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题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整合主题:小学组诗教学探微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这篇主题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整合主题:小学组诗教学探微

[摘 要] 古诗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耐人寻味,是传承祖国文化的命脉.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如何既完成古诗文学习任务,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整合主题不失为有效的方法.在教材新增古诗背景下,探究古诗联系,发现主题;在整合中提高效率,聚焦同质、求同存异;在教学中链接通道,以学定教,在诵读想象中体悟情韵,触类旁通.

[关键词] 古诗文;整合主题;组诗;整合;链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477(2018)05002403

古诗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耐人寻味,是传承祖国文化的命脉[1].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小学共有古诗文一百多篇.这么多的古诗,如何不变为过重的学业负担,而转化为有效的学习?笔者以主题古诗的方式进行了整合与探索.

一、探究古诗联系,发现主题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浅显易懂,要善于探究,发现相互间的联系.有的主题在题目中,有的主题就在诗句中,有的主题在重点词语中.例如《凉州词》《出塞》《塞下曲》,探究其联系,可以归类为“边塞”主题组诗.此外,还有节日、咏物、哲理、送别等主题组诗.这些诗歌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情感和生活方式的.

组诗是指由表现同一主题和采用相关题材的若干首诗所组成的一组诗篇.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是诗与诗之间又有内在的感情联系,格式相同或相近.在诗意的天空下,孩子们更加优雅、从容.

扣住诗歌主题,开展组诗教学,选择整体阅读,从而开阔视野,习得语言,升华主题.发现主题,可以课内古诗为基点,探究联系,向同类主题的作品扩展,深入挖掘主题,组成立体的古诗教学效果.结合苏教版教材和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词,笔者围绕主题进行了分类(见表1).

二、整合古诗主题,求同存异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整顿、协调,彼此衔接,重新组合.目的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组诗教学,是把同一主题下的古诗联系起来,把原来破碎分离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统整为一个“主题”,教学内容的铺展解读、对话感悟都可以围绕主题展开.学生多角度获取信息,并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此外可以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功效.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同一主题的内涵和外延也要不断地螺旋上升,不同的主题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1].组诗阅读,借助注释、初知大意是整合的基础;聚焦同质、求同存异则是整合的关键.以“南宋爱国组诗”教学为例,笔者有选择、有联系地去教学.

1同一首诗内在的联系

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单独读,读出对“祖国河山无比壮美”的赞叹和自豪之情,但与后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看似矛盾,联系时代背景再读,感悟出山河破碎、国将不国的悲怆之情.

2诗与诗之间内容上的联系

还是这首,读到“南望王师又一年”时,教师补充介绍陆游创作时,中原沦陷已经整整65年了,联系陆游临终前所写的《示儿》,再回头读“又一年”,感受更加丰厚,理解得到深化,感情得到升华.

3同一作者和不同诗之间的联系

如同样是陆游的诗,创作时间不同,《关山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但都表达了共同的爱国主题,流露出浓浓的忧国忧民情怀.

4不同作者与不同诗之间的联系

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感悟诗中“遗民泪尽胡尘里”含义时,引入陆游好友范成大写的《州桥》,“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同样也是反映遗民的悲凉心境,表达诗人的关切之情.

5诗与诗之间表现手法上的联系

如《题临安邸》和《夏日绝句》,都没有直接抨击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沉迷享乐,没有直接批判他们的寻欢作乐、乐不思蜀,但含蓄的表达,却有反讽的效果,都透露着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

6诗与诗之间情感上的联系

同样是“悲”,从《示儿》的“悲伤”,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悲凉”,再到《题临安邸》的“悲愤”,直到最后《夏日绝句》《满江红》的“悲壮”,这样的情感基调,与南宋的时代背景有紧密联系.

可见,只要我们抓住古诗的联系,课堂教学让“主题”以一种近似情感引领的方式整合,就可以引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走进古诗,与诗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主题出发,整合学习目标,整合课程资源,整合教学方式,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链接古诗通道,举一反三

古诗文教学,教学内容受时空限制,不能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而把间接的、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接形象的知识,就需要语文教师想办法,让学生愿意读古诗,感受到古诗的魅力.教师可以提供背景资料,可以创设情境,运用语言,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把难理解的枯燥的古诗文变成生动的画面、有声的音乐,从多种感官帮助学生去想象,帮助学生进入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凭借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提供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唤起、补充学生的经验[2].古诗教学中,链接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古诗的方式、方法.

(1)要建立有效链接,语文教师必须在相互关联中打量阅读主体和阅读对象.读一首古诗,学生理解不了、感受不到、欣赏不着的地方,往往就是最要紧的地方,也就是这首古诗的特质所在.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最难理解的是第三句“遗民泪尽胡尘里”,教学的重难点就要确定在这里.这样,就能合理建立学生与古诗的链接点,明确教师的教学内容,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

(2)建立学生与“这一类”体裁的链接.古诗中读起来越感到陌生的词语就越需要关注,尤其要关注意象,融入诗人情意之中.如柳者留也,月明思乡,梅花高洁,杜鹃悲苦,红豆相思等,教师要激发学生思维,去想象和体味意象,必要时可借助多媒体图像、声音等辅助学生理解、感受.语文教师的特殊性在于语文意识,不满足就事论事解决古诗的这一处,而是将其放置在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背景中.借助这一处的解决,或明或暗地让学生领略阅读方法、阅读策略[3].

(3)借助情感和想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诗歌是一种以凝练的语言抒发情感的文学,具有跳跃性强的特点,古诗的“跳跃”所形成的句间空白可以让古诗充满张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把“话”想成“画”,把“他”想成“你”,在有声有色的画面中走进诗的意境.古诗教学,力求“得意”又“得言”.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动中升情.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由此喷涌而起,从而洗涤心灵,铺垫民族精神文化的底子.

(4)朗读有助于诗歌的理解.古诗富于节奏和韵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中由声音传递的主题、意味.诗歌的一部分生命就存在于它的声音里,存在于声母、韵母、声调、轻重缓急等语气、语调里.小学的古诗教学,关键是积累.诵读古诗,便于理解,便于积累,便于随后的教学,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5)建立理解通道.古诗教学,需要链接通道,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与古诗理解、感受相呼应的阅读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这是阅读教学的主要路径.例如,爱国组诗教学,重点教学一首古诗,迁移学习其他古诗,学生小结学法时,就会发现学古诗要关注诗人、背景,要学会抓关键的诗眼,抓诗与诗、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诵读古诗更有感情了,也更有了切身的体会,学习有深度、有厚度,有高度.除了“以读促思”外,学生还可以运用迁移理解、补白想象、对比探究等方式,从再现到发现到表现,交替、综合运用,融会贯通.总之,古诗教学的前后,学生对这首古诗的理解、感受应该有明显的变化.原来理解不了的,通过这堂课感受到了;原来欣赏不着的,通过这堂课欣赏到了.这种变化,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能明确意识到,并表现出来[4].

综上所述,小学组诗教学,是在探究联系中发现主题,在求同存异中整合主题,在诵读想象中链接通道,在情感熏陶中受到洗礼,在习得方法中触类旁通,在交流分享中精彩高效.整合主题的小学组诗教学,无论从课程资源,还是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主题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主题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主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形势和政策论文主题

2、以法律为主题的论文

3、论文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