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类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和任桂珍:中国歌剧舞台上的第一代江姐方面论文怎么写

这是一篇与中国歌剧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任桂珍:中国歌剧舞台上的第一代江姐

任桂珍:中国歌剧舞台上的“第一代江姐”

王千马

毅然随军南下

任桂珍1933年生于山东临沂,3岁时来到济南.1948年,加入文工团的她决定随解放军部队南下.

任桂珍的母亲不放心女儿,坚决不同意.怕女儿不听话,母亲还把她给锁在了家里.最后还是任桂珍的父亲偷偷将女儿放了出去,临走时还塞给她两个金戒指.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任桂珍才知道父亲原来是一名地下党员.

随军南下时,条件非常艰苦,任桂珍一路风餐露宿:“每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就觉得身上怎么那么痒啊,也不晓得是怎么回事.后来有一天太阳很好,领导让大家把衣服脱下来晒晒.一晒,我就看到自己的衣服上满是虱子,恶心得头发也竖起来了.头上也有虱子,用梳子一梳,虱子就往下掉.”慢慢地,她也习惯了,还打趣地把虱子叫作“革命虫”.

但是,艰苦的环境还是让同行的一些人产生了回家的念头.但任桂珍态度很坚决:“你们要想回去就回去,反正我是不回去.”

就这样,她渡过了长江,新生活的光明图景在她面前徐徐打开.快到上海的时候,组织上对每个人进行登记和调查,为的是根据每个人的意愿安排合适的工作.

任桂珍想到比自己小12岁的妹妹,身体一直不好,自己经常要背着她去看病,所以她提出想去卫生队,但组织上希望能歌会唱的她去“革大文工团”.任桂珍只好服从分配,回到了文艺工作的这条路上来.

随着上海歌剧院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青年文工团、革大文工团、南京文工团、红霞歌舞团合并成立,任桂珍始从一个文工团的演员,变成了一个专业演员.20世纪60年代初,一些国家领导人经常会到上海来指导工作.任桂珍在这里陪跳过舞,也教周总理唱过歌.

第一次在花园饭店接触时,任桂珍很紧张,但在为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献完歌后,她又鼓起勇气请主席跳了一支舞.

“跟主席跳舞的过程中,主席会和蔼地问我一些话,‘哪儿来的’之类.一辈子能有这样的机会和主席跳舞,是我人生当中最值得纪念的时刻了.”

也就是在那天,周总理请任桂珍教他唱《洪湖水浪打浪》.任桂珍问总理:“您不是会唱吗?”总理说:“我从头至尾唱不下来.”接着,他就坐下来,听任桂珍一句一句地教他唱.多年后回忆起这个片段,任桂珍还觉得很开心,很亲切.

不争原唱虚名

任桂珍唱过数不清的歌,但有两首特别值得一说.一首就是电影《红日》的主题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歌词写的正是她的老家——山东沂蒙山区,没有谁能比她演唱这首歌来得更合适了.事实上,在她演唱之前,这首主题歌已经请一位王老师唱过——这位老师唱得很不错,但就是山东风味特别足.“地道山东人听着,哎呀,真有味.但是让全国人民听,就像我们听广东戏,听不懂,那味道也琢磨不了.另外,王老师的声音相对苍老,不太吻合电影中年轻姑娘的形象.”任桂珍说.

不过,任桂珍也不想夺人所爱.一方面,她希望由剧组做工作,帮忙说通对方.另一方面,她觉得可以自己唱电影主题曲,日后灌唱片由对方来.不过,后来电影主题曲和唱片都是任桂珍唱的.

1963年,她还唱红了另一首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这一年,“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的,上海也要为此在文化广场举行一个大型的学习活动.有活动自然就要有献歌,《唱支山歌给党听》就是因此而来.

它是雷锋日记里的一首诗歌经过作曲家朱践耳谱曲而成.“朱践耳说是专门给我写的,让我唱.他说:‘桂珍,半个小时以后在文化广场开大会,你赶快拿着去背下来.’”

拿到歌后,任桂珍一个人找到一个很安静的地方,将歌词一句一句地记在脑子里.一边记,一边被雷锋的精神所感动.结果,她不辱使命,演出非常成功.紧接着,她又录了唱片.

没多久,任桂珍接到了一个电话,是才旦卓玛打过来的.她说:“任老师,《唱支山歌给党听》这个歌我很喜欢,我能不能唱?”那时的才旦卓玛才20多岁,正师从上海音乐学院王品素教授学习声乐,因一曲《翻身农奴把歌唱》而成名不久.

任桂珍对这位藏族女艺术家也蛮熟悉的,她说:“你当然可以唱,好的歌大家一起唱,越多人唱越好,因为它是好作品.”这让才旦卓玛非常感动,到今天,两人的关系还非常要好.

不过,这首歌让才旦卓玛唱得一多,很多人就以为才旦卓玛是原唱.才旦卓玛知道这事后,把事情的原委如实地告诉了外界,但大多数人始终难以改观,这让才旦卓玛感到很愧疚.

任桂珍对此并不计较,在跟年轻同志的交流中,她始终劝他们,不要太计较一些名位,谁首唱谁后唱,谁压台谁又不压台,都没什么,“要计较自己是不是全心全意地为艺术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最重要的角色

1965年,任桂珍接下了这辈子最为重要的一个角色——江姐.

《江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根据长篇小说《红岩》改编的一出歌剧.1964年在北京公演后,受到了国家领导人以及广大观众的好评和喜爱.此后,全国各地都在演《江姐》,上海歌剧院也不例外.

这年33岁的任桂珍,刚生下自己的大女儿,月子也没有坐,就急急忙忙参加《江姐》的排练.如果说她没有顾虑,那也是假的,因为演唱得靠腹肌送气,而她在生完孩子后,身体还没恢复,但她还是感于江姐这个形象的魅力,将任务担了下来.

更让人佩服的是,为了塑造好江姐这个角色,她打破了其他剧团演出《江姐》的“惯例”——分A、B角,也就是分成两个人来唱,这样虽然对演员来说比较轻松,但对戏的效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江姐的形象能前后保持连贯,她主动提议,整场的江姐都由她一个人来演.

这无疑是给自己“找麻烦”,但她把这当作是对一个演员最好的锻炼.为了能更加完美地展现江姐的形象,在三九严寒时,任桂珍也只是穿了件旗袍就登台.“角色穿什么衣服演员就该穿什么衣服,这代表了你对人物、对观众的一种态度.”

可惜的是,任桂珍的舞台生涯到“”时期,就“戛然而止”了.随着《红灯记》《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等8个“样板戏”霸占文艺舞台,《江姐》被彻底打入了冷宫.

与此同时,空政文工团大乱,人才流失严重.上海歌剧院这边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因为它是由四个文工团合并的,而且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组织的文工团,所以相对要好一些.

至于任桂珍本人,她说:“我属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人物,只专不红,白专道路的典型.所以大字报比较多,最厉害的大字报就是写,把我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离开舞台的任桂珍有些想不通,怎么从革命红小鬼变成大毒草了?好在她性格开朗,看得比较开:“我唱歌不是为了做名演员,不图什么名利,就是为大家服务,所以也没什么太大的失落.”

在任桂珍挨批的日子里,她也遇到了不少暖心的人和事.团里的炊事员、服装师、搞后台工作的这些同志,都对她非常好,为她打抱不平,还给她偷偷送吃的.日后,任桂珍也多次跟年轻同志讲,要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同志,永远怀有尊重之情.

重登舞台

1986年,任桂珍和丈夫——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饶余鉴,一起定居意大利.

1990年,朱镕基同志出访米兰时,当地的浙江温州华侨联名举办晚宴,盛情招待.任桂珍也应邀出席宴会,唱了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朱镕基听完,起身鼓掌说:“任桂珍同志,唱得好哇!不减当年哦!”

席间,朱镕基同志像对家人一样关切地对她说:“国内正在改革开放,形势很好,你们夫妻俩可以两头走走,经常回去看看,愿意留下也好,也可以回去为国家做一点事情.”

想到朱镕基同志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公事繁忙,还这么关心他们,任桂珍和丈夫激动万分.也是朱镕基同志的这一番话,让任桂珍和丈夫决定回到祖国的怀抱.

此时的中国舞台上,新人辈出,正呈现一片繁荣旺盛的景象.

2001年,上海歌剧院邀请任桂珍和其他六位“江姐”一起,在7月15日共同推出新世纪版《江姐》——这六位“江姐”有首次来沪参加歌剧演出的空政最年轻的江姐铁金,十多年前饰演过江姐的王作欣,上海歌剧院出演江姐最多的江燕燕,以及京沪两地第二代江姐赵冬兰、唐群,还有一位则是大名鼎鼎的万山红.任桂珍自然是第一代江姐.这个新世纪版《江姐》汇集了老中青三代七位“江姐”,这在中国歌剧史上绝无仅有.

任桂珍演的是第六场,她说:“当时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大家心里对我都没有底,因为大家都觉得我出国十来年,年纪不算太大吧,但是也很久没唱了;可是又希望我演,因为第六场他们觉得只有我演能压得住.”

阔别舞台多年,任桂珍内心充满了对舞台的期盼和,满心忐忑的她跟歌剧院说,给她一个礼拜的时间,让她在家里恢复恢复,看看感觉如何.“于是,我就马上弄了一架钢琴,天天在家练,发现自己的基本功还在,还有老本吃,就正式答复他们了.”

正式演出非常成功.谢幕的时候,观众纷纷拥到台前,他们一边呼喊着任桂珍的名字,一边想要和她握手.任桂珍说:“我觉得这比自己中了几百万的彩票都开心,作为一个演员,能够得到观众这样的认可、厚爱,没有比这个再使你感觉到安慰的了.”

2010年的春天,任桂珍加入了中国.她对党充满着热诚:“是党教育了我,将我从一个16岁就离开家门,什么也不懂,也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姑娘,培养成了略有成就的文艺工作者……没有就没有我的今天.”

如果有机会,她很想再像江姐那样“绣红旗”.

再唱支山歌给党听.

中国歌剧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中国歌剧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国歌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

2、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3、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4、中国文化论文

5、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6、中国美容医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