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教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高中语文李杜诗歌教学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这篇诗歌教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高中语文李杜诗歌教学

摘 要:李、杜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传统教学的重点在于讲解他们各自不同的诗歌风格,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李、杜诗歌也展现出相同的人格品质,探寻这样的人格品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学科:李杜作品:相同点

李白、杜甫是高中语文课本的常客,他们的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笔者粗略统计,高中课本出现的李、杜诗文有14篇之多.平日教学中,我们将李、杜分属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阵营.诚然,二人的作品艺术风格区别很大,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这段话简明扼要地区分了李、杜二人的诗风.在教学中,这自然是我们要区分清楚的.但是,另一方面,笔者认为李、杜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相同点也是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李、杜二人相处同一时代,经历相同的社会背景,都有兼济天下、报效君王的政治抱负.因此,他们的作品中有那么多的相同点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有意识地对其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更充分地理解二人的作品,并生发出更多的人生思索.这里,笔者就教学中对李、杜作品的一些思索略作总结:

一、二人作品中都展示出建功立业的抱负

李白在《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表达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极度愤懑.这种情绪正说明了李白对于政治仕途的重视,他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理想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其人生目标是非常远大的.但是,因其清高傲岸,蔑视权贵的性格,导致了他不愿同流合污,所以他在政治上屡屡受挫,非常不如意.同样,杜甫诗歌中也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的诗句.不同之处是杜甫借古讽今,以此表达政治不如意的激愤.杜甫从青年时代就怀有辅佐天下的志向,并且毕其一生之力去实现理想.然而,造化弄人,其人生坎坷比之李白,有过之而无不及.李白年轻时就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极度自信,在长安人宫的三年里,他了解了权贵的本来面目,不愿屈膝献媚,愤而寄情山水,用这种方式对权贵表达了无声的反抗.而杜甫年少时的理想则是“致君饶舜上,再使风俗淳”,只不过他做不到“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身受儒风浸染的他,始终在追寻梦想,最后走向民众而成为千古诗圣.所以,李、杜虽然走向了不同的人生方向,但是他们在最初的人生理想上是高度一致的.

二、二人作品中都表现出爱国主义的思想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杜甫的诗歌始终关注的是百姓疾苦、国家安危.另外,杜甫的诗歌既有对身世飘零的伤感,但更多的还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他的诗歌在情感上与国家和人民亲近,体现了他悲天悯人的高尚人格.所以,杜甫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显而易见的,教学中容易说明白.相对而言,李白的诗歌则更关注个人精神自由的抒发,因此,浪漫主义风格往往是李白诗歌教学中的重点.不可忽视的是,在教材所选的一些诗句里,我们还是能窥见其关注国家、心忧天下的情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难》)诗中李白化用张载《剑阁铭》里的诗句,以此表达对当时国家形势的担忧,他清醒地看到,在盛唐一片太平盛象的背后隐藏的危机.杜甫留给读者的往往是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其爱国情怀贯穿一生并始终体现在其诗歌之中.而李白在诗歌中更多展现的是山水之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然而,诗中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描述,不也体现了他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吗?李白一生有500多篇具有爱国精神的诗篇,高中课本只是汲取其中之一二,容易使人忽视李白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在教学中关注这一点,会从另一个角度更好地理解李白诗歌的精神实质.

三、二人作品中都蕴含着抗争命运的态度

李、杜二人因为各自的性格差异而导致诗歌风格的不同,他们在作品中蕴含的反抗命运的方式也截然不同,但是殊途同归,他们抗争命运的精神实质则是一样的.“不有佳咏,何申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这种远离尘世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消极,诗中蕴含的人生之乐正是他不屈于命运的抗争,因为珍惜时光,畅游山水都是积极乐观的正能量之举,既然不愿同流合污,那么不合作的反抗也是一种默默的抗争.高中语文所选杜甫诗篇大都是他后期的作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登高》).杜甫后期沉郁顿挫的诗风已形成,在他的诗歌中我们看不到李白的直抒胸臆,而是把情感寄寓在身世悲苦的抒发上,在感叹人事寂寥的无奈之后,依然展现了心忧百姓祖国的一腔赤子之心.杜甫的伟大就在于无论环境如何艰苦,命运如何不公,依然不改初心.李、杜二人虽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但都找到了各自生命的宣泄口.李白是寄情于山水,飘逸潇洒;杜甫则是关心时局,心忧天下.他们各自用诗歌寄托了人生理想,展现了诗仙、诗圣的人格魅力.至于读者更倾向于哪一种风格,自可以各取所需.

最后,笔者想谈一谈杜甫的“浪漫主义”,高中语文课本所选的杜甫作品,容易使学生对杜甫产生严肃深沉的印象.虽然杜甫贵为诗圣,但是一个人是有其多面性的.杜甫性格的发展是与唐代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在杜甫的青壮年时期,唐朝数十年社会的富庶与交通的发达,在其诗歌里渐渐养成了一种浪漫的风格.早期杜甫也曾写出过“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壮游》)这样的诗歌,特别是长安十年,他与李白、高适一起漫游多地,并且写出了《饮中八仙歌》这样潇洒至极的诗歌,可见杜甫年轻时的诗歌也是具有浪漫诗风的.这正与早期李白与杜甫追求功业的积极人世情怀是一样的.李、杜二人身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追求人生功业的角度看,李白就是第二个杜甫;从浪漫情怀的角度说,杜甫则是第二个李白.因此,高中语文李、杜作品教学,没有必要刻意的割裂李、杜,反而应该去寻找他们的共同点,创设李、杜诗歌教学的新思路,也让学生明白时代对于造就一代诗人的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二中)

【责编李平】

诗歌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诗歌教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诗歌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