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管圈开题报告范文 和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的作用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品管圈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的作用

摘 要: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品管圈,依据PDCA循环的程序来实施品管圈步骤,并进行质量追踪.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的正确率,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有利于护士对抗痉挛体位摆放相关知识的掌握,促进护理操作规范化.

关键词:品管圈;偏瘫;抗痉挛体位摆放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指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为提高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我科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开展品管圈活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5 年 12 月~2016 年 1 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40~82岁,平均(52.50&plun;10.65)岁.其中脑梗死 42 例,脑出血 18 例;文化程度:文盲12例,中专及以下37例,大专9例,本科及以上2例.选择2016年2月-2016年3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收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38~80岁,平均(50.33&plun;10.20)岁.其中脑梗死44例,脑出血16例;文化程度:文盲10例,中专及以下39例,大专8例,本科及以上3例.两组患者均神志清楚自愿参与本项研究,可理解配合操作,在疾病诊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认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QCC)小组,确定圈名和圈徽.2015年11月成立QCC小组,由7位护士、一位医生、一位治疗师组成.推选圈长及副圈长各一名.确定圈名为“POSE圈”,并设计圈徽,给出口号:“姿势摆的好,康复快又好!”

1.2.2 主题选定 通过头脑风暴法选出6个主题,由圈员根据上级重视度、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主题达成性进行打分,最后确定本期主题为“提高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

1.2.3 拟定活动计划 根据活动步骤,确定活动日期、圈员工作分配等,绘制活动计划甘特图,本次QCC活动时间为2015年11月~2016年4月.

1.2.4 现况把握

1.2.4.1 调查目的 2015年11月7日~2015年11月20日,调查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床上坐位)摆放的正确性.

1.2.4.2 调查方法 依据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性评价表,对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性进行评价,每种体位各调查31份.

1.2.4.3 调查结果 2015年11月7日~2015年11月20日,调查患者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床上坐位正确摆放次数分别为299、137、186、66次,得出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等于((299+137+186+66)×2/31×80)/ 100%等于55.48%.

1.2.4.4 分析与改善 圈员依据工作经验,通过头脑风暴,设计出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性相关因素查检表,影响因素包括:体位摆放护理干预、患者及家属配合程度、体位摆放用物、医生和治疗师重视程度.根据查检表自2015年11月21号~2015年12月15号调查患者共计90人,统计影响频次422次,利用柏拉图进行分析,显示体位摆放护理干预和患者及家属配合程度影响频次高,两项累计百分比占75.35%,将此这两项列为改善重点.

1.2.5 目标设定 活动目标值= 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主题评价圈能力得分为78.57%,得出本圈的目标值为88.33%.

1.2.6 制定对策并实施 拟定对策方案,根据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由圈员按照5,3,1原则进行评分,确定实施对策.

1.2.6.1 对策一:针对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水平低,采取措施:①利用护办会,组织全科护士参加业务学习讲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抗痉挛体位摆放训练技术,并完成培训测试卷.

②专科护士负责培训“抗痉挛体位摆放技术”操作,按操作评分标准结合情景案例进行考核,确保人人掌握.③制定“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专科护理敏感指标”.

1.2.6.2 对策二:针对患者(家属)良肢位摆放知识缺乏,采取措施:①建立teamwork工作模式,医护、治疗师合作型健康教育制度,利用公休会采取互动式宣教.②将四种体位的标准及注意事项做成彩色画报张贴于走廊上.③评估患者(家属)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责任护士在床边一对一宣教指导,检查督促.

1.2.6.3 对策三:针对体位枕功能作用差,采取措施:①对现有不同功能作用的体位枕进行标识,方便患者识别使用.②全员集思广益,重新设计新型专用抗痉挛体位垫:侧卧位下肢抗痉挛体位垫(保证患足至于枕上)、仰卧位上肢抗痉挛体位垫(保证患侧手指伸直并分开)、仰卧位下肢抗痉挛体位垫(保证患足处于中立位),利于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和维持.③责任护士加强对患者(家属)使用体位垫使用方法培训.

1.3效果评价 依据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性评价表,对活动实施后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性进行评价,每种体位各调查31份.2016年2月16日~2016年3月15日,调查患者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床上坐位正确摆放次数分别为449,296,301,117次,得出活动实施后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等于((449+296+301+117)×2 / 31×80)/ 100%等于93.79%.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a等于0.05.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2.1.1 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情况:见表1.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93.79%)显著高于活动前(5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目标达成率为:116.62%,进步率:69%

2.1.2 进行流程再造,设计改善后流程图,完善偏瘫患者入院健康教育流程.通过设计的偏瘫患者健康教育指导表及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性评价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指导及评价,通过护士一对一讲解,医护、治疗师合作指导以及集中幻灯片讲座,对患者反复宣教,直到患者正确实施.

2.1.3 创新设计了三种抗痉挛体位垫,满足患者需求,促进患者肢体康复.

2.2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9名圈员能力评分(总分)比较.品管圈活动,使护士在工作热情、团队精神、工作责任心、专业知识程度、个人综合能力、计算机运用等方面能力明显提高.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 脑卒中患者的偏瘫是中枢性瘫痪,其特定的病理过程表现为患者病情将经历驰缓期向痉挛期转换的过程,多数患者的痉挛模式表现为上肢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痉挛,患者这种痉挛模式既是恢复的自然过程,又是进一步恢复的障碍,早期的康复护理中注意正确的抗痉挛体位摆放能预防和减轻痉挛模式的出现及程度,促进偏瘫患者功能障碍的恢复,减轻脑卒中后遗症,为早日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3.2 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综合能力 品管圈活动实施中,圈员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水平,查找文献资料,设计宣传材料,创新设计体位垫,使护士在工作热情、团队精神、工作责任心、专业知识程度、计算机运用等方面综合能力明显提高,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质量 研究表明:将品管圈活动这一管理理念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对存在的问题归纳并综合分析、查找原因、优化流程并及时整改,不断循环,最终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

参考文献:

[1]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

[2] 黄如训.神经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39.

品管圈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品管圈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品管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小学思品论文

2、金融衍生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