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思想品德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与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思想品德学科项目与评价类论文范文集

本论文可用于思想品德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思想品德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思想品德学科项目与评价

戴慧

【摘 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项目研究和评价有界定.本文针对教学实际中项目评价被忽视的现状,提出思想品德课程项目研究及其评价的理论依据、实施流程,并进行了案例研究.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开展项目研究及评价,旨在进一步实现本课程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问题解决学习;项目研究;项目评价;案例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品德学科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B-b/2013/02/2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3-0051-05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其中,项目评价是“教师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学生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对小组成果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课程标准中对项目评价的界定包含项目研究和评价两个部分.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项目研究及评价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项目研究和项目评价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项目研究及评价的实施流程是什么?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笔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项目研究及评价的理论依据

1.学习论依据:问题解决学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问题解决学习模式被引入教学设计之中.问题解决学习模式被是使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并尝试提出某种解释问题或者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方式.问题解决学习强调问题驱动学习,问题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建设问题型学习环境,主张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并发展能力,开发和使用各种适宜的学习策略,以达成有效教学.问题解决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以知识建构为抓手,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实现掌握灵活知识基础与发展各种思维能力的统一.“只有通过以解决儿童迫切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才能培养拥有创造新社会力量的人.”项目研究及评价主要用于实验、调查、课题研究、专项项目等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专题研究,也可用于特定情境下学生的多元化表现,如专题辩论、戏剧表演、体育项目、专项考试等,其实质是问题解决学习的过程.

2.评价理论依据:情境适应性评价、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情境适应性课堂教学评价,就是以教学情境为参照,通过评价捕捉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变动因素、把握情境中教师和学生的某些特定行为,以此而展开的一种促进教学发展的真实评价.真实性评价就是从学生真实的学习活动中、收集其完成日常学习任务的真实表现资料、并据此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状况(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价的方法.表现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关注的是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与传统评价过分强调学生学业成绩、过多强调量化的特点相比,情境适应性评价、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重点在于检测学生的发展程度,不仅改变了学生、教师、家长的角色,而且扩展了人们对于“评价”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原有评价方式的不足,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二、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思品学科项目研究及评价实施流程

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思想品德学科项目研究及评价,需要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真实体验,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价值取向.

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思想品德学科项目研究及评价的实施流程如图1:

1.教师:确定目标,设计任务;学生:确立主题,制定方案

教师确定的目标是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科关键能力的目标.这里的目标不仅是教学预设的起始点,也是教学要达成的终点,还是评价的重要依据.在这里,目标具有双重地位,不仅是教学的依据,还是评价的依据.教师设计的是真实性任务,即现实生活中或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任务,学生可以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参与教师设计的任务中.在确立主题的基础上,各组制定各自的活动方案或者研究方案.

2.教师:确立标准,制定量规;学生:学习标准,了解量规

在活动之前,教师要事先确定评价学生学业表现的规则和标准,确定评价标准.目的在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尽量要求表达清晰简要、语言通俗等.量规是一种评分工具,主要用来评价学生在完成一项真实性任务的过程中,是否达到所提出的要求,使教师明确他们对学生的期望目标,也有助于学生判断自己和其他同学完成任务的情况.师生可共同参与标准的讨论并制作量规.

3.教师:指导方法,观察过程;学生:合理分工,开展活动

不管是简单任务还是复杂任务,教师都需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如:小组如何分工、调查研究的方法、数据的搜集和处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学生开展活动之后,教师需要进行观察,并保留一定的观察数据.这样,教师的评价就不仅仅是主观印象的评价,还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包括质的评价和量的评价的依据.在主题、方案基本确定的前提下,小组长要根据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个人根据任务的要求领取能够胜任的工作,教学的目的就更明确.研究过程需要小组成员全程参与,并注意收集原始数据.

4教师:指导展示、引领感悟;学生:成果展示,交流分享

学生的研究任务基本完成之后,需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进行成果展示,交流分享.在成果展示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开展交流展示,如何呈现研究过程、如何讲解、如何制作PPT,如何解答疑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成员调查信息进行汇总,形成小组研究的结论,进行全组、全班乃至全校的交流.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5教师:多元评价,提升认知;学生:总结提炼,自我评价

基于思品学科关键能力的项目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更要关注教师、他人、家长等多元角色的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评价,更要关注过程评价;不仅要关注量的评价,还要关注质的评价.从思品学科项目研究评价角度看,还需要关注几个视角: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知识的获得、表现能力的培养、合作性的志向、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等.在项目学习中,学生能够根据目标展开合作与探究,在过程中进行调整.开展自我评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6反思反馈,修正教与学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性评价,一方面可以评价学生调查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评价调查实践的结果,还可以评价小组之间互动的质量,最后提取与本课教学目的最相关的信息,进行总结和提升,并引领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实践.建立“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的双向联系,促进师生反思、调整各自的教与学.

三、基于思品学科关键能力的项目研究及评价案例

【教学案例】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第三框《保护环境》的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预习教材内容:环境问题的含义、表现、解决办法.

2.寻找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并在课堂展示.

(二)课堂教学1:

1.学生分组展示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

第一组:大气污染——常州地区的雾霾问题

第二组:水质污染——学校旁边藻港河的污染

第三组:食品污染——学校周边小吃摊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第四组:噪声污染——学校紧邻公路,噪声较大

2.分组制定研究活动方案.(问题的提出、现有的政策、我们的建议、我们的行动)

(三)课后拓展活动(2个月)

各组开展项目研究,根据制定的活动方案,研究法规政策、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最后通过各种行动提高方案的实施影响力.(活动过程略) (四)课堂教学2:采用模拟听证会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作为第四单元的综合探究课.

以下是《藻港河的改造》模拟听证会实录(部分):

第一小组汇报:问题的提出(实验、实地调查)

本小组通过实地调查、化学实验等方法,证明藻港河存在严重的水污染.调查了水污染的四个原因:一是工业污染,这条河沿线22家企业污水未经处理排人河中.二是农业污染,沿岸农民在耕种的过程中,用来浇灌的大粪坑在河边是星罗棋布,河滩上圈地养牲畜.三是生活污水污染,所有的自然村生活污水都未经处理直接排人河中,老小区生活污水都是未经过处理直接排人河中的.四是生活垃圾污染:部分居民将垃圾还是往河里扔.

第二小组汇报:政策的研究(文献研究、调查访问)

本小组研究了我市现有的治理水污染的政策.

政策一:截污工程.(内容、优点、缺点.略)

政策二:拓宽下游狭窄河段,增流换水.沿河绿化工程.(内容、优点、缺点.略)

政策三:卫生督管员制度.(内容、优点、缺点.略)

第三小组汇报:我们的建议(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小组探究)

对策一:市人大应该制订保护常州水环境的地方性法规.让水系管理部门、居民企业都有法可依.该建议的优点:法治是长效机制,缺点:该法规的产生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而藻港河的治理却是迫在眉睫.

对策二:应该从童子河口到南运河口藻港河全程铺设排污管道,截全部污水人管网,送污水处理厂处理. (本建议的优点、不足等内容略)

对策三:对藻港河应该综合治理,铺齐驳岸,河两岸各留出两米宽的人行道、四米宽的绿化带,河道两岸添置路灯,让藻港河变成居民休闲的好去处.(本建议的优点、缺点略)

第四小组汇报:我们的行动(行动研究)

学校层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其中,思品课程中的项目展示成为一个亮点.相关倡议书张贴在校园中,并在国旗下的讲话中进行全校范围的宣传.

社会层面:《藻港河的治理建议》递交市环保局、区人大和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反馈:藻港河的改造工程已经被纳入全市旅游重点工程“三河三园”的改造过程中.宣传单发放到周边社区,加强宣传.

以上教学案例就是将思想品德课程与问题解决学习相结合,采用项目研究的方式,建设真实的问题型学习环境,以问题驱动学习,问题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并发展能力,开发和使用各种适宜的学习策略以达成有效学习.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思想品德学科项目研究及评价,实现了以下几个重构:

1.教学目标实现的重构

以往的思品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成为衡量课堂优劣的重要标准.其实,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靠一节课难以充分实现.项目研究式的思品课教学,采用问题解决学习方式,有一个较长的实施过程,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解决了一节课不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的难题.

2.学习内容的重构

思品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以知识逻辑为主线展开教学.如“责任”这个知识点,其逻辑结构是“什么是责任?为什么需要责任意识?如何培养责任意识?”而基于问题研究学习的项目研究,不再是以学科知识点为中心,而是以话题为中心开展学习.要完成这个话题的学习,不仅需要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还需要物理、地理、化学、法律等学科的知识.项目研究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多学科的内容进行了统整.

在《藻港河的改造》的调研过程中,学生采样了水标本,进行了检验,运用了物理和化学学科的知识;查询相关法律政策,主动学习法学知识;采访专家和市民,掌握了人际交往的技能;参访政府有关部门,并递交建议,融入了政治学知识;设计问卷、统计数据,初步涉猎统计学知识……项目研究,不仅打破了学科内单个知识点的边界,甚至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而实现学习内容的重构.

3.学习方式的重构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一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具备的,而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是学生不具备的,如:专业的法律知识、污水的化学实验等.学生从话题出发,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当发现式学习的方式不能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难题时,尤其是法律法规的研究、相关实验的开展等,对学生而言困难非常大,这就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接受老师的帮助.项目研究的过程,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整合和重构的过程.

4.评价方式的重构

以往的思品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纸笔测试居多.而项目评价的方式,多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在项目评价过程中,可以有纸笔任务,如完成小论文;可以是口头表达,如演讲或辩论;可以是示范和展示,如召开模拟听证会;可以是项目和课题,如完成一个报告.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可以是自评,也可以有他评,如教师、家长、学生的评价.以《藻港河的改造》为例,要求学生提供搜集资料的目录,然后根据表3的量规进行评价.

在该量规中,左边一栏的资料总量、资料的正确度、资料出处以及参考书目属于评价项目,右边几栏是根据评价项目所划分的等级,每个等级下面都有相应的简短描述.每个项目还被赋予评价分值,当然,分值大小并不是运用量规的主要目的,而只是作为让教师或学生自己了解在该项目中所取得的结果.在上表中,学生在“资料数量”这一项目中可以得到1分、2分或3分,但是教师认为资料的正确度是评价重点,所以学生可在这一项目中得到3分(lx3)、6分(2x3)或9分(3x3).

项目研究结束后,需要进行总结性评价.一般会设计项目活动评价表,对小组、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下表列举了一份项目总结的评价表.除了项目评价表之外,同学还有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在项目评价中,师生对小组成果进行分析,并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自我评价相结合.不仅有来自第三方的评价和指导老师的评价,学生也可以开展自评和互评,进一步体现评价的开放性、性和主体性,同时发挥项目评价的反馈、调节、激励的功能,引领思品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编辑:赵悦)

思想品德论文范文结:

关于思想品德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思想品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思想品德论文

2、思想道德论文

3、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4、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5、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6、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