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有关论文怎么写 跟《赫尔曼和多罗泰》和《好逑传》之比较相关论文怎么写

本文是一篇关于比较研究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赫尔曼和多罗泰》和《好逑传》之比较

燕 环

(中国人民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 《好逑传》是中德文学交流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歌德在1827年与爱克曼的谈话中曾提到,《好逑传》与他写的长篇叙事诗《赫尔曼和多罗泰》有颇多相似之处.这两部文学作品的发表时间、文化背景及文学影响虽然不同,但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使两部作品之间的比较研究有了可行性.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方法,试图从写作背景、情节、人物和主题思想四个方面对《赫尔曼和多罗泰》和《好逑传》的文本进行比较分析,探究歌德和儒家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似之处,为歌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歌德;好逑传;赫尔曼和多罗泰;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I 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7-0104-02

[作者简介] 燕环,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歌德与中国”是中德文化交流领域的重要话题.歌德的一生与中国文化有过很多接触,据资料记载,从1796年开始歌德便对中国产生兴趣,1813~1819 年,歌德对于中国的兴趣剧增,大量借阅中国书籍的译本及有关中国的游记和外交人员的报告.1796年1月12日,歌德在与席勒的通信中曾讨论一本中国小说,这就是最早译成德语的《好逑传》,但估计歌德当时还未读完[1],也不十分重视.同年9月,歌德开始创作叙事诗《赫尔曼和多罗泰》.

1827年1月31日,歌德在与其助手爱克曼的谈话中提到,歌德近日阅读了一部“中国传奇”[2]——《好逑传》,他发现“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是可以理解,平易近人的,没有强烈的和飞腾动荡的诗兴”[2].晚年的歌德在对中国文学进一步了解之后,发现《好逑传》与他写的长篇叙事诗《赫尔曼和多罗泰》有颇多相似之处.可是也有不同之点,歌德指出《好逑传》“故事里穿插了无数典故,援用起来很像格言,例如讲到一个姑娘脚步轻盈,站在一朵花上,花也没有损伤;又说有一对钟情的男女在长期相识中洁身自守,有一次他们俩不得不同在一个房间过夜,就谈了一夜的话,谁也不惹谁.还有类似无数的典故都着眼于伦常与德行”[2].此处其实就是指《好逑传》中铁中玉和水冰心虽然成婚但不合寝的故事,二人也由此被皇帝誉为“真好逑中出类拔萃者”.这句话出自天子之口,也是《好逑传》书名的来源.

受此启发,笔者拟从写作背景、情节、人物和主题思想四个方面对《赫尔曼和多罗泰》和《好逑传》的文本进行比较,探究歌德和儒家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似之处.

一、《赫尔曼和多罗泰》与《好逑传》写作背景之比较

1796年歌德写《赫尔曼和多罗泰》的时候,法国的革命战争仍在进行.叙事诗中的逃亡者不是受到宗教迫害的新教徒,而是逃避法国革命的德意志人,他们从既受到革命理想洗礼又遭遇革命带来的深重灾难的莱茵河西岸地区逃向没有受到革命冲突的仍然保持宁静的莱茵河东岸地区.歌德有意把赫尔曼和多罗泰的故事放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之下,赋予它现实意义.1796年12月5日,歌德在写给迈耶(Johann Heinrich Meyer)的信中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大致是去年8月.我试图在叙事的坩埚中去除渣滓,提炼出一个德国小城生活里最纯正的人性,同时,用这个小镜子反射出世界舞台上的巨大动荡和转变.[3]

《好逑传》大致成书于明末清初.明朝后期,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加上连年的灾荒,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反抗斗争此起彼伏,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好逑传》撰者不详,编次者署名“名教中人”,以纲常教化、传播道义为实,旨在宣扬“守经从权”、提高名教声誉.此外,从书中也可以看到当时下层人民勇敢正义、相互救助的优良品质.

《赫尔曼和多罗泰》和《好逑传》都产生于社会变革动荡的历史时期,这是两部作品背景的相似之处.它们各自所处的具体社会状况又使两部作品各具特色.

二、《赫尔曼和多罗泰》与《好逑传》情节之比较

《赫尔曼和多罗泰》这部史诗的情节非常简单:男主人公赫尔曼是一个饭店老板的独生子,他勤劳朴实,孝敬父母.难民逃亡时,赫尔曼受母亲之托驱车将衣物食品发给战乱中的难民.在落难的人群中赫尔曼对善良勇敢的姑娘多罗泰一见钟情.赫尔曼的母亲通情达理,她看出了赫尔曼的心思,在母亲的劝说和诱导下,赫尔曼说出了实情:他想娶多罗泰为妻.母亲对此十分支持,赫尔曼的父亲却坚决反对他娶一个身无分文的姑娘回家,他希望赫尔曼娶一个嫁妆丰富的富家姑娘为妻.赫尔曼拒绝接受父亲的安排,宁肯离家也要与多罗泰在一起.父子之间矛盾尖锐对立,看来一场悲剧难以避免.好心的神父和药材店老板受赫尔曼一家的委托,向难民们了解到,多罗泰不仅温良贤惠,而且英勇刚强,于是鼓励赫尔曼向她求婚.面对这位高尚的姑娘,赫尔曼没有求婚,而是说母亲需要一位能干的姑娘帮助料理家务,因为他看到多罗泰手上戴着金戒指.最后的结局是排除了种种误会,赫尔曼终于如愿以偿,在父母的赞许下与多罗泰喜结良缘.全诗用荷马的诗体扬抑抑六步格(Hexameter)写成,仿照希腊古典史诗的质朴风格,用平静的语调娓娓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理智而又有的爱情.

《好逑传》又名《侠义风月传》,位列金圣叹所评的十才子书之二,坊本亦名《第二才子好逑传》.全书讲述的是御史铁英之子铁中玉与兵部侍郎水居一之女水冰心的爱情故事.才子铁中玉“美而又侠”,急公好勇,曾只身打入养闲堂救出韩湘弦.水冰心智慧过人、才貌俱佳,为抗拒同城恶霸过其祖的逼婚与铁中玉邂逅,铁中玉为救水冰心而被暗害致病.随后,水冰心为报答铁中玉,不避嫌疑将铁中玉迎至家中加以照顾,二人心中互生爱意.在经历几番磨难之后,铁中玉高中进士选为翰林,终与意中人水冰心结成眷属.

看似大不相同的两部作品,其情节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本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两名青年男女因为某种机缘巧合相遇,并坠入爱河,最终突破重重阻碍,结合到了一起.

虽然主体情节大致相当,但是两部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各有千秋.《赫尔曼和多罗泰》中既无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无惊天动地的事业,更没有曲折引人的线索,呈现出的是一种宁静悠远的牧歌气象[4].歌德将平静的小城市生活与难民的纷乱逃难、安宁的家庭生活与战乱的残酷等做对比,想借此表达法律和秩序是人类能平安和幸福生活的保证[3].而《好逑传》作为一部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环环相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如水冰心几次巧妙躲避过公子的逼婚,却又碰到更厉害的成奇为过公子献计,铁中玉半路杀出救了水冰心,过公子便又密谋暗害于他等等.

三、《赫尔曼和多罗泰》与《好逑传》人物之比较

《赫尔曼和多罗泰》是歌德古典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歌德的人文主义思想.Dorothea(多罗泰)取自希腊语,代表了古希腊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好逑传》中的水冰心和多罗泰一样,都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灵魂与肉体达到和谐平衡的理想女性.[5]两位女性从外表来看都很美,但是外形上的差异很大,这也反映出歌德与中国明清时代的审美观念的不同.虽然《赫尔曼和多罗泰》一书中多罗泰的名字只出现了三次,可是作者借赫尔曼及村长对多罗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高耸的胸脯,鹅蛋似的脸庞以及浓密的长发”[6],多罗泰有着健壮的臂膀、匀称的体形,和魁梧的赫尔曼一样高.而《好逑传》中的水冰心则“娇媚如花,而肌肤光艳.羞灼灼之浮华轻盈似燕,而举止安详;笑翩翩之失措眉画春山,而淡浓多态.觉春山之有愧,眼横秋水而流转生情;怪秋水之无神,腰纤欲折立亭亭不怕风吹”[7].

多罗泰和水冰心同为落难孤女,两人都不畏,敢于反抗,以过人的智慧和超凡的勇敢捍卫女性的人格和尊严,最终收获幸福的结局.多罗泰面对强盗,镇定自若,挥舞利剑与强盗拼杀;水冰心有才有胆,不露声色地三戏恶霸过其祖,无路可退时只好暗藏尖刀,横下心来准备以死保贞,这种宁折不弯的精神让人深深折服.

两部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都互相爱慕,表现却截然不同.水冰心与铁中玉在长期的患难之交中始终不违明教而洁身自守.为了报答铁中玉救命之恩,水冰心违背“男女授受不亲”之礼将铁中玉接到家中养病,独居五夜而无欺,以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光明磊落抗击流言蜚语,恶人一再搬弄是非,皇后派人亲自验明水冰心仍系贞身后,两人才奉旨结为伉俪,既保全了名节,也获得了美满的姻缘;赫尔曼在去给逃亡的难民送衣食的路上遇到了心仪的多罗泰,突然之间成熟了很多,“一个人,不论是幸与不幸,单想着自己,不懂得同甘共苦,这种人也可以算是一位可尊敬的人?我今天不像往日,倒情愿决心结婚,因为有许多好姑娘需要丈夫保护”[3],多罗泰尽管也对赫尔曼一见倾心,但面对其父轻蔑的语言不卑不亢,坚决维护自己的尊严.最后,终于在神父的帮助下打消了赫尔曼父亲的疑惑,多罗泰与赫尔曼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四、《赫尔曼和多罗泰》与《好逑传》主题思想之比较

1797年,席勒在写给迈耶的信中称赞歌德的《赫尔曼和多罗泰》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德性的书”[8],而在歌德那个时代,在德国人已经认识的中国小说中,堪称“道德小说”的也仅有《好逑传》一本而已.[9]

歌德接触到的有关中国的书,一类是游记和报道,如《马可·波罗游记》,另一类则是中国的哲学作品,主要是儒家经典.根据歌德日记的某些记录,有学者猜测,歌德年轻的时候就曾读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孝经》等,虽还不欣赏,但儒家的教育主张给歌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晚年歌德则明白无误地对孔子倡导的孝道表示赞赏.德国汉学家卫礼贤曾指出,中国道德的出发点和歌德的人类教育的出发点是相同的.于是,被尊为“魏玛的孔夫子”[10]的歌德对《好逑传》这部宣扬孔孟“男女授受不亲”思想的作品产生了共鸣.

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儒家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使社会成为和谐社会.《好逑传》中铁中玉除恶扶善,打入御赐禁地养闲堂救出被囚良家妇女,路见不平出手救水冰心等都体现了“义”,水冰心与铁中玉独居五夜而无欺,秀才韦佩穷读诗书才成知县,然而为报答有恩于他的铁中玉也不惜丢了官职而上书证明其清白等等,这些都是符合儒家道德与礼仪的体现.

作为一本在席勒看来有着“智慧与德性”的作品,《赫尔曼和多罗泰》这部史诗中也体现了儒家的“孔孟之道”.多罗泰在逃难途中搭救孕妇和刚出生的婴儿,赫尔曼把母亲收拾好的衣物送给需要帮助的难民,赫尔曼恪守孝道等等都体现了孔孟的关于“仁”、“义”、“礼”和“孝”等思想.

如此看来,难怪歌德会对爱克曼说,“中国传奇并不像人们猜想的那样奇怪.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2].

五、结语

通过以上对比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赫尔曼和多罗泰》和《好逑传》处理的都是爱情和伦理道德的题材,其写作背景、情节、人物和主题思想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歌德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儒家思想的体现.郭沫若、辜鸿铭、杨武能等不少学者都曾认为孔子和歌德有相似之处,这无疑是中德文化关系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视角.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继续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德文化的内在关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铨.中德文学研究[M].商务印书馆,1936.

[2][德]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M].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范大灿.德国文学史(第2卷)[M].译林出版社,2006.

[4]叶隽.歌德思想之形成——经典文本体现的古典和谐[M].编译出版社,2010.

[5]王博.《好逑传》与《赫曼与窦绿苔》比较研究[J].文学教育,2007(12).

[6][德]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赫尔曼和多罗泰[M].杨武能、钱春琦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7][清]黄荻散人名教中人编次.玉娇梨好逑传[M].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华夏出版社,2014.

[8]Schiller,Friedrich:BriefeⅡ1795-1805,In:Friedrich Schiller Werke und Briefe Band12,Deutscher Klassiker Verlag,Frankfurt am Main 1999. S. 300-301.

[9]谭渊.《好逑传》早期西方译本初探[J].中国翻译,2005(3).

[10]Hans Ewers:Goethe-der Konfuzius von Weima,Das neue China,Nr.4/79. S.28.

比较研究论文范文结:

关于比较研究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