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文化圈类毕业论文范文 和非汉字文化圈汉字课程和教学的现状述评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汉字文化圈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汉字文化圈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非汉字文化圈汉字课程和教学的现状述评

□ 李怡婷

【摘

要】非汉字文化圈的汉字课程与教学研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从整体分析、阶段性研究、教学方法和书写偏误四个方面梳理了研究状况,探讨了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字课程与教学;非汉字文化圈;述评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创新项目“面向非汉字文化圈的中高级汉字教学研究”(编号:ZY3200371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9-0007-02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增强,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对外汉字课程与教学的研究.面对汉字难教难学和学生汉语基础差距甚远的现实,为提高非汉字文化圈汉字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将收集到的相关文献作分类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非汉字文化圈汉字课程与教学的整体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学者就非汉字文化圈的汉字课程与教学开展研究,并逐渐形成独立的研究方向.如卞觉非建议将汉字教学对象分为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两类,并提出现代汉字应“教什么”和“怎么教”.这对非汉字文化圈的汉字教学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徐子亮从学生学习汉字的特点和难点出发,指出“无汉字背景的学生多习惯于拼音文字,听说比读写容易,书写和识记汉字较为困难”的现状.另外,费锦昌、田惠刚、潘先军等学者也从汉字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等方面探究其难学之原因,系统阐述汉字教学的重难点,总结出对外汉字教学课程与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都强调应了解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学习汉字的特殊性,力求做到“因人制宜”与“因字制宜”相结合.

从目前对外汉字教学经验总结来看,大多学者都注重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学习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但整体系统的分析较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阶段性研究较少.

二、非汉字文化圈汉字课程与教学的阶段性研究

在汉字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不少学者提出了非汉字文化圈汉字课程与教学应分阶段实施的观点.如王汉卫提出汉字课程与教学可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并明确各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尤浩杰根据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学习汉字的特殊性,并通过实验提出分阶段学习汉字的可行性假设.目前,学者的研究重心大多集中在初级阶段,对中高级阶段的研究相对较少.

1. 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的汉字课程与教学研究

这方面的教学理论研究较为充实,大多学者都从初级阶段汉字教学难点出发,强调该阶段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其教学原则、内容等.

(1)初级阶段汉字教学原则的研究.不少学者围绕“先语后文”“语文并进”“拼音汉字交叉出现”“听说与读写分别设课”等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原则发表见地.目前,陈俊羽、周凤玲等大多学者遵循刘询和崔永华的建议,即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中,语和文应先分后合,依据汉字自身的认知规律独立教学,实行“多项分流、交际领先”的原则.但陈琳等通过纸笔测试发现,在语文并进和分进两种教学模式下,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都产生了正字法意识.

(2)初级阶段汉字教学内容的研究.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指导下,学者们尝试商榷有关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内容.郝晓梅提倡以现代汉语中常用的2500个字为教学内容,冯凌宇提出以《大纲》中600~1000个甲级字为教学内容,张江丽、朱志平则认为《汉字等级大纲》依附《词汇大纲》,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甲级和乙级字都很困难,需重订《汉字大纲》.至今,学者们并未就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的内容达成统一的规范.

另外,有不少学术论文探讨了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的汉字课程与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非汉字文化圈中高级阶段的汉字课程与教学研究

大多学者对中高级阶段汉字课程与教学研究浅尝辄止,仅少数学者仍在坚持.李大遂较早涉入非汉字文化圈中高级段汉字教学的研究.他首先对中高级留学生的识字量进行了抽样测试;随后,基于中高级汉字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突出系统性、扩大识字量”的要求;接着,提倡创建中高级段汉字教学课的新模式;最后,阐述了该学段面临的“如何处理汉字知识和不确定的教学范围”的困境.李大遂的研究成果对中高级段的汉字教学有着前瞻性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学者对于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的汉字课程与教学研究得较全面透彻,而针对中高级段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

三、非汉字文化圈汉字教学方法的研究

为解决“汉字难教难学”的现状,“如何教”成为汉字教学研究的热点.不少学者各抒己见,使汉字教学方法在探究和实践中不断充实革新.

1. 具体的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学者们根据多年的对外汉字教学经验,针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学习汉字的难点,总结提出各自的教学方法,为汉字有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王学作的析字教学法和汉字图表教学法;张旺熹的汉字部件结构教学;张学涛的基本字带字法;李开的六书说;张永亮的汉字联想法;陈曦的字族理论;田茂松“从笔画开始、讲解偏旁、分析结构等七种具体方法”;朱志平的汉字构形说;刘社会的汉字教学十八法;安雄的理性识字法;郝恩美的字符学说等.但这些具体汉字教学法是否普遍适用和切实有效,需求得广大师生的反馈与评价.

2. 对外汉字教学构想的研究

不少学者结合实践提出了对外汉字教学的构想.如李芳杰针对基础阶段提出“字词直通,字词同步”的教学设想;陈仁凤、陈阿宝提出“严格基础训练、充分利用部件、逐级向词、句过渡”三点教学构想;周健提出“字形系联、字音系联、字义系联、综合运用”教学设想;李蕊针对初级阶段提出“先笔画、笔顺教学,后部件、结构教学”的分步教学设想;山娅兰提出构建一个以生活场景为背景,以语义场为纲的汉字教学方法.也有学者通过实验,就教学方法开展评价,如江新以非汉字文化圈初级学生为实验对象,结果显示“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教学方法效果好.

总之,现有的非汉字文化圈汉字教学方法研究,多以整体或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为主,对中高级阶段的教学方法少有涉及,有待进一步深入.

四、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分析研究

学习者在进行汉字书写时出现的偏误,表现了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间的差异.于是,不少学者对学生出现的汉字书写偏误类型进行分析与总结,为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汉字教学提供参考.如叶步青以字词为例,总结学生使用汉语时出现的“同音替代、偏旁省带、形近相混”等7种中介语类型;肖奚强归纳了汉字书写的“部件的改换、部件的增损和部件的变形与变位”三种偏误类型;江新、刘燕梅和戴媛媛分别以初级、高级段学生为研究对象,分类总结了相应阶段出现的汉字书写错误类型.

还有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探究学习者书写偏误的原因及汉字教学的现存问题.比如,杜同惠提出“学生不同的认知、习惯及学习态度”是造成汉字书写偏误的原因.施正宇以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书写错误为材料,提出如今汉字教学中“忽视笔画教学、忽视书写技能的规范训练等”问题.

总之,非汉字文化圈汉字书写的偏误分析,为汉字教学实践提供了帮助,不过,不同教学阶段的汉字书写偏误研究还有待深入细化.

纵观非汉字文化圈汉字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现状,成果颇丰.为促进非汉字文化圈汉字课程与教学的平衡发展,笔者认为,还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统一规范分段学习内容和评价指标、重视中高级汉字教学的研究、提升学习者的汉字认读能力、探索创新有效的汉字教学方法等.

参考文献:

[1] 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言文字应用,1999,(1):72-77.

[2] 徐子亮.汉字背景与汉语认知[J].汉语学习,2003,(6):63-67.

[3] 刘询.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4] 陈琳,叶仕骞,吴门吉.语文分进和并进两种教学模式下非汉字圈初级汉语学习者的正字法意识[J].语言文字应用,2015,(2):19-25.

[5] 张江丽,朱志平,林丕莪.关于《汉字等级大纲》若干问题的思考[J].海外华文教育,2011,(4):12-17.

[6] 李大遂.突出系统性,扩大识字量—关于中高级汉字课的思考和实践[J].语言文字应用, 2004,(3):112-119.

[7] 李芳杰.字词直通 字词同步—关于基础汉语阶段字词问题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8,(1):25-35.

[8] 陈仁凤,陈阿宝.一千高频度汉字的解析及教学构想[J].语言文字应用,1998,(1):49-53.

[9] 周健.研究学习策略,改进汉字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1):1-9.

[10] 李蕊.论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模式—分阶段的汉字教学设想(一)[J].海外华文教育, 2008,(3):41-46.

[11] 山娅兰.以语义场为纲的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研究[J].前沿,2013,(17):118-119.

[12] 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2):91-97.

[13] 叶步青.汉语书面词语的中介形式[J].世界汉语教学,1997,(1):89-94.

[14] 肖希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15] 杜同惠.留学生汉字书写差错规律试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3,(1):69-72.

[16]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2):38-41.

(编辑:郝 婵)

汉字文化圈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汉字文化圈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汉字文化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汉字文化期刊

2、汉字文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