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硕士论文范文 跟人文关怀视阈下残疾大学生政治观培育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大学生政治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人文关怀视阈下残疾大学生政治观培育

佘超1, 王晓云1*,蔡心心2

(1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2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

残疾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政治观培育中的特殊群体,对其采取柔性化的人文关怀,并与知、情、意、行有机契合,是“以学生为本”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体现.人文关怀影响着残疾大学生政治情感的稳定性、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但对其政治观的培育在高校关怀认知理念、校园关怀情感氛围、辅导员主体关怀意志、教师关怀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困境.为此,亟需从人文关怀的视角,来探索残疾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新内容、新途径,并着力树立人文关怀理念、营造人文关怀氛围、明确人文关怀主体、优化人文关怀方式.

关键词:人文关怀;残疾大学生;政治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 6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390X(2017)01-0083-05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Care

SHE Chao1,WANG Xiaoyun1,CAI Xinxin2

(1College of Marxi,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2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Abstract: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is a special group in political view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our country, the adopted flexible humanistic concern, as well as cognition, emotion and meaning, organic meeting reflects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Humanistic care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the political emotion, the firmness of political position and the enthusia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But cultivating disabled students political views are faced with serious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concept of care cognition, the emotional atmosphere of campus care, the will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instructor, the way of teacher´s caring behior and so on.Therefore, it needs to explore the new concept and new ways of political view cultivation of disabled studen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care, and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humanistic care, create an atmosphere of humanistic care, clear humanistic care subject, optimize humanistic care ways.

Keywords:

humanistic care;handicapped students;political values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一切的核心就是为了保障和改善中国现存的弱势群体的权利问题”[1].这体现了我国对弱势群体的制度关怀,注重其政治权益的保障和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2013年8月中国残联网站发布了《组织部等7部门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意见》,并特别指出:“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到2020年,所有省级党政机关、地市级残工委主要成员单位至少安排有1名残疾人”[2].这是我国首次把促进残疾人就业与残疾人的政治地位相结合,旨在提高残疾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获得感.到目前为止,部分部门和省份根据本意见精神已制定相关的意见实施方案,这是中国残疾人群体有效的、积极的、理性的思想引领力,其中残疾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是其精神溯源和思想源泉.由是观之,残疾大学生的政治观培育显得尤为重要.残疾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由于其特定的生理弱势和缺陷,他们在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易出现异常.积极倡导以人文关怀的柔性化理念,指导残疾大学生政治观培育工作,不仅满足了残疾大学生的政治需求,而且有助于引导其树立远大的志向和人生目标,并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一、人文关怀对残疾大学生政治观的现实影响

残疾大学生面临着社会地位不够平等、政治关系不够融洽、社会制度不够合理等现实问题,其政治观主要体现在政治情感、政治立场和政治参与三个维度.残疾人人文关怀是指尊重残疾人的生理差异、关心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条件、做到平等对待残疾人以及对其理想人格的认可,以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残疾人人文关怀的重点是对残疾人生理差异的尊重和理想人格的认可,残疾人要实现人生理想和保持独立的人格,则稳定的政治情感是动力;坚定的政治立场是保障;积极的政治参与是前提.

(一)增进残疾大学生政治情感的稳定性

稳定的政治态度的形成,不仅需要政治态度认知和政治态度意向这两个因素,同时还需要政治态度情感因素的融入[3].情感的稳定是人文关怀最直接的效用,高校应重视残疾大学生政治态度情感因素的引发.残疾大学生政治情感的产生建立在其对政治需求的高度满足和内心的主观幸福感,这需要在平日的校园生活中给予残疾大学生真诚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性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因此,对待残疾大学生要抱有一颗平常心,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残疾大学生.并做到充分理解和尊重他们,帮助其获得主观幸福感,以激发残疾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增进残疾大学生政治情感的稳定性.

(二)促进残疾大学生政治立场的坚定性

政治立场是我们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时所坚持的政治立足点.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三五”规划的起点,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时期,青年学生应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人文关怀影响着残疾大学生的政治心态和社会心态,进而决定着残疾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残疾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深受高校人文关怀的影响.残疾大学生是一类有知识的特殊群体,如受到同学、老师、学校、社会的不公平待遇或歧视,其心理和人格会有发生扭曲的可能性,相应的政治观也会发生转变.残疾大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源自于其对国家、社会和身边每个人的信任.因此,人文关怀促进残疾大学生政治立场的坚定性.

(三)推进残疾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大学教育与学生政治参与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大学教育是影响个体政治参与表现最强有力的因素[5].残疾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主要是通过参与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生活、行使和享有普通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产生影响.残疾大学生是我国一类特殊的高级知识分子,和正常公民一样享有政治参与的权利.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残疾大学生参与国家政治权利的途径和机会并不多,在此方面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残疾大学生足够的关爱和关怀,为此类特殊群体提供参与政治的机会、渠道和平台.同时,也应做好残疾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培育工作,持续完善人文关怀政策和教育机制,有效增强残疾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信心,积极推进残疾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二、残疾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现实困境

1988年3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这是中国真正重视残疾人政治权益和事业的开始,因为这个组织主要代表中国残疾人的共同利益.2012—2015年期间,全国在校残疾大学生人数总和近370万人(表1).在全国高校的政治观培育工作中,这37万残疾大学生是一类不可或缺的群体.残疾大学生易出现自卑、敏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校残疾大学生的残疾种类较多,且在校发展基础薄弱,其人权观念、观念、公民观念等偏于消极.残疾大学生政治观的培育在认知理念、情感氛围、意志主体、行为方式等方面面临如下现实困境.

(一)高校关怀认知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关怀认知是个体对系列关爱活动及事件的认识和认同,是社会和高校“关爱工程”活动的运行支点.高校对残疾学生政治观的培育理念是关爱认知理念的最直接阐释.但是,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因残疾大学生所占比例很低,而不能享受“特殊高等教育”和“特殊培育计划”,这无形中增加了残疾学生的学业负担、心理负担、就业负担[6].高校是提升青年学生政治素养的主阵地,在政治观培育中存在一个误区,即把受教育的主体统归类于在校全体学生,残疾大学生也包含其中,受教育群体体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教育的重心是对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对残疾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重视不够,忽视了对残疾大学生的教育关怀,教育的内容呈现出“重教轻情”的特点.当前,高校学生深受网络负面信息和西方政治思潮的冲击,面对“西方价值”的侵扰,残疾大学生的政治情感稳定性欠缺,高校对此未制定有效的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维护和防范机制.所以,高校受教育主体和教育内容的特点,反映出残疾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缺乏关怀认知理念.

(二)校园关怀情感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怀情感即个体在生活中对关爱行为、关爱活动、关爱对象等产生的内心感受和偏爱倾向.高校青年学生关爱残疾人的关怀情感氛围,主要体现在其对待残疾人的平等行为层面.长期以来,由于各种社会偏见与陈腐观念的存在,残疾人平等的公民地位及权利很难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7].《残疾人权利公约》明确指出:残疾人本身不存在问题,问题在于社会,社会必须根除自身存在的社会和环境因素,以保障残疾人平等享有各项权利.然而,对待残疾人不平等的观念早已根植于多数人的内心.尽管国家、社会和高校已通过制度、扶助和教育等方式对公众进行价值观引导,但校园的宣传教育仍未能根除人们的思想根源.在政治生活中,对待残疾大学生不公平的思想观念仍未彻底转变,这是其政治价值观培育工作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在平等友爱的校园氛围中,残疾大学生被视为“正常公民”平等对待,必将有益于提高残疾大学生参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与转型的积极性.

(三)辅导员主体关怀意志不够明确

关怀意志是个体在其关爱动机的支配下,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且具有导向作用的关怀心理习惯.高校辅导员是体现高校关怀意志的主体,其师德素养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在政治观的培育过程中,辅导员的政治素养更是如此.残疾大学生不同于正常的学生,政治观的培育需要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然而在实际中,高校辅导员工作出现了缺位现象:首先,部分辅导员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不足.高校辅导员因宿舍管理、班级管理、安全稳定等繁重的管理事务,导致其自主学习时间不足,对国家新出台的关怀方针政策的关注度不够.其次,部分高校辅导员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不足,导致其不能运用科学的心理学方法去了解和引导残疾大学生.最后,部分辅导员对残疾大学生的关注度有待提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面对复杂、多元的学生群体,部分辅导员的政治观培育工作懈怠,怀着“只要学生不出事,其他都无所谓”的工作心态,而未能关注到残疾学生的特例特殊情况.

(四)教师关怀行为方式较为保守单一

关怀行为是个体具体的关怀方式,主要表现为扶残助残、孝老爱亲、关爱儿童、帮扶妇女等文明风尚.教师的关怀行为主要体现在教学工作之中,即其在授课方式、内容中表现出的对残疾大学生的关爱.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当前,我国部分高校政治观培育的方法、内容、载体等已取得较大转变.但仍有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主义严重,评价体系不健全,实践教学实效性较差[8].部分教师仍普遍采用“灌输”理论,使得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活动脱节,降低政治价值观培育的时代需求与现实意义,也降低高校课堂教学高雅艺术的美感和灵性之魂.残疾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接受“填鸭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较少关注残疾学生的政治观倾向.这种政治观培育的内容、方法缺乏吸引力,影响到残疾学生人文关怀的效果及其政治立场.

三、人文关怀视阈下残疾大学生政治观的培育策略

对残疾大学生的关心、爱护与支持,主要体现在对残疾大学生的关怀认知、关怀情感、关怀意志、关怀行为四个层面.他们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困惑和顾虑,是高校、学生、辅导员和教师对其进行关怀时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重心.对残疾大学生的教育关怀是一项育人、育心、育德的特殊教育,因为它所面对的是个性鲜明且有自己发展特征的学生,要充分把握残疾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9],并实现与知、情、意、行的融合.

(一) 提高高校的重视程度,树立人文关怀理念

通过172份有效样本的调查显示:视力残疾大学生总体上的在校生活品质不佳,对课业学习最不满意[10],这与高校的关怀意识有直接的联系.所以,高校应提高对残疾大学生的重视程度,制定特殊的政治观培育方针,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在深刻认识和理解残疾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意义、价值的前提下,切实按照国家的政治、教育、关怀方针,将残疾大学生政治观的培育工作视为一项长期任务.在实际的政治观培育工作中,不能仅停留于“口号”表层,从高校领导到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转变思想观念和创新培育模式,把政治观培育工作真正做好并突出时效性,增强残疾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感.高校应将政治观的培育规律与残疾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相结合,制定残疾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人性化”方针.把对残疾大学生政治观的引导和培育生活化,开展对残疾大学生的“关爱工程”行动,实现“全过程育人”目标,并以此作为高校树立人文关怀理念的行为载体.

(二)培养学生的友爱思想,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关爱残疾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友爱思想,归根到底是“仁爱”理念的指引性实践,以营造高校残疾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人文关怀氛围.对于残疾大学生来说,他们内心更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尊重,高校在政治观培育中需要倡导平等、博爱、公平的校园风尚.可依托高校“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建立高校、校园微媒体、宣传部门、辅导员、新闻媒体五位联动宣传机制,向大学生灌输人文关怀理念,提高大学生的扶残助残意识.残疾大学生的政治观培育需要以友爱思想为指导,加强对校园助残帮扶氛围的营造,加深对残疾大学生的了解,以真爱对待师生、同学之间的交往.在这种平等的“自然状态”中,残疾大学生的政治观培育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有利于构建和谐友爱的美丽校园.在高校中崇尚人文关怀理念,营造平等的政治观培育氛围,引导残疾大学生在仁爱的教育过程中,消除命运不公的思想,做到内心的平和,以积极的心态走出人生困境,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三)提升辅导员的胜任能力,明确人文关怀主体

对残疾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培育的载体,应根据残疾大学生特殊的心理和生理情况有针对性的运用,使得对其培育的效果达到最佳.辅导员是高校政治观培育的重要主体,其责任感和荣誉感是教师行为示范的前提.只有充满爱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给予人文关怀式的爱心照顾,才有资格做残疾大学生的人生之路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要坚持将现代教育理念与当代学生人格形成规律相融合,加强对残疾大学生政治观的柔性化教育.首先,要提升辅导员的道德品质.不仅要推动辅导员自身的内省和慎独,还应将人文素养纳入辅导员道德评价体系中;其次,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运用前沿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沟通方式,帮助残疾大学生塑造积极的政治心态;最后,辅导员要提高对残疾大学生的重视程度,贯彻人文关怀与成长关怀理念.通过心理疏导、情感支持、健康教育等关爱的方式,提高残疾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11], 增强残疾学生的“抗压抗挫”能力.

(四)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优化人文关怀方式

党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2].因此,需要不断增强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优化其对残疾学生政治观培育的人文关怀方式.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树立榜样典型.这种激励作用在残疾大学生的培育中效果会更加明显,尤其是优秀残疾大学生的激励作用.教师在校园中选取学生心目中自强的榜样典型,作为高校政治观教育的教材,让残疾大学生在校园中找到自信的力量.其次,注重运用心理疏导法.曾指出:“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13].”当残疾大学生遇到升学和就业歧视问题时,教师应以柔性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残疾大学生走出思想误区,“以情感人”的方式推进政治观培育.最后,深入推进残疾大学生政治观培育进网络,提升高校政治观培育的吸引力.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网络思想政治素质和网络育人能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14].教师应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适时了解其政治观的变动,及时引导有效解决.并将政治观培育融入进大学生的“微文化”生活中,提高残疾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残疾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发挥人文关怀的教育功能,做到与知、情、意、行有机契合.但不是教育者在表面和形式上的“特殊照顾”,而是实现校园“心灵关怀”工程和高校价值观培育体系的有机配合,促进人文关怀与政治观培育的相互作用.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以及人文素养,是提高残疾大学生政治观培育效果的首要因素.只有充分发挥高校人文关怀的以德育人、以爱育人、以仁育人等价值,才能构建一个成长关怀与人文关怀相统一,现代教育理念与当代学生人格形成规律相融合的残疾大学生政治观的培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3. DOI: 10.3969/j.issn.1004-0692.2012.11.003.

[2]杨乐.注重权益 描绘蓝图[J].中国残疾人,2014(1):18.

[3]赵月霞,张会蔚.大学生政治态度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引发[J].思想教育研究,2012(7):78.

[4]刘大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6):社会和谐与人文关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吕催芳.大学教育如何影响政治参与?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10):70. DOI: 10.3969/j.issn.1001-4519.2014.05.009.

[6]王淑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残疾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8):59.

[7]刘文雅.生命关怀视阈下残疾人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探究[J].教育探索,2013(2):155. DOI:10.3969/j.issn.1002-0845.2013.02.061.

[8]陈星宇,张春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9(4):94.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4.018.

[9]管淑波,王子鸣.残疾大学生人文关怀探讨[J].教育探索,2014(7):114.

[10]戚克敏,谌小猛.视力残疾大学生学校生活品质的现状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16(1):75.

[11]张洪杰.高校残疾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策略的立体构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250-251.

[12]伍处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1.

[13].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2).

[14]徐强.提升高校网络文化软实力:基于全国100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4):148.

大学生政治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大学生政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大学生政治方面论文范文。

1、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2、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3、大学生投稿

4、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5、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6、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