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跟南音中的犯调相关论文范例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南音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南音中的犯调

中国传统音乐博大精深,与之相应,传统音乐理论深奥难懂.例如,传统宫调理论中的“旋宫”“犯调”,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在不同的领域中所指也不同,异常复杂,奠衷一是.前一篇文章已谈过“旋宫”,接下来谈谈南音中的“犯调”.

对于“犯调”,有两种看法较具代表性.其一,认为“犯调是兼指转宫(调)与转调(调式)而言.”其二,认为犯调就是不同词牌、曲牌的混用.如傅雪漪认为: “犯调”就是“把属于几个不同词牌的乐句连接综合,形成一个新集曲,或者是转调式”.这两种情况的“犯调”有一定关联,综合不同词牌曲牌的“犯调”有可能同时也转了调式.但是,二者的关注点显然不同,前者属于宫调理论范畴,重点在调式转换.后者则是一种综合性的词牌、曲牌,重点在“新集曲”,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新的词牌、曲牌.这种“新集曲”中的不同词牌、曲牌,有可能具有不同的调式,因而是名正言顺的“犯调”;然而,据笔者所见,也有些调式相同,“犯调”之称名不符实.例如图一中的《幸逢元宵》,是南音中的一首“犯调”乐曲,由【福马郎】和【双闺】拼接而成,但是二者都是A羽调式,前者结束在“下”音,后者结束在“一”音,“一”是“下”的高八度音,二者皆为“A”.之所以如此,有可能是最早的“新集曲”都是转换调式的,因而以“犯调”称之,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慢慢打破了这一规矩,同一调式不同曲牌也可以构成“新集曲”.

这样一来,只要拼接使用了两个或以上的不同词牌、曲牌,无论是否转换调式,都可称为“犯调”,时间长了后,后人常常不解其意.以至于到了清代,人们在编撰《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时提出,将“犯调”一词更名为“集曲”: “词家标新领异,以各宫牌名蔧而成曲,俗称犯调,其来旧矣.然於犯字之义,实属何居,因更之日集曲.譬如集腋以成裘,集花而酿蜜,庶几於五色成文,八风从律之旨,良有合也.”.

总之,对于词牌、曲牌来说,“犯调”就是“集曲”,而且“犯调”之名早于“集曲”,意指不同词牌、曲牌的集合.一首“犯调”或“集曲”,里面必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牌、曲牌.

南音中也有许多一首乐曲内包含若干曲牌或滚门的例子,不过,不称这类曲子为“犯调”或“集曲”.说到这里必须先探讨一下什么是“滚门”.“滚门”类似于大家常说的“曲牌”,属同一滚门的乐曲,具有相同的撩拍,相似的腔韵.不过+“滚门”比“曲牌”高一个层次,有的“滚门”之下还细分“曲牌”.南音中类似“犯调”或”集曲”的乐曲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由两个曲牌或滚门拼接构成;其二,由很多曲牌或滚门拼接构成.前者因在特殊的演唱演奏活动中,起到“过枝”作用,而被南音人称之为“过枝曲”,后者则根据乐曲中包含的曲牌或滚门数目形成了新的曲牌名,如图二的指套《对菱花》首节【巫山十二峰】,表示由12个曲牌集合而成,包括【一江风】【驻马听】【九串珠】【暮云卷】【玳环着】【水底月】【黑毛序】【风霜不落碧】【白芍药】【石榴花】【五节樽】【误佳期】等.再如【中滚十三腔】,由13个曲牌集合而成.

本文重点讨论“过枝曲”.“犯调”或“集曲”之名是从乐曲自身特点来的,而“过枝曲”之名则来自南音实践活动,以这类乐曲在南音活动中所具有的“过枝”功能而得名.

要知道什么叫“过枝”,就需要先了解什么叫“枝”.笔者认为“枝”,即“枝干”之意,指由南音主干延伸出来的枝干,形象地显示南音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在前文《浩如烟海的曲目》中曾谈到,指《趁赏花灯》、《心肝跛悴》、《一纸相思》、《为君去时》以及《自来生长》等五套俗称“五大套”,又称“五枝头”.这“五枝头”的首节所属滚门皆为南音中最重要的、最有分量的,也是不容易掌握的.其中,《趁赏花灯》首节为【中倍】,五空管七撩拍;《心肝跛悴》首节为【倍工】,五空管七撩拍;《一纸相思》首节为【大倍】,五空四f X管七撩拍;《为君去时》首节为【小倍】,五空四f x管七撩拍;《自来生长》首节为【二调】,四空管七撩拍.全是七撩大曲. “七撩”大曲是南音中难度最大,速度最慢的乐曲.

所以,南音中的“枝”,主要指的是滚门或曲牌.滚门有大有小,有的大滚门之下还包含众多曲牌,例如【中倍】之下还有【一江风】【四朝元】【驻马厅】【黑麻序】等数十个曲牌;【倍工】【大倍】【二调】也都有十几个下属曲牌,【小倍】稍少些,有4个下属曲牌.所以,这些大小不同的主要枝干(也就是滚门),枝干上再长出的若干小枝(也就是曲牌),以及枝上茂密的树叶(具体的乐曲),构成了南音庞大的乐曲系统.

知道了什么是“枝”,接下来谈谈什么是“过枝”.“过枝”,简单地说,就是从一个“枝头”过到另外一个“枝头”.而“过枝曲”就是“枝头”与“枝头”之间的桥梁.假设有一个人,站在一棵大树的某一“枝干”上,他想到另外一枝“枝干”上,可是距离太远过不去,此时,就需要相应的工具,搭在两枝“枝干”上,将它们连接起来.“过枝曲”就是这样的连接工具,是连接两个不同的曲牌或滚门的曲子.

然而,问题来了,南音人为什么要从一“枝头”过到另一“枝头”7连接不同曲牌或滚门有什么实际意义7如果说“犯调”“集曲”是为了“集腋以成裘,集花而酿蜜”,南音中的这类乐曲也已经具有同样的意义了,为什么还要再给它一个“过枝”功能呢?说到这个,似乎跟“犯调”这一原始名称又有些关联.

在以前,传统南音人演唱南音时,可不像我们现在的演出,想唱哪首唱哪首,而是约定几个滚门,在约定范围内选曲,约定滚门之外的乐曲一概不唱.不仅如此,在演唱时,还要按照滚门来,先集中唱某一滚门的乐曲,唱够了再唱另一滚门的乐曲.更有甚者,一个滚门乐曲唱够了,要转入另一个滚门时,不可直接进入,而要用“过枝曲”过渡、连接.比如,先演唱的是【锦板】,接下来要演唱【相思引】,那么,在演唱【相思引】之前,必须唱一首乐曲前半段为【锦板】,后半段为【相思引】的“过枝曲”,这首过枝曲就起到前文所说的桥梁般的连接作用,将南音中的这两个“枝头”连接在一起,完成从前者到后者的顺利过渡.之后,再转换滚门,同样要演唱“过枝曲”,绝对不可以不经“过枝曲”过渡就直接进入下一滚门,否则南音人认为二个滚门会犯冲.这种“犯冲”的感觉,与拼接了不同曲牌的乐曲称为“犯调”似有关联.

南音是一种礼乐,南音人特别强调音乐的“中和”美感,他们认为,演唱完某一滚门,直接进入下一滚门,会“失和”、“犯冲”.这种失和、犯冲感,往往是资深南音人才能感受得到的,不了解南音或初学南音的人体会不到这种感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属同一“滚门”的乐曲具有相同的腔韵,每首乐曲在同样的腔韵框架中做各种不同的发展变化,每首乐曲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又有许多共性.这样的乐曲一首接一首演唱,因属同一滚门,是同类乐曲,一曲接一曲感觉很顺,因有许多变化,虽然多曲联唱,对行内人来说并不觉得单调.而不同的滚门,具有不同的腔韵.据南音人自述,当一曲接一曲演唱某一滚门时,未经“过枝曲”直接接唱另一滚门乐曲,突然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腔韵之中,感觉非常别扭,两个滚门有相冲之感.而“过枝曲”的衔接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犯冲”感的产生.在“过枝曲”内部,已经把“犯冲”的两个曲调进行了平稳的过渡.也许,这就是这类乐曲在古代称为“犯调”的原因所在,并非只有调式不同才相犯,不同的曲调并置,就是犯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古人对曲牌体乐曲的腔韵、调式分类极为清晰、敏感,一曲有一曲之特点、之性格,不容轻易相犯.

南音中的“过枝曲”多种多样.从调式变换的角度来看,有如前面的《幸逢元宵》那样调式不相犯的,也有调式相犯的,如图三的《记得当初时》,从前部分【驻云飞】的A(“下”音)羽调式转换成后部分【野风潺】的D(“工”音)商调式;从管门变换的角度来看,有同一管门的“过枝”,前面所谈的《幸逢元宵》和《记得当初时》都属同管门“过枝”.也有不同管门“过枝”,如《阮今思忆》一曲,前部分为五空管的【叠韵悲】,后部分为倍思管的【潮阳春】;从撩拍变换的角度来看,有同撩拍“过枝”,又包括同管门同撩拍过枝以及不同管门同撩拍过枝两种.前者如前面所举的《幸逢元宵》和《记得当初时》,全曲都是五空管一二拍,后者如《阮今思忆》,全曲皆为三撩拍,但分属不同管门.也有不同撩拍之间的“过枝”,又包括同管门不同撩拍过枝以及不同管门不同撩拍过枝两种.前者如《出汉关》,由七撩拍的【倍工·叠字双】过到宽三撩的【相思引】,皆为五空管.后者如《幸逢是春天》,前部分为五空管的七撩拍【中倍·蔷薇花】,后部分为五空四rx管的三撩拍【长玉交枝】……

南音过枝曲的撩拍转换方面,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同撩拍转换或由慢转快,例如七撩拍转三撩拍、三撩拍转一二拍等,极少数情况下也有由快转慢的,例如《记当初》,由四空管紧三撩的【短滚】过到五空管宽三撩的【相思引】.

种类如此丰富的“过枝曲”,为南音演唱活动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在南音鼎盛时期,技艺精湛的南音人围绕“过枝曲”,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演唱演奏规则,称为“排门头”.甚至在比拼南音技艺时,也往往要靠“过枝曲”出奇制胜.因此,掌握足够多的、各种类型的过枝曲成了南音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他们在长期的与他人的交流切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由于这类活动规则复杂,详细情况将另文叙述.

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南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当成封建残余遭到禁唱,南音传承出现了断层,如今,“过枝曲”已不被多数人重视,渐趋式微.有鉴于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传承人苏统谋有志于“过枝曲”的整理与发掘,他与同是南音代表性传承人的丁水清共同采集编校了《弦管过支套曲选集》及配套光盘,整理出五空管、四空管曲目各一套,并召集了当时的一批南音骨干演唱演奏,录制成4张光盘.先于2005年6月26日晚,在泉州市南苑酒店举行了汇报演出,之后于同年7月8日,赴台湾交流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广受好评.苏统谋等人大受鼓舞,立志继续“过枝曲”的整理与发掘工作,不料,多年的老友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丁水清却于2009年因病去世.即使如此,苏统谋仍孤身一人编辑出版了《弦管过支古曲选集》,包括七套过支套曲共137首,并自弹自唱录制了配套光盘.

如今,在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南音逐渐恢复了生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过枝曲”传承将后继有人.

南音论文范文结:

关于南音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南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音乐学毕业论文

2、音乐学论文题目

3、南大期刊

4、音乐学论文范文

5、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