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年轻人的选择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免费年轻人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年轻人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年轻人的选择

在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工程建设日夜鏖战的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一群年轻的企业管理团队、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年轻的铁路施工队伍活跃在雪域高原的身影.他们就是中铁九局集团拉林铁路项目指挥部的年轻人.

中铁九局集团成立于世纪之初的2003年年底,是由几个主要承担铁路工务维修任务的铁路局工程处脱钩组建而成.相对于中国中铁属下有着五十多年专门从事铁路大型工程建设的兄弟工程局集团来说,显然九局还属年轻的工程局.但是,年轻有年轻的优势,年轻而后起猛追,年轻而无所畏惧,年轻而快速成长起来.近年来,中铁九局承建的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先后参建多条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新建和铁路既有线改扩建以及多个大中城市地铁工程,还走出国门,参加过亚、非、欧二十多个国家涉及铁路、公路、桥梁、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国际工程项目,获得了良好国际声誉.

2015年6月,中铁九局集团中标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扎囊、贡嘎两县境内47公里标段.不管此前的业绩有多辉煌,在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修铁路可是头一回.能不能上得去、呆得住、干得好,这对九局人又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站在青藏高原之上,九局的年轻人克服高寒缺氧、异常气候、生态脆弱、施工地质地理条件复杂等等艰难困苦,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说:因为年轻,我们选择了坚强!

一听说要上青藏高原修川藏铁路,这群年轻人就摩拳擦掌、迫不及待了.2015年6月20日,阎树东接到中铁九局集团任他为拉林铁路项目指挥部指挥长的命令,第二天就和指挥部党工委书记曲健一起,带着几个技术骨干从祖国大东北的辽宁省会沈阳,直飞地处祖国大西南的雪域高原西藏首府拉萨.

拉萨,藏语的意思那是神居住的地方,是藏族人民心中的圣城,也是旅游的圣地.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罗布林卡,都是内地游人到拉萨必去的地方.可是阎树东重任在肩,带着一行人下了飞机,哪里有心思去游玩,而是直奔拉萨长途公共汽车站,赶赴标段所在地的扎囊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拉林铁路施工现场的踏勘工作.

扎囊,藏语意为“刺树沟内,山桃林中”,地处西藏中南部冈底斯山南侧,雅鲁藏布江中游,平均海拔3680米.他们赶到了铁路标段所在的扎囊县城,住进扎囊县城唯一的一家旅馆,然后又马不停蹄地用两天时间跑完标段内47公里铁路线位的每座隧道、桥梁和路基、涵洞.

刚上青藏高原,这群从来没到过西藏的年轻人看到高山流水,蓝天白云,一切都那么地纯净、纯粹,一尘不染,他们立刻为高原的壮美所吸引、赞叹.指挥长阎树东禁不住对着峡谷大山高声吟诵:“(我)站在世界之巅,伸手可触云天;今日再战拉林,勇士指日凯旋!”同事们兴奋地跟着阎指挥长一齐大声呼喊:“拉林铁路——我来啦!”

可是,阎树东和他的同事们并没有听到大山的回音.才来没几天,高原就收起了绚丽的色彩变了脸,给这群初来乍到的年轻人来了个下马威,让他们真正见识了高原的呼啸狂风、嚣张沙尘、强紫外线和氧气不足带来的呼吸不畅胸闷气喘.他们当中一个技术骨干当即因感冒引发肺水肿,被同事们紧急送回内地.其他人则情绪受到打击,整天心理负担沉重,闷闷不乐,饭吃不下、觉睡不实,就连走路都像醉了酒似地东倒西歪,像踩在棉花包上,脚踏不稳.

阎树东心里明白: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高原反应”了!

为了保持高原施工队伍的战斗力,也是对大家的身体健康负责,指挥长阎树东和党工委书记曲健商量,决定对大家作一次再动员.但是,这回不是动员大家一起战高原,而是动员身体条件不适应的离开高原回内地去.阎树东和曲健已经预料这个“动员会”不会“成功”.果不其然,和他们俩一起上高原来的年轻人,没有一个主动报名打退堂鼓要求下山的.当听到指挥长阎树东问大家“谁怕高原反应”的“怕”刚一出口,这群年轻人立刻没有了所有的高原反应症状,一个个都精神抖擞地站在指挥长和党工委书记面前表示:

“我行!”

“我能!”

“我能行!”

这才是新时期真正的热血青年!这才是打不散、击不垮的九局年轻钢铁汉!

这支年轻队伍的带头人、指挥部的班子成员都是年轻人.除了指挥长阎树东和党工委书记曲健是70后之外,其他安全总监兼副指挥长张伟、总工程师李继祖、总经济师熊安兵、总会计师孟宪宇都是80后,有两个1986年出生的,来高原的时候都还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年轻人带领年轻人,正是指挥部班子的优势所在.因为他们懂得年轻人,懂得他们的喜怒哀乐,懂得他们的理想追求,更懂得他们此番上高原的根本目的不是当一个匆匆游客,而是在拉林铁路筑路架桥来刷新自己的存在感和获得感!

阎树东在这个很不“成功”的动员会上深情地跟大家讲:“都不怕?没人报名?那就留下来吧,都留下来!九局是第一次上高原修铁路,我们不能把九局的牌子砸在青藏高原,砸在我们手上.因为我们还年轻,前面的路还很长.让我们一起为拉林铁路而战,为中国中铁九局的荣誉而战!”说完,阎树东把自己的手掌有力地伸向大家,一个手掌握上去了,又一个手掌握上去了,十几个人的手掌就这样紧紧地握在一起,汇聚成一股年轻的力量,势不可挡.

权循亮是个80后大学生,年纪轻轻就担纲重任,担任中铁九局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部经理,负责杰德秀1号特大桥桩基施工.

杰德秀1号特大桥全长1255.11米,孔跨38--32米,共计桩基192根,承台39个,墩台39个.桥位于直线、缓和曲线及圆曲线上,受地形、河道、沟渠、既有道路、规划道路、水文控制影响,施工难度大.2016年3月15日大桥开工以来,权循亮带着一帮年轻人战酷暑,斗风沙,顶暴雨,克服高原缺氧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确保节点工期的实现,得到了建设、监理单位及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

一天已经很晚了,权循亮还在工地检查施工作业.在他返回住地的路上,因为他实在太疲劳了,当时身体控制能力弱,走路头重脚轻,一下子不慎从高路堤上跌倒下来,加之高原反应,他一时昏迷不醒.同志们将他紧急送到拉萨军区总医院,经医生检查,他的四根肋骨骨折,还怀疑内脏出血.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指挥部立刻用权循亮的手机发短信,通知他妻子从内地速来拉萨.

接到丈夫要他速来拉萨的短信,妻子以为是要她来拉萨旅游玩.她实在太向往去西藏旅游了.自打丈夫去了西藏之后,她早就想来,可是总被丈夫以种种借口阻挡她去.不是高原反应吓人,就是施工紧张没法陪她.这回收到丈夫的短信主动让她去西藏,她可高兴了.出发的时候,还带了好多丈夫喜欢吃的小零食.

飞机到拉萨贡嘎机场落地后,她没有看到丈夫去机场接她,而是丈夫的同事.她还是以为丈夫忙,走不开,谁也都一样,就没往心里去.可是,谁知道去接她的人直接把她从机场拉到了拉萨军区总医院.她这才感到事情不妙.当她看到循亮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各式管子,她忍不住爬在丈夫身上大哭起来.

待循亮伤情好转些的时候,妻子劝他趁养伤的机会,名正言顺地向指挥长申请回内地!

权循亮对妻子说:“你看我这不是就要好了吗?再说,项目部那么多同事都在这高原上呢,我是项目部经理,怎么能丢下大家一个人下山当逃兵?”

没有闪光的语言,也没有感天动地的大道理,一个最简单的理由,就是他不能独自离开他带领的这个年轻团队.权循亮当初的选择是奋战雪域高原,现在的选择仍然是:留在高原继续和同事们在一起筑路架桥,早日修通拉林铁路.

第一项目部的年轻技术员王金明有次在去工地的路上不小心把脚扭伤了,脚肿得皮肤发亮.可是他生怕领导因此叫他下高原养伤,于是装作跟没事人一样,每天照常上工地.因为脚痛走路慢,每天他“笨鸟先飞”,别人还在吃早饭,他揣个馒头夹点咸菜就先去工地,慢慢地走在前头.在工地上,每当看见有领导来检查施工,他就远远地站在原地不动,想方设法藏着掖着,就是不让领导和同事们发现.直到脚扭伤痊愈,大家才知道还有这档子事.

权循亮、王金明的坚强只是这个年轻团队的小小缩影.但是九局指挥部领导班子明白,克服高原反应,不能仅仅靠人的意志力量,必须要有可靠的后勤保障.指挥部在抓临建时,特别重视抓生活设施建设.高原气压低,烧水不到90度就开锅,用普通锅做饭总是夹生.指挥部买来高压锅、压力蒸汽箱,每周专门派人到百余公里之外的拉萨市购买丰富多样的新鲜蔬菜副食,保证大家不吃夹生饭,还要吃得好.指挥部建起了医疗点,配备了高原医疗经验丰富的医生,备足了药品和医疗器械,确保参战员工的身体健康.指挥部还想方设法为职工争取到较高的高原生活补贴.高原不适宜开展球类等剧烈运动,指挥部就建有年轻人喜爱的卡拉OK、台球、棋牌室、阅览室等文化娱乐设施,很受年轻人欢迎.工作之余,年轻人在一起有的放开了吼两嗓子,有的几个人凑一桌打两把牌,也其乐融融.阎树东指挥长说,我们就是要让大家感到高原生活和内地没什么两样.高原高,年轻人的思想境界更高.

站在青藏高原之上,九局的年轻人勇于跨越、追求卓越,指挥部带领年轻团队抓管理于细微之处、抢工期于绸缪之时、建精品于努力之中,最大化地实现价值、创造价值.他们说:因为年轻,我们选择了追求!

拉林铁路从拉萨至日喀则铁路的协荣车站引出,跨过拉萨河之后沿雅鲁藏布江峡谷一路向东,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穿越西藏境内人口最为稠密的九个县市,抵达西藏东南重镇林芝.它是青藏铁路的延长线,川藏铁路、滇藏铁路、甘藏铁路的共有路段,也将是西藏铁路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建成后,将结束藏东南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完善进藏铁路通道,改善区域铁路网布局,成为藏东南地区对外交流的重要交通设施.

九局拉林铁路项目指挥部2015年6月底进场,7月初开始临建,只用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就完成了临建任务,在拉林铁路全线最早建起混凝土拌合站,桩基、桥梁、隧道等八个作业队也全部进场,人员到位、设备就绪.然而,指挥部并没有急于施工,阎树东和指挥部班子认为,抓管理、带队伍,不仅仅在施工当中,也要体现在施工环节之外的细枝末节.他们在开工前的准备阶段,首先在年轻人中间开展施工前的“讲、学、练”活动.阎树东说:“讲,就是讲拉林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更加坚定年轻人早日建设好拉林铁路的信心和决心;学,就是学青藏铁路精神、学青藏铁路铁路建设标准和经验,尽快适应高原铁路施工的要求和环境;练,就是开展高原施工技术练兵活动,最充分地进行高原施工前的人员培训和技术储备.”

磨刀不误砍柴功.2016年2月底拉林铁路全面开工时,经过阎树东一班人这“三板斧”锤炼,充满青春活力的九局年轻人立刻迸发出旺盛的战斗力,桩基、桥梁、隧道、站场各项施工进展顺利,稳步推进.全标段有2011根桩基,四个月就完成了1400根.至2016年6月底,才短短四个月的时间,九局指挥部就完成了4.4亿产值,提前半年完成全年施工任务,工期进展在拉林铁路全线11个标段中名列前茅,工程质量评比也获得多项优质奖项,受到中国铁路总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总指挥部的嘉奖.嘉奖函称:中铁九局集团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在拉林铁路2016年二季度劳动竞赛活动中,科学组织,周密部署,高标准、严要求,克服了高原恶劣气候、建设环境复杂等困难,获得了总体工程及投资完成先进单位第三名和土石方施工新纪录的佳绩,在工程形象进度推进、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对各参建单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拉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又给九局指挥部追加了当年再完成2.5亿元产值的任务.

有同事开玩笑地抱怨阎指挥长:“指挥长啊,您怎么不少报点,悠着点,我们后半年不就轻松点了嘛?”

阎树东笑着说:“这叫响鼓还用重锤敲,千里快马再加鞭!悠着点干,那可不是我们年轻人的风格嘛!”

有兄弟单位的同志对九局这帮年轻人不服气,趁工余时间悄悄地跑到九局工地一看,只见那高高矗立在雅鲁藏布江的坚实桥墩,那深深钻进山腹中的光亮隧道,那长长横卧在峡谷江畔的平整路基,那如明珠般点缀在拉林铁路线上的宽敞站场,这才算是心服口服了,连连感叹:“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的确,这一成绩并非唾手可得,而是九局指挥部的年轻人是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拉林铁路全线紧靠雅鲁藏布江地质断裂带,有的桥墩一个承台相邻的四个钻孔取出的碴样都不相同,有的是泥,有的是砂,有的是岩石.这说明承台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对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更是严峻考验.九局指挥部年轻的技术团队平均年龄也只有三十多岁,大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大学毕业生.可是他们在技术管理上一点都不含糊.在施工中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程序,推行首件认证制,即无论是桩基、隧道,还是桥台、涵洞,一律先做一段或一个样板出来,经检验合格认证后,实行样板引领,其他工程都照这一程序规范操作,实现质量标准统一.

杰德秀2号隧道施工中,隧道上方山体突然出现塌腔,导致隧道内初期支护出现变形,侵限到混凝土二级衬砌,继续发展下去,将可能导致洞塌人亡.阎树东指挥长带领技术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连续几天几夜蹲守在塌腔位置察勘监测,他发现这正是由于地质断裂带形成的延伸地裂,波及隧道上方.他们一方面果断采取防护措施,向塌腔处大量注浆,将裂缝固化封闭,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另一方面扩大实时监测范围,防止此类地质灾害发生.

在桥梁桩基施工中,有次施工人员按设计图纸提供的资料钻到了“基岩”,钻孔深度也达到了设计要求,但技术人员发现相邻的钻孔深度相同,碴样却不同,对桩基地质情况产生了怀疑.数据报到指挥部,指挥长和总工程师赶到现场,对碴样和数据进行认真比对和分析后,断定这个“基岩”有问题,要求施工队继续钻探.果然,所谓的基岩不过是一块孤石,钻透之后,下面还是泥沙.正是他们这种对施工质量的不懈追求和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避免了桩基建成之后因桩基沉陷导致桥梁跨塌的严重事故.

站在青藏高原之上,九局的年轻人始终不忘造福于西藏各族人民,筑铁路也筑当地致富路,架大桥也架与民连心桥,唯独将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置之度外.他们说:因为年轻,我们选择了奉献!

在九局标段的分界处,有这样一副对联写的是:“走南闯北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筑路架桥都为地方经济做贡献.”九局人说这是国企央企的社会责任,也是他们的光荣传统.我们走到哪儿,都要鲜明地彰示群众,我们是来为当地人民群众修路造福的.走南闯北是这样,如今在青藏高原修建拉林铁路,他们依然是这样.

修建拉林铁路是造福于西藏各族人民,藏族同胞也大力支持拉林铁路建设.九局施工前的征地拆迁进行很顺利.为了拆迁周转住宿,指挥部给藏族群众提供了23顶帐篷和其他一些设施.格桑家里经济条件有些差,拆迁重建有点困难,指挥部无偿支援他4吨水泥.有一天,拉孜村的几个藏族兄弟跑到指挥部门前,吞吞吐吐欲言又止.阎树东亲自到门口把他们请到会议室来,问他们是不是来集体的?他们连连摆手说:“我们不是来的,不是!”

“那是征地拆迁补偿不够?”

“够了,够了,足够,足够!”

“那是补偿款还没到位?”

“到了,给了,好多,好多!”

阎树东纳闷了,“那你们来有什么事,尽管说!”

原来,当地藏族同胞想在铁路工地上找点活干,挣点钱.他们表示:“我们有车,跑运输.我们有力气,能干活.”

阎树东笑了:“送上门来的壮劳力、现成的运输队,我们怎么能不用呢?”

九局指挥部当即决定,往工地运送材料、拉碴土全部租用当地藏族群众车辆,并为藏族群众提供五百余个普工就业岗位,这样一年就为当地藏族群众增加收入上千万元.

都知道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在恶劣环境下经数十年形成的浅薄植被一旦破坏,很难在短时间恢复.路基施工完成后,他们在路基边坡撒上当地草种的草籽,定期浇水,精心培育,如今许多新建成的铁路路基边坡上绿草成茵,成为扎囊境内一道绿色风景线.

扎囊车站施工中,站场区域内原有一万五千余棵树,本来已经给予当地藏族群众经济赔偿,但他们还是不厌其烦地把这一万五千余棵树全部连根带土挖出来移植到别处,待到车站建成再移植回来,要给新车站装扮上绿色的新衣.

在路基开挖时, 施工人员发现挖出一件异样的东西,仔细辨认,感觉与佛教文化有关.指挥部决定立刻停止施工,将挖出的东西拿去请扎囊县文物局的同志鉴定,原来是手工制作的佛塔,非常珍贵.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经过进一步发掘,原来这里是一处色麦擦擦佛塔遗址.文物局决定将佛塔遗址迁移重建,九局指挥部都给予了全力配合.在九局标段内,像这样的文物保护还有两处.指挥部都及时改变施工方案,由强夯改为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路基,避免对文物遗址造成震动破坏,得到文物专家的赞扬.

在拉林铁路建设中,说九局的年轻人心里装着西藏各族人民群众,唯独没有装着自己,那可是一点也没说错.2015年10月,指挥部党工委书记曲健接到家里电话,说父亲病重住院想见见他这个儿子.他想,父亲生病想见儿子可以理解,但眼下正在征地拆迁搞临建,而拉林铁路待工,队伍也人心不稳,有大量思想工作正需要他这个党工委书记去做,实在走不开.他便一拖再拖,迟迟不归.待他有空能走开的时候,回到家却万万没想到他和父亲已经是阴阳相隔两界人.他忍住心中的痛,跪在父亲遗像前连磕三个响头,立刻又赶回拉林铁路工地.阎指挥长吃惊地问他怎么这么快又回来了?曲健含着眼泪说:“自古忠孝难两全.我已经不孝了,不能再不忠了!”

2016年6月,杰德秀2号隧道发生地裂变形时,项目部经理权循亮刚刚从拉萨乘飞机回家看望生病住院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他二话没说,立刻订了返程的机票.从他离开工地回家,到他返回工地,只用了28个小时.同事跟他开玩笑说:“你这是打飞机的回家看老婆,够‘奢侈’的啊!怎么不在家多陪妻子几天?”他说:“一边是老婆病了,一边是工地病了,谁大谁小、谁轻谁重,我心里有数!我只能顾得一头,顾不了另一头啊!”

阎树东的孩子2016年中考,妻子几次叫他回来想想办法给孩子选择个好学校.说:“你是当领导的,认识的人多,路子也多.这可是孩子的大事.”可是当时正是汛前赶工期的紧张时期,他当指挥长的怎么能离得开?结果,孩子没考到理想的学校,妻子孩子对他一肚子的抱怨.

指挥部总工程师李继祖因为高原反应严重,走几步就喘不过气来,可是工地有技术问题需要他去现场解决.有人建议拍成视频让他看看怎么处理就行了,他看也不看,二话没说背着氧气瓶就上工地现场办公.他说,这样我看得更清楚,心里更有数.

工管部长戴龙的爱人在沈阳住院要分娩了,看到同一个待产房的女士都有丈夫陪伴在身边,他爱人十分羡慕,几次打电话叫他赶快回去陪伴她.可是戴龙都“借口”走不开.结果他都当上爸爸了,还没见到孩子一面.

主管现场施工的一项目副经理周甫今年32岁,婚后数年没有孩子,许多次夫妻俩都私下算好了“日子”,希望能回家团聚一下,但每次都由于施工紧张而使计划“流产”.

技术员徐盛今年26岁了,先后谈了两个女朋友都在内地,就是因为他在高原长时间不回去,恋人忍受不了这种长年累月不见面的“异地恋”,也不听他讲什么高原修路的意义之重要,更不听他解释什么年轻人就是要有理想有追求之崇高,反正跟他见不了面就分手.因此,小徐至今还是个“年轻的快乐单身汉”.

现场技术员董伟本来白白净净,人笑称他是“小鲜肉”.他刚上高原正赶上指挥部劳动竞赛,他整天跑工地.高原紫外线强,没几天他身上衣服遮盖不到的地方都晒脱了一层皮,跟女朋友手机视频时,女朋友吃惊地问他:“天那!这还是你吗?”董伟笑笑说:“这是高原人的本色!”

这就是筑路人的忠诚!往大处说,他们忠诚于党和国家的利益,忠诚于铁路建设事业.往小处说,他们忠诚于自己的岗位职责,忠诚于每一个员工百姓.

如今,拉林铁路还在延伸、再延伸.九局指挥部的年轻人也随着拉林铁路的建设而在成长.他们可能不再长高,但还在天天长大.终将有一天,他们会成长为中国铁路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

责任编辑/卢旭

年轻人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年轻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年轻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