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跟论《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的人体性思想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讲话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论《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的人体性思想

〔作者简介〕孙晶(1971—),男,河南正阳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科研合作处处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 要〕人体性思想在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有丰富的体现.文章在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体性相关哲学论述的基础上,论述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人体性有关坚持以人为本、历史实践主体、人民价值主体的思想,以及人体性思想中所包含的具体政治、经济、文化内容.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体性;历史实践主体;人民价值主体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55(2017)03-0017-04

人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有很多关于人体性的思想,中国历代领导人都曾反复强调和论述过人体地位思想.对人体性思想进行系统全面研究,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学科交叉视野,而国内学界在此方面的研究还较欠缺.《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体性思想,为此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论述以人为本、历史实践主体、人民价值主体等体现人体性的思想,以及人体性思想中所蕴含的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

人体性体现的是作为人类的人的主体性,它的内在哲学基础是以人为本.这里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人,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通过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并不断生产自身的、现实的个人,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体性,其历史前提是现实的个人,人体性正是依据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马克思人学思想产生的,“人民创造自己的历史”[1(] P585),而创造历史的“正是人,现实的人,活生生的人”[2(] P118).可以说,没有现实的人,人体性就是空中楼阁.

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篇章中,人体性首先体现在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人民是中国梦的创造者,也是中国梦的根本归宿这些论述中.“中国梦”中的“人民”,不是抽象的宏大叙事概念,它是一个一个的中国人,是每个中国人“具体而微”的梦的集成.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同样的美好梦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价值理想.在生产力不发达、存在自然形成的分工、私有制的分配方式和交往形式受局限的条件下,人体性是不可能全面发展的.在中华民族遭受深重苦难、付出巨大牺牲的条件下,在没有中国正确领导的前提下,人体性只能是片面的、受局限的,人民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在中国经济实力及国力、国际地位及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的条件下,单个的中国人或者说“以人为本”的人体性才能更加自由,才能实现更为自主的活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总书记在这篇对中国梦的论述中,在人体性的价值指向层面,国家、民族、人民、个人融为了一体,“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和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家国天下’情怀.”[3(] P8)从人体性的价值取向来讲,其主要内涵也是从以人为本展开的.人体性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这种解放是“有个性的个人”的实现.现阶段,人体的概念还有独特的政治、阶级内涵,而随着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体性也将全面发展,其阶级性会逐渐淡化,这时的“人”才真正迈向充分自由的个性发展.在“自主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天赋,这正是人体性的价值归依.

总之,人体性的现实历史基础和价值目标都有着以人为本的丰富意蕴.在一定历史、物质生产条件下,人民是有条件的以人为本的主体性,“以人为本”虽然和“以民为本”在阶级属性上有差异,但“以人为本”是人体性的现实逻辑,在人体性得以全面实现的更高的共产主义阶段,人体性的“以人为本”则和“以民为本”达到高度统一,“人体性”和“人的主体性”将会高度融合.

二、历史实践主体思想

人体性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中的意义,存在于以人民为主体,人与人之间构成的社会关系活动中、在生产劳动中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这种既生产生产关系又生产生活资料的实践,是作为主体的感性的人的活动.实践的社会生活性是在具体的物质生产过程中生成的,也就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现实的个人”—从事一定物质生产—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社会生产关系,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推进的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原初的历史关系四要素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由新需要而产生的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人类自然的生产,即人类的系列;人类社会关系的生产,这正是人类史、历史、社会生产关系的不断生产和再生产.实践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基础,而结合人体性的思想,推进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民,也就是人民所进行的社会历史实践.正是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人,是人体性思想的逻辑前提,也是社会历史实践的逻辑前提.历史实践主体与人体在社会实践论的意义上达到了高度整合与统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人体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是从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出发,到在社会实践中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科学结论.当然,在人体性思想中,作为历史实践主体的人民,其主体性的实现依据不同的实现条件和历史阶段,表现出来的自主地位和性质有所不同,其认识和改造客体对象也即创造历史时所表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所差异.人体性的历史性、人民群众范畴的历史性由社会历史实践所决定,其本身是由革命对象和任务所决定的,并随革命对象和任务变化而具有不同内容,它们本身都具有历史概念特性.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有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论述,深刻体现了人民是历史实践主体的哲学思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从而构成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首先是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人民群众历史发展实践的总结,又是在对现阶段国内外社会发展基本矛盾正确分析和认识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探索新实践的成果.目前,随着人民群众实践的丰富发展,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生产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这必然要求党对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方向、方法和目标有着更为清楚的认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是什么,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什么,阻碍发展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是什么,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背景和趋势是什么,不同制度发展道路深层较量和博弈中的机遇及应对是什么,等等,都需要我们在对时代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规律有一个科学把握.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华民族新的伟大的社会历史实践,必须坚持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人民的事业,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发挥人民实践主体的积极作用,就是要把工人阶级、青年、妇女、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13 亿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中国就是在和人民群众保持的血肉联系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之,总书记的这些论述,都包含着人民是历史实践主体的哲学思想.

三、人民价值主体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人体性思想中,人民群众还是利益价值的主体.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充分体现了人民价值主体的思想.“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为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 P285),“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抗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P53)这表明,人民群众社会历史实践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人民价值主体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它只有在未来的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自由王国—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才能通过自由自觉的实践来从事创造历史的活动.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民价值主体思想,以人民群众为党的最高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5](P1096).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的行为准则就是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对人体性思想的另一个重大发展就是在实践中把真理观和价值观高度统一,明确提出真理与人民利益一致的思想,指出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并且“人必须随时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5(] P1096).《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篇章,集中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的群众观.总书记指出,坚持人体地位,内在地要求我们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要把实现人民幸福当作发展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中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3(] P128)坚持人体,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篇目中,总书记提出了关于人民价值最高目标实现的阶段性问题.“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3(] P129)共产主义最高价值目标的实现,虽漫长却不是空想,它由许许多多具体的阶段性目标组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仍要牢牢坚持人民价值主体的发展思想,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把能做的事尽量做好,一步步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具体到目前的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人体价值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居于引领地位,它是要建成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虽然说和人民价值主体最高目标所要达到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还有一定距离,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步.“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同时也可以说是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而奋斗.2020 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达到如下要求: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这些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而且它们“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是有极为重大的意义”[3(] P5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也反映了真理和价值统一的哲学思想.“四个全面”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期待,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体现了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同时它又是对我国不同发展阶段新变化新特点的正确认识,是客观世界规律的科学反映,是以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为标准的.“四个全面”的真理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离不开人体这个牢牢的基石,通过人体“四个全面”的实践,真正能够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它本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通过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人体思想中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相互联系和紧密交融,达到了高度统一.不仅如此,在推进“四个全面”的工作实践中,还要展开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下扎实基础.

四、人民是政治、经济、文化主体

人民的政治主体地位是由人民的经济主体地位决定的.人民在具有占有生产资料、获得社会财富等经济权力的基础上,必然要在国家政治权力和其他社会权力分配中处于支配地位.马克思说:“在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就是一个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国家制度、法律、国家本身都只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和特定内容.”[6(] P281-28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就是要切实保障实现人民的政治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调动人民在政治参与和政治监督上的积极性.

人民的政治主体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是一条保障人民政治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政治参与,丰富和扩大形式、决策、管理、监督的正确道路.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3(] P164)人民政治主体的核心基础是人民当家作主,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必须坚持协商,要求治国理政大政方针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商量;要通过依法选举等多种实现形式让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要在中国执政和国家治理中,在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工作中体现人民自身的利益和发展.当然,人民政治主体地位要真实完全实现,还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在实现人民主体作用的一些政治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加以完善”,“要把坚持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不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3(] P165).

人民的经济主体思想主要是:人民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因而人民所创造的社会财富自然归人民占有.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对这种思想有大量论述.在马克思看来,“巴黎公社让人民成为经济主体,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并将导致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这是巴黎公社存在的根本原因,马克思尤为关注”[7].

现阶段,我国人民经济主体的内容,充分体现在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上.只有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才能最大程度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最广大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社会经济财富的主体.“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3(] P148).当然,人民的经济主体并不排除非公有制经济,而是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否定公有制经济或者否定非公有制经济的观点,与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符,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在目前阶段,坚持人民经济主体,正如总书记指出的:要全面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3(] P141);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这些举措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不断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3(] P130).

人民是文化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然也是精神文化的创造主体和价值主体.从马克思主义文化主客体关系角度讲,人民是文化的主体,是文化无限丰富的源泉,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同时,人民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应服务于人民.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5(] P857)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志也认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既坚持为了群众,服务群众,又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文化精品来源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最终应该由人民群众来评判.

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3(] P198)人民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创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人民还是文化、文艺的表现主体,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由文艺和人民的辩证关系决定的,因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要人民,文艺热爱人民.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人民文化主体建设,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 P186).

讲话论文范文结:

关于讲话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讲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