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厌学论文范文素材 与优等生为何也厌学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这是一篇与厌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优等生为何也厌学

【摘 要】“优等生”厌学有其独特的行为表现及其特点,多数学习认真的学生自省能力强、倾向于内部归因、习惯性地压抑自己,这些性格特点常使问题不断内化.在个案咨询中,可从“重新审视,发现问题”“改变家庭,寻求支持”“合理定位,减压放松”“激发动力,实现自我”等角度入手开展工作.

【关键词】厌学;优等生;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8-0017-03

【作者简介】陆伊,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江苏苏州,215004)心理健康教师,一级教师,苏州市高中心育教研组组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小月是一所名校的初三学生,成绩一度排在年级前十.在初二下学期她突然感到背部疼痛,去医院检查无果,最终只能休学.父母一心想着女儿快点好起来,尽快回学校上学,尝试过各种方法,最终送女儿来接受心理咨询.在与咨询师的交谈中,小月明显表现出对回校上学的抗拒.咨询中期,她能够明确地表示自己在家过得很好,暂时不想回学校,而背部的疼痛也有所减轻.咨询后期,她的父母开始转变态度,不再强硬要求她继续学业,并表示只要她感到快乐,其他都不重要.

小月这样的孩子并不是孤例,由于学习压力、适应问题、失去目标等原因,一些“优等生”也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他们的厌学情绪往往以更为隐秘也更极端的方式表现.面对“优等生”厌学个案,需重新认识和理解.

  一、“优等生”厌学行为表现

  当小月开始出现躯体症状无法上学时,父母感到十分震惊,无法理解女儿怎么会变成这样.对于学业表现较差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带来的挫折感和无价值感而表现出厌学情绪,比较容易让人理解,这类个案的厌学过程通常都有迹可循,可以找出逐渐发展加深的轨迹,且会有明显的行为表现,例如学习懈怠、逃学等对抗行为,叛逆情绪强烈.但“优等生”的厌学情绪就让不少家长和老师感到难以理解.事实上,孩子也无法理解自己,在意识层面他们认为逃避学习是失败、懦弱、缺乏意志力的表现,常用“堕落”来形容不佳的学习状态,因此,他们的厌学情绪容易被压抑,转而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大多数时候他们表现得很“乖”,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也很少在感到有压力时主动求助,甚至在学习成绩下降时归因为最近这段时间懈怠了,进而不断给自己加压.家长和老师也很难从表面行为发现其厌学情绪,直到孩子成绩下降却找不出原因时,家长和老师才意识到出了问题.

  “优等生”的厌学情绪通常潜伏期很长,早期种下的种子没有及时根除,逐渐发展,等到问题爆发的时候往往已经十分严重,表现也更为极端.如前文中的小月从未表达过感到压力太大、不想学习的意愿,而是直接出现了躯体化症状,让家长和老师感到难以理解也无法接受.还有孩子出现自残、厌世,甚至自杀行为,或出现焦虑、强迫、恐惧等神经症症状和厌食、贪食等,更多的则是突然不愿意去上学,且表现决绝,让人感到难以应对,措手不及.

  其实,“优等生”的厌学情绪也是有迹可循的.首先,很多孩子会有明显的情绪变化和性格转变,如情绪起伏大、易激惹、兴趣缺乏、自我评价下降等.但这些表现容易被当作单纯的青春期叛逆来看待,家长和老师很少能够发现其实是孩子已经无法承受日益加大的精神压力.其次,不少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学习效率下降,无法集中精神学习,考试焦虑,成绩下滑,部分个案会突然出现沉溺行为,如突然迷恋打游戏、做手工、看小说等.这些行为可理解为想要自我减压,但随之而来的自责感又常使压力不降反升,直到无法面对,进而通过各种方式逃避问题.

  二、“优等生”厌学原因

  “优等生”的厌学原因和学业不佳学生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相似点在于,内在的无价值和无归属感是让每个孩子失去原动力的根本原因.而“优等生”的问题则更为错综复杂,由于多数学习认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超我,自省能力强、倾向于内部归因、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等性格特点常使问题不断内化.

  1.值得注意的与厌学相关的生活事件.

  首先是升学.当孩子升入高学段,首先出现的就是适应问题,环境适应、人际适应、学习方法调整等每一项适应都带来极大的挑战.这些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很容易在第一个学期就产生厌学情绪.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问题就能得到缓解.

  其次是人际交往问题.一些成绩表现优异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并不擅长,容易感到孤独.一位班里的“学霸”,当了班长之后,为了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开始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网络聊天和打游戏上,结果导致成绩下降,最终产生厌学情绪.另一些学生则由于人际冲突被排斥、孤立,甚至被欺负,导致回避上学.

  再次是家庭突发事件.家庭对孩子影响至深,冲突、不稳定的家庭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与行为表现.

  2.无价值与无意义的内在感受.

  一位高一的女生,自从考了全班第一后就经常莫名烦躁不安,担心自己考试考不好,进而出现考试焦虑.很多“优等生”被家人和老师寄予厚望,他们的自我要求也很高,这位高一女生的内在逻辑就是:“下次没有考第一就意味着退步,退步就是无价值.”过多地聚焦于成绩和排名,难以用平常心看待成绩上的起伏,很容易失去目标和动力.随着学习难度不断增加、学习能力有限以及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孩子感到力不从心,却又无法接纳自己的不足,一味给自己加压,结果适得其反.努力了却无法提高成绩,后果是自我效能感降低,进而感到无价值与无意义.

  相比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有更持久的推动力.然而很多“优等生”的学习动力更多来自外部评价,例如过多地聚焦成绩、不断与周围人比较、急切期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一旦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或外部评价标准改变,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一泻千里.一些“学霸”,除了学习成绩,在其他方面毫无自信,一旦成绩下降,无价值与无意义感会将之淹没.这样的打击很可能是毁灭性的,一些极端案例中的孩子很多都经历过类似的心理过程.

  三、“优等生”厌学个案的整合咨询

  1.重新审视,发现问题.

  很多个案来到咨询室时,父母甚至孩子本人都感到十分困惑,他们会琢磨出一堆似是而非的理由,但又无法说服自己.不少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的学生自省能力很强,但容易多想,反而徒增焦虑与烦恼.要通过问询与谈话,帮助来访者及其家庭排除干扰,理清头绪,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有时,让来访者明确了为什么,如何做也就呼之欲出了.

  2.改变家庭,寻求支持.

  由于成绩下降导致的低自尊、无价值感是此类学生逃避上学的主要原因,本人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家庭更无法理解和包容,如:一些家庭过多关注成绩,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有的家庭过于理性,缺乏情感沟通;等等.让家长接受孩子厌学的事实,需要让一家人重新看待厌学情绪背后的意义,把关注点从成绩转到孩子的身心成长上来,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同时,也要指导家长正确地理解和激励孩子,帮助他们将学习的动力转化为内在的需要.通常家庭有了改变,孩子的问题就能有极大的改善.

  3.合理定位,减压放松.

  自我要求比较高的学生,在压力面前总是强迫自己去承受,并且习惯性地压抑情绪.他们有个不合理的信念是:“成绩不好是因为我不够努力,我再努力一点,成绩一定会上去.”咨询需要打破这种不合理信念,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接受自我的局限,合理定位;让他们学会适时减压放松,并给予方法性的指导.

  4.激发动力,实现自我.

  学习的原动力应该更多的来自于内部,有了对知识的渴望、对自我价值感的追求,才能不断激发学习动力.“我值得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学习可以帮我拥有更好的舞台与视野.”要让学生学会多元地自我评价,接受自己的不足,真正悦纳自我:“傲然于天地,为自己负责,做最好的自己,无须与他人比较” .

  同时,注意人际关系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来访者应对各种来自外部的压力.还要培养兴趣爱好,增添生活的乐趣,让自己的人生丰富起来,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杨震.教师如何引导孩子走出厌学的误区[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厌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厌学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厌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实用护理学杂志

2、护理学论文题目

3、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4、生物信息学论文

5、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6、新课程导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