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类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与书法技法讲坛篆书技法45例(二)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书法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书法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书法技法讲坛篆书技法45例(二)

四、篆书的笔法—寓尖于圆

篆书的起收笔都要逆锋(回锋).但由于其风格不同,线条的形状也不同,在逆锋回收时的笔法技巧也不同.小篆的线条形如“玉箸”,首尾浑圆,且线条粗细均匀一致.而大篆的线条往往形如“纺锤”,中段饱满厚重,苍劲老辣,而首尾则在圆形的前提下稍显细而尖.犹如“毛线签”一样,虽细略尖,但仍然是圆的,而不会扎手.这就是大篆线条最显著的特征—寓尖于圆.书写时与小篆一样,仍然必须逆锋起笔,回锋收笔.但是在逆锋时,用笔更加轻巧,在回锋时可以稍圆一些,也可以几乎是原路折回,使向右(或向下)的笔画完全重合在向左(或向上)的行笔路线上.由于有了这个逆锋回收的过程,加之纸张对墨的浸润,其笔画两端自然就会是圆的.但较之于中段的按笔、涩行所产生的浑厚之线条,首尾处常显得较尖而细,因而体现了“形如纺锤”“寓尖于圆”的笔画特征.这是篆书线条中大小篆之间比较重要的一种笔法区别.(图4)

五、篆书的笔法—裹毫涩行

篆书的线条必须保持圆劲,如树干一样,具有浑圆的立体感.要使线条达到圆劲而有立体感,中锋用笔是关键,使笔毫常在笔画中间运行.书写圆润、光洁、饱满的小篆线条,保持中锋、万毫齐力即可.篆书中,小篆与大篆的线质不一样.大篆的线条往往在厚重、圆劲的前提下还富有一种金石之气,即线条外部因铸刻、风蚀等原因,形成较粗糙、形如老树干表面一样凹凸不平的边线轮廓.这样的笔画效果,有宣纸浸墨不均的原因,更关键的是需要一种技法—裹毫涩行.

所谓裹毫,即要求在毛笔行笔过程中, 当下按毛笔弯曲时, 笔毫不能铺(散)得太开,而必须使笔毫如绳子一般裹紧.如果仅仅是中锋,按笔往往都会使笔毫铺开,形成较为粗(宽)的墨痕.要获得裹毫的效果,则需要在行笔中,当感觉笔锋开始散开时就略微捻转笔管,犹如搓绳子一样,让笔毫扭在一起,这就是大篆最常用的捻笔裹毫之法(图5-1).加之书写行笔时不能太快,而应当如泥潭行舟一样有阻力,可以走走停停,以此来增大毛笔与纸面的摩擦力.当然,正常情况下,毛笔在纸面上是没有多大摩擦力的.如果顺其自然地书写,往往都会很轻快,一带而过.由此所书写的线条会显得轻巧光滑,没有凝重之力量感.所以,涩行笔时,书写者应有意放慢速度,感觉如有阻力一般艰难行进.这样所书线条才会显得有力、凝重、雄强,也才可以使笔画有紧结感,有厚重度.即使线条不太粗也很有力量感,而且其边沿就会形成如“屋漏痕”,如老树干一样的粗犷老辣之感.(图5-2、图5-3)

六、篆书的笔法 — 平实稳健

篆书在行笔速度上讲求平实稳健,才能使写出的笔画线条匀整、光洁、饱满,有厚度,有力量感,这是书写篆书与其他书体不同的方法.书写时要不紧不慢,心平气和,心无旁骛.特别是写小篆,因为线条非常均匀,墨色基本一致,这就要求书写时要掌握好节奏与速度.起笔时略轻而稍慢,转过笔锋后,在中段行笔要绝对一致.特别是遇到写稍长的直线或曲线,都要一气呵成,中间不可停顿.书写前要考虑好行笔的位置与长度,做到心中有数,下笔轻巧,行笔匀速,收笔准确.切不可一边书写一边还在衡量线条要写多长,在哪里收笔,书写中如果略有犹豫迟疑,分散神志,线条就会有墨结,而不能干净利落.行笔中除了要匀速之外,还要平稳,一定要把握控制好笔锋的力道,不可气虚、胆怯.如稍有气虚,就会呈现出抖抖颤颤的笔痕,使线条缺乏光洁,缺乏弹性与力度.收笔处要动作精准,行笔到目的地后便轻轻提起,略快速回收完成收笔动作.如果慢了,会使墨痕臃肿.很多写篆书的高手在收笔处常常动作轻快,凌空回收,甚至在线条尾部略带枯笔,从而使线条显得刚劲有力.书写大篆的线条,虽然中部强调裹毫涩行,有走走停停之感,但仍要求平实稳健而非犹豫不决.其起收笔仍然要求十分果断,从其略带枯笔的线条尾部透出刚毅果敢之态.(图6)

作者王兴国系成都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研究生导师,同济大学博士,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本栏目内容选自2017年2月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技法讲坛》系列图书之一《篆书技法45例》.

约稿、责编:徐琳祺、史春霖

书法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书法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书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中国钢笔书法杂志

2、关于书法的论文

3、书法杂志

4、书法论文

5、书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