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梁漱溟的往来书信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读梁漱溟的往来书信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读梁漱溟的往来书信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读梁漱溟的往来书信

《梁漱溟往来书信集》辑录了梁漱溟先生往来书信七百余封,时间跨度从1916年到1988年,从中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胡适、冯友兰、熊十力、马一浮、黄炎培、胡兰成……这些书信记录着20世纪中国那一段的文人气质

“精神有所归,生活有重心,一根脊梁竖立起来,两脚踏在地上.”1948年,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信中,如此写道.

短短几句话,体现了梁家良好的教育理念,亦是梁漱溟作为“一代大儒”做人处事的方式.

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独具风骨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在他近百年的人生中,与众多学者、师长、名流、友人通过信件进行交往.

在《梁漱溟往来书信集》辑录的梁漱溟先生七十余年、往来的七百余封书信中,可以看到许多大家的名字:胡适、冯友兰、熊十力、马一浮、黄炎培、胡兰成……这些书信不仅是梁漱溟个人不同时期思想的记录,也是20 世纪一段历史的浓缩.

“一根脊骨树立,两脚踏在地上”

梁漱溟的一生,或许正如他给两儿的家信中所说——“精神有所归,生活有重心,一根脊梁树立起来,两脚踏在地上”.

1949年1月,在致、周恩来的一封信中,梁漱溟写道:“润之先生恩来先生同鉴:时局发展至此,公等责任至重,望事事妥慎处理,勿掉以轻心,是则远方朋友如漱溟者之所叩祷.”梁漱溟陈明在此后数年内,对国事抱着“只发言不行动,只是个人不在组织”的原则,决心闭户著书.

1971 年, 在致冯友兰先生的信中,梁先生回想起五十余年前同在北大哲学系的岁月,感慨昔年旧友多已故去,唯彼此二人还同在北京, 同时感叹时势.1971年10 月联合国大会第26 届会议通过提案, 决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梁漱溟为“形势大大舒展开朗”而开心,叹:“(形势)竟在吾人亲历目睹中完成其转变,我们相去咫尺的两人岂可不一谈耶.”祸福、荣辱、得失,种种境况下,梁先生始终能够安然淡定,不失常度,如他所说:“自己的前生是一个和尚.”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梁漱溟不愿附和批孔,遭到了长达四个月的大批判,形势随即转变为“批林批孔”又批梁.当遭到批判时,梁漱溟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梁先生在日记中从容写下:“早起准备赴会,会上发言完畅,有自然应有之事.回家午饭.”在1975 年给周植曾的信中,梁漱溟写道:“……我以拒不批孔,政治上受到孤立.但我的态度是独立思考和表里如一,无所畏惧,一其自然发展.”

“得失利害之念愈少愈好”

梁漱溟先生一生坚持“独立思考,表里如一”,坦诚直率,与胡适、熊十力、马一浮、冯友兰等学者交游往还,信中直指其失.

比如,他在致胡适的信中说“尊文间或语近刻薄,颇失雅度”,而胡适先生的回信亦甚有趣,先是说自己最讨厌板起面孔说规矩话,总喜欢在庄重的题目上说上一句滑稽话,确实有时会致轻薄乃至刻薄,又笔锋一转,说其实此事也在于自己与梁先生性情不同,“适颇近于玩世,而先生则屡自言凡事‘认真’”,又劝梁先生,凡事太认真也并非“汪汪雅度”.

梁漱溟不以为忤,虚心接受.

令人颇感意外的一位通信者,是化名张玉川(张嘉仪)的胡兰成.胡兰成写致梁先生的书信现存九封,论中西文明,论社会历史,洋洋洒洒近两万言.

1950 年,他经香港逃往日本,在香港和日本期间都曾给梁漱溟写信,而梁漱溟始终不知此人的真实身份,对他的生平行事更是一无所知.

胡兰成给梁漱溟写信后,梁漱溟曾写有按语:“张君头脑思路远于科学,而近于巴甫洛夫学派所谓艺术型.联想超妙,可备参考.于人有启发而难资信据.此我之评价,阅读其文字者自考量之.”

梁漱溟通过书信与师友交流人生的思考,为国家、社会、教育建言献策,点拨后学弟子,亦关心子孙教育问题.

梁漱溟给两个孩子写信,口吻亲切,如朋友一般,表示对二人兴趣志向绝不干涉,“我的原则是——一个人要认清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兴趣.你们兄弟二人要明白我这个意思,喜欢干什么事,我都不拦阻你们的”.在得知孙儿情绪懊丧,他耐心宽慰,“此大可不必,得失利害之念愈少愈好”.

看重师友书信,并一一收存

梁漱溟的儿子梁培宽曾回忆,“从不见先父向名人搜求字画——机会很多,且不难”,但是,家中从不见有名人字画的存收或悬挂,“先父对师友昔日来信则甚为看重”.

对师友昔日来函之看重,实出于对师友情谊之难忘.

梁漱溟在北大任教的前几年时间里,有几位北大学生与梁漱溟交往密切,成了很好的朋友.其中三人与梁漱溟合影后,梁漱溟写下这样几句话:“这是我同三个顶好的朋友叶麟、朱谦之、黄庆的照相,他们都是北大的学生,却四个人年纪皆在二十几岁,差不许多.我们相与并无所谓先生和学生,只是朋友,而且是小孩子般的朋友.四人性格思想见解并不相同,几乎一个人是一个样子,所以议论每多不合,但总觉得彼此相与是第一乐事.”

他们交往,是为了谈学,谈儒学、谈佛学,他们正是因关心人生问题而谈学的.这种共同的志趣使他们结交,结下忘年之交的情谊,且成为终生的朋友.

梁漱溟说“我看他们都是在师友之间的”——既是师长,又是朋友.

1976 年12 月30 日,梁漱溟在写给陈政的心中写道:“顷从旧纸堆中检得吾弟昔年答我一信札.兹寄奉一阅,仍乞寄还为幸.”

1976 年8 月10 日, 梁漱溟在致叶麟的信中写道:“近从故纸堆中忽拣得兄往昔从法国寄我两封长信,特邮奉一阅.回首往事不觉五十余年,曷胜今昔之感,所恨久别远隔,不得与兄为一长谈深谈,彼此俱是八十多的暮年,不知更有此机缘否.”

梁漱溟常向学生指出,为求自己心志清明,除了自觉反省,“唯一的方法就是亲师取友”.他自己也照此四字去身体力行,聚合了若干青年朋友,形成了一个相勉于人生向上的朋友团体,相互策励终生.

读梁漱溟的往来书信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读梁漱溟的往来书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读梁漱溟的往来书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适合高中生读的杂志

2、适合初中生读的杂志

3、读和写期刊

4、杂志英语怎么读

5、读和写杂志

6、读写算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