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三农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效果和分析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该文是关于土地流转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三农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效果和分析

摘 要:为明晰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效果,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效果的主要因素,并介绍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趋势和存在相应问题,进而剖析了“三农”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效益,并据此提出了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效果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 流转效益 策略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9-046-03

一、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宏观方面

  1.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本身.政策效果好不好,决定因素还是在政策本身,主要看政策本身是否科学、有效,符合实际并易于执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保持社会主义性质,吸收市场经济特点,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土地政策.且自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制定实施以来,不断借鉴吸收各国经验,政策本身的内容、结构等不断优化,切实贴合我国农村发展实际,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更具有发展潜力.

  2.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我国现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亦是如此.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完善,才能有效地配置所需流转的土地资源,流转土地的相关利益者才能各取所需,实现共同发展.在“三农”问题解决中,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能发挥巨大作用,不仅能解决“三农”问题所需的资金支持问题,更有利城乡信息交流,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

  3.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传统的农业耕作,主要是体力劳动,靠天吃饭,农业是否丰收和以上因素关系很大.自近代工业革命后,机械替代了人工,生产率也明显提高,“机械力”替代“人力”的诱惑越来越大,因此在土地流转中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也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通过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一方面让农民从沉重的农耕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大规模的机械工作能节省人工,提高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4.我国经济、政治法律等大环境.一项政策的制定、执行、发展乃至最后的结束都需要一个稳定、友好的大环境,它包括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法律方面等.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稳定、和谐发展的农村土地流转大环境,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解决“三”农问题.

  (二)微观方面

  宏观把握整体,微观理清脉络,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微观因素方面主要包括流转土地的农民、接收流转土地的组织或个人、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政府及相关利益人.

1.流转土地的农民.在农村土地流转中,流转土地的农民是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绝对主体,是流转土地的供给方,同时也是最易受到伤害的一方.在我国农村,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有时对土地流转政策理解不是很清晰,容易受到哄骗,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造成误解.这不仅影响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效果,而且对政府执政的公信力是一大损害.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制定实施中,注重对农民的宣传,让农民群众真正理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

  2.接收流转土地的组织或个人.接收流转土地的组织或个人作为流转土地的需求方,他们的相关行为也会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效果产生很大.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规范与引导,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流程与方法,规范流转主体各方的行为,保护各方利益.

  3.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虽不是国家机关,但是党和国家在农村的“代言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关乎党和国家在广大农民群众面前的形象,关乎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效果的好坏.近些年来,部分农村地区发生一些土地流转不规范的纠纷事件,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需要在此发挥作用,缓和各方,推动土地流转政策施行,做好政策基层实际推动者的角色.

  4.政府及相关利益人.政府与相关利益人在整个土地流转交易过程中虽未直接参与,但其潜在影响很大.政府作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在农村土地流转中负有责任.政府应当发挥领导作用,规范各方,强化法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保护各方利益.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相关利益人同样作为潜在政策影响者,其一举一动也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产生影响,存在“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中,也要对农村土地流转相关利益者给予关注.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一)积极趋势

  1.流转过程市场化.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运用机制,发挥市场在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与全局性作用,土地流转中追求市场所体现的规模与效率,让市场去调节农村土地资源,朝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方向发展.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流转土地的双方是互利互惠的,呈现双方共赢的局面.在土地流转中,农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一定收入成为其固定经济来源,而获得流转土地的组织或个人则运用流转集中到的土地发展科学化经营产业,形成规模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

  2.流转方式多元化.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流转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资金租赁流转.现行几种主要的流转方式包括互换、出租、委托经营、季节性流转等.流转方式的多样性反映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进步与发展,不仅能适应不同农民的土地流转需求与意愿,也能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助力农村发展大局.

  3.流转程序规范化.在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初期,农村土地流转混乱,随意化严重,缺乏契约精神与法治意识,因为流转程序混乱也发生了不少纠纷事件.现行农村流转程序则进行了很大程度的优化升级,基于土地流转双方的现实与意愿,在最大程度遵循土地流转双方的情况下,通过法律规定等形式规范流转程序.整个土地流转有章可循,遏制随意化、不规范化倾向,流转程序变得合理高效,出现了流转沟通、项目协调、合同签订等诸多现代化流程.

  (二)存在问题

  1.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产权是农民关于土地财产的各种权利的总和,是农民利益的保障.现阶段,我国关于土地财产权利的划分存在一定问题.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继承权等缺乏明确划分界限,相关责任难以界定,土地权益的分配缺乏有效合理的机制,各地在土地流转中因土地产权问题发生了一些纠纷问题.这些都把土地产权问题推到一个急需解决的位置.

  2.土地流转相关法律不健全.自土地流转政策实施以来,各种伴随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文件陆续出台,在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土地流转矛盾的不断变化,现阶段关于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土地流转政策的变迁,需不断完善.我国遵循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也应依法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发挥法律的规范功能和社会功能.

  3.土地流转监管力度不足.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中能发挥重要,它不仅是整个土地流转政策的制定者,更要做好整个土地流转的推动者.现阶段,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在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中权责不清,放任一些违规行为,对整个农村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监管,农民权益受到侵害,同时有损政府公信力,扰乱了整个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有效运行.

三、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效果分析

  (一)从农民角度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效果

  1.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传统农民以土地作为生存发展的根基,农闲时外出务工贴补家用,其中农耕收入作为其固定收入来源,占有家庭收入中的重要位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给予“三农”问题更多关注,审时度势,出台了相关土地措施,并不断优化发展直至现行的土地流转措施.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下,不断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快了城市建设发展.曾有学者研究过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言论.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有相互推动关系,土地流转可以推动劳动力流动,而劳动力流动也对土地流转有着重要的反作用.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划分为宏观与微观.从宏观角度来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更注重推动劳动力转移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而农业耕作效率等因素则是放在第二位考虑.从微观角度看,和农民自身有密切关系.第一,农业收入低,仅依靠土地是无法养家户口,迫于生计,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主力.他们进城市务工,工作与土地是无法兼顾的,只能放弃农村土地耕作.此时,出租土地成为他们很好的一种选择.不仅可以防止土地荒废,还可以通过土地换取一笔租金,用来补贴家用.第二,可能受其他农民受惠于土地流转政策的影响,在其他人的“榜样”影响下,未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加入进来.不仅减轻农忙负担赚取租金,还能有更多时间进城务工.黑龙江省嫩江县的土地流转带动和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使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上解放出来,外出打工,投入到第二、三产业之中(黑龙江省嫩江县农村财政研究会,2014).

  2.提高农民收入.与传统耕作相比,土地流转之后更能实现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土地流转可以将土地从农业产出不高的农民手中流转到专业种植的组织或个人手中,农民通过流转能获得一定收入,而专业农业种植的组织或个人则能集中土地,发展规模性的农业现代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农民把手中的土地流转可以获得固定的租金,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可以从事非农生产,进城务工,收入进一步增加.据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选择流入土地的农民,其家庭收入平均增加了600元左右,部分农民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收入甚至增加了1000元.土地转出方在流出土地后,一方面可以凭借土地本身获得流转收益,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土地流转在800元/亩左右.

  (二)从农业角度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效果

  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国自古以来就人口众多,基数大.民以食为天,“吃”的地位自然不容忽视.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已有14亿之巨,解决这么多人的粮食问题让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农村土地政策不断调整变化以利于粮食产量提高.安徽省小岗村首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先河,打破了以往的旧的土地政策,形成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新的农村土地种植方式.在此项措施激励下,小岗村人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第二年粮食产量就实现翻番.他们不仅还完了以前年的欠粮,保障了温饱,还有了可供流通的余粮,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良好案例.此后,农村土地政策在此基础上更新变化,发展至今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下,土地得以集中,让农业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拥有了良好条件.相比于原先的个人耕种,流转后的现代化农耕更具有优势,单就粮食产量而言有很大提高.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自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正式实施,截止至2013年,这十年间陕西农村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在2003年,陕西省农业生产总值334.5亿元,到2013年跃升至1714.8亿元,年均增长17.8%.粮食产量也由2003年的968.4万吨稳步提升至2013年的1215.8万吨,相比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其增速提高,达到年均增长2.3%.在土地流转政策下,提高了粮食产量,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有了保障.

  2.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农业高度发展的结果.它包括技术现代化、方法现代化与管理现代化,并建立在一定发达的生产资料上.通过土地流转,能为现代农业生产资料的积累奠定一定基础,让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成为了可能.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集中化,有利于具备现代农业知识的专业人才运用现代农业方法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实现现代农业科学种植.在现代农业方面,美国是现代农业的典型.参照美国现代农业,对比我国发现,美国有其先天优势.美国几乎占据了北美大陆的一半,而人口较少,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大,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可能.相比于美国,我国“先天不足”,人口众多,可供耕种的耕地面积稀少,而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化,发展现代农业才有基础.

  (三)从农村角度看我国土地流转政策效果

  1.城镇化发展加快.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潮,土地流转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农民从其中获得一定稳定的收益.这些收益一部分用来自我消费,另外很大一部分用来发展生产.农民流转土地的经营权后,不能进行农业生产,只能进行非农生产.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主力大军,另一部分进入服务行业,实现农业人口的产业转移.土地流转在促进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发展的同时也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契机,并使农村城镇建设成本降低.在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的审批很严格,而城镇建设用地供应量本身就很低,如果通过土地流转则可以弥补这一缺口,使农村建设拥有足够的土地资源.此外,乡镇企业进城建厂需要使用土地,以前土地的使用需要通过转让相关的国有土地来完成,成本很高.而通过现行土地流转政策,可直接购买农村集体土地用来建设,实现成本降低.

  2.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又称为“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我国宪法最初给了它定性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它在建立之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在过去,农村集体经济实行的是以生产队为基础,实行多级所有的旧的基本经济体制,随着经济发展与政策的不断变化,沿着市场经济的轨迹,农民们突破传统发展了多种形式的经济组织类型,常见的有股份参与等形式.在集体经济发展中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中,利于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统一调派使用,发展规模经济,实现土地增值,让农村集体经济更加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同时,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也为农村发展融资难问题提供解决途径.传统的土地家庭承包规模不大,融资方面信用度较低,缺少资金支持,银行批准的农业贷款较少,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壮大.通过土地流转后,实现规模经营,走上农村经济产业化道路,规模经济发展起来,自然农村融资信用度提升,融资阻力也在不断变小,拿到银行贷款的农村集体经济就有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启示与建议

  (一)土地产权明晰

  现阶段我国土地产权不明确,流转过程中对于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无法保证,各地因为产权问题在土地流转中发生的纠纷事件也层出不穷.针对当前现象,明晰土地产权是刻不容缓的.要明确划分土地产权中的继承、流转等权利,给与土地产权各部分明确定位,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实需要,建立一个清晰的土地产权体系.只有通过明晰土地产权,才能厘清流转土地相关利益人的权利与义务,才能建立一个真正行之有效、科学规范、权责明确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二)突出政府职能

  在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发挥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热潮下,政府应当突出领导位置,强化政府职能,适时引导各地方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根据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地区情况的土地流转政策.在政策制定后,政策的执行成为关键一环.切实关注政策执行,发挥政府职能,引导农民有序流转,最大程度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经济.

  (三)盘活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去调节农村土地资源,协调供需双方,实现农村土地资源有序流转,保护广大农民权益,给急需土地的组织和个人良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应完善相关市场结构体系,对农村土地的流转政策提供相应服务.建立良好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要规范、土地流转各方权益要保障、土地流转政策效果要向好发展这些都和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不无关系.当前,我国正阔步走在大发展、大变革的道路上,推动建设法治国家,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也需逐步跟进.目前我国现有的土地管理法和各项相关条例已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亟待完善,需抓住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主要矛盾,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给与解决.只有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在土地流转时有法可循,才能用法律调节土地流转各方利益关系,保障各方权益.

(五)健全农村社会保险制度

农村土地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功能,对于传统农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经济来源,土地就是他们以后养老的保障,这也是制约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健全农村各项社会保险制度,针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划分不同保险制度标准,不仅在农村社会保险范围方面要全面,覆盖人群方面也要全面,让广大农民们真正有了保障,农民们才会真正用户农村土地流转政策.

(六)不断推动城镇化建设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但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是来说不够的.要持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吸引农民由农转非,学习现代知识技能,从传统的土地束缚中解脱出来,盘活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广大农民收入.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城镇化物质环境,也要具有新时代农民精神面貌.这样才能推动农民“市民化”与土地流转,让农民自愿流转,共享社会主义发展成果.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7YJCZH077):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农村土地流转质量评价与驱动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1] 乔密鑫.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保护完善[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8(1)

[2] 高新才,李笑含.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分析[J].兰州学刊,2016(6)

[3] 范媛菲.粤东西北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问题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6

[4] 李斌.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变迁研究[D].温州大学,2015

[5] 刘庆宝.安徽农村土地流转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与方法[J].理论建设,2014(5)

[6] 李宪宁,李国样.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良乡模式及其启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7] 夏辉.惠州市耕地保护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8] 兰世惠.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探析[J].农业经济,2012(8)

[9] 田欧南.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

[10] 申英.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中国化发展及当代中国农民历史命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

[11] 丰凤.创新农村消费探讨——基于农村集体经济的视角[J].消费经济,2010(5)

[12] 杨婷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6

(作者单位:兰玲,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慕传铭,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32)

[作者简介:兰玲,博士后,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慕传铭,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人事专员,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责编:贾伟)

土地流转论文范文结:

适合土地流转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土地流转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