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类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与朗读,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该文是关于语文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朗读,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大人教导孩子要会说话,所谓“一句话说得人跳,一句话说得人笑”,就是将不会说话与会说话的结果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说话,看似简单,三岁小孩已经说得很流利,但其实并不简单.人类的语言并非与生俱来,它要靠后天的学习.“狼孩”从小与狼生活在一起,当他脱离狼群后,已经错过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再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了.况且,即便是学会了说话,说话者的语言素质也有高低之分,要说出条理清晰、内涵丰富、辞藻优美的话,还需要经过系统的培养和训练.这,就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朗读可以体悟情感内涵

朗读对于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堂好的语文课,一定贯穿着朗朗的读书声.古代教育家朱熹也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读书要放声朗读、认真朗读、反复朗读,久而久之,无须死记硬背,清辞丽句自然就脱口而出了.

古人是这样学习语文的,今人亦是如此.朗读等于把“死”的文字用声音和感情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教师通过抑扬顿挫、有节奏感的范读,用文字中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学生通过朗读,将教师传达的情感消化、吸收为自己的情感.当学生反复朗读时,他所表达的情感就不单纯是教师传达给他的了,而是加上了自己的体会、感受,从而对文字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例如我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时,就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朗读来进行前后对比,从而鲜明地揭示人物性格.当菲利普一家以为于勒发了财,随时会带着财产回来时,父亲反复说:“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初读课文,学生并不能体会菲利普先生内心的热切,于是我采用重音和停连的办法来进行示范朗读,学生马上就能找出“竟”“多么”“惊喜”几个需要重读的词语,再通过朗读,就感受到了菲利普先生的热切之情.当菲利普一家发现那个买牡蛎的老水手竟然是于勒时,菲利普夫人破口大骂:“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此时无须寻找重音,学生们自然能读出那种恐惧、愤怒、极度失望的语气——盼望了十多年的金钱,以为唾手可得,却一下子变成了泡影,心情从兴奋的山顶直跌入失落的谷底.同时,学生也明白了,菲利普夫妇一家所盼望的其实并不是于勒,而是于勒的钱.这样前后对比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学生只要通过朗读,就能体会作者的意图,也就读懂这篇小说了.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如果教师仍然停留在对文章的结构、小说的要素等这些内容的讲授上,就会使课堂变得苍白无力,教师即使讲得滴水不漏、天花乱坠,学生接受起来也只能是被动的,机械的,没有投入自己的情感,如何与作品产生共鸣?更别说理解作品了.

二、朗读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朗读不但能使得课堂充满生机,提高效率,还能以读促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课本中编选的作品,风格各异,特点鲜明.这些作品都带有作者自身的各种印记,体现出鲜明的各人风格,例如:冰心的情感细腻丰富;鲁迅的格调冷峻犀利;范仲淹慷慨激昂;欧阳修与民同乐……学生在朗读他们的作品时,会将作者与自己的精神特质相契合,从而寻找到共鸣.也有的名家语言极富特色,令学生充满兴趣,如叶圣陶,他是苏州人,苏州与宜兴同属吴语区,因此他的语言富有地方特色,我们读他的文章非常亲切,《多收了三五斗》就是一个典型.学生通过朗读他的文章,将他的风格也消化、吸收成自己的风格.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为了学习与妈妈吵架,赌气不做作业时来了这么一句:“我索性掼到底,作业也不做了!”“索性掼到底”就是地道的宜兴话,这名同学用在这里,十分生动贴切.当我批改作文看到这么一句时,不禁会心一笑:小作者用这个“掼”字,将当时与妈妈赌气、要放弃学习的这种状态表现得活灵活现,而且即便不懂宜兴话的读者,通过上下文,也不难理解其中的意思.

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的还不止如此,作品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文中借代手法的运用——用“旧毡帽”来指代农民朋友.于是学生在作文中不自觉地就用上了:用“眼镜”来指戴眼镜的同学,用“条纹衫”来指穿这种衣服的同学……文章更加简洁明了,而又生动活泼.

再如老舍先生的名篇《骆驼祥子》,小说中描写烈日和暴雨的场面被选入语文课本,成为经典.在教授《在烈日和暴雨下》时,我便让学生自由选择,朗读烈日下或暴雨中的片段.学生在朗读时,不禁感叹老舍先生观察之细致:柳树、马路、狗、骡马、各种拉车人的表现,都紧扣一个“热”字,学生反复朗读,仿佛置身于酷暑之中.老舍先生写暴雨,同样经典,暴雨的来临有一个时间过程:先是风,然后是雨星、雨点,最后变成雨道、瀑布.通过朗读,学生潜移默化,也会观察了.有一位学生在写夏天的雨时这样写道:“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直砸下来,我抬头望天,它就砸在我脸上,隐隐作痛;我抱头逃窜,它就砸在我背上,冰凉一片.渐渐地,雨点越来越密,我的脸上、背上疼得、凉得麻木了,先是像一个巨大的花洒给我洗澡,后来就像游乐场的水世界里的大木桶,把水直浇在我头上、身上……”这充分说明,小作者已经能够观察夏天雨的特点,也能用笔准确地将自己的感受描绘下来了.这是一种模仿,然而又不是机械、单纯地模仿,而是通过朗读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不能不说,课堂朗读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朗读可以规范语言表达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朗读不但能促进读写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能够有资格入选语文课本的,基本上都是名家名篇,这些作品中的语言文字,都经过反复修改甚至提炼,不但流畅优美,更是语言表达的范本.朗读这些作品,不但能规范学生的中语表达能力,而且在学生书面语言的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都能给予系统规范化的教育.

有的人在生活中不注重语言的规范,说话随意,例如一些港台明星,常喜欢使用“有”,如“我有听说这件事”,“我有告诉他”等等.殊不知这已经是病句了,因为“有”这样用在句子中,就使句子出现了两个谓语,完全不符合语法规律.

另外,在现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人们拥有了更多的表达渠道.但人们躲藏在网络背后进行表达,缺少监督与规范,因此,网络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有泛滥的趋势.例如人们用表情符号交流,省略了文字;或者运用各种省略语言,把“男主角”“女主角”称作“男主”“女主”,把“虽然不明白,但觉得很厉害”缩略称作“不明觉厉”等;或者用别字来叙述,“酱紫”是“这样子”,“灰常”是“非常”,“杯具”是“悲剧”等,举不胜举.这些都是语言不规范现象.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负责人周宏表示,“给力”“神马”等网络语言不应用在高考作文卷中,如果贸然使用,将会作为错别字扣分.虽然此语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也说明语言要遵守规范,不能乱来.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学习的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来源于口语而高于口语,是从口语中提炼而来的,比口语更规范、更严密、更优美.如果在说话中带有一点书面语言的痕迹,那口语表达就会更加雅致,给人文质彬彬的感觉.要取得这样的成效,必得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中注重朗读训练,学生才能掌握规范的语言,与人交流时才能说一口流利、顺畅、条理清晰、表达规范的话.

更重要的是,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训练还包括语调、语气、速度、节奏以及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等,运用得好,就会使平淡无奇的文字变得生动可感起来.例如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已成为经典,赵忠祥用他特有的声音、饱含感情的朗读,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画面以外的鲜活的动物世界!

另外,朗读还有许多其他的好处,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感情引发能力、声音动用能力的培养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朗读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的“鱼”便是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渔”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我们所要教给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之一便是朗读.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涵;通过朗读,学生提高了写作能力;通过朗读,学生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朗读对语文教学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语文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语文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语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语文论文范文

2、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3、语文天地杂志

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5、语文天地杂志社

6、中学语文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