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问题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跟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与建议类论文范文文献

此文是一篇主要问题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与建议

摘 要:今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逐步上升,流动人口的流动形式也从“候鸟式”流动转变为“家庭式”流动.因此,导致各地区外来人口中的青少年数量大量增长.如何使这部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了各地区政府的难题.本文研究了国家近年来的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并采集了大量数据,整理出目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政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呈现持续上升状态.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达到2.3 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7%.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2016年有流动人口约为2. 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20年我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这些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队伍,还逐渐凸显出一个新的特点,就是拖家带口.2015年,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家庭规模为2.61人,与2013年相比,流入人口家庭规模增加了0.11人,超过一半的家庭有3人及以上同城居住.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初中适龄(12~14 周岁)随迁子女规模达到473万人,高中适龄(15~17周岁)随迁子女规模达到1128万人.由此可见,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的过程中,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跟随父母来到其父母所在城市,他们的到来给城市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不断涌入的外来适龄儿童让城市承担了相当大的教育压力,不仅使得本地适龄儿童的教育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些跟随父母一起来到新城市的孩子们自身的教育问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是否能受到同等对待,甚至能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成为了一大难题.他们在新城市中不能受到与本地孩子同等的待遇,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为了降低乃至于消除这样的影响,我们对全国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教育进行研究,分析出影响他们教育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建议.

二、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1.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了整理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的现状,我们对国家关于此方面的政策进行了梳理,并且针对全国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设计调研问卷进行数据收集.

在政策方面,国家对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很看重,从2000年开始就不断制定和修改这方面的政策文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从受教育条件平等权向受教育成功权逐渐深化, 从最初的政策空白到后来采取措施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 党和国家的政策越来越成熟, 越来越有针对性.直至如今,九年制义务教育模式大规模实施,大部分公立学校已经开始对符合条件(拥有规定文件资料)的随迁子女不收取其学费、书本费,相当于和本地学生一样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福利.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朝着纵深推进.但异地升学门槛的设置使得随迁子女教育公平之路依旧充满艰辛.

政策实施效果现状.我们的调查对象为流动人口即这些随迁子女的家长,他们中很大部分来自安徽、四川、山东、河南等内陆省份,主要为青壮年,虽然基本都受过义务教育但是整体水平偏低,主要从事制造业、餐饮业等,对学历要求不高的行业,收入普遍不高.

他们带着的子女大多是幼儿园、小学或初中的适龄儿童.在给他们选择学校时,他们第一考虑是公立学校,但是在服从于自己工作和家庭的情况下,最终进入到满意学校的比例不高,且所最终进入的学校大多规模较小,教学质量和学习环境都不算好.这些家长都很希望子女们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在工作繁忙的同时也不忘照顾孩子的学习,但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学识和环境的限制,不会与学校的老师多进行沟通与交流,也没有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与同学的关系有太多的关注,并且还会因为工作的调度而时常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发展.

这些家长们同样认为政策还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近段时间政策变动频繁,虽说是向着成熟公平的方向改变,但是由于他们接受政策改变的渠道较少,频繁的政策变动对他们也造成了困扰,使他们无法及时跟上国家政策的变动.同时,现如今的政策还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入学需要准备太多材料,并且十分难办.学校对随迁子女的入学要求门槛太高,学校对于随迁子女还有不公正对待等等.这些都是现今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面临的情况.

2.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的特点

随着流动人口增长的加快,家庭式流动形式的普及,城市外来人口中青少年的人数越来越多.对于这部分孩子,同样也是需要认真浇灌培养的.但是他们面对的陌生环境,家庭情况的弱势以及周围同龄人的排挤使得他们的权益容易被侵犯,在这种环境下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

由于学校或本地同学的隐隐排挤和父母由于自身限制对孩子身心成长的关心不够,他们由于家庭情况,课余生活比较单调,而本地孩子不愿意与他们接触,使得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们往往无法融入当地的环境,不由自主地会产生孤独感、陌生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性格上的孤僻,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和排斥心理.这对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很多随迁子女在迁入城市长大开始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但是目前国家的政策只有义务教育阶段是融入的,没有当地户籍的他们很难进入当地的义务后教育.而在迁入地直接高考也是困难重重,所以大部分随迁子女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无法继续得到教育.

随着流动人口在迁入城市的融入,他们的新生代儿童也逐渐增加,这些新生代儿童使得迁入城市的学龄前教育压力进一步增大,并且本地人对他们的排斥也始终存在,他们面对“同城不同待遇”的现实,教育问题也更加艰难.

三、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面对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1.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⑴流动人口收入低,但子女借读本地正规学校的收费水平高.我国各地区对于适龄儿童少年就学主要提供两条制度化的途径:一是取得当地的户口在本地学校正式入学;二是在本地学校借读.由于一般流动人口很难取得迁入地的户口,因此他们的子女入学主要形式为本地学校借读.

⑵尽管名义上的借读费用不高,但是借读生家庭往往要缴纳不低的赞助费或给学校提供其他资源才可以入学.而流动人口大多是中低收入人群,负担本地的食宿就已经不容易,这样的入学成本对于这些流动人口实在难以承受.

流动人口子女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不公平待遇.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学校虽然接受了这些流动人口的子女入学,但学校在安排班级上,会把这些农民工子女单独编班,忽视他们的存在,不计入学校考评的对象.二是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往往有失公正,即使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成绩很好,由于他们没有城市户口,也不能享有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当城乡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老师在处理事情时也会存在不公平,会有意偏袒本地孩子,认为是外地孩子首先引起的纷争.在学习辅导教育上,老师会对外地孩子失去耐心,认为外地孩子比本地孩子笨,不容易教导.三是由于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差距,本地孩子容易从他们身上寻找优越感和虚荣心的满足,使得农民工子女感到自卑,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

⑶随迁子女入学条件苛刻、手续繁琐,就读难度大.根据本次调查,随迁子女入学前需要很多相关材料才能入学进行就读,其中主要的是父母在本地务工就业证明以及在本地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其余还需要全家户口薄、适龄儿童出生证、儿童父母现居住地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等材料,需要准备很多材料才能入学就读,大大影响了随迁子女的入学效率,可能还会出现由于材料过多而少交漏交的情况,学校就会拒绝入学,使孩子上学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有些材料获取困难,家长需要去很多部门才能办好一份材料,效率低,由于各部门口径不统一,等待审核时间久,耽误家长的大量时间,不但耽误上班时间,甚至会延误孩子的上学时间,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不少麻烦.

⑷大量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在发展中缺乏规划和有效管理,流动人口子女就学质量无法保证.虽然家长对子女入学的第一选择通常是公立学校,但是由于流动人口的条件所限,还是有很多随迁子女进入到当地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而当地政府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不够重视,缺乏规划和管理.由于这些学校教学条件有限、教学环境差、教师不固定,不能实现正常的排班和教学,所以也很难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⑸公立学校接收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不积极.一方面外来人口子女的整体素质比本地子女低,比如,学习基础差、生活和学习习惯不好等,跟不上学习步伐.许多本地孩子的父母不愿意子女与外来人口子女在同一个班级上学,怕给子女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公办学校招收的外来人口子女越多,本地孩子流失的越多.另一方面,外来人口随着工作、居住地的变动,流动性比较大,其子女流动性也比较大.且外来人口子女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流动性大,增加了公办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难度.这些都打击了本地公办学校吸纳外来人口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尤其是一些好的公办学校尽量少招甚至不招外来人口子女入学,这对随迁子女的教育有很大影响.

2. 对策建议

⑴政府应该加大财政奖补力度,降低

随迁子女上学费用.财政以奖补资金的方式,对各地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予以奖励性支持,主要支持东中部地区接收随迁子女较多的省份.从而降低流动人口用于子女上学的经济压力,给他们更多的入学选择,有利于提高随迁子女的教育质量.

⑵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教育过程公平.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积极贯彻教育部的要求,学校对随迁子女与城镇学生混合编班,在教育教学中一视同仁.并且需要在原有的义务教育法上尽早完善相关法律,积极推动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法律法规规范化、法制化,以此使得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完善法律法规过程中必须明确这一流动人口获得受教育的权利的相关细则,需要明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权利与责任,明确奖惩制度;包括筹集资金、财政分配、受教育方式等.

⑶构建社会联动体系,重视随迁子女教育.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社会支持体系,包括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在内的各个主体努力配合,不能因为流动人口为弱势群体就放弃或者鄙夷.而应该加强群体之间的配合,让更公平的、更优质的教育机会给予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流动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其子女的教育也缺乏方式方法.要创造流动人口随迁子质的教育环境就必须首先创造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环境,这就需要流动人口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寻找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努力为自己的儿女创造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心理成长环境.一是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比如,学校组织家长学习、政府和社区组建义务服务团队帮助家长学习.只有接受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从而配合学校完成义务教育.二是学校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家长学习班,将好的方法和观念灌输给家长,让家长在教育子女上有更多的建树.三是加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建立互动联系制度,运用好手机、电话等多途径把学生情况反馈给家长,对于学生在学校的问题多方途径解决,帮助学生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成长.⑷扩大城镇教育容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现有的城市资源配给大多以户籍人口为基准来设计的,流动人口往往不在传统的供给配套考虑范畴内,其最大的原因在于人口的流动性.流入地政府为了避免人口的流动带来的资源浪费、闲置,并可能在设计之初就没有将流动人口计算在内.要加大对城镇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扩大教育容量,优化教育资源,使得城镇可以容纳更多孩子的教育,从而给予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更好的教育条件.

主要问题论文范文结:

关于主要问题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主要问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论文的主要观点怎么写

2、论文的前言主要写什么

3、论文的主要方法

4、论文的摘要主要写什么

5、论文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