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与蘩漪性格中的饿和毒有关论文范文集

该文是关于性格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蘩漪性格中的饿和毒

浅谈蘩漪性格中的“饿”与“毒”

○刘 畅

(佳木斯大学 人文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摘

要] 从1933年曹禺先生创作《雷雨》起,评论界对蘩漪的性格说法不一,有人说,蘩漪是“恶之花”,是“魔鬼样的女人”.她美丽,却有着邪恶的魅力,从她的身上我们能看到那个时代的烙印——一个透着让人窒息的灰暗色调的让人绝望的时代印记.

[关键词] 《雷雨》;蘩漪;饥饿;报复;恶毒

中图分类号: I 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11-0077-01

《雷雨》作为中国话剧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散发着璀璨的光芒.《雷雨》中的蘩漪,是最先出现在作品的创作和构思里,并始终左右着剧情发展的悲剧主人公,始终处于《雷雨》扑朔迷离的各种矛盾冲突和各条行动线索的漩涡的中心,是夏夜暴风雨的热源和震中.

一、灵魂的“饥饿”

“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过多少蘩漪.……这类的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而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乖戾,成为人不能了解的.[1]”在《雷雨》中,曹禺对女性变态心理的挖掘,首先便体现在蘩漪的“灵魂的饿”上.

蘩漪的出现是带着颜色的——通身是黑色.在她的出场描写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女人:果敢阴鸷,脸色苍白,嘴唇微红,大而灰暗的眼睛,眼光充满了痛苦与怨望,有着更原始的野性;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恨恨地吃了你的——她的出场透着深深的饥饿感:对爱的饥饿,对自由的饥饿.

在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女性不幸命运的作品有很多,但像蘩漪这样有着特殊遭遇和独特性格的形象的出现还是头一例.她出身上层社会,按正常的发展道路,她可以成为贵族的主妇或是贤内助,成为贤妻良母的典型,但特殊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她的命运.打着封建家族烙印的资产阶级家庭使她不仅得不到幸福,还失去了个人的尊严和个性的自由.“我已经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一个人偏把我救活了又不理我,撇得我枯死,慢慢地渴死”,这就预示着她不能不为改变这种境遇而有所作为[2].蘩漪性格的独特性,就在于她所处的特殊境遇迫使她将自己正常的追求变为反常的发泄[2].就像那声石破天惊的呐喊:

周蘩漪(失去了母性,喊着):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我是你的.

雨夜是可怕的,黑黝黝的夜里,倏地出现一道蓝森森的闪电,照见了蘩漪惨白发死青的脸,头发散乱,像个死尸,流着泪苦笑着——《雷雨》中蘩漪出现在四凤家窗外的那幕景象,透出一股阴森的寒意,这是一种不自觉的含着恶意的“饿”——从之前的决意逼走四凤到对周萍的苦苦哀求:“你带我走,——带我离开这儿,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儿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你不离开我.”面对周萍,她“丢弃了拘束”、“半疯狂”地说,她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女人.失去自由使她没有安全感,所以她不可以再失去爱.在遭到周萍拒绝后,世界于她已毫无希望可言,蘩漪是彻底的绝望了,终于开始了自我毁灭式的报复.

二、极端的“报复”

刘西渭指出,剧作家对蘩漪性格的刻画受到希腊悲剧《波西吕托斯》和法国古典主义剧作《费德尔》的“暗示”.这几个剧本,不仅题材相近:后母爱上丈夫前妻的儿子,而且“作者同样注重妇女的心理分析,并且全要报复”[3].

两次不幸贯穿了蘩漪的一生:嫁给一个冷酷的丈夫,爱上一个无爱的情人.作者写出了蘩漪性格的独特性,她不自由,故渴望自由,她没有爱,故渴望爱,她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故有变态的宣泄.她丧失了爱,便转化为恨;被人抛弃,故要报复.两次受骗后,她产生了“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欺侮”的报复宣言,而她的报复又是疯狂且彻底的.

在极端的第四幕,蘩漪化身为冷酷的火焰——爱与恨烧尽了女人一切的仪态,她像是厌弃了一切,只有计算着如何报复的心念在心中起伏.

曹禺在谈到蘩漪时曾说:“这个人物从第一幕到第四幕,一直是发展的,流动的,从未停止在一点上.”[2]自“吃药”后,她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层层递进,愈发激烈.

在第四幕中,蘩漪由前三幕中对周朴园的消极抵抗变为激烈的挑战:

周朴园(愠怒):好,你上楼去吧,我要一个人在这儿歇一歇.

周蘩漪:不,我要一个人在这儿歇一歇,我要你给我出去.

周朴园(严肃地):蘩漪,你走,我叫你上楼去!

周蘩漪(轻蔑地):不,我不愿意.我告诉你,(暴躁地)我不愿意.

为了阻止周萍与四凤,她用她的儿子做武器:

周蘩漪:冲儿,说呀!(半晌,急促)冲儿,你为什么不说话呀?你为什么不抓着四凤问?你为什么不抓着你哥哥说话呀?(又顿.众人俱看周冲,周冲不语)冲儿,你说呀,你怎么,你难道是个死人?哑巴?是个糊涂孩子?你难道见着自己心上喜欢的人叫人抢去,你一点都不动气么?

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应后,蘩漪“整个幻灭失望”,又“忽然气愤”:你不是我的儿子,你不像我,你——你简直是条死猪!

她愈爱的,她愈要划着深深的创痕[1].她失去了爱,却也不要让别人得到,宁可不惜一切代价毁灭它.她的报复有着九死而犹未悔的悲壮性,那段著名的独白,正是她悲剧精神的写照: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的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进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的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我过去的事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你们.

她报复的对象也包括自己,失去周冲,她亦丧失了最后一丝理智,鲁迅说过:“死于敌手的锋刃,不足悲苦;……最悲苦的是死于慈母或是爱人误进的.”蘩漪与周萍发生的关系,她是付出了爱情、名誉甚至生命的代价的,一旦得不到周萍的回应或者遭到抛弃,她产生的怨气、忌恨、报复等复杂情绪是不难想象的.她对自由和爱的追求过于热烈,近乎疯狂,由亲而仇,由爱而恨;她爱得执著,恨得强烈,成为“一片浇不息的火”,“一柄犀利的刀”,一个最富有“雷雨”性格的人.

三、可怜的“毒”妇

“蘩漪这次被处理成一个十分自私、阴毒的女人.她老是噙着泪在狞笑.她给人的印象不能使人同情,她的某些阴毒的感情甚至叫人产生对周萍的原谅.[4]”这段话出自廖震龙《评<雷雨>的新处理》.他完全否定了蘩漪性格方面的独特性,忽视了蘩漪在《雷雨》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和在作品中的深刻意义.但也毫无疑问,蘩漪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一种令人心惊胆战的“毒”,而这,是她的可恨之处,亦是其可爱之处.

我们评价一个人“有罪”,是外在事物强加于主体之上的,和人的本性也许没有太大的关系,而认为一个人“恶毒”,则是对这个人的本质进行了某种否定.在《雷雨》中,蘩漪无疑是恶毒的.她并没有做出什么直接伤害人的举动,但她无疑掌控着整个悲剧的发展与结局.可以说,如果没有蘩漪,就不会有悲剧,但也不会有《雷雨》.

蘩漪的戏剧行动线路是“爱——妒——恨”.首先,是一种畸形的关系,并不是反封建的标志,它本身就是一种恶;其次,这些情绪的对象可以是周朴园,可以是周萍,可以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却是无论如何也牵扯不到周冲的.如果说对周朴园与周萍的报复是合情理的,那么周冲的“意外”死亡则是蘩漪无心种下的“恶果”——糜烂的社会腐蚀了无辜的人.

王富仁认为蘩漪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恶因素的复杂交织”.他援引了恩格斯对黑格尔“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一命题的解释:“这里有双重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其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不断的证明.[4]”也正是在剧作冲突中,在蘩漪的行为与周朴园施加的封建窒息力量的关联中,在她的反叛对周朴园维护的封建家长制“正常”伦理秩序的威慑力量中,才使读者在她的“不正常”的行为中看到了带有必然性的正常的一面[4].

这个生长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在最黑暗堡垒里、为了追求“真真活着”的女人,苦斗一生后,终于没有撞碎堡垒的厚壁冲出去,而是在痛失爱子后的自我谴责里结束了悲剧的一生.

蘩漪是一个“被牺牲者”,因为可怜,所以可爱.《雷雨》中,蘩漪是最让人同情的.(通讯作者:刘丽,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师)

【参考文献】

[1]马俊山.曹禺:历史的突进与回旋[M].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

[2]孙庆升.曹禺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3]田本相.焦尚志.中国话剧史研究概述[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

[4]潘克明.曹禺研究五十年[M].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

性格论文范文结:

关于性格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性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