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与新时代产融结合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这是一篇与时代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新时代产融结合

上海电气集团 桂江生 王世璋

产融结合是指工商企业与金融机构通过股权融合、业务合作等多种形式,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实现产业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和互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产融结合将成为有力的助推器.产业与金融相结合有利于商业模式的转变,有利于产品升级换代和新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有利于进一步提质增效.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产融结合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产融结合的形式

1. 金融作为“业务板块”

这类企业将金融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将金融作为与其他业务并行发展的业务板块.也被称为“金融产业型”的产融结合形式.如美国 GE 公司,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将金融作为公司重要的业务,金融业务的利润已占公司总利润的 40% 以上.又如我国进入世界 500 强房地产企业 LD 集团,在房地产市场由高速发展转向低迷的形势下,集团制定了“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等业务并举发展的战略.先后成立了多家金融单位,并整合成为独立运行主体,2015 年 LD 金融作为新增长点,净利润占集团1/3,远期目标是金融业务利润占集团的 50%.

2. 金融服务于产业

这类企业办金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以金融服务促进主业的发展.也被称为“产业金融型”的产融结合.如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先企业德国 CMZ 公司, 长期以来围绕产业办金融, 采用了“财务部 + 财务公司”的形式,在财务部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财务公司为 CMZ 所有成员单位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金融、财务咨询服务和资金支持,促进了 CMZ 公司的业务发展和业绩不断提升.又如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性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之一的 SE 集团,涉足金融,起源于 1995 年设立的财务公司,之后又陆续设立了租赁公司、保险经纪公司、金融投资公司等金融单位.其立足于围绕主业,集中管理和筹措资金,为集团的并购项目担当咨询顾问,为用户提供项目融资、设备租赁,为供应商提供票据贴现、小额贷款等,有效促进了其主营业务的稳步发展.

3. 金融作为弥补主业市场波动的“资产配置”

这类企业大多是主业领域集中并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集团企业,其优势是市场占有率高,缺点在于业务过于集中,易随经济周期变化发生巨大波动.开拓金融业务的目的在于平滑行业风险.如企业 ZGH 集团, 为解决核电市场周期波动的问题,ZGH 将金融板块定位于集团发展的稳定器和资源配置平台,2016 年金融业务占集团利润总额的 15%.

(二)产融结合的积极效果

1. 提高了企业资金利用效率

企业办金融业务一般是由设立财务公司起步,利用财务公司的“池”功能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有效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如 SE 集团,过去集团内资金有多余的单位将资金存入商业银行,取得低利率的存款利息 ; 资金不足的单位向商业银行借款,付出高利率的贷款利息, 其“存贷差”流向了商业银行.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后,各单位的存款和借款都集中到财务公司,虽然存款单位得到同样的存款利息,借款单位支付同样的贷款利息,但“存贷差”留在了集团内的财务公司,财务公司又将暂时闲置资金进行集中理财,提高了资金收益.

2. 促进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产融结合使企业增加了可以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竞争优势,有效促进了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如家电企业 HL 集团,从 2001 年开始进入金融业,以“金融 + 产业”的优势拉动了三种模式的营销.一是“大客户模式”营销.在 HL 推进住宅设施与家具集成服务产品屡屡受挫的情况下,通过金融服务卖产品的方式,获得了大量订单,达到了规模效应 ; 二是“四店”营销.HL 的社区店、专卖店、精品店、连锁店多达上万家,但是在日常经营中, “四店”经常因资金短缺影响进货和销售,其将买方信贷嫁接到产业,为“四店”提供信用贷款或抵押贷款,从而突破了瓶颈,扩大了产品销售 ; 三是“终端”营销.在网络销售等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销售中,提供消费信贷,采用便捷的分期付款等形式,有力地提升了 HL 家电在终端的竞争力.又如大型企业HN 集团, 其主营电力业务, 拥有多座全资、 控股电厂,每年需用大量煤炭,煤炭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其通过金融平台的支撑,在煤炭偏低时进行“战略物资储备” ; 依据煤炭走势开展期货交易 ; 选择有利时机和标的购并煤炭企业,从而由被动变为主动,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HN发挥其综合实力,成为发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世界 500 强企业.

3. 推动了企业“走出去”步伐

目前,中国大型企业国际化的需求日益强烈,而要实现全球性布局需要大量资金,单靠自身资本及资本市场募集资本显然不足,向银行借款又要付出昂贵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金融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石油 ZSY 集团,从设立财务公司开始, 进军保险业、 步入证券业, 到攻下银行业、控股信托公司,形成了强大的企业金融体系.ZSY的产业链长、合作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大,特别是2008 年金融危机后,国际油价下降,ZSY 需要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也更需要资金支持,其正是得益于自身的金融体系,完成了全球性布局,拓展了海外市场.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金融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而且以自身的“投资银行”为海外购并提供决策支持和相关运作.如 SE 集团财务公司的投资银行部,已经在实践中成长为一支具备国际化业务能力的专业团队,凡是中小型海外并购项目均由其独立担任财务顾问 ; 大型海外并购项目则根据实际需要与外部跨国投行联合担任财务顾问,其在项目初步评估、尽职调查、估值、报价、合同谈判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尤其是其熟悉集团的发展战略,了解集团对不同项目的核心利益,不像一般外部投行把撮合交易成功作为主要目标,而是从集团战略出发分析购并项目的必要性,从集团核心需求出发把握谈判的“进退”底线.2014 年 SE 成功完成了收购意大利全球著名的燃气轮机公司 40% 股权的项目,2016 年 SE 成功完成了收购德国全球领先的飞机制造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 100% 股权的项目,这不仅促进了集团“走出去”的步伐,而且符合集团加快技术创新,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战略.

(三)产融结合存在的问题

1. 金融市场波动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金融市场的变化, 必然波及实体经济. 一般来讲,金融市场波动会对实体企业带来“间接影响” ; 而对产融结合的企业则面临“间接影响 + 直接影响” .特别是对于金融业占比高的企业,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如曾被知名商学院誉为全球产融结合典范的GE 公司,在 2008 年的金融危机来临时,由于消费信贷、按揭贷款等业务风险敞口过大,使金融资产严重缩水,公司市值下降至 17 年来最低,信用等级被国际信用结构下调,公司陷入困境.GE 不得不大量“甩卖”金融资产,回归主业,仅保留与主业相关的少量金融业务.

2. 产业风险转嫁为金融风险

产融结合的企业,存在金融业务掩盖产业的风险,随着产业风险的加大,转变为金融风险.如 D制造集团,在其重工单位扩大产能中,金融单位参与了项目贷款,重工单位产能扩大后遇到了市场同类产能过剩,重工单位销售下降,资金短缺,金融单位又为其注入流动资金贷款,造成金融单位面临大额贷款坏账的风险.又如 Q 集团的印刷机械单位,在数码印刷技术快速发展、传统印刷设备市场容量逐步缩小的趋势下,通过集团内的租赁公司以租赁形式维持生产销售,但由于不少中小型印刷拖欠租赁费用,形成了租赁公司的坏账损失.尽管其在集团的统一运作下消除了金融风险,但是这类“产融结合”都在一定时期内掩盖了产业风险,影响了企业及时的“去产能、调结构” ,并会为调整产业结构付出代价.

3. 缺乏主业优势,盲目发展金融

发展产融结合需要在具备主业优势的前提下,以金融促进主业发展或实现多元化发展.在实践中,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有的企业希望“主业不好金融来补” ,这样的路径行不通.如民营企业 DL 集团,其业务涉及食品、 农业、 IT、 房地产、 娱乐等众多行业,但是在每个行业中, 其生产能力、 技术、 品牌、 渠道、人才、管理等任何方面都没有积累到足以对一个行业有影响的程度.在没有主业优势的情况下,全面进入金融业.然而,DL 的金融业并没有弥补主业的不足,也没有通过产融结合促进主业发展.导致 DL集团的失败.

4. 产融结合机制不完善

有的企业虽然既有较强的主业,又有自身的金融机构,但是产业和金融结合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内部机制.主要表现为 : 一是金融单位以提高金融利润为目标,要求产业单位配合比较多,主动服务产业比较少,虽有服务于产业的成功项目,但未形成常态化的服务机制 ; 二是产业单位以提高自身业绩为目标,要求金融单位服务比较多,主动把资金及相关业务集中到金融单位的较少,如资金集中度不高、结售汇集中度不高 ; 三是金融单位与产业单位的沟通交流不畅,虽由集团领导牵头的重点产融结合项目协调,但缺乏日常的产融沟通机制 ; 四是企业内各金融单位联动不足,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影响产业服务中多种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 ; 五是集团总部职能部门与金融单位的协同不够,如在资金管理、投资项目论证等方面职责定位不够明确,影响管理效率 ; 六是对金融单位的绩效考核注重金融业绩,缺乏对金融服务于产业的评价考核,不利于形成金融与产业结合的绩效导向.

二、产融结合发展对策

(一)明确新时代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向

1. 坚持企业金融服务于产业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企业办金融业必须坚持金融服务于产业的发展方向.在新时代经济下,必须回归产融结合的初衷,将着力点放在推动主业的发展上.

2. 注重以产融结合促进产业转型创新

产融结合促进产业发展,并不等于无条件地支持企业所有产业、所有产品扩大生产销售,而是要在“去杠杆”中停止对落后产业、 落后产品“输血” ,围绕企业转型发展的整体战略,重点支持产品升级换代、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和先进产业的培育,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3. 在服务产业中提升金融业绩

金融服务于产业,也不意味着金融单位一定会放弃业绩.金融单位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业态” ,在企业资金和金融业务中集中体现价值,在为产业单位服务中带动金融业务,在为员工服务中拓展新业务.同时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业务, 如在“上游”开展买方信贷、设备租赁等业务,在“下游”开展票据贴现、小额贷款等业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在服务产业中提升金融业绩.

(二)从实际出发获取用好金融资质

1. 取得相关金融资质是产融结合的基础

我国规定企业间不能相互拆借资金(含企业集团内的不同单位间) ,经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实行分业管理,不同的金融机构从事不同的金融业务,不得跨业经营.因此,取得金融牌照是实行产融结合的基础,取得多种金融牌照是发展金融业务的需要.大部分产融结合的企业集团是先取得财务公司牌照,进而取得保险经纪公司、租赁公司等基本金融业务牌照,企业开展产融结合必须取得金融资质.

我国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开展金融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和配置中能有效发挥“司库”作用 ; 其局限性在于仅有“内部银行”的功能.保险经纪公司是保险业务的中介机构,对企业集团开展保险集中管理,对保险“集中采购”降低保险费用、提高理赔效率起到了明显作用 ; 其局限性在于不能直接从事保险业务.租赁公司可以从事企业内外租赁业务的机构,其在为用户设备租赁,解决用户融资、促进企业销售中发挥了主要作用.租赁公司牌照分为两种 : 一种是国家商务部审批和监管的租赁公司 (俗称 “租赁公司”或“融资租赁公司” ) ,其可以从事租赁业务,但不属于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除自有资金外靠业内财务公司或外部银行借款 ; 另一种是国家银监会审批和监管的租赁公司(俗称“金融租赁公司” ) ,其属于金融机构,具有放款功能,并可以参与银行同业资金拆借(降低资金成本) .

在各类金融牌照中,保险、银行、信托、证券是产业集团最为青睐的“稀缺牌照” .取得这类牌照通常有两种方式 : 一是收购现有金融机构 ; 二是申请设立这类金融机构.两种金融牌照的获取方式各有利弊. 收购方式时间上较为可控, 可利用现有团队,但成本较高 ; 新设方式成本较低,但所需时间不定,需提前储备行业管理团队.

2. 用好金融资质是发展产融结合的关键

金融资质的取得固然是产融结合的前提,但是用好金融资质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企业办金融的初期,不一定要急于取得“全牌照” ,要首先用好已取得的基本金融业务牌照.如财务公司, 虽然存在“内部银行”的局限,但也具有业务范围比专业银行宽的优势,除了可以通过存贷款集中管理,减少利益外流,还可以提供内外部交易结算、开立“银票” 、投资咨询 ; 可以集中成员单位的融资需求,通过同业拆借、组织银团贷款、承销债券发行等方式开辟融资渠道,2002 年 GJDW 发行债券的主承销商便是其旗下的 DL 财务公司.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监管部门也给予了有需求的优质财务公司开展新业务的许可,包括跨境贸易结算、建立外币池、外币即期结售汇、外币远期结售汇等资格,以利于企业在对外开放中降低结售汇成本、防范汇率风险.因此,用好已取得的金融资质,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主业发展中的作用,既可积累产融结合的经验,也可为取得较多金融资质创造条件.

3. 稳步发展金融是产融结合的有效途径

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和做法,起步时就进军“全牌照金融” ,这很可能造成重大风险.企业应该取得多少金融牌照,何时增加金融牌照好,这并不存在标准的模式,而是需要围绕企业战略,从产融结合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企业的发展及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金融机构.

一般企业集团应该先取得基本金融业务资质,在产融结合的实践中,当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已难以满足协同产业发展时,可通过设立“保理公司” 、参股控股银行等方式涉足银行业务 ; 当租赁公司业务不断增加,自由资金和财务公司贷款已不能满足业务发展时,可申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 ,以取得低成本的银行同业拆借资金 ; 当保险经纪公司经过多年运作和详尽测算,确认集团投保费用已能充分覆盖包括自然灾害等情况下的理赔费用,可申请设立“自保公司” ,以进一步降低企业保险费用.

因业务发展确实需要设立“全金融机构”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可以制定“金融全牌照”的规划,并以最适合本企业实际的方式,分步推进.需要注意在新时代经济下,不能把争夺“稀缺金融牌照”作为扩张企业经济的“馅饼” ,而是要从做强主业、促进主业出发,稳步发展企业金融.

(三)建立产融协同发展的互动机制

1. 搭建有利于多种金融工具结合的金融平台

在企业存在较多金融机构及金融投资的情况下,应适时搭建企业金融平台,整合金融资源,克服“各自为政” ,发挥多种金融工具相结合的协同效应,推动产融深度结合.如企业 HN 集团,成立了 HN资本公司 ;民营企业 XX 集团,成立了 XX 金融控股公司 ; 地方企业 SE 集团,成立了 SE 金融集团.

搭建金融平台后,更重要的是发挥平台作用.要统一制订金融业务发展规划,统一安排财力和人力资源,推出相关金融机构联动的服务产品.

2. 完善金融平台与总部职能部门的分工定位

企业金融平台与企业总部相关职能部门均在产融结合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如两者分工定位不清,容易造成重复管理或管理缺失.在企业战略、规划、预算目标的统领下,总部财务部门应负责资金管理和融资的政策制定,金融平台应负责政策的执行,做好具体实施方案的策划 ; 总部投资部门应负责投资政策、投资制度的制定和投资项目的初步审核,金融平台应负责投资顾问,做好尽责调查、可行性分析等工作 ; 总部经济运行部门应负责提出金融服务于产业的指导意见,金融平台应负责提供金融服务,做好相应“产品”设计和实施.

在明确定位分工的前提下,还应保持金融平台和总部职能部门的沟通,协同推进产融结合.

3. 建立金融平台与产业单位的沟通渠道

产业对金融服务的具体需求来自于产业单位,建立金融平台与产业单位的日常沟通机制至关重要.一是形成例会制度,定期交流产业单位的金融需求和金融单位的服务产品 ; 二是设立“电话” ,随时反映和解决产融结合中的实际问题 ; 三是完善客户经理职能,将传统的财务公司信贷部门客户经理,与财务公司其他部门及其他金融单位业务人员分别联系产业单位的状况,改为由金融平台统一向产业单位派驻客户经理,由金融平台客户经理及时了解各产业单位需求, 协调相关金融单位, 提供 “一站式” 服务.

(四)优化产融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

1. 合理控制对金融业务的投资

相对于实体经济,金融业务虽有较高的收益,但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企业开展金融应合理控制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或金融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这样可以在总体上控制金融风险对企业经济的影响,实现以产融结合促进主业,以主业抵御金融风险.

2. 加强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

要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切实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与制衡作用,重大金融投资和金融业务必须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接受监事会监督 ; 日常金融业务可按业务的风险程度和金额大小,由董事会分别授权给公司管理层、金融平台、金融单位,并定期审议授权业务执行情况.

要加强金融平台的内部控制.金融平台需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要求,结合金融业务特点,建立金融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流程,并列出各项风险点,定期开展“点检” ; 下属各金融单位还需相应遵守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国家监管部门的专项规定,严禁违规操作.

要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单位的信用体系.企业金融的业务会拓展到产业上下游单位,需要建立这些单位的信用系统.可经过独立评估或参照银行评定的信用等级,建立信用档案,并根据其财务状况的变化和实际表现定期更新信用档案.在提供金融服务中充分考虑各单位的信用状况,采取相应的贷款、租赁等政策.同时,对业内成员单位也要建立动态的信用档案,发现有财务状况趋于恶化的单位后,及时报告集团管理部门.

3. 实行产业单位与金融平台的风险隔离

为防止产融结合中出融风险与产业风险相互影响,在推进产融深度结合的同时要实行必要的“风险隔离” ,防止风险转移.

金融平台的金融性投资,要限于出资单位的自有资金(十分必要的项目可以由企业集团按程序增资) ,不能动用产业单位存款 ; 对“集团池”中暂时闲置资金的理财要限定合理的比重,并以投入稳健型和流动性较强的理财产品为主,防止金融风险影响产业的发展.

企业集团应对下属产业和产业单位进行深入调研,按新时展理念和企业战略制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改革规划,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创新产业的产融结合; 对那些能耗高、污染大、产能过剩、缺乏竞争优势、财务状况恶化的调整单位,则与金融平台实行“隔离” ,由企业集团妥善安置员工、处置落后产能.防止产业风险波及企业金融.

(五)改进产融结合的绩效评价

1. 企业对金融平台的绩效评价

企业的产融结合方向需要融合到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指标往往具有更强的导向性.目前,有些企业主要将账面净利润作为评价金融平台的唯一绩效指标或最主要绩效指标.但在产融结合的实践中,金融平台对产业单位的服务不一定能形成利润.如项目融资团队,花费大量精力解决业主项目融资,促进产业单位承接大额订单,在金融平台并不体现账面利润,即使参与银团贷款,获取利息收入,同时也付出了机会成本 ; 投行团队担任项目顾问,一般情况下都是“义务劳动” ,也不形成金融平台的账面利润 ; 租赁单位为协同产业单位扩大销售,经常降低租赁费用,有时与资金成本持平,金融平台有可能损失一部分利润.如果金融平台的各项服务全部按市场标准收费,可能会失去企业办金融的优势,并会在整体上增加企业税负.因此,需要改善金融平台绩效评价方法,引导和推进产融深度结合.可以在绩效评价指标中增加服务于产业的目标,如促进产业单位销售、支持新产业发展、提供有效决策支持、创新产融结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日常服务工作质量等目标 ; 也可以将“净利润 + 产业单位满意度”作为主要评价目标,并将金融平台实际为产业单位增加订单而多付出的成本、为并购融资等项目提供财务顾问所发生的成本及租赁等业务中的“让利”视同利润,鼓励金融平台为产业服务.

2. 金融平台内部的绩效评价

一些企业金融平台内部的绩效评价考核,也往往是将账面净利润层层分解,直至相关岗位的员工.这不仅在导向上过分强调了金融利润,而且不利于区别不同金融单位(部门)的特点,促进产融结合.可以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对金融平台的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分别下达各有侧重的绩效指标.如对下属单位(部门)负责人侧重发挥本机构功能对产融结合做出的贡献 ; 对营销型岗位侧重业务的增量和质量 ; 对创新型岗位侧重解决产融结合中的实际问题 ; 对窗口型岗位侧重服务效率、服务态度、减少差错 ; 对风险控制型岗位侧重对风险的合理管控.充分激发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心,使金融团队既能完成产融结合的重大事项,又能为产业单位提供日常的优质服务.

3. 企业对产业单位的相关绩效评价

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固然受到产业单位的欢迎,但是存款、贷款、理财、保险等金融业务的集中管理又使部分产业单位感到缺少了部分“权利” 、减少了产业单位的金融收益.在绩效评价中要引导产业单位集中于主业的发展,评价指标突出主营业务的收入、利润和经济运行质量,同时加入“资金集中度” “保险集中度”等指标,促进金融平台功能的发挥,以提高企业集团的整体经济效益和集中控制资金风险的效果.

三、结语

产融结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新时代经济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应围绕新时代经济下的企业战略来开展产融结合,坚持做强主业,以主业支撑金融,以金融促进主业.企业在产融结合过程中,既要防止产融分离,将金融纯粹作为一项独立业务,又要防止将产业风险转嫁为金融风险.必须坚持金融和产业的紧密结合,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推动产业发展,同时利用“业态”积极提升金融利润,并有效防范风险.从而使产融结合健康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创新、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上海市会计学会 SHKJ2017ZD06 课题阶段性成果,受上海市会计学会课题项目资助. )

时代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时代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时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开放时代杂志

2、时代杂志封面

3、新教育时代是正规期刊吗

4、时代周刊杂志

5、美和时代杂志

6、时代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