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社会化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路经以浙江省部分高校为调查对象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政治社会化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路经以浙江省部分高校为调查对象

摘 要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感不强、政治社会化结果偏离等问题.对新媒体传播的政治信息检测力度不够,对主流政治信息推送不到位和大学生自身辨析度不够,则是造成上述困境的关键原因,这要求新媒体、学校和学生在内的有关各方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规避新媒体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2-0080-02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涌现,各种思想不断碰撞,青年人对新鲜事物和不同政治思想接受度较强,同时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备受关注.国内外学者对此现象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戴维·伊斯顿(1958)、赫伯特·海曼(1959)、格林斯坦、伊斯顿(1960)、乌帕塔尔市(2001)、米什拉(2003)、张胜男(2015)、叶霖(2015)、葛晨光(2009)、陈英(2009)、唐亚阳(2013)、徐正(2011)、汪曲頔(2010)等学者都对此领域有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加深了人们对“政治社会化”现象的认识,为解决大学生政治化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对策,但是鲜有结合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象进行分析.本文通过问卷、访谈,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强调媒体、学校和学生在内的有关各方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1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1.1 获取政治信息,表达政治观点

“媒体社会化、社会媒体化”时代,大学生通过人人网、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获取政治信息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对国内外政治信息的关注度也大大提升.在新媒体环境下,政治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不再单纯的依靠政府和传统媒体,政治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双向去中心化”的趋势.

1.2 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以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为发布信息的主要载体时代,大量政治信息垄断在政府手中,广大民众话语权没有得到释放.大学生了解政治信息碎片化,了解渠道单一化,同时大学生缺少自由、广泛表达政治观点的渠道.长期以往,大学生对政治事务持冷漠态度,难以产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失去对主流政治信息的垄断,大学生以更开阔的视野看待国内外政治事件,知情权和话语权得到了进一步保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和谐.

1.3 引导政治舆论

新媒体是政治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对政治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急需正确的舆论引导.政治舆论对国家主导政治文化和政治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权威对政治舆论引导其中一个方式就是树立政治学习模仿的榜样.新媒体传播中对于相关榜样的描述对大学生思想、情操和行为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鼓励其他大学生效法模仿.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的调查和分析

这部分调查主要通过对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发放1 000 份调查问卷,回收率达到99.7%,其中有效问卷有982 份,有效回收率98.2%.

2.1 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100% 的大学生都是网民.被调查者中男生人数为673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8.5%,女生人数为309 人,所占比例为31.5%.其中专业具体为,理工类占比71.4%,人文类占比28.6%.这说明对新媒体等工具的认知和使用因男女性别存在差异;其二,学科差异对上网数量产生影响,理工科的学生上网率高于其他院校.

2.2 新媒体工具成为大学生政治信息的重要来源,且获得较高评价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对所掌握政治信息的主要来源的回答中,27.3% 的大学生选择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远高于与周围群体讨论的15.1%,16.7% 来源于广播电视台,教材与教师的讲授的比例为21.3%,报刊杂志约占比19.6%.这些说明,新兴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介,成为大学生接触政治信息,并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

2.3 大学生对网上政治信息关注度较高

大学生在网上主要浏览的信息呈现多样化特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经常登陆的网站中涉及政治类的网站有:政府网站比例为 4%、时事新闻网站比例为19%,总和达到23%,仅次于教育科研网站,这体现出大学生对政治类网站有较多的关注.

2.4 网上政治信息多样,良莠不齐

调查结果显示,在网上接触的主要政治信息中,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最为关注,占比达到25.8%,国际政治时事对大学生也有较大的吸引力,约有23.4% 的学生对此进行关注,对国家、政党等政治常识和理论的关注列居第三,占比约为18.5%.最值得关注的是网络充斥着较多攻击我国人权和社会制度的言论,大学生对此的关注达到8.1% 的占比.从这些数据中看出,大学生接触互联网政治信息的范围异常广泛,但是内容良莠不齐.

2.5 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但也会受不良政治信息影响

在对“网上的政治信息对您个人的政治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程度”问题的调查中,92.7% 的大学生认为有较大影响,并且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3.2%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不大,4.1% 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影响或者不清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信念比较坚定,但是需要进一步加强.

2.6 大学生有较强的网络政治参与意愿和行为,但存在一定失范现象

通过对参与网络政治行为情况的调查,得出:在匿名的情况下,51.9% 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在网上发表自己对政治信息的看法和意见,33.1% 的大学生表示一般比较愿意,9.4% 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或者很不愿意,仅5.6% 的大学生表示不确定是否愿意在网上参与政治行为.

综上,我们发现,新媒体工具给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带来较多便利,但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明显失范现象.

3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一是泛滥的政治信息传播造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结果背离.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存在很大差异,新媒体打破传统媒体单一路线传播政治信息的方式,新媒体传播具有匿名性、超时空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因此网上政治信息传播泛滥、良莠不齐.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并存、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共生、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冲突融合.大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获取政治信息,加上自身价值批判能力不强,这最终使得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背离正确方向.

二是各种政治信息充斥网络,大学生主流政治文化认同感不强.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辨别能力差,西方文化和国内相关文化存在差异,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政治信念及行为取向受到冲击,大学生国家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不强,民族意识、国家观念弱化,对外来文化大肆追捧.

三是网络虚拟,大学生难以适应现实中的政治环境.新媒体给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便利性.但是,在网络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必和经验必须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形成政治技能.大学生过多地依靠网络参与政治,忽视了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环境,大学生在现实政治环境中显得不适应,真正的政治技能难以形成.

4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路径

4.1 加强新媒体监管,创造良好的网上政治环境

网上政治环境混乱,政治信息传播泛滥,良莠不齐.新媒体自身缺陷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网络监管力度不足也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需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严厉打击肆意传播有损国家政治意识的网站及相关人员,净化网络政治环境,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4.2 监控网上政治类信息,保障信息真实性

实现对互联网的有效监管,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严密监控网上政治类信息动向.同时,通过技术屏蔽不实政治信息,防止不良政治文化的泛滥.配备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政治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监控.

4.3 加强我国主导政治信息和文化的网上传播优势与吸引力

主导政治信息是统治阶级思想的集中反映,是社会成员的精神支撑,加强我国主导政治信息和文化的网上传播优势及吸引力尤为重要.学校各领导需重视政治信息的推送和教育,加强红站建设.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号与大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交流,掌握其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和判断问题,积极开展大学生网上政治信息获取和政治参与的引导,提高政治社会化的质量.

作者简介:陈彩云,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政治社会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政治社会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2、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论文

3、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4、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5、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6、政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