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类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跟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本文是一篇关于养成教育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变革的转型期的到来,工业模式由传统的工业模式转向信息化的工业时代.随之而来的是信息量的加大导致人们注意力的分散.工匠精神在这一个社会潮流巨大变化的、享乐主义和投机主义、金钱至上主义盛行的社会中苟延残喘.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审美的变化和人们对于信息潮流下的繁杂信息的审美疲劳,以及对于美好的物品的要求和审美,大众呼吁社会的工匠精神的回归.

高职院校中的工匠精神的缺乏导致在高校学生中对于职业精神的缺乏和对于高职教学的对于职业素养的培训的力度不够,最终导致教育出的学生的就业的能力知识足够,但对于职业精神和素养的专业水平则比较低下.高效引进工匠精神有助于学校对于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但对于工匠精神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社会层面、学校环境、个人综合素质方面进行努力,同时需要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1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希望寻找到捷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成功没有捷径,急功近利会让人们的心情变得浮躁.“工匠精神”也就在人们生活中,但人们却没有好好珍惜,导致社会上浮夸之风的盛行.

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的最终结果就是让人们面对工作缺乏耐心,工作任务敷衍了事,不尊重和敬畏劳动与劳动技术.加之一线的基础工人在社会的地位和物质待遇不高,大部分青年无奈地选择进职业院校学习职业技术,那么打造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了社会和高职院校培育职业人才的首要任务.

1.1 传统观念的改变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能工巧匠,但是大部分都不具备“工匠精神”.中国一直存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哪怕在当今社会,学习成绩仍旧是衡量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导致了大家对职业教育的不重视以及不看好,职业院校的学生甚至成为了“高考失败者”的代名词.观念上的错误,让职业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该有的理解和尊重,在进入社会进行实习或者工作后,普遍反应从事技术工作累、工作环境差、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高职学生对工作没有认同感,那么自然不会热爱和坚守.所以,全社会要通过行动,来消除人们歧视技术和劳动的态度,营造一个尊重技术,热爱劳动的环境.

1.2 出台相关政策

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高职院校应该把学历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不能厚此薄彼,不能让教学资源倾斜,把蓝领综合素质提升起来.国家层面上,在应用型大学和职业类技术培训院校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和完善社会性质的再就业技能培训机构,并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在经济技术创新方面,对相关职业和人员进行鼓励和保护,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避免相关利益受到侵害;加大对行业领域有重大贡献的人员的奖励力度,通过制度的方式,使得人们自愿加入工匠这个大家庭,从而为高职学生“匠心”的培养提供沃土.

2 高职院校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中发挥的作用

传统的高职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虽然重视学生的生存技能培养,也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职业技能缺乏追求和坚守,对职业缺乏敬畏之心,对产品没有负责到底的心态,没有那种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

2.1 转变办学理念

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给社会和企业输送的人才也越来也多.可是在办学理念上职业教育却越来越偏离当时的初衷,中专想升级为大专,大专则想提升为本科,以此为亮点来吸引新生从而达到扩大招生的目的.很多高职院校还喜欢跟风,社会上哪种岗位人才稀缺,哪种职位比较吃香,就投入资源开设与之相关的专业,盲目跟随潮流.资源的分流,使得学校原本强势的专业变弱失去竞争力,新开设的专业又因为经验不足,显得力不从心,呈现半死不活的状态.最后学院失去其特色“泯然众人矣”,招生情况也大不如前,摇摇欲坠.高职院校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坚定自己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开设新专业需做好市场调查,结合学院自身的情况,开办出带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始终贯穿工匠精神,打造社会和企业需求的综合型职业人才,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口碑,带动招生的进行.

2.2 高职辅导员教学方式的革新

对高职学生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思政课是主要阵地,而辅导员又是思政课重要人物,这就对辅导员的道德素养与教学方式有一定的要求.所谓“言传身教”,辅导员首先自己要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明确自身职责.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课堂上辅导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传记及采访视频;课后应以朋友的身份利用社交平台,与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反馈一些学生在学校或校外活动时体现工匠精神的事件以及获得的荣誉,以达到改善家长对高职学生的看法及增强学生坚持工匠精神的自信心的目的.还可以发布一些社会上最新发生的匠人坚持工匠精神的事件,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从而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

2.3 培养人文素养和职业认同感,有效打造学生“匠心”

近年来,高职院校培育应用型人才是为了代表学校参加各式各样的比赛,这样确实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进步和突破,但是频繁的比赛竞争会扩大学生的虚荣心,增强学生的名利感,为学生“匠心”的缺失埋下了种子.而且在频繁的比赛中,学生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比赛上,影响到了学生对教师教学上人文素养的吸收,缺乏人文素养的学生对职业没有认同感,对工作没有,对技术没有坚守.急功近利、眼高手低,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高职院校在对学生专业技术进行教授的同时,也要对他们的道德素养,世界观进行教育,可以请人文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开设人文艺术类选修课,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3 企业参与有利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中国企业大多追求短期利益,企业产品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规模盲目扩大,导致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力,逐渐被市场淘汰.当然还有许多企业在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并以身作则来推动工匠精神的回归.中国想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缺少的就是工匠精神;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打造自己的世界品牌也少不了工匠精神.因此,在企业文化里可以加入工匠精神这一项,以此为基础紧抓企业内部技术的健全,服务的提升;制定新的制度让工匠能够心甘情愿地留下来;提供经费培育职工的职业技术;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在学校情况允许下,邀请教师与学生到企业来参观,感受企业文化,为将来学生前来企业实习打下基础.

4 高职学生自身成才观念的转变

高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须知成功没有捷径,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路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相反如果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偷奸耍滑那么离成功也就会越来越远.有些学生面对各种诱惑不能沉下心来学习技术,反而埋怨社会、学校甚至家庭,高职学生在社会上求职时文凭本来就不占优势,如果再不好好学习专业技术,不踏踏实实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那么在社会上只能被淘汰.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文凭不高但获得成功的大有人在,因此与其埋怨社会、学校和家庭,不如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自己是懒惰还是吃苦耐劳,是浮躁还是沉心静气,是逃避还是迎难而上.这样既能反省自己,又能清楚地认识自己,还有利于自己工匠精神的培养.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远的工作,不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怎样变革,这都是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教学时永恒的主题.工匠精神在生活中正在慢慢消失,人们追名逐利,不择手段,作为新一代工匠的接班人,高职学生和新一代工匠有责任与义务将丢失的工匠精神找回来.当然这是一项巨大且艰难的工程,但工匠精神不就是坚守与追寻么?坚守精神世界,追寻技艺创新,况且还有社会、企业和学校的帮助,相信不久的将来工匠精神会成为每个学生和每个职业人员都具备的基本素养.

养成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养成教育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养成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