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跟食物中的动物和植物激素有关论文范文集

本论文为您写植物激素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食物中的动物和植物激素

文/张田勘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划分,人们每日进餐所摄取的营养物中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和其他成分(包括膳食纤维、水和植物化学物).

植物化学物包括很多种类,其中有植物激素,与其相对应的是动物食品化学物中的动物激素.不过,人们习惯上所称的植物激素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激素,只是与动物激素相对应的一种通俗和习惯说法.

什么是动物激素、植物激素

动物激素主要是由动物分泌细胞或内分泌腺分泌的一类信息传递物质,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核糖核酸(RNA)和固醇类物质.

动物激素按化学结构大体分为四类.一是固醇和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醛固酮等)、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等);二是氨基酸衍生物,如甲状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三是肽类与蛋白质,如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胃肠激素、胰岛素、降钙素等;四是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

植物激素又称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几类微量简单的小分子活性有机物质,也被称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已知的植物激素主要有六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近来普遍认可的油菜素甾醇.除了植物中的天然激素外,一些植物激素也可以人工合成.

此外,现在人们所说的植物激素还包括植物化学物中另外一些物质,如大豆异黄酮这类物质,由于它与人体中的某种激素结构相似,因而具有类似的激素功能,所以也被称为植物激素,但严格意义上讲,由于它们对植物本身生长不具有调节作用,不能算作植物激素,但习惯上已经这样称呼,因此谈到植物激素应区分为两种,一是对植物自身有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一是对人体或动物有生理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

食物中的动物激素

食物中的动物激素主要来源于动物食品,如各种动物的肉类和脂肪中含有的激素.其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是牛奶和牛肉中的生长激素.动物如同人一样,在其生长和生存的时间内会分泌种种激素,如生长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如果仅仅是食用动物自身分泌的包含在肉类和脂肪中的种种激素, 对人的危害是微乎其微的,否则,人类就不可能通过吃动物食品而进化和维持自身的功能.

让人们担心的是,在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的引领下,现代养殖业成为一种集约化的工业作坊,人类用尽了各种方式刺激所饲养的动物生长,以求它们多出肉、多下蛋和多产奶.于是,人们怀疑这种催生的动物食品中的种种激素可能对人类有害.对于这种怀疑,可以通过了解对养殖的肉牛和奶牛使用生长激素的过程来解释.

生长激素是动物大脑中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用于促进动物的生长.牛也会产生生长激素,即牛生长激素(b G H),牛自身的这种激素对人的健康并不产生影响.但是, 在上世纪80年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组牛生长激素( r b G H,也称牛奶激素).为了让奶牛多产奶和肉牛多长肉,养殖者对奶牛和肉牛注射r bGH,就会增加产奶量和产肉量.以产奶而言,对牛使用牛奶激素之后,产奶量可以增加百分之十几.显然,人们担心对奶牛使用了r bGH之后是否会对人的健康有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 D A)要求相关部门进行大剂量的短期动物试验.在连续28天的试验中,老鼠被喂的r bGH剂量高达奶牛注射的rbGH剂量的100倍,但是没有发现老鼠各项生理指标有异常.据此,F D A认为,食物中的r bGH不会被吸收,因而不必进行长期的安全性试验就可以得出安全的结论.

原因在于,无论是牛身上天然的b G H 还是注射进重组的r b G H,这些激素的本质都是蛋白质.蛋白质被吃之后,都会被消化成氨基酸碎片才能被吸收, 因而不会产生副作用.但是现在不能排除蛋白质整体或者大片段被人体吸收的可能,如此就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其他影响,因而需要进行长期的检测来确定其是否对人有害.

尽管对牛使用rbGH不会让牛奶和牛肉中的r b G H含量增加,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r b G H的使用会增加牛奶中另一种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 I G F-1)的含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也被称作促生长因子,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与胰岛素类似的多肽蛋白质.I G F-1在婴儿的生长和在成人体内持续进行合成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 G F-1似乎与前列腺癌等癌症有一定关系.如果是这样,饮用含r b G H的牛奶就有潜在健康风险.

对此,F D A也作了回应.根据研究,r bGH固然可以导致IGF-1增加,但幅度很小,小于牛奶中IGF-1的正常波动.对一头奶牛使用r bGH之后,所产的奶中I G F-1的含量会有微弱上升,但是上升之后的含量可能还是会低于许多不使用r bGH的牛奶.此外,人体内本身含有IGF-1,不管所喝的牛奶是否使用过r b GH,所获得的I G F-1跟人体内本身含有的IGF-1相比都微不足道.

此外,经过加热、消化、吸收之后,IGF-1在人体内也不再具有生物学活性.所以,F D A认为IGF-1与癌症的关系只是一种多因素的相关性,迄今并没有证据说明I G F-1是致癌的原因.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也与FDA的观点一致,认为牛奶中的IGF-1对人的健康不构成隐患.因此,美国并没有禁止养牛业使用rbGH.

不过,美国禁止的是对牛使用其他激素,如己烯雌酚,要求在牛屠宰前10天停止喂含己烯雌酚的饲料.世界卫生组织也早就从1981年开始禁止对养殖的动物使用己烯雌酚和己烷雌酚.这些激素加入动物饲料可促进动物生长.后来,陆陆续续有研究发现,残留于肉食品中的激素一旦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会明显影响肌体的激素平衡,有的甚至致癌、致畸;有的引起肌体水、电解质、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紊乱,还可能引起儿童性早熟等.

如果严格按照动物饲料添加剂法规和畜牧业养殖法的规定,动物食品中包含的激素是难以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的.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公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4年2月1日实施)共有二百二十多种饲料添加剂产品,只要养殖者能严格执行,我国的肉类食品是安全的.

食物中的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分两类,一是对植物有作用的激素,如刺激作物生长,二是植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与人体中的激素结构相似,有类似人的激素的功能,如异黄酮.从饮食营养角度指称的植物激素其实是植物化学物的一部分.

植物化学物包括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如异硫氰酸盐)、类黄酮、异黄酮、植物多糖等.植物化学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抗氧化作用、调节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抗感染、降低胆固醇、延缓衰老等.它们的总体功能是,维护人体健康,预防许多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病和各种各样的癌症等.

人们比较熟悉的植物激素是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生物活性.由于是从植物中提取,与雌激素有相似结构,因此大豆异黄酮又称植物雌激素.然而,大豆异黄酮广泛存在于豆类、谷类、水果、蔬菜等三百多种植物中,日常饮食中除大豆及其制品外,小麦、黑米、扁豆、洋葱、苹果、石榴、银杏、葵花子和橙汁等食物中含量也相对较高.

异黄酮能发挥人体雌激素的功能或作用是因为大豆异黄酮既能代替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雌激素样作用,又能干扰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表现为抗雌激素样作用.大豆异黄酮显示雌激素活性或抗雌激素活性主要取决于人体本身的激素代谢状态.对高雌激素水平者,如年轻动物和雌激素化的动物及年轻女性,可显示抗雌激素活性;对雌激素水平较低者,如幼小动物、去卵巢动物、绝经女性,则显示雌激素活性.

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对老年女性和许多与雌激素水平较低而诱发的疾病,如血脂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等,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此外,由于大豆异黄酮物质结构和雌性激素相似,能结合到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激活其抗癌症机制,能减少女性患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危险.另外,大豆异黄酮还可以使癌细胞转化为具有正常功能的细胞, 并抑制不良肿块结构,因而能防止肿瘤增生和癌细胞扩散.

另外,从饮食营养的角度看, 类黄酮也是一种植物激素, 主要存在于柑橘类、苹果、梨、红葡萄、樱桃、黑莓、桃、杏等水果和胡萝卜、芹菜、西红柿、波菜、洋葱、西兰花、莴苣、黄瓜等蔬菜中,而谷物、豆类、红薯、茶叶、葡萄酒、咖啡豆和可可豆中也含量丰富.大量研究表明, 类黄酮类化合物有抗氧化、抗过敏、消炎等作用,有利于防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当然,真正意义上的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几类微量化学物质,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这些植物激素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有些生产者会对蔬菜瓜果等使用外源性植物激素,以促进果实的生长和成熟.

例如,对未成熟的水果,种植者和经销商会使用乙烯来催熟.植物自己产生的乙烯当然对人体无害,那么在水果中人为添加的乙烯是否对人有害呢?这个问题已经有明确的答案,一般是无害的.因为,只需少量添加乙烯就能对水果,如香蕉、芒果、猕猴桃等起到催熟作用,多余的乙烯会释放到大气中,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被催熟的水果跟自然成熟的水果一样,对身体无害.

责任编辑/邹佳璇

植物激素论文范文结:

适合植物激素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植物激素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