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跟老树新花更娇艳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南通扎染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焦宝林有关论文范例

这篇工艺美术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老树新花更娇艳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南通扎染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焦宝林

毛雨森

焦宝林,男,1942年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遗“南通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其创作设计的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会上屡屡获奖.建有“焦宝林扎染艺术馆”.扎染立屏《水浒一百零八人物图》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回归:古老工艺获得新生

南通扎染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而说起扎染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染缬,是我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据记载,早在东晋,绞缬绸已经开始大批生产;南北朝时,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唐代,绞缬的纺织品更是广为流行,“青碧缬衣裙”成为当时时尚的基本式样.

然而,扎染技艺自唐代传人日本后,在我国反而开始萎缩,最后仅在贵州、云南一带有少数保留.倒是在日本,扎染技艺得到很好的发展,逐步走向精致和实用,并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1979年,一次工作调动,让焦宝林与扎染相遇.从此,他与扎染结下不解之缘,而扎染技艺在我国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当时,学过美术的焦宝林奉命组建海安扎染厂,尽管他对扎染一无所知,但他还是欣然领命.

一块从省丝绸进出口公司拿回的日本“关东绞”扎染样品,既让焦宝林着迷,又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焦宝林带领他的攻关小组,一方面抓紧研究那块“关东绞”,一方面到民间进行寻访.凭着一股拼劲,焦宝林只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拿出了自己的扎染样品.当年年底,江苏省在扬州召开会议,确定扎染定点生产企业,焦宝林以过硬的扎染样品在竞争中胜出.

海安扎染厂创办后,焦宝林很快把扎染生产的加工点普及全县,并迅速扩展到扬州、徐州乃至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与兄弟厂一起仅用了5年时间就占领了日本市场.

古老的扎染技艺就这样在南通扎根,并实现产业化.

回顾当时这段经历,焦宝林颇多感慨.在他看来,扎染技艺在南通扎根,其实是传统工艺的一次回归.而这门古老工艺能够获得新生,更多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当时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上鼓励开展对外贸易;地利,是因为当时的扎染生产,主要是日本的来料加工,南通在地理位置上紧靠上海,有利于发展对日贸易;人和,就是当时刚刚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为扎染生产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创新:南通扎染华丽转身

据焦宝林介绍,南通扎染最初的发展较为迅速,上世纪80年代,生产工艺已相当成熟,产品品种也拓展到数十种,产业规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逐步显现:完全依赖传统工艺的扎染产品,市场空间终究有限.

有着美术专业基础的焦宝林开始对扎染技艺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将艺术与产业有机结合,将绘画艺术融人扎染技艺.

为了能放开手脚进行创新尝试.1993年,焦宝林“净身出户”从海安扎染厂辞职,引进日资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扎法上,他在继承各种传统扎染技法同时,积极汲取其他国家的先进扎法,综合运用加以创新,相继演变出“折缝”“小帽子”“饼儿花”等技法,丰富了扎染艺术表现力.在染色技艺上,他通过多次染、泼染、点染、浇染、晕染、手绘等染色方法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色彩效果.

焦宝林并没有就此满足.1997年,有人从美国带回两件有别于传统扎染产品的衣服给焦宝林.以往,扎染产品的布料要么是丝绸,要么是棉布,而这两件衣服的布料却是化纤的.这一发现,让焦宝林看到了扎染技艺的新天地.为了找到这种“绦丝纺”面料,他花了几个月南下北上,走遍几十家布料市场,最后终于在广东一家布料市场找到这种面料.很快,新龙绞、转移印花、水溶线、收缩衣等新产品纷纷面市,南通扎染产品从原来单一的日本市场,迅速扩大到整个欧美市场.这一创新,让南通当时已面临困境的几家扎染企业找到了新的出路.

焦宝林创新的第三步是让扎染产品成为艺术品.

焦宝林告诉记者,扎染艺术品的创作,不是简单地将绘画艺术移植到扎染产品上去,从构思打样到最后完成作品,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要抓住点、线、面的巧妙运用,要注意晕化肌理的发挥,增强色彩的冲击力和变幻性,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益求精.

尽管艰难,焦宝林还是坚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探索并取得成果,他的丝绸扎染长卷《唐人游骑图》获江苏省首届紫金杯民间艺术佳品大赛“紫金杯”大奖,原件被南京博物馆收藏;丝绸扎染长卷《八仙图》荣获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奖赛特别奖,并被西安民俗博物馆收藏.

焦宝林的这一创新,是南通扎染的一次华丽转身,南通的扎染产品由此成了艺术品;传统的扎染技艺,也因此绽放出艳丽的艺术之花.2011年,南通扎染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焦宝林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4年,焦宝林被评为南通扎染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

传承:建立基地培养人才

说到南通扎染技艺的传承,焦宝林认为,南通扎染四十多年的历程可以分为起步、发展、创新、坚守四个阶段,目前,南通扎染已经进入坚守阶段.“扎染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焦宝林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从事这一行当,劳动力的锐减是南通扎染面临的最大困境.”

如何坚守?焦宝林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

一方面,要积极推介,广泛呼吁,让更多的人看到南通扎染之美,知道南通扎染的价值.除了开展扎染技艺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外,焦宝林还抓住机会将南通扎染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今年7月,焦宝林让女儿焦会茸携带屏风《花团锦簇》、挂轴《蝶恋花》等近百件南通扎染作品参加了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焦宝林告诉记者:“这是南通扎染技艺第一次展现在世博会舞台,希望通过这次盛会,让世界了解南通扎染,并通过南通扎染,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多出新品,继续用创新推动传承.焦宝林介绍,他将围绕两大主题继续进行扎染艺术品创作,一类是抒发对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感情,如此前的《天地永恒》《平湖春色》《渔光曲》《江南二月》等作品;另一类是表达对文化和历史的感悟,如此前的《丝绸之都》《八仙图》《孔子与六艺》《大漠佛光》《水浒一百零八人物图》等作品.

当然,最重要的是建立基地和培养人才.

焦宝林告诉记者,基地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工作室,主要功能是进行扎染艺术创作;二是艺术馆,主要功能是展示扎染艺术精品,这两者已经建成.目前,他正在筹建扎染艺术博物馆,主要功能是介绍扎染文化.

人才培养方面,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培养二级传承人,他的女儿焦会茸从1994年开始便跟随他学习扎染技艺,已有作品多次获省级金奖:二是创新人才,主要面向大学生特别是美术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挑选和培养:三是操作人才,针对年轻人大多不愿从事扎染工作的实际情况,主要面向残疾人和农民挑选;四是后备人才,主要面向小学生挑选.

“所有非遗都面临怎样传承的问题,”焦宝林说,“南通扎染技艺只要在艺术上不断创新,我相信会一直传承下去.”

工艺美术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工艺美术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工艺美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