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新媒体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这是一篇与新闻报道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新媒体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陈张婷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10200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更新,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技术开始得到广泛接受与应用,同时也为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新媒体技术的传播与以往传统报道相比,在报道范围、速度、手段等方面的优势更加凸显.以2016 年全国新闻报道为例,研究2017 年报道中各媒体是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的内容传播,并对新媒体传播的创新优势以及它所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在此基础上就新媒体技术面对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意见.

关键词 新媒体;新闻报道;VR ;360 度全景相机;H5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3-0048-02

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逐步发展,人类对知识信息的沟通传播已经不仅仅只依赖于传统媒体.新的媒介技术携手信息聚合的web1.0 时代实现阶段性跨越,走过信息全球化共享的Web2.0 时代,狂欢在“满足受众体验的”Web3.0 时代,一种互动式传播的新兴媒体应运而生,赋予媒介新的技术要求.作为多种技术共同作用下的融合产物,新媒体技术集合了语言传播、纸质传播、互联网传播的整体优势,包括拥有的受众群数量、新闻生产的内容与规模,以及传播速度和范围等都是传统媒体技术而难以超越的.

从本质上讲,技术设备的更新是推动媒体“传播变革”的主要动力,对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起到决定性作用,各主流媒体认识到若想呈现出更加精品化的新闻,创新技术手段尤为关键,这种认识无疑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赢得新的机遇.

1 新媒体技术的传播特点

1.1 内容注重以多元化取胜,化繁为简

传统媒体报道存在流程繁杂且滞后性的缺漏,互联网时代利用数字技术将信息的体积进行压缩达到最小化,并且在不影响其质量的同时转换成“0”“1”的字符样式进行储存,其可操作性、利用率都大大提高;作为多媒体融合的综合产物,它区别与那些笔墨文字,将图文音频等内容编辑成较为简单的信息图表样式,有些精品会以视频动画或者虚拟场景的形式呈现,搭配富有层次性的音效让受众视听体验更强烈.

1.2 媒介融合趋于常态,传播载体不断创新

许多媒体利用传统纸媒自身的优势来获取读者的信任,初步赢得关注度,然后借助手机的普及化以此作为传播的载体,既拓宽了信息的流通渠道,增加了受众的阅读量,又提升互动功能,除了新旧媒体的简单相加,如人民日报推出门户网站、公众号、微博平台等打造出专属的网络媒体平台,从相加走向相融,媒体之间的介质壁垒逐渐被打破.

1.3 新闻报道的内容生产流程“去中心化”

新媒体技术传播打破的不仅是媒体间的壁垒,也包括内容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隔膜,“去中心化”的思想不断渗透到新闻机构与媒体受众思想意识,我们看到各主流媒体纷纷放下身段去点亮微信、微博,由此激活了受众的主体性地位.新闻话语权移交到受众手中,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彻底颠覆过去单纯的盈利模式,代之以多元化的合作生产模式.

2 新闻报道中新媒体技术应用的瓶颈

2.1 新媒体技术有待提高

对于在新闻报道领域处在发展上升期的各类新媒体技术而言,虽然在报道和传播方式等方面有着无限可能性和发展空间,但也面临这一些发展瓶颈,譬如在技术方面,常常面临着新闻报道中新媒体复杂的技术处理与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之间的矛盾,还有因技术的不成熟导致用户体验的漏洞.

2.2 对新闻信息背后事实造成威胁

像VR 这类的新媒体技术如果运用不当,其本身的虚拟性就会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阻碍.用户沉浸在虚拟世界带来的新鲜极致的视听体验中,往往会忽视新闻事实的本真,一些带有目的性、动机不纯的策划性新闻也会借助强大的新媒体技术肆意传播,新闻报道的环境将受到侵蚀和污染.另外,传统媒体在报道中要经过严格的采、写、编、评等环节,最后传递给受众的新闻信息经过了层层把关,因此权威性和真实性.媒体之间争先发布新闻,弱化对新闻真实性的把关环节,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影响受众判断.

2.3 对新闻报道的深度不足

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新闻报道,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例如手机直播这样的手段让受众几乎可以和现场记者同时获取信息.然而在保确保时效性的同时也必然导致提供给受众的信息显得过于肤浅,VR 全景方式呈现的新闻在用户的视听体验取得极大突破,场景绚丽,报道的深度明显不足.这就要求媒体在运用新媒体技术给受众提供更具趣味性、时效性新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作为一只优秀的新闻媒体队伍所必须具备的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真相、做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的能力.

3 新闻报道中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优化策略

3.1 发挥现有优势力量,打破技术瓶颈

首先,新闻工作者必须活用头脑中的专业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掌握各类技术设备的有关操作,最重要的是学会合理和熟练地运用到实际报道当中.依据报道对象为何种题材、风格方便进一步确定最适合的报道方案,究竟采用实时直播或延时录播、固定视角或全方位视角、文字传播或多媒体传播、个人报道或团队报道等都需要记者充分了解该技术优劣利弊.

其次,扬长而避短,不断采纳用户反馈意见逐步解决各项漏洞,争取第一时间抢占新技术制高点,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优势,勇于打破技术瓶颈.

3.2 加快技术完善,提升受众体验

当前出现的机器人技术还无法广泛应用于社会服务中,主要是由于它缺少灵活性和高智能特征,想让技术更全方位的为用户服务就必须实现“智能化”,它有赖于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不过在数据的采集、存储、安全等方面目前还有待改进和完善.

另外在硬件方面也存在漏洞,首先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台式机VR 成本较高,市面上较普遍的VR 眼镜、VR 头盔在使用穿戴时比较笨重,不够人性化.大部分用户反映目前采用的VR 技术似乎还存在瑕疵,无法精准地做到完全“在场”影响体验效果,而且长时间配戴会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

总之,要生产出极具现场感沉浸式新闻报道,虚拟现实就必须跨越技术壁垒提升自我效能.当然VR 在电池续航时间、存储空间有限等方面的问题也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得到改善.

3.3 避免“技术狂欢”,加强内容深度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内容永远是王道、是根本,技术仅仅起到助力作用.我们不提倡“娱乐至死”,我们同样不赞成“技术狂欢”.

一则真正的新闻绝不是百分百还原场景就被拍手称好的,越具体的表象只会更加局限受众思维,而忽略新闻背后反映的现实问题.除了一般性的报道以外,新闻记者还从事原创写作、深度调查以及思维判断各项业务,他们通常可以以组团形式协同报道,他们可以剖析对方情感变化,他们心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都是机器和技术无法取代的.

在新技术面前,媒体和记者切不可妄自菲薄,既要明确技术和机器的强大作用,也绝不能像盲人摸象一样忘记了自己作为内容创作主体所具有的情感优势.

3.4 严格内容把关,维护新闻真实性

技术放纵终将付出惨痛的代价,人人都是撰稿者只要有网络存在的地方就有信息,屏幕截图、、直播、文章推送都能“漂洋过海”,这些信息难辨真假、鱼龙混杂.

这种情况下,首先,媒体要清楚新闻的本质内涵是真实,在媒体运营过程中摒弃金钱观念追求社会效益,做有责任心的媒体人.

其次,在报道过程中注重新闻生产环节的严格把关,从采、编、制、播每个环节相互督促监督,共同去捍卫新闻的真实性,利用新技术或在新技术平台上大力开发高质量的新闻栏目、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等,追求更优质、有内涵的新闻事实.

最后,对于网民来说提高网络意识、约束自身行为也是保证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

4 结束语

智媒时代逐渐向人类走来,新闻传媒业的发展需要人类知识的引导与领航,除意识形态领域外更新机器设备也十分重要,它们给新闻内容的传播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传统媒体记者对数据的搜集、整合、处理更加方便快捷,从策划到采编生产、发布和反馈一系列操作都得益于新兴技术的运用,为其奠定了更加全面、智能化的发展基础.如今虚拟交互体验、H5 游戏娱乐等新技术应用火力全开,技术的变革模糊了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界限,各种机器或智能物体都可能迎来智媒化,沉浸式、交互式、个性化等都成为智媒时代的显著特点,内容与技术的结合必定对当前乃至于未来整个传媒业带来新一轮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李洪波.主流媒体报道新媒体化研究——以新华社为例[J].中国报业,2016(7):45-47.

[2]迟明泉.从的新闻报道看新媒体的蓬勃发展[J].科技传播,2015(8):100-101.

[3]李文君.虚拟现实技术给新闻媒体业带来的尝试与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7(9):58-59.

新闻报道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新闻报道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新闻报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新闻杂志

2、新闻战线杂志

3、新闻导刊

4、新闻总署期刊查询入口

5、新闻投稿网站

6、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