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绘画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和由齐白石的绘画谈道和器的关系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绘画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由齐白石的绘画谈道和器的关系

由齐白石的绘画谈“道”与“器”的关系

文/ 黄训飞张晨晨

摘要:“道”与“器”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术语,《易·系辞》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道”与“器”虽是不同的哲学概念,但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技进于道” 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理论并不矛盾,“道”存在于自然万物和社会生活中,不管是“形”还是“器”或者技法,其最终的归宿都是为了体现“道“,或者达到“道”的境界.我国近现 代著名的绘画大师齐白石就用他的绘画实践深刻说明了道与器的这一辩证关系.

关键词:道 ;器;齐白石;形而上;形而下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种文化思想体系,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不同的文化思 想,其注重的精神内涵也不同.儒家以“仁”和“礼”相互为用;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法家主张“法治”;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在这些文化思想当中,“道”相对来说出现得最为频繁,它不仅包含了儒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 家的精髓内涵,同时“道”也是所有思想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道”由“首”和“”(“走之儿”)组成,义为“所 行道也”,即道路,引申为宇宙万物之法则.先秦时期,老子认 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是世界的根本,他在《道德经》中提出“道 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指出了道创生万物的过程.庄子提出道无处不在,但其前提是“物物者非物”,道本身是先 于万物而存在的.

老子把“道”作为最高的哲学思想范畴.“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它却无所不在,世间万物都包含“道”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

“道”是抽象的,它存在于世间万物当中,固然不能脱离具体的 事物,也就有了“道在器中,器不离道”的说法.“器”是一个会意字,《说文》中有这样的说法:“器乃凡器统称”.“器”的本义是狗的叫声,后来本义消失,假借为器具.从中可见“器” 是具体的,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听得见的东西.

“道”不能脱离具体的事物而孤立地存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那么“道”与“器”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在《易·系辞》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把“道” 和“器”作“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仅仅是一种概念 上的表述,两者之间并无本质上的高低之分.它常常被哲学家引申为表述抽象与具体、本质与现象、意识与存在的范畴,其

核心主要在于对“道”与“器”关系问题讨论中.在古代易学和哲学中,“道”是指乾坤和阴阳变易的法则,法则是无形的,称为“形而上”;“器”是指有形之物和因物取象的卦画,称之为“形而下”.孔颖达在《周易正义·疏》中说:“道是无体之名,形是有质之称,凡有从无而生,形由道而立,是先道而后 形.” “道”与“器”的关系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下文将通过齐白石的绘画,来具体谈“道”与“器”的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

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绘画大师,早年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无所不能,创作上以文人水墨画为基础,同时结合民间的绘画传统,为传统中国绘画注入了蓬勃生机.其作品用笔雄浑刚健,用墨酣畅淋漓,用色明快泼辣,造型生动简练,整体风格淳厚朴实、风趣幽默、自成一家.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其“衰年变法”,把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所形成的独特风格对近现代中国画乃至世界画坛都产生了无比重要的影响.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齐白石一生创作了许多花鸟画作品,因为他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对虫鱼有较多的了解,创作前他每日观察所画之物,注意它们的特点,观察其动作姿势的变化,揣摩它们的精神,等胸有成竹之时,再动笔进行创作.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作品是画家本人思想与对象精神相结合的产物,齐白石的画作无一不体现出物象的神态; 在画虾前,他先自己养虾并且观察它,等对虾的动态结构全部掌握之后,再把自己胸中的虾表现于纸上.齐白石充分地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于自己的绘画作品当中,顺乎自然,在领悟了大自然的生命语言后,使自己的作品神形兼备.

几千年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着炎黄子孙,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道家代表人物庄子认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事 万物,都存在着无条件的统一.人应该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与先天本性相结合,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持恬静美好的 心态,这样才能与自然极度巧妙地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 境界.齐白石通过多年的拜师求教、静心学习,从而成功地将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在自己的绘画作品当中.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必须借助一定形、或“器”,即具体的、可见的作品来传达.这就印证了“道”与“器”相互作用,“道在器中”“道不离器”的说法.

二、灵活的书法用笔

中国有“技进于道”的说法,意思是说技艺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无限接近于“道”.“ 技”是“道”的前提,“道”是“技”的归宿,“技”是通向“道”的桥梁,“道”是“技”指向的目标.从中可以得出,“技”与“道”不是各自孤立,而是相互融合的,“技”与“道”分别属于不同的层次和领域,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白石老人的作品中往往体现出上面所述之观点.都说欣赏白石老人的书法,最好先读他的画.白石老人最好的书法,时 常就在画里体现出来,他灵活的书法用笔,如行云流水,特别 是他的行草书,点画老辣不拘细谨,挥洒自如,上接下气.齐白石曾说:“作画用笔不可太停匀,太停匀就见不出疾、徐、顿、挫的趣味,该仔细处应当特别仔细,该放胆的地方应该放大 胆.”齐白石熟练的书法用笔,也是经过大量的练习,量变引起 质变的结果.换一句话说,技法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无限接 近“道”.但“道”是抽象的、看不见的,要通过一定的“形” 或“器”来体现,即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

在齐白石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气呵成的题款,题款与画之主体相呼应,如其虾趣题款中的每一个字,就如同一个个虾在画中跳跃,千姿百态,非常灵动.无论是从题款,还是 从虾中都能看出白石老人灵活的书法用笔,高妙的书力, 他把书法中的所谓气势,所谓结构,都表现在了绘画作品中,以 书法通于画法.线条是绘画和书法的造型语言,中国画要以线 条来表达对象,自古以来画家都是把书法用笔运用到绘画当中.当书法有一定的提高之后,线条的质量也提高了,从而绘画也会受其影响而有所变化.齐白石掌握了柔软的毛笔在具有渗透性的宣纸上,用书法的笔力来绘画线条,所以画出来的作品生动活泼,具有极其浓厚的书法特色.齐白石运用线条的技法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必发生“质”的飞跃,而无限接近于“道”.

“道”与“器”是相互作用的.《易·系辞》中说“形而上 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虽然《周易》成书时我国生产力 尚不发达,但其总结的“器”和“道”的这种平衡关系,却囊 括了世间所有事物的关系,它既是理想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是 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道家竭力提倡“道”为最高的思想 准则,并从“器”中提炼出“道”的成分,说明“器”不是完美的终极目标,“器进乎道”,才是最高的境界.《庄子·天地》中有一个著名的公式:“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道”与“器”虽处于不同的层次,却相互融合,相互作用.

三、创作思想

齐白石于 1920 年开始“衰年变法”,将淳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注重个人抒情的文人画相结合,并且将时代精神融入到传 统技法当中,拓展了文人画的表现手法,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 提高到更高的层次.齐白石的艺术创作,是从技法层面进而升 华至“道”的层面.如白石老人画的虾,能够如此出神入化,是 经过十几年的功夫才得其精神,他所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他晚年的花鸟作品都充满着生命的情感,描绘的每个对象都有 着自然的情趣.能创作出如此神奇的作品,当然也是白石老人 不断探索、创新的结果.他运用中国画笔墨特性以及独有的线 条魅力,来描绘花鸟世界的生动多姿,传达自己对世间万物的 感悟.齐白石的这种创作精神,即可称为“道”的体现.在《庄子·养生主》中所记载的“庖丁解牛”寓言中有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当对某个事物有了全部的掌握,熟记于心, 操作起来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齐白石对虾本身的特 点已熟透于心,再加上高超的画艺,所以在画虾时已达到炉火 纯青的地步.尽管如此,但其前提还是要以“形”或“器”为 基础,.

总而言之,“道”与“器”作为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术语,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道”与“器”却是相依相存,两者 缺一不可.同时“技进于道”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理论并不矛盾,“道”存在于自然万物和社会生活中,不管是“形”还是“器”或技法,其最终的归宿都是为了体现 或达到“道”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孔颖达.周易正义 上[M].北京:中国书店,1987.

[2]李青.形而上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李祥林.齐白石画语录图释[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1999.

作者简介:黄训飞,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晨晨,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李光远

绘画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绘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绘画方面论文范文。

1、绘画论文

2、幼儿绘画论文

3、幼儿园绘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