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和经间期出血中医论治有讲究类论文范文文献

本文关于中医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经间期出血中医论治有讲究

月经,一般按月而来,故又称“月事”“月信”“月水”,如月之阴晴圆缺、潮水之按时退涨.若月经紊乱,可见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崩漏、经间期出血等问题,本期我们来谈谈经间期出血.

“经间期出血”这一说法在古代并无专篇论述,是国医大9币夏桂成在1 982年全国第一次中医妇科学术交流大会上提出,并被正式命名的.

“经间期出血”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氤氲之时,发生的周期性出血. “氤氲”一词最早出自《周易》“天地氤氲,万物化淳”,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女科·胎前门》引袁了凡云: “天地万生物,必有氤氲之时……”可见古人在明代之前就已经认识到月经周期中有一日是“的候”,即现今所指的“排卵期”中的一天.

因此“经间期出血”实际即为西医学的排卵期出血.其临床表现为:两次月经中间,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0天一16天出现规律性的少量出血,出血持续2日—3日或数日,可伴有腰酸、少腹两侧或一侧胀痛、胀痛等.

阴阳转化不协调是主因

《血证论》指出: “月有盈亏,海有潮汐.女子之血,除旧生新,是满则溢、盈必亏之道.女子每月则行经一度,盖所以泄血之余也.”即中医认为月经是肾阴、肾阳转化,气血盈亏变化的结果.

月经之后血海空虚,阴精不足,随着月经周期变化,阴血渐增,经血充盛,阴长至极;而经间期则是由精化为气,阴转为阳,由虚至盛的时期,这是月经周期中一次重要的转化.若体内阴阳调节功能正常者,自可适应此种变化,无特殊证候.若肾阴不足,或湿热内蕴,或瘀阻胞络,当阳气内动之时,阴阳转化不协调,阴络易伤,损及冲任,血海固藏失职,血溢于外,酿成经间期出血.

西医认为,月经是由下丘脑、垂体和卵巢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生成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和孕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使子宫内膜出现增殖期、分泌期、月经期的变化.排卵期激素水平变化剧烈,若此时受到各种异常刺激,如情绪、环境等刺激均可导致激素水平变化,就可引起子宫内膜突破性出血(因雌激素水平相对或者绝对增高而导致的出血)或者撤退性出血(因雌激素水平相对或者绝对不足而导致的出血),表现为排卵期出血.

另外,生殖系统炎症也可以在围排卵期使子宫内膜增厚充血,其组织脆性增强,从而引起少量出血.

如何测算排卵期?

确诊经间期出血,首先要排除一些器质性病变,如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及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通过分析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宫颈防癌刮片、B超,甚至宫腔镜检查等方能确诊.

排除器质性病变的经间期出血还需与以下疾病相辨别.

月经先期月经先期也称为“经早” “经水不及期”,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其仅表现为周期提前,但月经的经量正常,这与经间期少量出血不同.如果患者监测基础体温的话,月经先期的患者由高温下降至低温时开始出血,而经间期出血患者的出血时间规律地发生于基础体温由低温转高温时.

月经过少月经过少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而经间期出血常发生在两次月经的中间,即排卵期时.

如何计算排卵期呢?对于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来说,黄体期(即排卵后至月经前)比较固定,一般为12天一14天,因此排卵期应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而月经周期不规律者或者备孕中的夫妻就需要采用一些辅助检查如测基础体温、观察白带变化、排卵试纸及B超监测排卵来判断排卵期.

常见的三种证型

对于经间期出血的治疗,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常见证型有肾阴虚证、湿热证、血瘀证.

肾阴虚证

【症状表现】经间期出血,量或稍多,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腰酸,失眠多梦,心烦,手足心热,大便干,小便黄,舌偏小、质红,脉细数.

【原因阐释】此类患者常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多产伤肾,或思虑过度,偏旺,导致肾阴偏虚,虚火耗精,精亏血损,于氤氲之时,阳气内动,虚火与阳气相搏,损伤阴络,冲任不固,而导致出血.若阴虚日久耗伤阳气,阳气不足,统摄无权,血海不固,以致出血反复发作.

【治疗方法】治疗应以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为法,药膳可选用熟地粳米粥.熟地黄150克、粳米50克、适量,将熟地黄洗净,捣烂后与粳米、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成稀粥,日2次—3次温服.

湿热证

【症状表现】经间期出血量稍多,色深红,质黏稠,无血块.平时带下量多、色黄,下腹坠痛,脘腹胀满,神疲乏力,骨节酸痛,胸闷烦躁,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或滑数.

【原因阐释】患者常因情志不畅,心肝气郁,克伐脾胃,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生精血,反聚而成湿,下趋任、带二脉,蕴而生热.复加经间期阳气内动,引动内蕴之湿热,热扰冲任、子宫,以致出血.

【治疗方法】治以清利湿热、固冲止血之法.食疗可饮绿豆薏米粥,方法为绿豆50克、薏苡仁30克浸泡洗净,入砂锅内加水煮烂服.每日1剂,连服7天~8天.

血瘀证

【症状表现】经间期出血量少或多少不一,色紫黑或有血块,小腹胀痛或刺痛,伴有情志抑郁,胸闷烦躁,舌紫暗,脉细弦.

【原因阐释】患者多素体赢弱,复因经产留瘀,瘀阻胞络,或因七情内伤,气滞冲任,久而成瘀,值氤氲之时,阳气内动,瘀血与之相搏,瘀伤血络,血不循经,以致出血.

【治疗方法】用化瘀止血之法,药膳用紫珠菜煮鸡蛋.紫珠菜200克(干品减半)、鸡蛋4个.将紫珠菜洗净,与鸡蛋同入砂锅,加水煎煮,待蛋熟去壳再煮,直到蛋色变黑.每次食鸡蛋1枚,每日2次,连食20个为一个疗程.(注:紫珠菜亦称止血草,可收敛止血、解毒疗疮.)

此外,出血期间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外阴清洁,严禁性生活,防止感染.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忌滋腻辛燥寒凉食物.少熬夜,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中医论文范文结:

关于中医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中医杂志社

2、四川中医杂志

3、中医杂志

4、辽宁中医杂志

5、中医护理论文

6、中国中医急症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