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与基于综合思维素养培育的初中地理课堂浅探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这是一篇与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基于综合思维素养培育的初中地理课堂浅探

摘 要:在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是一种基本思想和方法,它是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基础,也是理解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思维工具.文章从创设情境、区域探索、地理实践三个方面提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综合思维培养

作者简介:顾燕萍,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学教师.(江苏 常熟 215500)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1-0041-02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主要是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地理核心素养应运而生,它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其中综合思维是一种基本思想和方法.它是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基础,也是理解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思维工具.

一、综合思维内涵及表现

1. 综合思维的内涵.综合思维指人们在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全面、系统、动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2. 综合思维的表现

(1)要素综合.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由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构成.自然要素包括水文、气候、生物、地貌、土壤等,人文要素包括人口、交通、城市、农业、工业等.在探究区域发展时,我们需要考虑自然和人文要素,用综合思维来分析人地关系,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2)时空综合.地理事物(包括自然要素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匀的特性,使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它随时间的发展而不断演化.时空综合就是培养学生用动态、变化的眼光来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

综合思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隐性素养.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呢?

二、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途径

1. 创设问题情境,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创造条件.布鲁纳认为,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的富有吸引和挑战的一种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合适的问题情境会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强烈内心需要,教师应抓住机会,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中国的人口”这一节中,笔者就导入了三段热点新闻材料.

材料一: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的总人口已达13.4亿(不包括港澳台).

材料二:iphone8国行版即将上市,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市场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本土的最重要的市场.

材料三:2017年春运40天,全国旅客发送量达到29.78亿人次.每年春运规模大、体量大,不仅带给国人,也带给外界的一个客观感受便是“抢票真难”.

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人口的什么问题?(人口数量多,新增人口多)

(2)结合材料二、三,你怎么评价中国的人口?(利弊)

(3)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4)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热点新闻材料的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存在的人口问题,探索人口问题的解决途径,了解目前国家的人口政策,探讨二胎政策.学生一路顺着设计的题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辩证思考,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 探究典型区域,为培养综合思维素养提供一个载体.区域地理知识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具有独特的地理教育价值,是学生构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基础.区域地理特征是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在该区域中的综合反映,在分析区域地理成因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一节中,探讨分析该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河流、资源等),人文条件(包括劳动力、工农业基础、科技、市场、国家的政策等),然后综合起来,得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特征: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达,第三产业发达,经济发达.

在“西北地区”一节中,干旱自然特征成因的分析,在此特征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以及城镇的分布等都受此影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可因地制宜发展采矿业(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色农业、特色旅游等.

当学生学会通过综合思维分析区域特征后,就可以把两个区域放在一起,比较分析区域的差异,加强区域的联系和追求区域的共同发展,因而对区域地理认知方式形成整体的了解和把握.所以学生在掌握了区域认知方法后,就能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法,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等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理清思路,构建知识网络.

3. 应用地理实践,为培养综合思维素养作一个提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课程具有“生活性”,即“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均要求地理课程必须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选取生活实例,让“问题”来源于生活,再通过问题解答使知识回归生活,既增强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这个意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学完黄河、长江后,了解到一条河流的学习包括它的概况、水文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于是,笔者组织了一次实践探索课:

家乡的河流——望虞河

(1)了解望虞河的源头,流经的区域,注入的海洋,长度,水文特征.

(2)这是一条人工开挖的河流,两岸农民因开挖河流而失去农田,成为“失地农民”,思考为什么要开挖望虞河?

(3)一半的同学每天上学要经过向阳桥,会看一眼望虞河.河流的存在对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如何来进一步提升它的利用价值?

学生纷纷献计献策,热烈讨论,他们对于熟悉的河流有太多的想法.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运用综合思维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积极参与到家乡的规划建设中来.

又如,在学完“交通运输”一节后,笔者以“城乡公交221有了夜班车之后……”为题,组织大家一起讨论.

(1)城乡公交有了夜班车之后你觉得方便吗?若方便,说说乘坐它的好处;(学生卡半价,便宜、安全、快捷、不用爸妈接送,低碳环保)若不方便,说出理由.(不在沿线,线路设计欠缺)你觉得可以怎样改进?(集中居住、公交延伸)

(2)你觉得为什么会延长公交时间呢?(市政府惠明工程、道路的发展、城市交通大发展、经济发达、发展经济、节能减排)

(3)你觉得家乡常熟怎样?你愿意为把常熟建设得更美、更好而出一份力吗?你会怎么做?(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习成为动力)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深深地感受“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过“便与不便”“为什么会延长”的讨论,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将知识迁移到实际领域的能力,同时也以一种实际行动将“减少碳排放”从一句口号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真正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典型区域,应用地理实践,分析与解决“人地关系”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目的,使之树立人地协调观念,促进个体发展,掌握学习的有效途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 顾婵,朱晓莉.课堂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地理教学,2016,(16).

[2] 许国忠.继承 深化 创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5).

[3] 王民,张元元,蔚东英,韩琦.“综合思维”水平划分标准与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3).

[4] 朱克西,周圣烘.基于问题创设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5).

责任编辑 范艳玲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初中地理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初中地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初中地理论文

2、初中历史论文

3、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4、地理教育期刊

5、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6、国家人文地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