化,比如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团体沙盘游戏心理技术、催眠咨询、绘画疗法、音乐疗法、生命传记疗法、一次性家庭单元治疗等.在众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中,哪种方法更有效,或者哪种方法对提升特定的心理品质更有效,这值得研究者进一步研究.

三、知识与策略结合,成长与预防结合

新媒体环境下想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和积极行为的养成,需要“知识与策略相结合,成长与预防相结合”.“知识与策略”中知识是指陈述性知识,以及人文类知识,大学生要完成人格的成熟和发展,知识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知识的具体内容除了专业性的知识外,还要有广泛的跨学科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储备,人文知识包含了人类智慧的结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能看得高远;策略是指与人格完善和发展相关的技能训练方法,只有知识与策略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体成长.“成长与预防相结合”是指要认识到个体发展的规律,我们在给学生做引导促进发展之外,也要预知到学生在成长中必然遇到的发展性心理问题或者异常心理,并在问题来临之前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预防问题的发生或者在问题产生之后及时有效地教给学生“知识与策略”引导的自愈能力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个体的健康能够发展.

四、从积极的改变打破恶性循环从积极的改变打破“消极认知-消极情绪-薄弱意志行为”的恶性循环,可以从认知开始、情绪开始或者意志行为开始,任何一个环节的积极改变都足以打破恶性循环为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而积极地改变与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则产生的效果更佳.美国的Alan Carr在著作中写到:Prochaska在1999年认为改变和成长遵循着一个可预见的过程,从前预期,经过预期、计划、行动、保持终止.这些阶段对于各种形式的心理治疗和所有法伤在心理治疗之外的自我改变进程来说,都是共通的.他们也发现,在帮助人们从一个阶段前进到下一个阶段时,特定的改变进程是及其有效的.Prochaska等对成百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寻找所有心理治疗学派共同的改变过程和阶段,发现这些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心理治疗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相似的结果.

五、培养积极的“家-校-社会”关系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个体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了,这对学校、社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有效利用有效的方法和信息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如何避免新媒体带来的弊端,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塑造积极的校园环境.积极的校园环境包含积极的管理制度、积极的育人理念指导下的积极的班级关系、积极的宿舍关系、积极的校园文化和积极成长氛围.比如,在学校里设置合理的作息时间和严格的制度来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模式和学习模式.

(二)塑造积极的家庭环境.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朋友和老师,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多媒体,而不是无论在家里还是外出聚会均沉浸在多媒体中,此外经过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家长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只注重学习而忽视人格、人际交往等综合发展,从而导致学生思维受限制、发展受阻;同时当孩子出现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或者异常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告知老师,以便及早采取策略解决学生问题,从而阻止病情的发展,同时,当老师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需要进一步转介医院时,家长也能及时配合老师带孩子就诊.

(三)塑造积极的社会环境.社会舆论和社会氛围的引导尤其重要,当前数字时代盛行的同时,社会舆论也要引导市民朝着积极的认知和积极的行为方向发展;积极的社会制度、积极就业政策和积极的社会环境,也会促进大学生养成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行为习惯.因此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努力、共同携手才能培养真正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Alan Carr著,郑雪等译.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齐梓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研究[D].2015.

[3]任俊.积极心理学:当前的困扰与未来的走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4.

[4]栾海清.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5.

[5]张晓伟.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2013.

[6]李自维.大学生积极品质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应模式研究[D].2009.

积极心理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积极心理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积极心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大学生心理论文2000字

2、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3、小学生心理论文

4、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5、心理杂志

6、大学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