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跟荒诞剧和社会问题剧中的婚姻以《房间》和《愤怒的回顾》为例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此文是一篇社会问题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荒诞剧和社会问题剧中的婚姻以《房间》和《愤怒的回顾》为例

何军侠,颜红菲

(南京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049)

【摘 要】1956年,约翰·奥斯本反映二战后青年人反叛情绪的《愤怒的回顾》上演,社会问题剧如日中天.而1957年上演的哈罗德·品特的荒诞剧《房间》因为表面的拒不入世,饱受争议.品特逐渐被接受直至2005年获诺贝尔奖,而奥斯本似乎气数已尽.婚姻是两种戏剧的基本主题,比较作家婚姻主题创作上的异同,进而考察两种戏剧对于婚姻与家庭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式,可以确认英国社会当时的民族心理,看出两位剧作家两种结局的原因.

【关键词】社会问题剧;荒诞剧;婚姻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9-0004-03

在哈罗德·品特创作之初,西方剧坛荒诞派戏剧与愤怒的青年正在流行.在这种语境下,人们很自然将他与这两种戏剧流派相联系.而他的戏剧也确实有这两种戏剧特有的某些艺术元素,世界各地的戏剧评论家们乐此不疲地探究品特的戏剧特质.英国剧评家鲁比·科恩在《哈罗德·品特的世界》中强调,品特作品不仅与贝克特的形而上的绝望有关,而且与奥斯本的社会性愤怒有关,认为《房间》的主题是社会、宗教体制对于悲剧性主人公的毁灭.詹姆斯·博尔顿也将品特与奥斯本相互对照,认为品特戏剧里那些神秘的、令人生疑的房间完全不同于奥斯本明确的动机所创造的理性的、可以理解的世界.[1]

提到品特和奥斯本,批评家们总是离不开荒诞的“房间”和社会性的“愤怒”.而品特的荒诞剧似乎站在奥斯本社会问题剧的对立面,奥斯本为人民写作,关注社会问题;品特只写自己的心声,沉陷在高深的唯我主义中,作品似乎与社会脱节.因此,奥斯本被吹捧,品特一出道即被批评,多年后两位作家的境遇大不相同,品特被人们所接受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奥斯本则销声匿迹,社会问题剧似乎也淡出舞台.

婚姻家庭是文学作品的基本主题,是近年品特研究的热点.华明的《品特研究》里谈到家庭的绝境和婚姻的破灭;刘名录从伦理角度考察品特作品中的婚姻道德垮塌.学者们试图揭示当时英国社会中婚姻及伦理关系的异化,对于品特和奥斯本剧作中的婚姻的独特性,以及由此诱发的读者对两位作家的接受程度未深入探索.

本文拟以文学里的婚姻作为切入点,以两位剧作家的代表作《房间》和《愤怒的回顾》为例,了解剧作中人物的婚姻存在状态和整个民族文化心理,探究品特的荒诞剧创作满足了读者什么样的期待视野,得以畅销不衰,而奥斯本的社会问题剧却过气.

一、约翰·奥斯本社会问题剧中的婚姻——婚姻冲突的内在逻辑性

社会问题剧是指用戏剧来揭露如家庭关系、宗教,以及道德等多方面社会问题的戏剧,以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玩偶之家》、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约翰·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为代表,他们同情草根阶层、同情女性等社会弱势群体,梦想一个公正的社会.《玩偶之家》中银行家丈夫社会地位高,把女主人公当成没有思想的玩偶,要求她绝对顺从,她最后重重摔了身后的门,决然离开了家,丈夫把她当成附庸品,发出了女性不只要物质上的富足,精神上也要独立的呼声.《华伦夫人的职业》中,华伦夫人年轻时卖淫、开妓院,成了有钱人,供女儿上了剑桥大学.女儿毕业后在律师事务所工作,跻身上流社会.当女儿知道了求婚者中竟然有些是她母亲的老相好时,大受刺激,拒婚.此剧揭示了经济独立的新一代受教育女性要求婚姻自主、精神独立.

1956年上演的约翰·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接棒易卜生、萧伯纳,继续揭露社会不公,是社会问题剧创作的巅峰.此剧中主人公吉米·波特是二战后英国中下层“愤怒的青年”的典型代表,他本想通过与出身上层的小姐艾丽森的婚姻迈入上层社会,过上体面的生活,但既定的社会格局,个人难以对抗体制的不公,哪怕是有理想、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也没有出头之日,因而变得自私而又懒惰.[2]

该剧开始时是一个星期天晚上,妻子艾丽森在熨衣板前忙碌,吉米和朋友在局促的阁楼里看着当天的报纸发牢骚.报纸上的拉姆利主教把助长经济差别的原因归咎于工人阶级,令他震惊和愤怒.对于这个观点,他挖苦、讽刺地询问妻子:“你不觉得这是爸爸的口气吗?拉姆利主教是不是他的笔名?”[3]

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它也涉及双方家庭.门第不同的婚姻变成精神折磨.艾丽森的爸爸、妈妈、哥哥是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她爸爸鄙视吉米不安分守己;她妈妈知道他想娶自己的女儿时,骂他像盗贼,对他不屑一顾,充满鄙夷;而吉米也从心里反感甚至敌视妻子的家人.他伶牙俐齿,脾气暴躁,对他们说话的语气尖酸刻薄,语言极具挑衅性,发泄各种不满.对于他的岳母,他充满敌意和憎恨,骂她傲慢无礼、无知自大;对于妻子的哥哥,他嘲讽他养尊处优,平庸无能,只知道夸夸其谈,阿谀奉承.艾丽森似乎已经习惯了他对家人的嘲弄,对他的挑衅无可奈何.

不同的出身、教育背景,使他们表达方式不同,一个含蓄,一个口无遮拦.面对艾丽森的优雅、克制,吉米变本加厉.他思想敏锐,抱怨生活平庸、妻子毫无,夫妻没有共同语言,无法深入地进行思想交流.本来星期天夫妻一起休息放松,但吉米说:“我讨厌星期天,总是那么沉闷,千篇一律.……读报纸、喝茶、熨衣服.再过几个小时,一个星期又过去了.我们的青春正在失去,你们知道吗?”“我慷慨陈词,而波特太太打了第一个哈欠,带领大家睡过去了.”“别认为我可以使她震动,我哪怕跌倒死掉,她也不会……”[3]

婚姻里吉米可悲又可鄙,当妻子的朋友海伦娜来拜访时,婚外情产生了,她竟成了吉米的情人,艾丽森出走.又一个星期日,海伦娜在熨衣板前忙碌,她的个人衣物已经取代了艾丽森的.读报的吉米发出一句“再也没有值得追求的事业了”,这在当时很多年轻人心中引起强烈共鸣:改变社会现状受挫、前途渺茫,只有通过“吉米式愤怒”酣畅淋漓地发泄不满情绪.这时,艾丽森突然回来了,她面色憔悴,衣衫不整,失去了她非常渴望的孩子.见到艾丽森,海伦娜突然醒悟离去.最后就剩下吉米和艾莉森两个人,艾丽森原谅了他的背叛.他们将相互保护,用爱来拯救维护婚姻,一起抵御他们那安逸的小窝外残酷又危险的世界.[3]

奥斯本通过“吉米”这个“愤怒青年”的人物形象塑造,向社会阶层固化造成的不公发出挑战,这些人从前根本没有自己的声音,这部戏剧的成功演出把他们的声音放大了;对于人物的婚姻冲突、走向,作者有清晰合理的逻辑,婚姻中来自底层的愤怒的丈夫自我得到张扬,而来自上层的资产阶级的妻子隐忍退让拯救了婚姻.婚姻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它一定意义上反映社会心理:底层人民的上升通道狭窄,他们的愤怒排解需要社会的关注.这部剧引发社会关注和思考青年人的愤怒,戏剧的社会性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得以实现.

二、品特荒诞剧中的婚姻——婚姻冲突的无序性

与从大众的角度出发来创作的奥斯本不同,品特的荒诞剧偶尔与社会声音擦肩而过,拒绝将自己的作品用于社会性的目的,反对在社会问题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和表明立场.他似乎永远置身于社会性问题的大潮外,他既不后退,也不冲锋向前,他的战术是影影绰绰和模棱两可.他从来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他写的是那种在表层下面萌动的怪异感.[4]品特反对舞台剧应该服务于现实社会的创作目的,在许多评论家的眼里,品特把自己放在了当代主流英国社会性戏剧的对立面.但事实上,品特以一种朦胧超然的方式涉及社会问题.对于妇女、婚姻等社会问题,品特将个人化看法融入其中,从而使婚姻社会问题最具有个人性.

品特处女作《房间》是《愤怒的回顾》上演后一年—1957年创作并上演的,是一部具有现实生活感的荒诞剧.剧评家马丁·艾斯林在《荒诞派戏剧》(1961)一书里把品特与已经享有盛名的贝克特、尤涅斯库等并列,把他的作品与《等待戈多》《椅子》等并列,认为作品中的荒诞是切断人的宗教的、形而上的、超验的根基,人迷失了,它的一切行为都变得无意义、没有用处.[5]包括婚姻,其中一方怎么努力都没有安全感,威胁无处不在,最终走向毁灭.

《房间》具有荒诞剧的代表性和艺术性:来自房间外的未知世界的威胁无处不在,人的抗争无意义.剧中主人公退守在房间里,这个人类生活唯一温暖的栖息地,却让夫妻难以交流,影影绰绰的威胁使人没有安全感,导致婚姻背叛,最终个人毁灭.剧中的主角是老妇萝丝,她在温暖的房间里照料自己的丈夫伯特,他们过着安宁的生活,房间很暖和,一点也不潮湿,她很满意.她头脑简单,对丈夫说着日常散漫无聊的话,像母亲呵护孩子般照顾丈夫,丈夫理所当然地享受这种待遇,而无论她说什么,他都是零回应,从不和她说话,她百般柔情,却化不掉丈夫心中的坚冰,得不到丈夫的温暖回应和应有尊重.丈夫的沉默是无形的语言暴力,可以毁掉婚姻另一方——妻子的热情.此时观众、读者千种滋味,已然对丈夫的傲慢无礼感到厌憎,无论妻子萝丝做出什么激烈反应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知为什么,妻子还是和颜悦色,热情不减,仍然小心翼翼地侍奉着,尽管他一直都冷若冰霜.

与室内的温暖舒适恰恰相反,室外异常寒冷,冷得像丈夫的冷暴力.室外光线不明,他们的房间在整栋大楼中唯一亮着灯,房间外面是黑暗未知的世界.萝丝不明原因地非常在意这个房间,特别怕失去它.而不断到访的客人似乎都是冲着房子而来.这一天首先来访问萝丝的是柯德,他好像是房东,二人闲话家常,他说她现在住的房子是他住过的,话语里表现出对萝丝的不尊重,似乎随时要收回房子.柯德和丈夫伯特出去了,又有一对年轻夫妇来访,他们正在找房子,他们说地下室的人告知他们7号是空房,但7号正是萝丝的房子.提到地下室,萝丝似乎心有余悸.地下室的那个人是谁,她似乎很害怕他.那对夫妇当着萝丝的面争吵,让萝丝感觉到伯特虽然不说话、不回应她,还是有好处的,但那对夫妇问房子的一些事情,她莫名害怕.然后,一个名叫吕力的盲黑人走进来.他传话萝丝,她的父亲要她回去,还唤萝丝为雪儿.她似乎害怕别人提起她的过去,说根本不认识他.盲人父亲般的温柔体贴打动了她,她也以温柔触摸回报,丈夫撞见后用椅子痛殴盲人,最后,盲人一动不动,了,妻子猛抓双眼,眼睛突然瞎了.[6]

丈夫为什么冷漠、她为什么怕、为什么瞎了、盲人是什么来历?有许许多多疑问,使人感觉品特模棱两可.诚然,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无法确定它的来龙去脉.观众看了品特的戏剧总是一头雾水,想核实.品特说:“想核实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并不是一定可以实现.”[6]

《房间》里妻子萝丝莫名恐惧和害怕,但是到底害怕什么,观众也只是推测.她似乎敬畏丈夫,她似乎害怕失去温暖的唯一可以栖身的也许是租来的房子.未知的世界,似乎一切不可知,不知道外面、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威胁似乎处处存在,叫人无处可逃.退守在家里,这个世界上本应该最安全的地方,周围也是黑漆漆的,房间像孤岛,孤立无援.房间里物质条件似乎没有什么令她不满,但是丈夫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让人感到家是精神的沙漠.哪怕是夫妻,本该心灵息息相通,但一方搞不懂另一方所思所想,怎么努力也换不来对方的爱意.也许是心中的希望她再也看不见了,也许是她所争取的得不到了,也许对她而言,婚姻从此变得像坟墓一般黑暗、可怕,她瞎了.一切的一切,作者不知道,也没有确切答案,读者只能推测.

三、两剧中的婚姻比较——作家的全能全知,还是一无所知

《愤怒的回顾》《房间》都是透过婚姻外壳,体现战后英国社会人的精神面貌.二战不仅摧毁了街道建筑,也颠覆和改写了英国的传统文化和神话所代表的精神家园.

奥斯本等有责任心的社会问题剧作家从大众的角度出发,用艺术唤起人们关注出身低微、受过高等教育、有抱负的年轻人心中的不满情绪,对于他们不满情绪的来源,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7]《愤怒的回顾》对于婚姻的走向,作者奥斯本有把控.他似乎可以俯瞰婚姻的全貌,可以操控家庭婚姻中女主角和第三者的感情,她们可以随意退场、进场.婚姻中三人的矛盾,作家给出了解决办法,第三者退场,婚姻结局圆满.作者指出了夫妻应该作为婚姻共同体,用爱应对冰冷的外部世界,消解人物对冷酷社会的不满、愤怒和反抗情绪.剧中人物使用的语言意义明晰、有逻辑,语言直接构成剧情,揭示人物性格或行为.戏剧情节符合逻辑,的确给现实以参照,但有点生硬,作者刻意雕琢痕迹明显,直接导致戏剧的程式化.作者给出的这种主观参照,也让读者以为作者是全知全能的,像神一样可以伸手点化婚姻家庭的矛盾.

而《房间》既是品特对于自身生活的审视和反思,更是他对于二战后社会巨变语境下,婚姻伦理发生改变的积极回应,对于社会问题似乎置之度外,作家只写出自己对于社会的反诘、质疑和憧憬,也不啻为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作家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呈现.他眼里的社会是复杂的、未知的,哪怕是生活的房间,也有无处不在的、来源不明的威胁感;哪怕夫妻,一方不能了解另一方,而且不明理由地消耗、折磨另一方直至毁灭,一切努力都变得毫无意义,因而婚姻的结局是开放的,多元的,读者可以参与想象.

品特戏剧中夫妻对话是断续的,有时甚至是沉默的,语言对于夫妻沟通是无意义的,语言对于剧情是个牵绊,人的奇怪行为无法从对话中找到解释,本应该作为共同体的一方被毁灭了,婚姻关系的走向是个迷,婚姻何去何从不可知,作家对笔下人物行为、想法也一无所知.

品特彻底抛弃的,正是像奥斯本一样的社会问题剧作家对笔下人物的“全知全能”,在故事发生10分钟后,很可能就交代主要人物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来历、背景以及动机.对于故事中常有的解释和说明,品特不以为然.他以极其诚恳的、不妥协的激进态度,拒绝解释.在他看来,“所谓全知全能,不过是作家表现出来的极度傲慢的姿态.这个世界充满了意外……难道我们常常知道某个人在想什么,或这个人到底是谁,或是什么使得他成为现在这样子的吗?”[6]的确,现实中我们有多少人了解他人、知道问题的解决办法呢?

四、结语

因为人的感情世界以及婚姻关系的复杂性和无逻辑性,婚姻等社会问题不可能有清晰可寻的解决路径,品特荒诞剧的不可知,才是英国社会所认为的婚姻真实的现实.对于解决婚姻伦理、婚姻走向等社会问题,作家也可能手足无措,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作家不能假装无所不能.而社会问题剧作家奥斯本婚姻结局单一、程式化;荒诞剧作家品特戏剧缺失的结局,让观众因为习惯了戏剧结局的圆满而产生不舒适,但是,这种不适过后是清醒和认同,也让观众有一种代入感,重拾想象、参与戏剧作品的构建,补齐未知的结局,给戏剧中的婚姻一个开放性、多元性的选择.乍一看,品特似乎对婚姻复杂性的把控无能为力,但这就是真实的现实.看似没有结局的结局,却使作家与观众一起,使戏剧中的探索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何其莘.英国戏剧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陈琛,陈惠良.约翰·奥斯本《愤怒的回顾》中“吉米式愤怒”社会探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763-765.

[3]JohnOsborne.LookBackinAnger.London:EvansBrothersLtd,1975.

[4]ColinChambers.Playwright’sProgresspatternsofpostwarBritishDrama.Oxford:AmberLanePress.1987,106

[5]马丁·艾思林.荒诞派戏剧[M].华明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6]陈红薇.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7]朱叶.失却了事业的人——《愤怒的回顾》中的“愤怒的青年”[J].外国文学研究,1982(01):101-106.

社会问题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社会问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社会问题方面论文范文。

1、法制和社会杂志社

2、社会杂志社

3、社会语言学论文

4、社会科学家杂志

5、社会心理学论文

6、和谐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