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物形象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跟阿玛兰妲和林黛玉人物形象比较分析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本文关于人物形象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阿玛兰妲和林黛玉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陈亚奇

内容摘 要:《百年孤独》所带来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地震”,如飓风一般席卷全球.作品以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为线索,以阿玛兰妲的爱情孤独为主着力突显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因为不懂爱而难以逃脱的孤独的宿命,使得“孤独”这个母体再次以一种魔幻主义的手法彰显.《红楼梦》所引起的“红学热潮”则也是通过宝黛的爱情悲剧来反映了王、贾、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都是高唱爱情的悲歌来映衬家族的衰亡.爱情是一座孤独的围城,不管是城外阿玛兰妲的超脱还是城内林黛玉的沦陷都在映射“存在主义”的观点个体的存在的本质是孤独,爱情所谓的走进其实是走进假想.以一斑窥全豹,本文将通过对阿玛兰妲和林黛玉形象的浅析来论证“爱情是孤独的围城”这一观点.

关键词:爱情 孤独 存在主义 围城

一.《百年孤独》与《红楼梦》的异同

《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经历,以及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等六代人因权力与的轮回上演兴衰起落的百年兴衰,反映了百年拉丁美洲风云变幻的历史沧桑,以奇诡的手法反映了殖民、、斗争和流血的历史,以及遗忘和孤独的主题.而曹雪芹所创造的《红楼梦》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着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小说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辅,揭示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二、围城外的孤独

1.家族宿命——孤独

阿玛兰妲的父亲和母亲乌尔苏拉是表兄妹结了婚,她母亲害怕生下长有猪尾巴的孩子,就坚决不肯和父亲同房.邻居阿基拉尔嘲笑父亲无能,两人决斗中父亲杀死了邻居,邻居的鬼魂便整天在家里游荡.不堪忍受良心的谴责父亲带领村子里的一群人翻山越岭,经过两年多的长途跋涉,在一条人烟绝迹的小河边定居建村,取名马孔多,家族的轮回开始.近亲结婚埋下了家族的祸根,良心的谴责使得原本无爱的父母不得不终生相依,生死相守;直至家族最后一个产生的成员被蚂蚁吃掉,百年盛世的家族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如果我们的生命的每一秒得以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对于爱情荒蛮的无知,成了是这个家族最深的孤独,他们在无聊的重复里轮回,尝尽孤独.无爱而造成的孤独,是家族成员无法摆脱的宿命.畏惧孤独,渴望摆脱孤独,促使家族成员在的、疯狂的名利场一系列无可改变的循环中重复,而无力去爱的生命,注定了只能在孤独、寂寞中沉沦乃至消亡.布恩迪亚家族的血液里流淌的是因造成的深刻孤独,阿玛兰妲年轻的生命虽然也曾热烈的渴望过爱情,渴望爱情来摆脱家族孤独的宿命.在爱情这座围城中,她如同困兽,极尽挣扎却最终逃不脱孤独的囚笼.无爱的孤独,一步步把她逼出围城.

2.走出围城

作者粗犷细腻并用的笔触把布恩迪亚家族“孤独”宿命的刻画,触目惊心.阿玛兰妲这一女性形象似乎是作者特意为爱情孤独这一主题所着重刻画的人物,阿玛兰妲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性情乖戾内心阴暗的老处女,在其他家族成员看来她是不懂“爱情”冷漠的乖戾狂.对意大利调琴师克雷斯皮的爱情像是瘟疫,让她沉沦.使她在发现姐姐丽贝卡对克雷斯皮的痴恋后发烧、发狂,把自己关在浴室里,用火热的写下一篇篇包含狂热爱意的信,并没有回应的爱情而倍受折磨.在父母决定成全丽贝卡和克雷斯皮的婚姻时,她表面上假装淡定,背地里挖空心思想方设法阻挠他们的婚礼.假传信件使克雷斯皮返家延误婚期,偷走樟脑丸使得丽贝卡的锦缎礼服被蛾子铸成粉末,最后甚至不惜对姐姐下毒,却意外杀死误杀了嫂子雷梅黛丝.嫂子的死让她的良心背上了沉重的枷锁,与这段年轻时不顾一切,毁灭一切的爱恋一起使她陷入了自我命轮的怪圈—孤独.

正如说着爱过慈悲的张爱玲却穷其一生以孤独的传奇来书写人生一般,阿玛兰妲冷漠绝决拒绝克雷斯皮的求爱.爱情的受挫造成了克雷斯皮的死亡,也进一步把阿玛兰妲推向了更深的孤独.她为此灼伤了自己,戴上了一辈子都不曾取下的黑纱.人一旦对孤独产生了恐惧,就会变得敏感和焦躁,渴求理解和安慰,失去正常平和的心态.在此后的生命中,对马尔克斯求爱的拒绝和渴望,与侄子游戏的沉迷和拒绝,是深深的懂得爱情不能消除孤独而畏惧爱情的同时,却又极度渴望爱情滋养的心灵扭曲.阿玛兰妲懂得爱情、渴望爱情,却因无力去爱而在畏惧爱情的孤独中无助、彷徨、迷乱到衍生自虐的矛盾中备受煎熬.良心的枷锁使她的生命变得负累,无力去爱的生命畏惧和渴望爱情的矛盾,将她逐出爱情的围城,在无休止的缝制自己“裹尸布”的重复中漠然死去.

3.观望孤独

与林黛玉一样,爱情是她们的毕生的渴望,也是它少女时全部梦想.她们都曾热烈的追求爱情,为爱情理想与现实间的落差而备受煎熬.可是她们最大的不同是阿玛兰妲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她可以再走出爱情的围城之后,与孤独签订不失尊严的合约,坚韧的活下去.她用生命的执着证明自我,也证明爱情不是荒唐的的沉沦,更不是名利场的疯狂的迷失和沦陷,而是超越于之外的情感.自身一辈子无力去爱的孤独让她的生命变成一种安守自我的祥和的存在,和黛玉一样,虽然孤独却都在与众不同的孤独中保守着做人的尊严.

CP斯诺就曾这样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孤单的,有时我们通过爱情或感情或创造性的要素来逃避孤独,但生命的喜悦只是我们自己造成了聚光点,道路的边缘依旧是漆黑一团:我们每一个人都将孤零零的死去.”

爱情是孤独的围城,阿玛兰妲在围城外辗转,观览围城内的人们所上演的人世情爱悲欢.她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品尝孤独,最终阅尽沧桑的母亲给了她一个答案:“至于阿玛兰妲,那孩子的铁石心肠曾令她恐惧,她刻骨的痛苦曾令她痛苦,但现在她终于发现阿玛兰妲才是世上从未有过的最温柔的女人.她怀着惋惜的心情弄明白了,阿玛兰妲令皮埃特罗·克雷斯皮遭受那些不公平的折磨,并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样是出于报复心理;令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日夜煎熬徒劳等待,也并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样是出于痛苦的怨毒.实际上,这两样行为都属于无穷的爱意与无法战胜的胆怯之间的殊死较量.”生的艰难,无力去爱,畏惧爱情幻想破灭的胆怯,也不愿亵渎爱情的偏执,使她只能在爱情的围城外观望孤独.

三、围城内的孤独

1.前世今生

贾宝玉的前世原本是女娲补天时遗落人间的一块“通灵宝石”因听说两道人谈论人世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而动了凡心,向往红尘中荣华富贵,终在两个仙人的帮助下投胎做人,以历尽滚滚红尘.而黛玉前世原本是那宝石畔的一株绛珠草,为了报滴水之恩今世化作人身以泪报恩.黛玉是宝玉姑母之女,孤女黛玉因母亲早亡,父亲年迈,又无兄弟姐妹相互扶持照顾而自幼从扬州投奔外祖母贾府太夫人,在荣国府的长期生活,性格孤傲又多愁善感的黛玉与志趣相投的宝玉相爱,却因寒门势孤,在激烈微妙的婚姻争逐战中终败给世俗,败给豪门望族的宝钗,宝玉与宝钗成亲的那天,黛玉泪尽焚稿而死,宝云因此遁入空门.黛玉原本是仙界的一株绛珠草,为报恩投身红尘.用以报恩的清泪抛洒尘世,让人世的芜杂染尽霜华,如同作者“一把辛酸泪”铸成的红楼一般,其间包含的各种苦痛心酸感人至深的或许就是—无人可解的孤独.黛玉像是孤独的天使,在尘世流浪.世俗的眼光无情的剖析着她着力隐瞒的哀伤,她在寻找一份安慰,寻求宝玉的爱情的慰藉.那呼喊千万次前世的相识,总被世俗的嘈杂打扰.“再也没有什么比孤独的无依无靠的呼喊声更让人战栗了”[4]黛玉悲切的柔肠发出的呼喊,有颤动灵魂的孤独和忧伤.和阿玛兰妲一样,黛玉也在滚滚红尘中渴望爱情,热切的燃烧少女的梦想.如果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阿玛兰妲爱情畸变的恶毒,那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便是黛玉对爱情的围城勇敢的占领宣言.

2.围城内的凝望

马尔克斯说,大多数的爱情故事都是凄凉的,总是来个悲剧收场.所以他给了阿玛兰妲一世的孤独.曹雪芹,则处处以黛玉的性格悲剧来彰显爱情的崇高.

富丽堂皇的贾府大观园,亭台楼阁,花房后院都热闹繁华,而黛玉却处处形单影只,孤苦无告.幼失爹娘的孤苦,寄人篱下的飘零,让一刻少女的心被忧思缠绕,有着丁香一般的迷茫.年轻的心太过柔软,加之“心比比干多一窍”的玲珑纤细敏锐,所以不相干的事、些许的不顺心便会在心中发酵,酿成一杯抑郁愤懑的苦酒对影自酌.因为寄人篱下的自卑,处处防备的自尊变得自傲,变得得理不饶人.在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制度里,她满腹诗书的才华无处彰显,还要处处隐藏,以免招人诟病的闲言.她的才华和她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曲高和寡就成了清高孤寡.

“孤标傲世皆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花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一首《问苗》,满目荒凉,诉尽了黛玉遗世独立的孤苦,和无可奈何的心酸惆怅.“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只有惜花人才会懂“花落人亡两不知”那惘惘的孤独.高山流水的仙乐袅袅,怎奈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黛玉悲戚的寂寥所幸,还有宝玉,还有一颗心可以再芜杂的尘世懂得欣赏她的孤高.前世注定的姻缘,爱情在两颗年轻的心中萌芽,所以她愿穷其一生的眼泪来报还他前世的呵护和今世的相知.命运插手的太急,寒门势孤的黛玉纵然有賈老太太万千的宠爱,却还是斗不过家里财大气粗的薛宝钗,所以她只能在宝玉和宝钗成亲的那天忧愤而忘!

对于黛玉来说,爱情是人生的全部,是她生命存在的全部意义.所以在这座爱情的围城中,她如磐.关于爱情,许地山说:有涩泪可流的人还算不得是悲哀者.因为至少还有那个懂你的人,珍惜那眼泪的味道.

3.花落人亡两不知

存在主义者看来,个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个人与社会是永远分离对立的.人是被扔到世界上来的,客观事物和社会总是在与人作对, 时时威胁着自我.恐惧、孤独、失望、厌恶、被遗弃感等等都是人在世界上的基本感受.他们主张‘人是孤独的’,所谓的走进其实是一种假象.宝黛的爱情是否是有了前世的那个传说才会在现世被演绎的如此凄美和令人向往?他们之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是否也不过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对爱情自由的压制的一种口号?黛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叹其实早已给出了答案.

著名学者钱理群说:至善至美的社会与人性实际只是一个终极目标,只能存在在彼岸世界,可以不断地去接近它但永远也达不到.

所以爱情这个人类永恒的追求,宝黛两世生命的终极渴望,直到“花落人亡两不知”,他们仍然都没有为彼此在孤单的尽头高举起灯火,照亮迷惘的未来和当下无人可懂的凄寒.

许地山说:就连那最坚韧而又最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韶光易逝的生命,恰若浮萍,在命运的泛海飘荡.爱情不是彼此互通的栈桥,可以通过靠近让孤独沉溺.所谓靠近,其实不过是一种假象.

四、围城内外,皆是孤独

阿玛兰妲在围城外观望,林黛玉在围城内的执着,都让爱情这座围城变得愈加孤独.所谓爱情的靠近,是一种无法企及的奢望.所以当下浮华躁动的时代,饮食男女感触最深的也便是孤独.所有关于个人的生命存在的哲学思考,都渗透了孤独的基调.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给阿玛兰妲对于爱情的超脱和孤独的守望让人深思,曹雪芹《红楼梦》给林黛玉的爱情执着和忠贞的信仰让人赞赏,可是他们都没有打破孤独的城墙,给爱情一个清明的未来.而是把爱情变成惘惘的孤独,去刻画女性在爱情里卑微的地位和弱者姿态.

注 释

[1]昆德拉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宋耀良著.《艺术家生命向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3][哥伦]马尔克斯著.范晔译.《百年孤独》.南海出版社.2011.

[4]余华著.《在细雨中呐喊》

[5]曹雪芹著.《红楼梦》;1:526,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6]施玲.上海师范大学论文《生死都寂寞,爱恨皆孤独》

[7]高美萍.论文《魔幻之镜中的孤独迷宫》山东大学

[8]何胜莉.《世界的荒谬与个人的孤独》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6.4

[9]王展燕.《封闭与疏离》江南大学

(作者介绍:陈亚奇,赣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生)

人物形象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人物形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人物形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人物形象论文

2、人物形象分析论文提纲

3、环球人物杂志

4、人物分析论文

5、历史人物论文

6、人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