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想法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跟和美化自己的想法划清界线:张克端访谈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想法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和美化自己的想法划清界线:张克端访谈

林书传:我参观过很多艺术家的工作室,在我的印象中,不管是雕塑工作室,还是绘画工作室,它们大多是巨大的.可是去了张老师的工作室以后,我第一感觉就是特别小,小到有点儿施展不开手脚.

张克端:现在我的身份和职业好像是多重的.其实我是用业余时间做艺术,真正的职业是教师.我设立工作室,一方面是近便,因为这和利用时间有关,如果离得很远,利用效率不高.另外一方面是钱,我知道你说的那些大工作室的艺术家可能很知名,他的画或者作品有出处,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可以通过作品来养他的工作室.我的状态不同,作品基本上不卖或者很少卖出去,如果以他们的方式搞工作室,我想我的负担会很重,不知道能持续多久.我的工作室在学校旁边,周边还有开(雕塑)加工厂的,有很多厂子的老板我认识,尺寸大的作品就到他们那里做,我有几件大一点的作品还(存)放在他们那里.我现在的小工作室是个人的,一个安静的空间,做一些自己的作品,或者做一些稿子.我一直很欣赏像伊朗电影的那种方式,小制作、低成本.特定的经济状况也决定作品的面貌.

林书传:看你的作品和展览,我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觉,很难把你的作品根据风格和年代进行一个非常合理的归类,包括当时给你写那篇文章的时候(《37度》),我就刻意避免了时间的倾向.你会对自己作品有一种警惕感,或者一种抽离感,你不想把它延续,而是转到另外一个创作领域.我不知道这种理解正不正确?

张克端:这是你的感觉.从我的角度讲,我觉得还是有面貌的,面貌虽不大清晰.从思想方面上讲,其实是有阶段性的,如《冬季草原》《水乡》《夏季》这个时期是一个思路,从形式和追求上都差不多,只是语言有些变化.1991年回来(1988年去了法国),到大概1999年、2000年,这个时候也有一个基本面貌,或者说一个基本的想法.2000年后有新的变化,创作上有交叉,固定的东西少些,可能面貌上没有那么一致.有朋友说好像我的作品开了很多头,每个方向都可以延展出一批作品,只是我没有延展开来.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问题和针对性.

毕业后做老师感觉是不一样了,社会的气氛更开放?参照的前提改变了?无形中受了先锋派艺术观念的影响?正逢出国学习的机会,也让自己想一想.之后的艺术和我这段学习息息相关.对作品风格的理解我可能受到毕加索、杜尚等人的影响.记得毕加索有一段关于风格的说法,艺术家追求自己的风格不能像猫追自己的尾巴那样,自然出来的作品就是自己的作品.杜尚对我也有很大的影响,关于艺术家的创造力,他说“很多艺术家似乎寻找到某些东西之后便开始重复,艺术在过去的阴影里停止了创造”,他认为这有很大的问题.我本人觉得每个人是有限的,既然是有限度的,也就不要着意限制自己,尽力地施展自己真能迷失吗?这样好像更能放开,体会一些不曾有过的感觉.我做完作品后,有种归零的感觉,好像很茫然,直到有一个新的让自己满意的想法出现时才会踏实些.面对新的尝试有一种将信将疑的感觉,这是不是做艺术家特有的感受?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学校那几年,现代派的影响根深蒂固,一种进步论的观念——你的作品要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好像每做一件作品都要有一点不同的东西.如果没有一些新的东西,似乎是在稀释原有的想法,重复原有的作品,或者把原有的作品当成套路.就像你说的,我很警惕自己.因为艺术家是一个个人,你要为你的想法承担责任,这使得我培养出理性的一面,有意和美化自己的想法划清界限,努力显现想法的客观性,判断它的意义或力量.

林书传:瀚阳艺术中心的“37度”展览,算是你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个展,涵盖了30多年的创作,但是只有9件作品,时间和数量形成反差.这9件作品能不能涵盖你30年的创作?

张克端:我觉得这个展览是像回顾展,只是作品少,也简单些.我这些作品很少能出售,策展人冯黎敏老师愿意做我的展览,我接受她的善意.我这个展览不太像当下的展览,相对时间短的一个阶段的作品,让人看到这段时间的想法.我的展览好像说不出针对什么,也说不出对今天有怎样的意义.因为时间跨度久,作品数量少且复杂,风格不明显,甚至会觉得不是一个人的作品.不了解我的观众很难理解展览,至多对作品表达喜欢与不喜欢;熟悉我的人会说我终于办展了.

林书传:中国很多艺术家是教师身份,或者教师有一个艺术家身份,这个经常纠缠在一起.你怎么看待这一点?

张克端:我1985年毕业,本科毕业就留在中国美院,这对现在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学历不够,也没有很多经验.好像那个时候学生容易受影响,可能当时的东西少,平台也单一,艺术上稍微有些不一样,马上就会对其他的人产生影响,现在难了.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因为“”间隔了10年,很多学校开始留年轻教师,我们班6人,后来全是老师:有上海大学、厦门大学、工艺,还有中国美院.当时觉得当教师是一个好的选择,学校似乎相对宽松,学术气氛较为浓重,课余还有较多时间做艺术.但是现在学校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越来越体制化,越来越权力化,老师被捆绑得越来越紧.比如一位教授或者副教授,在你任职期间,每年应该有几篇论文、多长时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等级的课题、参加什么样的展览,拴得特别死.你的所有(成绩)都要算成分数,每年上报,像交工分似的,得了多少分,学校再根据你的得分撒给你一点钱——奖金.因为扩招,老师的工作量已经很多,剩下的时间是不是要做课题?老师也好、艺术家也好,都在被往某一个方向驱赶.即使是课题,也是权力的运作:课题到一个什么级别,能不能被选上等,很无聊的事情.现在学校依然吸引人,只是吸引具备不一样能力的人了.

林书传:现在很多人对美院的雕塑系老师经常有一种印象,觉得这些老师都是非常富有的.你的状态有点不一样.

张克端:生活上我是比较讲实际的,实际些不累,腾出精力做自己的事.我觉得每个系,或者一个画种,甚至是每个个人,处理生活和艺术的方式都不同,有的时候也决定着他的艺术面貌.我们学校有些老师,比如像绘画的,他们的艺术和他们对市场的理解能结合起来,巧妙地选择一个恰当的方式处理他们的艺术.雕塑系不少老师将项目和创作截然分开,挣钱就是挣钱的逻辑,因为有这个能力.另外艺术就是艺术,艺术完全和买卖没关系,(这是)纯粹个人的想法.因为我们系不是学校(中国美术学院)的主体系,想法也不太被(学校)重视.你看到我展览的作品是相对纯粹的那一部分,你没有看到我做社会项目的那部分.

林书传: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以前你认为学生的目的更单纯、更有野心,到现在学生的务实,到学校的制度、规章的约束.你仍然在教学生,对他们的这种转变,你是表示一种理解,还是你有一种方式来对环境进行改变?

张克端:我在美院算是老教师了.我做学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那样一种气氛下.老学校有一个特点,教师无形中染上某种习惯——责任感、情怀,或理想色彩,像是一种挥之不去的东西.现在的学生更多,学校也更大,期待的是有影响、瞩目的事情.大家都以为学校教学很重要,其实学校并不一定认为教学真重要,起码在评价体系中不很重要.教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能成为艺术家需要环境、需要路径.面对学生的变化,有时也很无奈,我还坚持我习惯的做法.我记得之前有一位学生,他和其他的学生一样,也想混混,学完毕业,拿个文凭.没想到被我认真的教导改变了,觉得想做艺术家,我不知道这是害了他还是帮了他.不应该说艺术学院出来的学生都必须成为艺术家,即使国外也一样.至于学生追求如何强烈、理想如何高远,只能是我们的希望,但也很难强求.

林书传:现在的雕塑系、雕塑学院,其雕塑创作陷入材料的大环境里,雕塑系变成学习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的场所.特别是现在年轻的学生和艺术家,在开拓新材料上,他们有一定的角度和创新.不知道你在教学中,和你所观察的学生里面,对材料的运用是什么看法?

张克端: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发言权.因为从2003年设立工作室以来,我被安排在具象雕塑工作室,似乎具象雕塑工作室只需研究造型,讨论材料有跨入别人领域的嫌疑.按我的经验看,材料不能孤立起来讨论,就和形式不能孤立讨论一样,其实都和艺术特殊的观念有关.一次一位同学答辩,他强调通过对新材料的研究从而拓展艺术的可能.我问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白菜,20世纪60、70年代也有白菜,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白菜没有成为艺术的材料,而20世纪60、70年代贫困艺术家的作品中白菜成为材料?他有些难以回答.

林书传:我们现在都聊当代艺术,聊实验性.那你觉得具象的架上雕塑创作,它能否进入当代的语境?

张克端:我对这一套思想是质疑的.因为这一套话语有着非常强的西方美术的逻辑.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与西方社会完全不同,我们怎么定义我们这个社会?是现代的?后现代的?还是当代的?都不是.所以我觉得我们用这样的思路考虑艺术,非常容易脱离我们现有的社会.艺术变成形式主义的套路,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西方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经验资源,但更重要的是艺术和我们的社会建立紧密的关系.形式不是空洞的,形式就是内容,形式的生命力恰恰和它生成所连带的东西有关,没有了这些东西,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我在形式上有贡献?

高校容易把具象雕塑理解为像对京剧的继承一样,把这个手艺继承下来,不讨论手艺的活力.也有人觉得具象雕塑已经o u t了,是一种过时的东西.我不敢对任何一种艺术类型断然下结论.具象雕塑是否还有活力,关键看能否在新的前提下转换为一种表现力.我们的环境恰恰不能以单一进步的观念来讨论艺术.因为社会发展的特别不平衡,天上有飞船,地上有牛车,可能它的进步是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得比之前好,有发展就是贡献.艺术的发展是不同的点、多层面的,这样的发展会更适合当前社会的状态.

责任编辑:孟 尧

想法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想法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想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