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方面论文例文 与《讲话》背景下端木蕻良建国初期小说探析类硕士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背景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讲话》背景下端木蕻良建国初期小说探析

在东北作家群中以及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满族作家端木蕻良都是一位比较特别的作家.端木蕻良为读者所认识,很大程度上因为他的小说,特别是因为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多年来,学术界对端木蕻良的小说创作关注度相对较高,在乡土文化、地域文化、抗日文学、艺术表现等方面都有过精彩的论述.对端木蕻良的研究,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三四十年代的《科尔沁旗草原》以及八十年代的《曹雪芹》,而端木蕻良建国初期的创作则显得“默默无闻”.但是,细读之后不难发现,建国初期端木蕻良的文学创作仍然有值得玩味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特别是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背景下,端木蕻良的小说创作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同时,端木蕻良又在创作中运用多种手段最大程度地贴近生活,以创作实践积极阐释《讲话》.

端木蕻良建国初期的小说创作主要有《蔡庄子》《握手》《钟》《白老虎连》《刘介梅》《钢铁战士》《独臂英雄》《蜜》《红河涨满了春潮》《粉碎》《护秋》《钢铁的凯歌》等.他的小说在题材上主要包括工业题材和农村题材两大类.端木蕻良在三四十年代,长篇、短篇小说均有所涉猎,并且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独特性.《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遥远的风沙》等作品都得到了很高的认可.端木蕻良晚年创作的《曹雪芹》也被认为是后期的代表作.相比之下,建国初期的这些作品,远没有达到被读者津津乐道的程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端木蕻良建国初期的创作水平是有所下降的.五十年代以来直到今天,学术界对端木蕻良这一时期作品的研究也相对很少,这样一种局面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怎样,端木蕻良认真学习《讲话》、深刻进行思想改造是不可忽视的.

从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的文艺环境和文艺政策来说,是不利于作家创作个性的突显的.建国后,文学发展的格局发生了整体性的变化.建国初期文艺创作一体化思想浓厚,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创作队伍在与当代文学的整体对接当中显示出文艺一体化的鲜明特征.不管是来自国统区还是解放区的作家都在《讲话》的指引下对自我重新进行审视,积极调整文艺观.文艺工作者既表现出对新时代的讴歌与赞美,又表现在对创作观的反思与改造.思想改造成为摆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那些从现代跨越到当代的作家表现尤为明显.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背景下,对旧我的否定成为很多作家自我批评的主要内容.很多作家在思想和心态上否定旧我,摒弃原有的旧的世界观和文艺观,积极建立新的世界观以融入新的时代.曹禺、冰心、巴金、茅盾、老舍等作家都积极学习《讲话》,用《讲话》重新武装自己的头脑,表达了对思想改造的认识,并在创作中给予积极响应.端木蕻良也不例外,要想跟上时代节拍,也必然要响应文艺政策,调整文艺观念.他在敏锐地感知外在创作环境的变化后,做出调整,鲜明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立场和文艺观念:“过去的爱国主义是抵抗侵略,……现在环境的爱国主义是热爱新的制度,热爱我们英明伟大的人民领袖——,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端木蕻良认为:“我们要积极地宣传人民对于新制度的热爱,人民对于自己政权的拥护和保卫,同时对旧社会的残余加以肃清.而惟有新社会的建设力量不断地上升,才会给文艺工作者以无穷的勇气.”

从作家艺术创作的稳定性来说,建国初期文学创作的主流题材与格调对大部分从现代跨越到当代的作家来说都是不适应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打乱了作家的创作节奏和艺术敏感区.农村题材、工业题材等是建国初期文艺创作的主流题材,应该说,这些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对端木蕻良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这已经不是《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那样作者心灵深处所熟悉的素材,它需要作家从零开始,深入生活,重新创作.从端木蕻良的文学创作生涯来看,建国初期的创作与三四十年代的创作相比产生了明显的突兀感.与草明等长期专门从事工业题材的作家不同,也与赵树理、柳青等专门从事农村题材创作的作家不同,端木蕻良的文学创作在与新时代的过渡、衔接中显得比较艰难.我们知道,端木蕻良身上文人气质比较浓厚.在他的思想深处,有时不是一种主导思想,而常常是多种思想的错综交织.草原之子的忧郁、诗人的浪漫、文人的细腻、革命者的热情在端木蕻良的身上都有鲜明的反映.端木蕻良既想追随主流文学创作,又想保持自己的创作个性,这就使作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了创作中的矛盾、犹豫.但是,端木蕻良仍然克服困难,他坚定地认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还要沉进生活的底层,经历生活,体验生活.” 在思想上和创作中阐释《讲话》,深入生活、积累素材,以实际行动贴近文学主流.端木蕻良参加北京地区的土改工作,他深入农民生活中间,和农民们一起吃住,根据深入生活的体验创作出《钟》等小说.端木蕻良不仅深入农村体验生活,还到石景山钢铁厂体验生活,这些以前从未有的体验给了端木蕻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灵感.《钢铁战士》《钢铁的凯歌》等作品的素材都来源于端木蕻良深入生活的体验和积累.

在《讲话》以及建国初期文艺政策的影响下,端木蕻良建国初期的文艺创作经历了精神的困顿与纠结.但是透过作品,仍然会发现端木蕻良用心良苦.端木蕻良的文学视域非常宽阔,文学视野十分丰富.他在多种文学体裁的驾驭上充分显示出文学创作的宽度,他在试图融入文学主流,在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上进行积极探索.同时,端木蕻良又深谙小说创作的“短”和“深”.他运用多种手段最大程度地深入生活、贴近生活.建国初期,端木蕻良的小说创作别有一种通俗和古典的韵味.

在《讲话》中指出,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对此,端木蕻良在文艺的通俗化、大众化问题上积极尝试.端木蕻良认为文艺必须通俗化,他认为:“直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伟大的文件发表以后,才彻底地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那就是文艺怎样和工农兵群众结合的问题.”在小说的形式上,端木蕻良采用了中国古典小说章回体的表现手法.如小说《刘介梅》,全篇共由三十五回串联组成.每一回又能独立成篇,每一回的回目都整齐、简洁地概括出该回目的主要内容.比如第一回的回目:“酒残灯灭朱门酒肉臭/岁尾年头路有冻死骨.”,第二回的回目:“恶狗村刘介梅成残疾风雪夜尖山庙受饥寒”,第二十七回的回目:“黑白颠倒全迷黑心利/贫富无分不念贫苦人”.等等,这样的结构安排,显示了作者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艺术构思.端木蕻良这一时期的小说不仅运用章回体增加小说的故事性,还巧妙地运用楔子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小说《蔡庄子》的开头:“冰消河北岸,花开向阳枝.今年春先到,不到蔡庄子.”比如《独臂英雄》的楔子:“工地红旗迎风飘,英雄事迹真不少.女的好比穆桂英,男的赛过二武松.”这样的形式开篇就营造了一种气势和氛围,有力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叙事直接,故事性强.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处理,端木蕻良也善于营造简洁自然,娓娓道来的讲故事方式,字里行间仿佛有一种和读者聊家常的亲切之感.比如小说《独臂英雄》的主人公李世喜虽然只剩一只胳膊,但学会了二十个工种的活茬,成为十三陵水库工地上闻名的独臂英雄.作者直接以疑问的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为什么一个残疾人,干活干得这样猛?为什么一个单臂的人干活干得这么熟练?”然后作者话锋一转:“这是有原故的.”接下来,作者便将主人公的身世经历自然地描绘出来.看似最普通的叙述方式,却自带一种朴实无华、返璞归真的传统本色.此外,在语言的运用上,端木蕻良也善于使用老百姓的日常用语,增强文字的通俗性.比如小说《钟》里,胡大婶批评胡大叔:“字没有孩子认得多,脾气倒比孩子拐得多!”接着,胡大叔看到孩子气消了,笑着对老伴说:“我就蒙着去吧!去早了就算我积极.傻子睡凉炕,全凭时运撞!”当胡大叔来到队里,会计老孙见了他,便说:“呔!你又误了我的卯!要不念你‘开国元勋,三代忠良’,拿你推出午门问斩!”端木蕻良的小说在通俗的语言包裹之下,体现了很强的故事性.这与端木蕻良深受《红楼梦》的影响有关系,也与作家长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与研读密不可分.

建国伊始的端木蕻良,面对文坛的新气象,他表现得十分谨慎.他对文坛与现实是有过短暂的观望的.建国初期,文学在某种程度起着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的作用.这造成很长时间内文学题材、内容、思想等方面的模式化,也无疑削弱甚至削平了作家的艺术棱角.端木蕻良在思想上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呼,但是端木蕻良并不是一个在艺术上随波逐流的作家.因此,他在精神之路上没有放松.他虽然也到农村、工厂等地深入生活,但是他总想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来.所以,端木蕻良的思想意识中,既看不到萧军那样的痛苦与孤独,也看不到骆宾基那样的兴奋与迷茫.思想的涌动只在端木蕻良的内心悄悄滋生.剥开了时代外衣的挟裹,我们会发现,端木蕻良一以贯之的忧郁气质仍然在建国初期的文学创作中得以延续和保留.

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当代,端木蕻良的创作中总散发着忧郁的气息.这种忧郁来自于对大地深沉的挚爱,来自于对人生深广的忧患,来自于对人生深切坚实的感受.在端木蕻良的小说《钟》里,胡大叔因为上工误点满心不自在,为了赶上合作社的现代劳作时间,他发自内心地着急.他夜里惦记种子和土地,怕被风掀起,恨不得自己将身子铺在地上.这是对大地最深沉忧郁的爱.《蜜》中胡大爷,眼看着春天一个一个过去,就是不见有蜜蜂来,他“呆坐在枣林里一段枯树骨碌上,心中着实纳闷儿.”为了找到蜜和水,胡大爷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刘介梅》《钢铁的凯歌》都有对旧时代悲惨遭遇的描写,在时代的凯歌声中,总有一丝忧郁隐藏在其中.

端木蕻良的创作总是在人生之中感受人生.他不是道德的说教者,不是世界的旁观者,不是人性的评判者.他在实实在在地感受人生,他对土地抱有深沉的忧虑和真挚的热爱.在这种艺术追求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正是磕磕绊绊,才使得作家身上的忧郁气质不是在单一的性格途径迸发出来,而是在人生、世界的多维向度中得以丰富展现.端木蕻良一生一直处在一种相对边缘的位置.在东北作家群中,端木蕻良的影响力在萧军、萧红之下,但端木蕻良努力在贵族气和平民化之间寻找精神的纽带.正像王富仁先生所认为的,端木蕻良经历了一个从列夫·托尔斯泰到曹雪芹的精神之路.虽然这种精神气质使得端木蕻良在文学史上一度被贴上负面的标签,但是现在看来,这种审美上的忧郁和独特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和珍贵.

结语:

整体上看,由于受到时代、环境、个人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端木蕻良建国初期的文学创作难以和早、晚期创作相媲美.但端木蕻良对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积极响应、对《讲话》的阐释和解读是值得肯定的,并且他仍在试图保持创作个性的基础上寻求突破与改变,这同样是不能忽视的.晚年的端木蕻良依然对《讲话》有深刻的理解:“五千年古史,四十五年翻新纪.白杨礼赞,咆哮黄河奔驶.下里巴人万众和,阳春白雪孤芳已.源远流长,根深致理.扫落劫灰晓色绮,成径成蹊新桃李,喜看飞凫游鱼,尽脱旧垒.塑造灵魂生花笔,观照反思托彩纸.地球有涯,星海无涘.”不管经历了怎样的时代沉浮和变迁,在文学创作中,端木蕻良一直有着比较清醒、冷静的认识.不管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被挟裹着前进,他始终不曾放弃自己心中挚爱和追求的东西,在审美表现上和艺术感悟上保持可贵的精神气质.

注:本文系2017 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建国初期的接受与阐释研究”(项目编号:L17BZW003)的阶段性成果.

〔特约责任编辑王雪茜〕

背景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背景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背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论文选题背景

2、论文背景怎么写

3、论文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