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学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和反思教学行为模式放手幼儿想象力一节绘画课《我和动物的故事》教学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此文是一篇反思教学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反思教学行为模式放手幼儿想象力一节绘画课《我和动物的故事》教学

一、观察研究,记录幼儿想象创作行为的不同表现

在开展“促进大班幼儿绘画想象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活动中,为了对大班幼儿绘画想象水平做一个前期的了解,我带老师们分别在两个大班上了一节绘画想象研究课《我和动物的故事》.过程不如预想的顺畅,结果也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还是他们的想象画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和缺憾.

课堂开始,设计有这样的互动话题:“你心目中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你能听懂它的语言吗? ”“假如有一天你有了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听懂动物的语言,能够与它交流,它会告诉你什么秘密?你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 ”孩子们简短地分享交流之后,教师请他们在纸上把想象的故事画下来.

A 班的教室里,我经历了最“漫长尴尬”的五分钟等待———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许久也未动笔.他们在等待同伴的第一笔吗? 还是在等待旁人的提示?五分钟过去了,没有孩子动笔,似乎构思永远不见尽头, 连观课的老师也不知所措地望着我.

情急之下,我宣布20 分钟后交作品后,才逐渐有孩子拿起彩笔,迟疑不决地画起来……

为了启发幼儿想象出丰富的情节,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对孩子们的绘画作品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像一个好奇者一样小心翼翼地向画面不够丰满的孩子“打探”画作中故事的发展、角色人物的语言:“发生什么事了? ”“它们对你说了什么? ”……“不知道.”“它们根本就不会说话.”“我们不可能听懂它们的语言.”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哑口无言……

在大部分孩子稳定地进入绘画状态,开始用画笔绘出自己的想象时,有少数孩子的行为表情明显与众不同.他们一直紧张不安地用手掌或画纸的一边遮挡着自己的画面.孩子在防备、顾虑什么?为什么他(她)不能以开放、轻松的心情去画画呢?

课堂上,我注意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干涉不急于介入,不暗示责备,不营造评价的压力,可以说是一个劲儿地鼓励孩子用画笔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

可是最后呈现在我面前的,却不是我所期望的斑斓多姿、想象丰富、风格各异的画面.仔细观察比对,你会发现,这一组,那一对,相同的形象,相似的构图和情节,让人怀疑这是否出自自由想象的课堂.这些孩子画画时左顾右盼,找“榜样”模仿,用“榜样”的绘画语言代替自己的表达,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独特的构思,这样画出的作品是想象画吗?

二、深层反思,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问题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在幼儿阶段的孩子看来,一棵小树、一只小鸟,世间一切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这种“泛灵论”的思维特点,会为孩子的审美活动带来很大的优势,使他们在感知、表现事物时,往往带有强烈的拟人化倾向,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让他们的作品充满天真、童趣.但本次研究课上,孩子们的反应和表现却与皮亚杰的认知论完全背道而驰,让人大感意外、不解和茫然.如果孩子“拒绝”童话,不相信“青蛙会变成王子”,不相信动物会说话,孩子还会有产生新奇幻想、进行浪漫思维的能力吗?

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对心理生理发展阶段的分析, 学前阶段是儿童艺术兴趣最为浓厚的时期,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这一阶段儿童的绘画作品应该更富有童趣和创意.本节课上,孩子们这种与预期截然不同的表现深深触动了我,告诫我要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重新审视我们日常的教育行为和教学模式,认真思考是什么夺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失去了与生命自由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1.% 依赖于成人的范例示范,失去了自我表达的能力

范例与示范对幼儿绘画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论,也是多年来学前美术教学研究者颇为关注的焦点.但目前看来, 争论和研究似乎没有改变多少现状,许多老师依然使用单一范例和步骤示范的方法进行幼儿绘画教学.所谓的幼儿创作,只是重现“示范画”基础上的简单添加和装饰.如图1,三幅作品都是日常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的作品,一样的草地上同样的眯眼猫和圆眼兔,姿势、表情没有多少分别.图2 是孩子们课堂上画的仙人科植物, 我们可以看出,所有作品切入角度和风格几乎完全一致.

其实, 孩子绘画语言的表达可以是无限多样的,之所以出现“思维短路”,或没有范例就无从下笔的现象,是因为成人长期单一示范造成的.由于以往在课堂上教师并没有给孩子更多自由表达和自由想象的机会和时间,使得孩子们的思维被局限于成人所谓“正确”的示范画概念之中,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我表达意识和想象能力自然就会退化.

当然,成人的范例和示范并没有错,但这种方式不可能穷尽孩子们的表现和表达方式,我们也不能仅以这一种方式来代表或代替孩子进行表达.德国慕尼黑绘画艺术研究院的教授鲁道夫·赛茨在他的书《和孩子们画画》中这样写道:“在使用绘画语言方面,儿童胜过我们成人,他们总是接近事物的本质,总是从本质上面而不是表面上去看待它们.”所以,在指导孩子开展绘画活动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孩子的想象力, 不要过多地干预和束缚,而要解放孩子的天性, 使他们的思维不再受到禁锢,这样才能创作出充满灵性的想象画作品.

2.缺少童话故事的润泽,失去了想象加工的能力

童话故事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在聆听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情节的发展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场面和情景,把自身融入故事情节中去感悟和体会,在潜移默化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审美想象力是大脑对知觉材料和经验进行加工改造之后形成审美意象的能力.童话故事接触少的孩子,不仅他的知觉材料会很贫乏,而且对信息经验加工改造的能力也会变得很薄弱,他的童年由此会少了很多天马行空的幻想,少了很多独属于儿童时代的乐趣.

3.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失去了赖以想象的生活材料

孩子画一幅想象画,常常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的故事融合进作品的情节中去,由此来产生形象丰满的审美想象.图3 这几幅画《我和动物的故事》,只有形象,没有场景,画面表达也看不出故事情节和动物形象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相类似的构思和形象,反映出孩子面对命题缺乏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想象.

德国的儿童画研究者罗泽认为,孩子曾经在画中出现的事物中经历过的事情,对他们的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孩子想象力枯竭的现象,需要反思的是我们成人,反思我们平时的生活环境或活动场景的布置是否符合“有助于孩子想象力发展”的要求.情感体验是绘画表达的核心,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幼儿才会积累起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图4 小作者画的想象作品《我和动物的故事》就很不错.小作者说:“鹦鹉告诉我,它饿了,食料没有了,我和奶奶都从自己的房间跑出来为它准备食料.”可以看出,孩子有照顾鹦鹉的经历,与动物有过亲密接触和交往.因此,作者运用绘画语言表达时,才会思维流畅,情节丰满,故事内容生动形象,让我们从中真切地感受到鹦鹉栩栩如生的可爱形象,感受到孩子对鹦鹉的喜爱之情,感受到画面所反映生活场景的真实性.

4.遭受太多的限制和干预,失去了动笔的勇气

想象画创作的过程中, 孩子们的表现各式各样,有的孩子刻意遮挡画面,不让别人知晓自己的想法, 有的孩子不停地求助:“老师, 我能画草地吗? ”“老师,我能先画云吗? ”“老师,我不会画.”有的孩子画纸上仅有简单的线条,还有的孩子面前始终都是一张白纸.

在父母的心里,总是希望自己孩子呈现的作品能够“完美无缺”.父母的这种心愿无形中给老师的教学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和不利的影响,使得教师在上绘画课时,也和有些家长一样以成人的视角审视孩子画面的内容.面对孩子们奇形怪状的“乱画”,教师容易表现得“惊慌失措”,从而忍不住进行干预更正、指责批评,把自己的“绘画语言”强加给他们.孩子自己行使绘画语言的权利被剥夺,当需要他们自主表达时,自然就会出现不知所措或自信缺失的状况,使得他们在开展想象画创作活动时出现无从下笔,或千篇一律的现象.

三、改变行为模式,放手发展幼儿想象力

1.慎用范例的示范,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

从以往的经验教训中,我们不难领会到,过于强调孩子绘画作品的技能效果,以示范和范例过分强化所谓标准化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绘画是关乎情感的艺术表达方式.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根本在于其情感的升华和自身的主动建构,成人不应过多干预, 否则就会使孩子失去自主学习的机会,失去自由想象的动力和源泉, 使他们所拥有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绘画表达方式受到限制,从而阻碍他们情感表现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关注孩子内心情感开始,从关注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始,慎用、少用示范,科学地运用范例,在幼儿绘画情感的调动和培养上下功夫,给予孩子充足的、自由自主的想象空间.

2.展现童话的魅力,为孩子的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

图5 是小作者的“我和小马的故事”的连环图画,按序号顺序,我们可以直观地理解孩子所讲述的童话故事:第一天我和小马约定交朋友;第二天我教小马跳舞,小马弯曲的后腿仿佛在跟着节拍与女孩共舞;第三天我和小马赛跑;第四天小马被我邀请到家里作客(从小窗户露出的身影、小作者张开的双臂,我们能猜想到他们一定玩得开心极了);第五天我给了小马一对会飞的翅膀,这样小马就可以载着我飞去郊游野餐.从这幅连环画里,我们感受到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伙伴的渴望和期盼.

童话蕴含着孩子心中美好的幻想和期盼,童话中所反映的真善美等品质能潜移默化地深植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对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聆听、阅读童话故事需要想象力的参与,聆听、阅读的过程也是幼儿与童话人物沟通、交流的过程,是幼儿想象力培养和发展的过程.童话展现的夸张、幽默、轻松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其中蕴含的智慧能极大地激发孩子想象的,童话故事的叙述方式和多姿多彩的故事内容也为幼儿想象力的表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家长和幼儿园都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挑选优秀的童话故事,并经常给孩子读童话故事, 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精神食粮,让他们在童话的世界里自由想象、自由畅游.

3.丰富孩子的生活,为创造想象积累经验和素材

图6 是B 班孩子的另一幅作品,被施了魔法的小女孩听得懂她心爱的小狗的语言,她将魔力传给小狗,小狗就能和她对话了.小女孩带着心爱的小狗和好朋友一家一起去上大学, 途中河水拦住去路,她们就请巫婆帮助在河面上架起一座“鹦鹉大桥”……这幅画的内容反映了孩子过去生活的一些经历, 说明她对武汉的鹦鹉洲大桥有深刻的印象,同时,受周围人经常谈论“大学”的影响,从小耳濡目染,对大学校园充满了向往.

绘画想象不是凭空想象,必须具备一定的表象积累,才有想象加工的原材料.因此,表象的存储是想象的前提.表象积累越丰富,能够提取的想象素材就越多.父母与老师应积极创造让孩子感知客观世界的条件,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多听,多看,多观察体验,多探索发现,在开阔视野的同时,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这样,在与孩子生活体验相联系的想象活动中,孩子才会很快进入想象的意境,思维的火种才会被点燃,想象的闸门才会被打开.

4.尊重孩子的个性表达,关注孩子个体生命力的成长

图7 是想象画《我和动物的故事》B 班孩子的作品.扎小黄辫的小女孩穿着象征力量和勇气的红色衣裳,伸出长长的手臂护卫着小猫;张牙舞爪的大灰狼黑黑的身体体现了孩子潜意识中感受到的危险以及内心的恐惧,但旁边举消灭大灰狼的猎人又把小女孩从危险中拯救了出来.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在画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即使自己再怎么恐惧害怕也要勇敢地保护弱小.小女孩也许在生活的印记中有过对安全的担忧,于是她在自己的想象画里以象征“安全”的手臂以及举的猎人进行一次对危机或伤害的一种“自我疗伤”.这就是解放孩子想象力束缚后带来的一种特殊疗效.

由于我们常常急于让孩子画出成功的“好作品”,对孩子的创作,我们就往往会以成人的标准进行干预、指正,从而忽视了的孩子内心需要以及心理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抹杀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独特的世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学会欣赏其独特的内心世界,学会理解孩子独特的绘画语言,并发现其中的童真童趣;我们要尊重和遵从孩子个体想象力和创作力发展的节拍,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大胆地进行创作,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美好世界.

绘画是孩子非常喜爱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他们通过观察和想象来表达自我情感、内心愿望、生活经历和对世界的看法等方面的一种非常直观形象的艺术语言.相信,只要我们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放手让他们自由想象和创作,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责任编辑廖林

反思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反思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反思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教学反思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