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建城何必争中心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中心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建城何必争中心

中国的一些城市已失去了自身的大部分特色,但有一个特色抹之不去,那就是城市里的标语.无论身处大都市还是小县城,广告牌上、过街天桥上、路边墙上、隔离栏上,无处没有标语.

近日,笔者到西北某市开会,闲暇时上公园散步,路见一标语:“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乍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仔细琢磨,不禁疑云袭来,为什么偏要建成“中心城市”?要在多大范围内建成“中心城市”?是在全国还是整个西部抑或大西北?且不说现在连建“文明城市”还要“力争”,就算已是“文明城市”,达到了经济富裕、商贸繁荣、科教发达、满街人才,然而,建成“中心城市”意义何在?

建设“中心城市”,说白了就是渴望成为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超大城市,而周边也必然围着中小城市.可对于大城市,人们现在感受到的是什么呢?人口稠密、水泥森林、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噪音超标、雨季内涝、房价奇高、灯光扰民、植被缺乏、健身无所……要治好现有的这些“大城市病”都来不及,还要建设更多的大城市吗?

过去都说北京是“首堵”,近几年笔者出差到外地,发现省会级城市没有几个不堵的,有的比起北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都说北京空气污染严重,现在有的城市比北京更严重.何至于此?各地争建“中心城市”,创建“国际大都市”,招商引资,吸纳人口,城市建设“摊大饼”,建了二环建三环,城里的人出不去,城外的人进不来,城市的确是越来越大了,但也越来越忘记要以人为本了.

“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霓虹闪烁,流光溢彩,知其名者无不产生无尽遐想,心生向往.可究其实,有时它就像一头带病的牯牛,貌似体格庞大,实际却走不远.除了常见的“城市病”,城市负效应更是不容忽视.所谓城市负效应,就是城市聚集规模有一个效率比,把规模控制在某个范围内时,其效率是最高的,一旦超过这个规模,其效率就开始趋低.比如,在一座城市,以往由A地到B地办事需要30分钟,可现在因为城市过大,交通拥堵,则需要花费50分钟甚至更多.除了老百姓浪费时间,浪费交通能源,政府还要为改善城市环境不断再投入各种人力、物力、财力(如兴建成本极高的地铁、轻轨等),这些其实都是城市负效应的表现.为此,经济学家吴敬琏就曾呼吁:“城市建设需要一定的规模,但并非越大越好……城市聚集规模过大必然产生负效应.”“造城运动”应该尽快停止.西方专家也专门作过论证,认为一座城市的人口规模控制在200万以内其效率最佳,超出200万,城市效率就开始出现负效应,越是继续扩张,负效应就越大.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基本都不再扩张,争“中心城市”、建“国际大都市”,早已是被抛弃的思维,那些当年建设超过千万人口的城市,无不深受其害而欲求摆脱不能.不少城市即便作为国都,再老化、再没有气派,也无扩张之意,原因只为防止“城市病”,只为减少城市负效应.

刻意打造大城市,也必然吸引资金投入,由此所决定,人们要想挣钱,也只有跑到大城市去.结果大城市人口暴增,推高物价,原先的城里人过得不舒服;城外人为了把握机会,不得不抛家舍口、千里迢迢进城务工,同样过得不舒服.既然如此,何不将投入资金摊薄,致力于打造中小城市甚至乡镇,让更多的制造业在这些地方风生水起、龙腾虎跃?这不仅能大大减少大城市的烦恼,也能让更多中小城市人口得以就地就业,从此在我们的生活辞典上逐渐删去“城市病”“民工潮”“留守儿童”等词汇.这难道不是建设发展的真正目标吗?

回到最根本的点上,我们要问一句:城市是什么?是人们聚集起来生活的地方,城市形成的初衷就是为了更便利、更人性化的生活,它不是用来观瞻的,也不是用来炫耀的.某些并不具备条件的城市动辄就是建“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一定程度上说,不过是为了满足某种虚荣,仿佛不建设个大都市出来就不足以说明自己地位的重要性,生怕自己的发展愿景不够宏大似的.须知,为了这种虚荣,人们已付出太多代价.

离开散步的公园时,笔者就想着上述标语应该改一改,改为:“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建设宜居城市.”宜居,应该是城市建设的最高标准,城市是属于人的城市,而规模大小并不那么重要.

(作者系《解放军报》高级编辑)

中心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中心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